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漫话天涯古道》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622
颗粒名称: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三亚市地处伟大祖国的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城市。这里有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海棠湾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海湾,有凤凰山、金鸡岭、南山、马岭等一道又一道翠绿的山岭,有三亚河、临春河、宁远河、琅芒河等一条又一条清澈的河流;这里山美水美,气候宜人,真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三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崖州古城,有港门古街,有藤桥古墓,还有天涯古道。今天的三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度假胜地,然而历史上这里却是荒无人烟的边疆蛮荒之地,是犯罪官员的流放之地和犯罪囚徒的充军之地。唐代宰相杨炎被贬崖州之时写了一首著名诗:“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回。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
  座落在三亚市天涯镇龙海盆地的古代驿道边,三亚市人民政府碑刻上有这样一段描述:“这里地理形胜甲海外,古木蓊翳,有如青龙出海之势,珍禽奇兽出没其间,翠叠巨磊惊世奇瑰;西照土龙山湖似镜,东缀田舍风光如画;聚宝盆地,得水藏风,天涯古道和一泓清流绕园南去……。”这“天涯古道”指的应该是官道或驿道,而不是那民间的人行小道。它像一把铁链一头连着厚重的历史崖州古城,一头连着现在的繁华三亚文明城市。它又像一串珍珠上面缀着一串又一串闪闪发光的文史佳话。作为“天涯古道”的起点,崖城——一直是琼岛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六年平定南越国,置儋耳、珠崖二郡,崖城为珠崖郡。至公元610年,隋朝大业六年拆西南地置临振郡,领宁远县,郡治和县治均在崖城宁远河南岸的水南村。公元622年,唐代武德五年改临振郡为振州,治宁远县,其州、县衙门仍在水南村。至宋代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改振州为崖州,移州治于现崖城镇,随后300年间,崖州先后改珠崖军、吉阳军、宁远县,至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恢复崖州,一直经历500多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升格为直隶州。
  “天涯古道”的形成始于南宋,据,《崖州志》记载,当时崖州编户仅“境内止三百八户”。“无市井,每遇五、七日,一区黎峒贸易,倾刻即散”。在当时,广大黎族人口均不在编,黎汉不相往来。第一个改变这种情况的是周康,在崖州历史上称为开拓者。周康修便道深入黎区,劝导黎民以山货药材至大旦港易市,“其货为出黎峒,省民以盐、铁、鱼米转博”。因其互市往来,“黎人半能汉语,十百为群,变服入州县墟市,人莫辩焉。日将晚,或吹牛角,则纷纷聚会,结队而归。”这样道路向黎区越伸越远,越走越宽,这便是东北第一条官道的雏形。本书作者通过六年多的实地寻踪,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详实记载着“天涯古道”的形成、走向、延伸和发展,通过对“天涯古道”的考证带出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民俗、人文和地理史料题材,如第一次考证了古崖八景的出处所在地点,第一次考证了古落屯县衙故址所在地,第一次考证了“三亚”名称的由来,第一次考证了黄道婆的出生地等等,为三亚文史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尤其是作者在政府没有一分钱补贴的情况下,用一辆破单车走遍了三亚的每个角落和海南岛的每个地方,为挖掘海南丰富的文史民俗资料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钦佩。
  “天涯古道”是一个有趣的题材,“天涯古道”不仅仅是从过去古崖州到今天三亚市的历史延伸,也不仅仅是文人墨客探古寻幽之地,它还是蜂涌而至的游客们对这一方水土旅游文化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天涯古道”的开发也蕴含着无穷的商机。“路漫漫,其修远兮”,挖掘“天涯古道”的历史文化,应是当今三亚有识之士的共鸣。
  2013年10月28日

知识出处

漫话天涯古道

《漫话天涯古道》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城市,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和翠绿的山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天涯古道”,起点是历史上的崖州古城,终点是现在繁华的三亚市。通过对“天涯古道”的考证,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民俗、人文和地理史料题材。该题材也是游客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同时也蕴含着无穷的商机。挖掘“天涯古道”的历史文化,应是当今三亚有识之士的共鸣。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安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