序章 1984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亚市(县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674
颗粒名称: 序章 1984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亚市(县级)
分类号: D619.663
页数: 14
页码: 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4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亚市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撤县建市初期的三亚、城乡投资环境建设的新起色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 三亚市 历史沿革 过程

内容

第一节 撤县建市初期的三亚
  进入20世纪80年代的崖县,在全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探寻着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那时候,《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声传唱海内外。许多中央领导、各省市领导、各国宾朋莅临这里,都觉得此地天生丽质,能聚有当今人们崇尚的“阳光、海水、沙滩、空气、绿色”五大旅游资源要素,这堪称是天地之精华、自然之杰作!还有这里四季如春、花开不败的气候和环境,确实是大自然恩赐的发展旅游业和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的宝地。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为了把干部群众固有的“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注视点,转移到发展旅游、建设旅游城市方面来,在海南岛内第一个逐级向中央申报“撤县建市”,借以努力利用本地卓越的资源,构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格局。
  一、国务院批准三亚建市(县级)
  (一)三亚建市(县级)的背景及过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实现了新中国建立后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决定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崖县,也不断探索着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三亚的经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可是,崖县长期以来属于国防前哨,经济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全县经济总量较小,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外部环境优势难以发挥,只是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
  那时,主政的是县委书记朱家仁,县委副书记黄文忠(黎)、周成崑(黎)、文生知,县委常委周忠良(黎)、陈宋雄、黎永雄、梁定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成崑,副主任于春龙、刁伟珍、林德光、云翔;县长黄文忠(黎),副县长邓业堂、何健生、刘明哲(黎)、廖梅秀(女);政协崖县委员会主席羊志雄,副主席潘正吉、黎育成(黎)、羊杰臣、雷贤钟、陈仁儒、高士博(黎)、蒲贵才(回)。县城所在地三亚仅是一个小镇,县里乡村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基本上以茅房为居,有的还因循守旧,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如何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发挥崖县的资源优势,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崖县党政领导着力探索的问题。1981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通过中央、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等各级领导同志的启导,意识到崖县要发挥热带资源、旅游资源、水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必须首先要下大力气开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旅游要给人家看的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外,也要给人家看城市景观。因此,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城市意识,被提上议事日程。而要把大家的注视点从“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农村,转移到发展旅游、加强城市景观建设上来,最为给力的措施,就是撤县建市。
  基于这一认识,申报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的议题,被提上了崖县县委常委会议事日程。1984年2月间,书记常委们认真讨论,集思广益,最后统一于四点认识:(1)崖县是海南岛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有机场、港口、铁路、公路,陆海空交通便利、快捷。(2)崖县的城市人口已超过10万人,在三亚市区周边(羊栏、红沙、田独、荔枝沟、南新农场)的人口将近8万人,城镇规模逐步扩大。(3)崖县的热带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境内的海岸线很长,可开发的滨海旅游景点较多,有建设旅游城市的优越条件。(4)崖县的生态环境堪称一流,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依据以上四个条件,大家认为,崖县应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充分发挥自然环境资源优势,而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有利于调整经济格局,加快完成纯农业型经济向城市雏形经济的过渡,使工作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城市建设中来,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搞好城市建设和滨海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与此同时,以城市带动农村,以旅游产业带动热带农业、冬季瓜果业及海洋捕捞、养殖业的发展。县委常委一致赞同申报撤县设市的主张。紧接着召开县里四套班子会议,讨论撤县设市的议题,也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都一致赞同崖县开启海南行政区撤县设市的先河。
  1984年初,崖县人民政府正式向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呈交了《关于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的请示》。经州人民政府逐级呈报海南行政区公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
  1984年5月19日,国务院国函字〔1984〕82号文下发《关于广东省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的批复》:“广东省人民政府:你省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四日《关于设置三亚市(县级)建制的请示》收悉。同意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以原崖县的行政区域为三亚市的行政区域。”
  1984年6月13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函〔1984〕32号文下发《转发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的批复>的通知》:“各县人民政府,州府直属有关单位:现将国函字〔1984〕82号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的批复》转发给你们。根据粤府函(1984)103号,新设立的三亚市归自治州领导。”
  1984年6月5日上午9时,新设立的三亚市委在三亚市二中广场召开大会,热烈庆祝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全市各民族代表和机关干部职工12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会后,与会者列队在解放大道游行,群情十分振奋。
  三亚撤县设市,正好迎接着中国现代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潮流,它勇敢地面对新浪潮的冲击,乘风前进。
  (二)建市后行政建置的变化
  三亚建市后,按照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编委对三亚市委《关于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报告》的批复,建置三亚市行政机构。市各机关机构人员编制按1983年人口的千分之五计,即:1696人。
  1984年5月组建三亚市旅游公司,负责对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和管理。1986年6月设立“三亚市旅游局”,负责统管全市的旅游宣传、规划、管理、开发等工作。旅游工作、城市建设工作成为三亚市的中心工作。
  1985年6月,经上级批准,撤销三亚镇,以其行政区域分设河东办事处、河西办事处。至1986年5月,市辖各区公所改置乡镇、全市设10个镇:荔枝沟镇、羊栏镇、藤桥镇、林旺镇、田独镇、崖城镇、保港镇、梅山镇、天涯镇、红沙镇;3个乡:高峰乡、育才乡、雅亮乡;2个区:河东区、河西区(2区1988年5月升格为三亚市处级派出行政机构);1个街道办事处:南海办事处。
  (三)三亚市人民决心让渔墟变新城
  三亚城区,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是一个满目风尘,仙人掌、坟墓遍布的渔村小墟。日据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渔墟文物留下来的仅有三亚港“百年古井”。它记录和见证了三亚城区的历史变化,记录和见证了三亚疍民百年的传统文化。古井是三亚渔村小墟居民一直呵护保存的文化遗迹,现已修缮成一处景点。
  1939年2月14日,日军侵占三亚。把三亚作为军事据点,在三亚河东岸、三亚湾、榆林、大东海,大举建筑军事设施,修码头,筑铁路,建设三亚水陆机场和黄流(现属乐东县)大型军用机场,把三亚作为日军“南进”的战略基地,以扼制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通道。新中国成立前,三亚小墟居民历经战乱,被迫多次搬迁,即从三亚湾(三亚街)——北边海(河西区)——南边海(鹿回头岭脚下)——红沙——榆林等。1941年,日军把榆亚地区变作推进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榆亚地区社会大动乱,居民好似身处一叶孤舟,漂荡在一片漆黑的大海里,四处茫茫望不见岸边。日军修建的遍布三亚的营房,其结构均是水泥拱形,高脚透风、锡皮杉木盖顶。新中国成立后,榆亚中学(前身为中正中学)、崖县二中、崖县第七高级小学,三亚镇政府、人民医院、防疫站等单位,以及部分搬上陆岸的疍民,都居住在日军投降后留下的旧营房里。据1953年全县人口普查资料,三亚镇区共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20余家,居民1297户,人口5089人,居民籍贯有4个国家、63个县(多是日据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来的老弱人员)。居民房屋多数是杉木铁皮屋、茅草屋、砖瓦木屋。50年代初期,榆亚镇镇所设于红沙,而后改为三亚镇,镇所迁来三亚港。
  三亚建市后,城区的发展步伐获得加快。1986年,城区建设面积14.4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羊栏、荔枝沟一带,是1982年的2.5倍。市区人口增长到18万人(包括临时户口),其中非农业人口5万人。公共建筑面积增到100多万平方米。此时,城市建设已明确地提出向滨海旅游城市的目标发展。1987年起,三亚城市建设按照滨海旅游城的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建设档次,加快发展步伐。
  (四)《三亚市总体规划》的制订和报批
  1984年5月,三亚市委、市政府为了放眼长远谋发展,有序地调整经济格局,使三亚逐步完成纯农业型经济向城市雏形经济的过渡,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制订了《三亚市总体规划》。而后邀请全国70多位专家及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黎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派员在三亚评议《三亚市总体规划》方案。1984年5月22—25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三亚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决议》。
  《三亚市总体规划》经逐级呈报,1985年3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了这一总体规划。批复文件指出:三亚市“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发展轻工业,把城市建设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和具有热带风光的滨海旅游城市”。
  二、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
  建市后,三亚市广开各种对外开放渠道和建立各种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特区的政策优势以及三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卓越的资源优势,努力吸引国内外客商到三亚来投资,逐步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一)内外交通的初步发展
  三亚人在经济建设中不仅依仗天然优势和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而且还不断增创基础设施的新的优势。在内外交通方面,尽力拓开对外联运的通道。
  1984年3月,广州—三亚客货班轮航线正式通航。同年6月,又开辟三亚—香港客货运轮航线。
  1984年10月15日,三亚启用本市军用机场,广州—三亚航空班机得以复航,当时是每周四航次。1985年4月5日,三亚—西沙直升机航线复航。
  1984年7月2日,三亚港至香港直达客轮通航。由广州海运局派出“马兰”“山茶”号客轮承担航运任务。
  三亚港在1984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口岸。三亚海岸线全长179.5公里,大小港湾有10个。三亚港、琊琅港(后改称亚龙湾港)、铁炉港、榆林港等5港为海港型,其中三亚港是海南岛南部最主要的商港,榆林港为军港。三亚、铁炉、港西三港有河水注入。另外5港:合口港、六盘港、烧旗港、担油港、头灶港为河口港型,除合口港外,现仍为自然状态。港口的装卸设备及码头建设,以三亚港发展最为迅速。建市后,三亚港作为中转港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三亚港国内进出口航线共46条,其中进口航线27条,出口航线19条;国际进出口航线24条,其中进口航线15条,出口航线9条。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流通血脉,三亚建市后内外交通的拓展,为三亚的发展增添了较大的活力。
  (二)进出口经营业务的拓展
  1984年,三亚市进出口服务公司成立。7月15日,海南行政区公署批准三亚市进出口服务公司享有进出口经营权。三亚市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地方的工农贸进出口公司有9个,各公司大力拓展进出口业务。上面述及的三亚港作为中转港的地位,国内、国际进出口航线的不断增加,使三亚市的进出口经营业务得到了拓展。
  1985年,三亚市进出口服务公司代理海南南盛公司出口津巴布韦麻袋240万条,金额132万美元。1986年向香港出口日产838计算器9960部,1712.86美元;1987年向香港出口东泰红橙955箱,4775美元,牛皮94吨,78712.20美元。三亚市外贸部门除组织外地商品出口外,还积极开发联营产品、收购、开发本地产品,如松香、锆英砂、皮件劳保品等。
  1984年,三亚市进口小汽车1037辆和大批彩色电视机、尼龙布等,进口总额1600万美元,其中,工业进口生产原材料200多万美元。1985年,进口日产汽车920辆,摩托车400辆、电视机9015台、录像机397部、电冰箱100台,复印机、洗衣机、录音机、计算器等;进口韩国尼龙布215万码、香港钢材1966吨、菲律宾涤仑棉500吨、墨西哥涤仑丝403吨,总金额达1189.5万美元。进口商品部分销售岛内外。
  (三)对外开放管理机构的建立
  建市后,急需引进外资发展实业,对外开放的口岸管理工作尤须加强,因而,开放业务的各项管理机构应运而生。
  1984年6月,设立了三亚市口岸办公室,作为市政府主管全市口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计划、组织、管理、监督、协商、仲裁全市口岸工作。1984年7月2日,根据国家卫生部卫防字〔1984〕第2号文,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卫生检疫局,正式执行卫生检疫,担负对出入三亚、八所境区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物品,实施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以及进口食品的卫生监督、检验等工作。1984年10月15日,根据国务院〔1983〕国函217号和海关总署〔1983〕署办字第868号文,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亚海关,主要负责本关区内三亚、通什(五指山市)、陵水、乐东、保亭、琼中的进出境(含转关)的监管、验收、申报、审核、征税、统计和查私等业务工作。
  在构建对外开放口岸管理新格局的同时,三亚市委、市政府提高了依法开展对外开放工作的法治意识,对违规倒卖进口汽车事件进行了妥善处理。1985年下半年开始清理1984年以后进口的小汽车的购、销、调、交、存情况,其中627辆被中央收缴;对88个违法倒卖进口小汽车的单位,分别作了处理。
  三、文体搭台为宣传三亚效力
  扩大开放,建设旅游城市,需要不断地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努力创造一个“让客商发财,求自己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文化氛围。建市初年,三亚市委、市政府着力搭建文体平台,通过广泛开展各项文化宣传活动和举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有效地传扬三亚的美好形象,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前来三亚投资兴业,助推三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中央领导的诗、词、言论对三亚的宣传
  党和国家领导人向来极为关心三亚的建设和发展,都对三亚寄予厚望。他们来视察三亚时,情不自禁地为三亚唱了许多赞歌,赋予了许多美誉,留下了许多赞美三亚的诗、词、言论。这是宣传三亚的极其宝贵的资源。建市初年的三亚,通过《海南日报》《三亚》杂志、三亚《企业界报》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发挥其宣传作用。有较好效应的诗、词、言论有:
  1.1985年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经亲自挑选的第一批外交官之一、时任国家文化部部长的黄镇同志,视察了牙龙湾(1992年10月更名为亚龙湾),当即吟诗两首:(1)天上银河称仙境,地下崖州牙龙湾;山光海色无限好,劝君切莫等闲看。(2)平沙长带白如绸,无线镶缝碧海边;嫦娥若得新消息,一定下凡舞翩跹。
  2.1985年11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同志,视察了牙龙湾后赋词一首《如梦令·游琼崖牙龙湾》:大海长天一色,椰岸银带莹洁。借问弄潮人,碧水冬暖心悦。澄澈、澄澈,牙湾好似新月。
  (二)鹿回头故事大型石雕的兴建
  黎族鹿回头的神话故事遐迩传闻。说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黎族青年猎手,在五指山碰到一只坡鹿,他不忍心射杀它,就一股劲地追呀追呀,但就是一直追不上。他追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从五指山追到了南海边的一座山顶上。这时,只见坡鹿回过头来,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与青年猎人情意相投,结成夫妻。从此,他们男耕女织,幸福生活,繁衍后代。此后,那座高耸伟岸突兀海边的山峰就叫鹿回头岭,山脚下那椰树婆娑四季鲜花盛开的黎村就叫鹿回头村。
  这是黎族的一个流传久远的爱情故事。1985年10月,三亚市投资30多万元,动工建造了表现鹿回头故事的大型雕塑。雕塑高12米,长9米,宽4.9米,安置在南边海岸边的一座山岭上。石雕的构图是:一只坡鹿转头回眸,两旁分立着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和美丽的黎族少女。这是原籍崖县的著名的雕塑家林毓豪的杰作,他为宣传三亚的突出的人文景观和拓展三亚的深层次的旅游文化,奉献了这座大型的艺术珍品。此后,莅临三亚视察、旅游的宾朋,都纷纷涌到仙鹿身边,尽情饱览三亚城区的景观,留下了一帧帧珍贵的影像。
  (三)全国哈雷彗星观测活动的举办
  全国青少年哈雷彗星观测活动,1986年4月在三亚举行。三亚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动地参与举办了这次“凡76年一见”的哈雷彗星观测活动。哈雷彗星是人类观测到的明亮的大彗星中最著名的一颗。从公元前613年到1910年的2500多年里,我国史书中共有31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纪录。17世纪8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这颗彗星的轨道。这颗彗星以约76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它出现时美丽壮观,后面拖着一条长达几千万公里的尾巴。这次它运行靠近地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海南观测队在三亚市大东海东侧设立“观哈点”,参加观测哈雷彗星的有北京、山西、浙江、河北、上海、新疆、云南、宁夏、江苏、福建、青海、甘肃、广东、湖北等14个省市自治区的“观哈队”,共3776人,另外还有全国各地近万位慕名涌来的天文爱好者,参加了“观哈”活动。在三亚市的极力运作下,这项活动获得圆满成功。为此,中国科协委托三亚市在鹿回头公园建立一座哈雷彗星观测活动纪念标志。三亚市参与举办这次观测活动,较大地提高了三亚的知名度。
  (四)“全国首届‘少林可乐杯’铁人马拉松三项赛”的举办
  举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活动,对举办城市的威望是莫大的提升。
  1987年1月17—19日,三亚市举办了全国首届“少林可可乐杯”铁人马拉松三项赛。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5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91岁高龄的屈武,赶赴三亚观看比赛,并在闭幕式上讲话,为运动员颁发奖品。中共广东省委领导梁灵光、许十杰和原中共海南区党委副书记赵光炬也出席观赛并讲话。
  《羊城晚报》《体育报》记者报道称“人们倾城出动观看比赛”“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全国首次铁人三项赛取得圆满成功,三亚市真有办成大事的魄力!”
  事后,三亚市的干部群众同声称道:举办这一赛事活动,达到了向全国宣传三亚、宣传亚龙湾和大东海湾的预期目的。
  (五)三亚体育明星的特效宣扬
  三亚建市后,出现了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体育明星,让三亚市在国内外有所扬名。
  1984年7月,市少年游泳队员李海胜参加全国选拔赛,获50米蛙泳第一名,100米蛙泳第三名。10月15日参加亚洲游泳分龄赛,获得50米蛙泳冠军。
  1984年,李海明参加自治州羽毛球赛,获得了男子单打第一名。参加自治州游泳赛,获得各种泳姿分龄赛第一名的运动员有梁姿养、唐玉花等17人。
  1986年10月30日,在联邦德国举行的有15个国家的优秀选手参加的羽毛球比赛中,三亚市姑娘姚芬夺得女子单打金牌。
  第二节 城乡投资环境建设的新起色
  1987年5月12—13日,中共三亚市(县级)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选出三亚市的主要领导:中共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常委陈人忠兼任三亚市委书记,黄文忠(黎)、文生知、周忠良(黎)为副书记,唐人新、蓝家珍、刘明哲(黎)为常委。5月16—18日,三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选出周成崑为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春龙、李荣、杜家琛、陈其育(黎)、林德光为副主任;黄文忠(黎)为市长,叶必良、刘明哲(黎)、邢贻楠、廖梅秀为副市长。5月15—18日,政协三亚市第二届委员会一次会议举行,选出潘正吉为主席,陈河山、高士博(黎)、陈仁儒、云翔、宁伯威为副主席。8月1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和施行《关于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若干规定》。二届县级市委、市政府在换届前后,突出抓好深化改革和城乡投资环境的建设,使投资环境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一、天涯海角的初步开发
  天涯海角是一处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内涵、发展前景很好的旅游景点。世人知道三亚都缘于她是天涯海角的所在地,是历史名臣的流放地。多少年来,《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歌声唱响了海内外,对各地旅游者颇具吸引力。
  可是,在建市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被“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所束缚,人们的旅游意识较差,对天涯海角景区的开发并没有重视和用心。那时的天涯海角展现的是单纯的自然风光,基本没有旅游设施。有的人去看天涯海角几块石头,渴了买不到喝的,饿了买不到吃的,累了也找不到休息的地方,俨然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撤县建市后,市委、市政府着手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地倡导人们的旅游意识,逐步推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建设。市委,市政府派员去北京向国家旅游局请款,争取到了50万元,用于开发天涯海角景区。当时,在景区内兴建一家天涯海角酒店,并把景区范围圈起来,设置停车场,设置景区大门和售票点。同时,成立了管理机构,使天涯海角景区建设逐步完善起来。
  此后,前来三亚旅游的人,都要去看看天涯海角,畅舒自己的胸襟和领略“走遍天涯”的乐趣。
  二、凤凰机场的建设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准
  三亚建市之初,航空运输凭靠的是设施简易的旧军用机场,远远满足不了三亚扩大开放的需要,急需建一个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机场。
  1986年除夕,国务院领导到三亚视察,做出了拨给8000万元将三亚军用机场扩建成热带滨海国际机场的决定。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认为扩建三亚军用机场有许多不利的地方,便直截了当地向国务院领导提出来:一是扩建三亚机场限制了三亚向西边发展;二是三亚机场与市区连在一起,飞机起落噪音影响旅客和居民睡眠休息,靠近机场的地方也不能建高层建筑;三是扩建三亚机场,要将跑道伸延至海里1000米,将三亚湾拦腰斩断,破坏了三亚湾的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且跑道伸进海里,开发费用大,也不好管理。据此,市领导提出了新建一个机场的建议,并当即带国务院领导察看可以建新机场的地址——羊栏镇的嗡瓮坡(嗡瓮本义是一种蟾蜍,人们依其谐音美称为凤凰坡)。国务院领导实地察看了凤凰坡,改变了扩建原有机场的决定,拍板在凤凰坡新建一个凤凰机场。
  1987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广东省政府同意三亚市民用凤凰机场立项建设。要求新建机场规模按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设计。近期建设以确保安全、满足波音747类型飞机使用为准;远期建设以满足MD-82波音767类型飞机使用为准。后来兴建凤凰机场投资了16亿元人民币。
  三、城乡投资环境的初步拓展
  投资环境建设是新兴城市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自我翻身的硬仗。建市后的三亚,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有待增强,必须要在对外开放中寻找发展路径;而要抓好对外开放工作,就必须要抓好自身的城乡投资环境建设。当时,主要突出抓好三亚河的治理、城乡路桥设施的建设、投资兴业的软硬环境的建设等。
  (一)三亚河的治理
  那时候,三亚河的两岸和水上,乱搭乱建许多建筑物,严重影响了三亚河的自然景观。市委、市政府决定给予治理,并把治理的任务交给榆林驻军。榆林海军基地派出铲机拆掉两岸违章杂乱搭建的民房,榆林军分区部队派出爆破手炸掉水上餐厅。负责修筑三亚河西路和三亚河东路的工程。1985年2月动工,当年11月竣工。经过验收,达到优质工程标准;经过结算,耗资800万元,比当初预算节省120万元。后来三亚河岸边两条路,被解放军与市民称为“拥军爱民路”。
  (二)城乡路桥设施建设的推进
  1985年3月,市政府开工改建马岭至梅山公路为二级公路,全长49.7公里,新建桥梁7座,1987年7月改建工程完成。1985年新建新风大桥,投资了336.7万元,1986年12月建成通车。1986年投资了110.5万元,兴建月川大桥,1994年建成通车。解放路一、二路城市设施改造工程,投资了1336.3万元,1989年7月15日竣工。
  (三)城市部分软硬投资环境的建设
  1986年4月,三亚市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建成使用。1984年6月,自治州三亚水泥厂投产。1984年10月,国家水电部调拨三部列电车头,在金鸡岭兴建列车电站,装机容量5000千瓦。1985年5月,三亚市电子工业公司电视组装生产线投产,生产大批20寸、18寸、16寸威牌彩色电视机投放市场。1986年12月,全长167.6公里的牛(路岭)—万(宁)—三(亚)输电工程全线通电使用。1987年3月兴建三亚海关码头,面积2800平方米,11月竣工。1987年4月,三亚市第二期供水工程动工,投资3300万元,至1990年6月竣工。1987年,岛西960路通信微波工程终点站、粤西广播电视微波工程先后建成使用。市邮电局割接开通市内3000门“史端乔自动电话”。
  三亚撤销崖县建立县级市后,在调整经济格局、启导旅游意识和改善城乡软硬投资环境方面,做了一些拓展性的工作,逐步推动纯农业型经济向城市雏形经济的过渡。据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1984年的社会生产总值(80年不变价)12912万元,1987年35878万元;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17422万元,1987年42770万元;198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05万元,1987年8392万元;198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94万元;1987年17170万元;1984年地方财政收入1460万元,1987年1791万元;1984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184元,1987年1541元;1984年农民人均收入(住房调查数)324元;1987年444元。

知识出处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三亚市升格三十年史实》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三亚市在升格为地级市后,逐步发展成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城市。文章介绍了三亚市在升格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以及随后的城市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另外,文章还介绍了三亚市在教育、科技、文体和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