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 奋斗不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琼崖巾帼英豪》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572
颗粒名称: 历经沧桑 奋斗不止
其他题名: 记老红军谢飞同志
分类号: D426.6;G121
页数: 15
页码: 1-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谢飞同志的人生经历,她几十年如一日为人生奋斗,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扫盲识字运动中,她带领妇女争取读书权利,实现自身解放。
关键词: 谢飞 妇女解放 文化普及

内容

人生,饱含辛酸苦辣,充满喜怒悲欢。人生的道路,处处有荆棘,人生的奋斗,给社会带来光明。她对人生抱着灼热的希望,几十年如一日所走过的路程,都留下深深的脚印。她就是老红军女战士谢飞同志。
  矢志救国
  1926年7月,中共琼崖地委和团地委在文昌、琼山、琼东、乐会和澄迈等县开展扫盲识字运动。文昌县的“平民夜校”和“夜校识字班”如雨后春笋,遍及乡村。
  盛夏,暑假来了,在府城读书的琼香(即谢飞)和三哥冠洲、堂侄子泽农回到家乡一一文昌县湖山乡茶园村创办平民学校识字班。这天,茶园村“谢氏宗祠”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祠堂大门上方横挂着“平民学校"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堂屋内东墙壁上挂着一块自制的木质黑板,正上方端庄地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墙壁四周贴上了革命标语。
  午饭过后,那些喜欢热闹的黄毛丫头,拿着笔墨和本子,蹦蹦跳跳地跨进平民学校。那些从未进学堂,连自己的正名都没有的妇女来自茶园和附近的古宅、上乐安、参坡等10个村庄,有的是青年姑娘,有的是刚过门的媳妇,有的是抱着孩子的妈妈。不一会,长板凳上坐得满满的。这里的妇女进祠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琼香带领她们向封建礼教作斗争,争得了读书的权利。琼香看着一张张笑脸,心潮象南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她激动地说:“姐妹们,茶园村平民学校今天开学了,欢迎大家来学习。只有学好文化,懂得革命道理,才能为妇女自身解放作斗争。我们妇女历来被视为男人的附庸,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这是很不公平的,妇女应当有自己的名字。”在琼香的帮助下,每个入学的妇女都得到自己满意的名字。
  在课堂上,琼香对大家说:“为什么广大劳动妇女受压迫最深?这是由于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腐败所造成的。封建宗教势力和伦理道德观念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要砸碎锁链求解放,咱们就得团结起来,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彻底推翻旧制度。”她给妇女深挖受压迫的根源后,又深入浅出地讲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和三大政策,讲了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解放带来的好处,使这些胸无文墨的妇女豁然开朗,仿佛一个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
  妇女们通过一个多月的文化、政治时事学习,进步很快,开始觉醒了。在此基础上,琼香介绍了海口、府城组织妇女解放协会(简称妇协会)的情况,使她们了解妇协会是在党领导下的妇女的群众组织,是为广大妇女的翻身解放而斗争的,凡是愿意革命的妇女均可参加。
  “我报名”!“我参加”!在琼香的二嫂子吴月英的带动下,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妇协会。妇女们发动起来了,茶园村一带充满着革命气氛。当时,琼香带头抗婚的行动成为广大妇女的楷模。眉清目秀、有学识的琼香,早被一位华侨阔老板看中,想娶她为儿媳妇。寒假的一天,他托媒婆来琼香家说亲,琼香同媒婆进行了一场“舌战”,把媒婆说得灰溜溜的。媒婆不相信女入不贪富贵荣华,便以金钱、财物为诱饵,诱使琼香就范。琼香感到这是对她莫大的侮辱,当即拿起一根小竹棍,把媒婆撵出家门。
  在琼香的带动下,妇女们剪掉长发,向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宣战,自由选择心爱的伴侣。姑娘们有了做人的权利,人人扬眉吐气,积极参加妇协会、农会活动,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不少妇女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
  琼香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革命道理?故乡的父老和大娘对她作了美好的回忆:1913年2月,她出生在茶园村一个殷实的农民家里。父亲谢德富、母亲陈氏都是忠厚的农民。琼香有3个哥哥,4个姐姐,她排行最小。幼小的琼香天真活泼,小脸蛋象鲜花那样可爱,实在逗人喜欢。父亲冲破旧的世俗观念,给女儿起个正名——琼香。“琼”即美玉,又是琼屋的简称。他愿女儿象玉一般洁白,象花一样芬芳,将来有出息,飘香全琼。琼香6岁就帮父母放牛、割草、喂猪养鸡……,刻苦磨炼自己。
  1924年,在乡村小学读了3年书的琼香,以优异成绩考上府城女子高等小学继续就读,一年后,为了追求革命真谛,她同三哥冠洲转读我党在海口创办的海南公学。公学校长杞慕天是从北京来琼传播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员。国文和历史教师也是从京、沪来的进步青年,琼香有机会接受他们启蒙的革命教育。次年,杞校长不幸被琼崖军阀邓本殷杀害,公学被迫解散。琼香又转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求学。该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很早就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全校党、团员190多名,占师生总数的五分之二,学校的教学权多为党、团员教师所掌握,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或周会上都经常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在进步教师的教育下,琼香积极参加反帝大同盟、琼崖学联会、妇女协会和革命同志会等革命组织的活动。当她听了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和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等同志关于马列主义理论介绍和中国革命形势报告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茶叶之感》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指出:“中国盛产茶叶,是中国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果,决不允许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的产物。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有能力驱走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彻底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琼香还积极参加学生宣传队,走上街头,演革命戏,唱革命歌,讲革命道理,唤起民众,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师生们称她人小志气大,是个有胆识的好学生。1927年2月,刚满13岁的琼香加入了共青团,以坚定的信念走进革命队伍的行列。
  然而,风云突变,乌云遮天。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无数共产党员、爱国志士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琼崖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向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下毒手,上千名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倒在血泊中,与琼香朝夕相处的琼崖妇协会主任陈玉婵也被活埋了。
  反革命大屠杀吓不倒真正的革命者,反而使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琼香和三哥冠洲回到自己的家乡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农军,开展农运和妇运工作。冠洲当上了区委委员、农军队长,琼香任区妇协会主任。他们多次组织农民暴动。经过暴风骤雨洗礼的琼香,于1927年8月初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1月被选为文昌县妇协会委员。次年,党组织调她到香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工作,1929年夏又分配到中共南洋临委工作,为革命涉海奔波。
  勇跋征程
  1934年8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危害,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要求认真做好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和转移前的准备工作。琼香是中央批准参加战略转移的中央直属机关30名女战士中的一员,按年龄大小排列,她倒数第二。她兴致勃勃地和同志们一起紧张地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小琼香,你身体这么瘦小,能行吗?”中央妇女部的大姐关切地问她。
  “能!你们能,我也能。”琼香信心十足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姐们听了满意地点点头。
  是的,琼香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成熟,变得更加刚强了。因在家乡组织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她全家被敌人通辑,在党组织的关怀下,1928年10月,父母和几个侄子转移到广州湾避难。琼香也几经周折在香港找到了广东省委机关。第二年组织派她去新加坡,在中共创办的地下印刷所工作,印刷宣传品和《南洋工人报》,介绍马列主义科学理论,宣传我党的主张,发动华侨支持祖国革命。1932年2月,琼香奉命回国,赴福州、厦门等地,在陶铸、许包野等人领导下秘密开展工作。1935年调往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工作。她经受了公开和秘密斗争的考验。
  红军奉命撤出苏区,琼香编在“特殊连队”里。这个连队是在中央领导亲切关怀下组建起来的。有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三老,邓颖超和贺子珍、李坚真、李伯钊等30多位女战士也都编在这个连队里。全连共有360多人,半数是年迈体弱、伤病残的同志。琼香是连队的工作人员,作为一位女同志,能跟上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就很不简单了,何况她还担负照顾伤病员,宣传发动群众当向导、挑夫,找粮食等繁重的任务。
  开始,“特殊连队”的行军并不亚于前头部队。后来由于绵绵的秋雨,前头部队把小路踏成烂泥巴,跟在后头的连队难于行走,步子放慢了。有时,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便夜行日宿,有时,为了迅速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又昼夜兼程。由于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个个瘦得皮包骨头,疲惫不堪。被雨淋过的伤员,病情恶化,体弱的同志,路上一站,再也走不动了,减员日渐增多,“特殊连队”的处境更加困难了。琼香牢记着自己的诺言:“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做到,决不后退半步,跟着队伍走到底”。这位倔强的姑娘,睁大双眼往前看,迈开浮肿得连鞋都穿不进去的两脚,一步一步地往前移。12月,红军在江西、湖南、两广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向贵州开进。途中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欺骗性的宣传和畏惧难险,时有民工乘机溜走。所以,部队走一段,民工要换一批。一天夜里,“特殊连队”在贵州一个偏僻山区宿营时,一些民工溜走了。琼香不顾行军的劳累,同钟月林、吴富莲、刘彩香等大姐到附近山村找民工。
  那是星光淡淡的夜晚,地昏沉沉的,丛林灌木的黑影,象一群群阴森莫测的怪物,叫人毛骨悚然。但是,她们全然不顾,机警地穿过荆棘小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山涉水,终于摸到一个小村子。可是村子里死沉沉的,家家户户紧闭着门。她们挨门呼喊,连一个人影也看不到。她们又摸到另一个村子,同样空无一人。人到哪里去了?她们分析后认为:老百姓吃够了国民党的苦头,对红军不了解,确实被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吓跑,躲起来了。“我们走吧,一定能找到他们”,琼香满有把握地说。于是大家又向深山丛林摸去。一路上,她们的衣服被划破了,脸部、手上都留下一道道血迹。午夜时刻,她们翻过两座山头后,发现第三座山头有点微光。她们大胆地走近,看见一位衣着褴褛,手拿着大刀的汉子。仇恨的眼光投到她们的身上。“老乡,你受惊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为穷人求解放的。”她们和蔼地对他说。这位汉子把大刀放下来了。琼香又向他宣传红军的宗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看到她们那样可亲可爱,与国民党大不一样。“自古以来兵匪一家欺百姓,不是打,就是骂,哪有当兵的和老百姓说好话。”他越想越觉得她们和亲人一样,他惭愧地说:“对不起你们了,该死的国民党欺人太甚了。”通过宣传发动,苦大仇深的老百姓听说支持红军打国民党、日本鬼子,纷纷报名当民工。当她们把民工带到部队宿营地时,东方已吐白,她们不顾自己的疲劳,又为民工准备饭菜。
  快到安顺场了,大家欢欣鼓舞。可是,琼香天天发高烧,嘴唇烧起了泡泡,头重脚轻,眼下周围的景物模糊了。组织派一位警卫员照顾她,她谢绝了。董老牵着自己的小白马来到琼香身边,劝她上马。她十分感谢董老,但她哪肯让年大体弱的领导人艰难地步行呢!组织的照顾,领导的关怀,姐妹们的体贴,使她非常感动。她咬紧牙关,在大姐们的搀扶下,拄着拐棍,紧跟着队伍顺利到达安顺场,消灭该地守敌。红军稍休息,又向300里外的芦定桥进逼。带病紧张行军的琼香,来到芦定桥时,高烧更加厉害,头象快要炸开,骨骼快要散架似的,浑身有气无力。面对宽约300米,深3、4丈,水急浪高的大渡河,她手拿湿毛巾捂着前额,定定神,毫无畏惧地爬上桥头。铁索下是滚滚的急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河里,被急流吞没卷走。她镇定地俯下身子,双手紧紧抓住铁索,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身体,经过半个小时的摸爬,终于到达彼岸。她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战胜病魔和险阻,闯过一道道难关。大姐们都夸她人小志气大,什么困难都不怕,精神难能可贵。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琼香的心象金子般闪闪发亮,永远向着党,她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她拖着病后弱不禁风的身躯,和同志们一道越过皑皑的雪山,跨过茫茫的大草原。一路上,既要与前阻后追的敌人激战,又要同饥饿、严寒和疾病作斗争,没有粮食啃树皮、草根、皮带、野菜……,忍饥受冻。经过369天的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不屈不挠地走完了震撼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胜利的日子里,琼香同创造入间奇迹而幸存的勇士们沉浸在幸福之中,等待着新的战斗号角。不久,她和刘少奇同志结成革命伴侣,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她对陕北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把她当作第二故乡。她喜爱四季如春的南岛风光,更喜爱冰封雪飞的北国风光。所以,她改名为谢(雪)飞,1936年,又从这里开始,继续奋飞。
  奋战顽敌
  1945年5月初,浙江省余上县新四军独立大队驻地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充满着胜利的气氛,人民群众杀猪屠羊,挑米送果,敲锣打鼓,从四面八方涌进军营,慰劳打胜仗的独立大队。乡亲们把谢飞团团围了起来,争睹这位指挥打仗有方女将的风采。谢飞频频挥手致意,感谢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她说:“军民鱼水一家亲,军民团结,一致抗日是战胜敌人之本,应该归功于坚持艰苦抗日的军民,归功于党的领导。”人们以钦佩的眼光打量着这位文静、利索、精干的“女团长”。
  提起“女团长”,说来话长。那是在全国抗战转入战略大反攻,节节取得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日军不甘心失败,作最后垂死挣扎。他们勾结伪军和地方保安队向我军疯狂反扑。离三北地委偏远的余上县境内,敌伪据点的敌人经常出来“扫荡",战斗频繁,斗争异常尖锐。
  谢飞被组织派来这里任县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她一上任就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在战斗中副营长牺牲了,营长一身病,党、政、军的重任都落在谢飞的身上。她既抓党的地方工作,又抓部队的军事训练,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支前等。由于广大抗日军民密切合作,团结战斗,党政军工作都走在前头,夺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谢飞在斗争中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因而,当地军民都说她是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女团长”。
  谢飞领导独立营近600名指战员,先后与日伪军作战数十次,仅1945年5月间,就与敌人激战十几次。
  5月中旬的一天,谢飞率领独立营出击,干净地消灭了沥海所伪军一个大队,活捉伪副大队长,又打一个胜仗。正当他们在曹娥江北岸休整时,绍兴县伪县长郑重为部伪军,在日军的煽动下,集结大批人马准备袭击独立营。战前,谢飞召开干部会议,冷静地分析了敌我态势。有的同志认为敌人武器精良,数倍于我,日伪分兵合击,担心失利,主张避战。谢飞引导大家正确看待敌情我情。她说:“虽然敌人装备好,人比我多,但是士气低落,人多而疲,背水作战,进退两难,形势对敌不利。我军武器虽差,但士气高昂,人少而精,有连战连胜的作风,而且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地形利于我。”谢飞决定迎战敌人,她亲自向全体官兵作战斗动员,发动大家出谋献策,带领干部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同时动员民兵、群众参加支前。
  经过严密部署和充分准备之后,谢飞率领部队迅速进入预定的伏击阵地,伪装掩蔽好,严密地监视敌人的动静。20分钟过去了,敌船向我阵地驶来,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捺住满腔怒火,焦急地等待开火命令。当敌船靠近时,谢飞一声令下;“打!”顿时,硝烟弥漫,江水飞溅,战火映红江岸。打得敌人鬼叫狼嚎,乱成一团。敌人负隅顽抗,两次向我阵地冲击未能得逞,便边打边撤。谢飞立即命令部队出击,集中火力截断敌之退路,狼狈逃跑的敌人只得放下武器,敌副大队长等50多名官兵当了俘虏。这次战斗,我独立营仅伤亡10人。
  曹娥江大捷,消灭了绍兴县汪伪军,威胁余上县境内的敌伪,虞北的另一股伪军头目黄家兴惶惶不可终日。他把独立营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一次,黄家兴派人送信给谢飞,企图诱骗谢飞到伪军驻地“和谈”,伺机围歼独立营。并威胁说什么,谢飞若不去谈判,独立营的官兵就别活下去。“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黄家兴的阴谋诡计被谢飞识破,她叫秘书给黄家兴部下写一封公开信,并派人秘密到伪军驻地张贴,揭露黄家兴投敌卖国,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甘当日本汉奸走狗的罪行;号召伪军官兵反戈一击,弃暗投明,共同抗日。伪军看了公开信后,士气更加低落,开小差的人日俱增多。与此同时,谢飞还分兵发动群众,动员伪军亲属写信,劝告亲人认清形势,放下武器,回家与亲人团圆,从思想上瓦解敌军。然而顽固不化的黄家兴,恼羞成怒,一意孤行,竟带兵进犯独立营。谢飞指挥若定。战斗一打响,她一面命令佯攻小分队把敌人引入“口袋”,一面命令正面和翼侧主力猛烈开火,关门打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消灭了敌人的主力,敌人土崩瓦解,溃不成军。黄家兴见势不妙,象丧家之犬,夹着尾巴逃跑了。当地土豪劣绅骂他是个“草包”、“饭桶”,嘲笑他一个“男子大丈夫”竟成为一个女人的手下败将。
  这一年,独立营共打了20多次仗,消灭了日伪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反扑,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广大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参战,独立营又迅速地扩大了。他们在谢飞的率领下,乘胜追击敌人,扩大战果。8月上旬,先后解放了松厦、马湾等重镇,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久谢飞调到华东局工作,后又被派去华东局党校学习。
  进取求实
  1949年10月1日,金秋北京城的早晨,天,依然很蓝;树木,依然很绿;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道霞光喷薄而出,映红大地;一张张笑脸迎着太阳,欢乐充满人间。天安门广场遍布五彩缤纷的彩旗,象欢腾的海洋;城楼上八盏红彤彤的大灯笼在款款摆动;八面大红旗随风哗哗飘扬;崭新的渡金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呵,这一切都换了人间。
  谢飞满怀革命豪情参加了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亲聆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她百感交集,仰望着迎风飘扬的染有无数革命烈士鲜血的国旗,就象看见自己亲人的血肉,不由得鼻子一酸,晶莹的泪珠夺眶而出。为了革命,1928年谢飞撤离琼崖后,家里的房子被反动派全部烧掉,共有12位亲人罹难。1929年任文北县县委书记的三哥被诬为社会民主党成员,1931年遭自己人错杀,二嫂、二哥分别在1930年和1935年光荣牺牲;大哥被英帝打重伤后,1945年死于海北;父母亲被反动派打伤后,死于他乡异地……。几十年来,她跟着共产党走过了人生坎坷的道路,碰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但她从来没有轻易掉泪,强忍悲痛化刀枪,跃马杀敌求解放。如今解放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如何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是谢飞考虑很多的新课题,也是“老八路”进城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西方帝国主义预言家曾胡说什么,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建设,不会管理城市,他们嘲笑这些“土八路”不懂科学技术,没有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经验。她想,我们从国民党手中夺过来的是“一穷二白”的破烂摊子,要在战争的废墟上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劳动和代价,但只要从我们这一代做起,不懂的东西就学,并在实践中摸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一定会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帝国主义的胡言烂语将被历史所嘲笑。谢飞满怀信心地踏上新的征途,向科学文化进军,以科学知识填补过去的空白,做一个不松不空,严严实实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开拓者。进城以后,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吸引着谢飞。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后,她从华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调任该校干部专修科主任,她不甘心当外行,坚持一面工作,一面参加夜大学习。夜大开学的第一个晚上,容纳50多名夜大学生的教室里,谢飞坐在前排正中位置上。这位上了年纪的大姐,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论资历谁都比不上她长,论年龄谁都比不上她大,论学习谁都比不上她用功。老师上课时,她聚精会神地听,认真做笔记,重点内容划杠杠,理解不了的问老师和同学,力求把当天学习的东西弄通弄懂。下课后,除处理一些必要的日常工作外,大多数夜间用于学习,有时学到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黑夜。勤耕耘,结硕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用两年时间就攻读了夜大的全部课程。
  谢飞把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使她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知识越多,工作就越好做;知识缺乏,业务不精通,就会说外行话,瞎指挥,导致工作上的失误,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她决心学习更多知识。
  1952年,谢飞听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招考研究生的消息后,欢喜若狂,毫不犹豫地第一个报考研究生,她的行动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赞成。但也有些同志担心她的年纪较大,坚持不了,劝她说:“谢大姐,你已经夜大毕业了,懂得不少专业知识,工作很好,何苦攻读法律,女法官难当哪!”。年纪大、苦和难对她倒没有什么,“法官”两字却刺激了她的思维,这个问题使她思考更多。她想:政权是上层建筑,而法律是上层建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同样离不开法律,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要立法。只有建立健全法制,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才能巩固新政权,保障每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创造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定团结的新局面。法律,事关重大,祖国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祖国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祖国需要我当法官,我一定努力创造条件当好,决不辜负党的培养和人民的希望。谢飞性格刚强,有不服输的韧劲,历来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经过紧张的复习准备,终于如愿地被录取为法律系研究生。
  谢飞以自己的努力,跨上了知识的新台阶——从事法律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她专修法理、宪法和国际法等课程。沉重的学习任务压在她的身上,既要攻读课本教材,又要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图书。既要学好法的基础知识,又要进行法的专题研究。但她不畏困难,勇敢攀登,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知识。经过4年的刻苦钻研,取得了优异成绩。1956年,已43岁的谢飞完成了法律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毕业典礼上,她兴高彩烈地领取了毕业证书,校领导对这位长征女干部领到文凭表示热烈祝贺。毕业后她被组织分配到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现改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副校长(校长是彭真同志兼),从事法律研究和培养法律人才的领导工作,为加强我国法制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正当她积极发挥作用的时候,却遇到逆境。1959年反“右倾”时,她对大跃进提出自己的看法,因而招来大祸,被打成所谓“彭德怀式的人物”,被迫下放分管养猪、种菜。在逆境中,她仍然坚持学习和研究。1966年,“史无前例”的风暴向人们袭来,许多老干部被“四人帮”置于死地。谢飞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四人帮”捏造刘少奇同志在中央北方局工作期间“被捕自首叛变”的假材料,强迫和刘少奇同志一起工作过的谢飞做证明人。她是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光明正大的老干部,哪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来陷害革命同志呢。由于坚持真理,主持公道,于1968年3月被“四人帮”关进监狱。“四人帮”一伙用“车轮战术”等残酷手段对她进行逼、供、讯都无济于事。1973年,在周总理的关怀下,蒙难坐牢5年多的谢飞终于被放出狱。打倒“四人帮”后,谢飞得到平反昭雪,恢复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职务,重新为党工作。当时,她虽然年逾花甲,身体不大好,但仍然担负繁重的教学领导工作,她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各地作调查研究,为院校改革,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把自己有生之年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4年前,胸怀豁达的谢飞,从革命事业的全局出发,明智地退居第二线。此后,她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法学会和北京市法学会负责人,为完善我国法制建设而奋发努力。
  “老骥爱作黄昏颂”,春蚕吐丝无余留。谢飞虽巳年逾古稀,但她还争分夺秒撰写革命回忆录,决心将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人民。

知识出处

琼崖巾帼英豪

《琼崖巾帼英豪》

出版者:中国•三环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海南妇女革命斗争史。阅读此书,将会激励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宝岛,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发海南,加速特区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玉梅
责任者
谢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