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革命志士略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3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革命志士略传
分类号: G229.712
页数: 14
页码: 394-407
摘要: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革命时期的一些志士,包括他们的简介和事迹,反映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
关键词: 革命时期 志士 民族独立

内容

李懋文(1898—1928)
  三亚市海棠湾镇岭头坡村人。1898年11月26日出生,同胞兄弟三人,兄懋秀,弟懋松。李懋文排行第二,三人同时参加革命,同时被敌人杀害。李懋文1922年考入崖城县立一高小学就读,在读书期间,阅读了许多革命刊物,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22年,崖县爱国学生发动各阶层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勾结琼崖奸商以合营为名,设立“实业公司”,开挖我西沙群岛磷矿,窃取我资源的斗争,李懋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深恶痛绝。他在崖城一高小学读书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被选为学生会主席。
  1923年,李懋文以优秀成绩考入省立(加积)十三中学读书。在加积中学就读期间,正逢加积仲恺农工学校正式开办,使他结识了该校领导中共党员雷永铨、符世梁。1925年10月,十三中学生联合会成立,李懋文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在雷永铨、符世梁的指导下,李懋文同十三中学的进步学生陈振亚、王铭业、符廷燕、姜国英、朱运勋等人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李懋文被誉为加积地区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领袖。他积极带领同学们闹学潮,反对和驱逐反动校长张韬,获得胜利。李懋文还组织工人同反动派开展减租退息和废除各种苛捐杂税的斗争,获得胜利。为此,加积工人组织每月支持他三四十块光洋作为生活费。于此期间,党组织派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出席共产国际在广州市召开的共产国际赤色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共产国际代表(苏联人)鲍罗汉讲话。1926年初,由雷永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懋文还利用假期回乡时间,同张开泰、陈保甲、占行诚在藤桥地区的军田村、风塘、洪李村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为后来的藤桥“二七”暴动打下群众基础。
  1927年4月22日,琼崖国民党反动派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在此危急之际,加积仲恺农工学校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动员学员转移回农村坚持革命斗争,李懋文跟随琼崖特委转移到加积农村。同年6月,为了加强琼崖革命斗争的领导,省委派杨善集回琼崖,在乐会四区宝堆村祖祠召开地委紧急会议,李懋文列席了会议。7月下旬,特委指派常委陈垂斌为特派员到陵水、崖县指导工作,派遣李懋文为党代表和原乐会县委书记张良栋回藤桥进行革命活动。10月,李懋文和张开泰等领导,在军田村小学成立中共崖县三区委员会。
  1927年11月,为准备藤桥地区暴动,李懋文要张开泰利用与红土坎盐田实业团团长陈大裕的亲戚关系,派2名农会骨干黎伯盖等先潜入实业团当盐警,11月下旬,由张开泰、陈保甲等8人在内应的配合下,夺取了敌人步枪6支。李懋文、陈良栋和张开泰、王植三抓紧做改造“封建行会——藤桥维持公正会”创建人蔡镇强的思想工作,把封建行会改造为革命武装力量,建立起一支由党领导的400多人的革命军,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在海棠湾地区建立起17个党支部,党员人数170多人,还建立了30多个村级农会。发起暴动的命令,兵分四路,首先攻克椰子园和龙家坡村,处决了土豪恶霸、反动民团团长龙鸿标和朱仕拔,挥戈直指藤桥市,包围国民党警察署,警察署长邢访秋闻讯逃掉。在琼崖东路工农革命军的支持下,消灭了藤桥市警察署和商团,缴获50多支步枪,成立30多人的市民自卫队和90余人的工农革命军补充连及农军400多人。
  12月中旬,成立崖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崖县三区苏维埃政府,李懋文当选为主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公开行政,没收藤桥市几家反动奸商的财物,把没收的布料、百货廉价出售给贫苦农民,还及时办起消费合作社,供应人民生活日用品。在农村开展减租退押、烧田契、毁书约、平田界,抓土豪劣绅、地主恶霸的斗争,召开公审大会枪决大地主恶霸、反动民团头子陈鸿存。
  1928年1月,在特委常委、特派员陈垂斌的指导下,在藤桥市建立中共崖县委,李懋文任县委书记。1月中旬,李懋文、张良栋、张开泰等率领补充连和农民武装2000余人,配合东路工农革命军攻打三亚,王鸣亚的反动民团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解放了三亚港。
  琼崖东路红军回师东上,王鸣亚趁我工农革命军东调、藤桥革命力量薄弱,纠集匪兵两三千人向藤桥反扑,多次被我工农革命军击退。3月初,特委成立攻崖指挥部,派谢育才参谋长和王文源带领红军第一营一个连抵达藤桥。王鸣亚闻讯又调集人马从四面八方向藤桥进犯,以地主分子蒙燕章等领路,插入后方仲田岭、走马园、炮台为据点,同时伪装十余只船突破海上防线,断绝我方海上交通,把藤桥市紧紧包围起来。李懋文、张良栋、谢育才等率领红军和民众坚决抵抗,激战了12个昼夜,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撤出藤桥。于3月19日抵达保亭营(今保亭县七弓一带)向王昭夷求援。在此之前王昭夷已叛变投靠王鸣亚,勾结并串通符学清(保亭黎族头领),共谋设计消灭工农革命军的陷阱,诡称邀请我方党政军领导赴宴洗尘,共商重打藤桥之计。李懋文、张良栋和陈可源应邀赴宴。宴后返回营地,走到七弓河畔便被王昭夷、符学清布设的伏兵袭击,李懋文、张良栋、陈可源等同志当即殉难。李懋文时年30岁。李懋文全家被捕,房屋被烧,财产被劫。兄李懋秀、弟李懋松也相继牺牲。
  张开泰(1905—1978)
  三亚市海棠湾镇风塘村人。琼崖早期共产党员、革命领导人之一。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丧父。1925年11月,他把乡村青年和劳动群众组织起来,将窜入村里抢劫民财的军阀宪兵打得逃窜,并夺下枪支。此事激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恼怒:贴布告下令追捕张开泰。经人介绍,张开泰结识了共产党员陈世训,便毅然投身革命,被委任为崖县农会委员兼林旺乡农会主任。1926年8月经陈世训推荐,到加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屠杀共产党人。5月,张开泰奉党组织旨意同陈保甲、占行诚、王植三等四人从学校转移到崖县藤桥墟进行革命活动。在军田小学校落脚后,首先建立党支部并主持支部工作,接着成立农会,把该地区群众自发秘密组织的“维持公正会”争取为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并秘密装备起一支200多人的农民武装。同年冬,张开泰配合李懋文、张良栋率领农军配合红军消灭国民党藤桥警察署和商团,缴获50多支长短枪,将队伍扩编成一个红军连队。陈保甲为连长、张任副连长兼农军第二连连长,驻守藤桥市。敌人反扑时,藤桥市党政军民在中共崖县委和红军指导员的指挥下,奋起还击,使敌人弃下30多具尸体而溃逃。1928年3月,国民党县长王鸣亚招兵买马,纠集1000多人,武装包围藤桥镇,经过十多天的坚守奋战,红军弹尽粮绝,被迫转移,途中又遭敌人的伏击,张开泰脚部受伤两枪,冲打脱围后,流散山村挨饿15天,到陵水北区找到红军第三营。伤愈后任红军第三营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率部驻守北区过路岭,与进攻驻地的国民党叶肇部队奋战2天,后因敌众我寡,被迫撤出。在此次战斗中,身中9枪不死。1929年底潜回仲田岭同占行诚、林诗润、陈保卿等人会合,创建仲田岭游击根据地。后北上找特委时,任琼山县第二区委书记。为迅速重建被国民党破坏的大林、塔市等区的乡村党的基层组织,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张开泰扮成短脚乞丐,孤身到大林乡团局铲除了多次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国民党大林乡长林海豹,使该地区党组织很快地恢复,革命工作得以顺利展开。1936年3月,在竹拉村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时,被国民党联防队逮捕。在监狱中,敌人施行种种酷刑,他始终坚强不屈,从未暴露党的任何机密。1938年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被任命为政工队长,后调任部队连长、指导员、中队长,继而又被提拔为大队队长。1939年10月21日率队围攻日寇驻那大市据点,把日伪军200多人围困半个月,最后占领那大,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毙伤日军多名,俘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子弹、军用物资。1941年4月任第三支队队长兼政委。后来第三支队奉命东调,在途经黑眉岭时受日军包围袭击,激战5昼夜,毙伤敌人几十人,我军亦伤亡40多人,突围后继续前进,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斗争,于1942年初到达六连岭根据地。1941年11月张开泰被派返陵崖保乐边区任主任。1946年底被调任东区地委副书记、副专员。解放后历任华南分局党校副教育长,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琼山县委、海口市委副书记。“文革”时遭受“四人帮”的迫害,积冤成疾,不幸于1978年9月17日逝世,终年73岁。
  陈保甲(1904—1928)
  原名陈儒充,崖三区早期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04年出生于三亚海棠湾镇风塘村,7岁念初小,后入龙楼小学续读,20岁高小毕业后考入崖县初级师范学校,22岁到加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
  从小与李懋文、张开泰交往,受其影响,追求进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受党的委派,从加积返回藤桥,在风塘村以办“识字教学”班为名,向农民青年宣传革命,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反帝反封,建立农会,组织武装。
  1927年7月,中共崖三区委成立,陈当选为委员。11月底,陈保甲与红土坎盐田实业团内线人员取得联系,同张开泰、陈伯盖等人巧夺了盐田实业团盐警6支步枪。在归途中,打败灶子欧九兴民团,夺取6支步枪。第二天凌晨返回军田祖庙集合农军100多人,兵分四路,首先攻椰子园和龙家坡村处决龙鸿标、朱仕拔,早上6点,包围驻藤桥的国民党警察署,缴获武器10支,接着,集合“维持公正会”500余名会员到藤桥市游行示威,在东路工农革命军指挥部的配合下,围攻商团,缴获步枪50余支,编成工农革命军补充连,陈保甲任连长。崖三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陈任委员。
  1928年1月中旬,带领补充连与少数民族武装配合,随东路红军进攻三亚,赶走王鸣亚。不久,大队伍东进,补充连随军东进。王鸣亚趁机率兵反扑,经过几个昼夜的奋战,补充连弹尽粮绝,3月16日撤离藤桥。陈保甲因在新村、龙江交界的大堆坡战斗中,脚部负伤,留在抚黎局治疗。3月26日,被叛徒王昭夷出卖,敌人包围陈保甲住处,陈拒捕英勇就义。
  占行诚(?—1933)
  三亚市海棠湾镇洪李村人。少年时在洪李村小学念书,民国初期考入崖县第六高级小学(藤桥)就读,同张开泰是学友。1926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占行诚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投身于新文化、新思想宣传活动。1926年同张开泰、陈保甲一起到加积仲恺农工学校学习,1926年同张开泰、陈保甲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同张开泰、陈保甲、王植三回藤桥开展革命工作,中共崖三区党支部和中共崖三区委成立,分别当委员。在洪李村创办平民夜校,组建农会,吸收符大忠等人为第一批党员,成立洪李村党支部,选符大忠为崖三区第一批党支部洪李党支部书记。带领洪李村、新龙村、大灶村、下丈村等农军、农会参加藤桥“二七”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崖三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当选为委员,中共崖县委成立当选为委员。1928年3月,从“保亭营事件”中突围冒死潜回藤桥仲田岭,团结蒙传良、林诗润、陈儒充、王文贵、陈保卿等人,挖山芋、吃野菜充饥,坚持斗争。1928年冬,张开泰潜回仲田岭,便同张开泰一起创建仲田岭游击革命根据地。1933年由于党内“左”倾“肃反”清除“AB”分子株连,被错杀。
  曹必敬(1906—1928)
  三亚市海棠湾镇龙海管区军田村人。小时在军田村小学读书,后升入藤桥第六高级小学就读,毕业后回军田村小学当校长。
  1927年5月,陈保甲、张开泰、占行诚、王植三受党组织派遣回藤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他们四位同志到军田村小学校来,找曹必敬和时任教师的李懋松联系,大家志同道合,便以学校为基点,创办平民夜校。曹必敬积极配合,动员郑廷丁、曹必文、王为录等人筹粮捐款、购买纸笔等,支持创办平民夜校,动员青年男女参加学习。军田村群众基础好,全村没有恶霸豪绅,村庄四周都是厚厚的山界,鸟语花香。学校附近有祖庙,如发现敌情,可以利用“拜公”做掩护。男女青年学习情绪很高,他们白天耕田种地或拉网捕鱼,夜间都到学校来学习。晚上连中老年也来参加学习,听宣传演讲。这时曹必敬和李懋松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曹必敬和李懋松留在军田小学继续开展宣传发动,吸收郑廷丁、曹必文、王为录、陈泽福为新党员,成立军田党支部,曹必敬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兼平民学校校长。1927年夏,李懋文、张良栋以琼崖特委党代表的身份回到藤桥,在军田村祖庙召开党员会议,传达琼崖特委武装农民、组织起义的指示精神,宣布成立中共崖三区委员会,曹必敬当秘书。曹必敬还配合李懋文、王植三和张开泰改造藤桥封建行会——维持公正会争取站到革命队伍中来。1927年12月曹必敬率领军田片农军、农会干部100多人参加藤桥武装暴动,带队攻占椰子园村和龙家坡村,枪决了恶绅朱仕拔,反动民团团长龙鸿存,挥戈直指藤桥,在东路红军的支持下,摧毁了警察署和商团,取得胜利,成立崖三区苏维埃政府,李茂文当选为主席,曹必敬为秘书长。1928年1月,中共崖县委成立,曹必敬被任命为县委秘书。
  1928年3月,王鸣亚派兵围攻藤桥,曹必敬随部队突出包围撤到保亭营。是月26日,王昭夷叛变,曹必敬因伤隐蔽在保境庞绍其家治疗,被奸细告密被捕回藤桥,同年8月在藤桥市街头被杀害,年仅22岁。
  王文贵(1894—1931)
  又名王亚九,身材高大魁梧,生于1894年2月。早期家居藤桥墟下市,解放后于1960年迁居龙海村委会军田村。
  王文贵的祖父和父亲是正直的农民,靠祖上传下来的五亩薄地艰苦劳作,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家景渐渐宽裕。王文贵在少年时就入永宁小学堂读书。那时科举制度已废,但学堂仍设文科武科,他择了武学。三年的学习生涯使他掌握了武术的一般防身技能,特别是射击成绩得到了先生和同学们的赞扬。民国初期,永宁学堂改名为崖县第六高级小学,他同张开泰是同窗好友。此时,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冲击着旧的封建礼教,他和张开泰等人接受了新思想,1926年参加了崖县农民自卫军。
  1927年5月,张开泰从加积仲恺农校回藤桥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找到了他,交谈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等事宜。王文贵接受了任务,以组织“红花会”的名义,在藤桥墟镇、龙楼、岭头坡等村秘密开展发动。他从自己身边做起,争取了邻居好友梅帝魁、梅文魁、梅经魁三兄弟的同情参加,并通过梅家兄弟一起活动,争取了同村黄宏昌、符明儒、朱章甫、李光灿、杨桂开、梁世昌、符明喜、陈保昌、陈文锦、陈学龙、王文经、陈文华加入。为了不断壮大组织,在他父亲的同情和支持下,从家里拿出10块光洋作经费,用6块光洋购买了一支驳壳枪,成立“藤桥红花会”。在王文贵的带动下,大家分片活动,争取了藤桥新街的吴运生、方厚福、吴家鹤、李亚邦和市头的蔡亚逊、麦亚黎、周理养、范大存、卢修番、朱运甫,东溪新坡仔村祝兴礼,分界塘村肖仕达,龙楼村孙富尊、陈瑞衍,旧市村李永俊、黄宏昌,岭头坡林书明等30多人参加了“红花会”。
  1927年10月,王文贵、林书明、梅帝魁等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龙楼党支部,书记林书明。后为梅帝魁。并在张开泰的指导下,改造带有封建色彩的“红花会”为龙楼乡农民协会,王文贵是个武生,调到崖三区委抓保卫工作,选孙富逊为农会主席,陈瑞衍为副主席。
  王文贵调到崖三区委当保卫班长,随同张开泰到各乡村开展宣传工作,看到广大农民高涨的革命热情,为之而感动。当时区委经费紧缺,缺乏枪支弹药,他回家将情况告诉父亲,父亲是个深明大义的农民,同意拿出20块光洋支持三区委。区委领导李懋文、张良栋、张开泰很感动,曾上门向王文贵的父亲表示感谢。此后,区委便通过各种渠道将20块光洋购买6支手枪和2支步枪。王文贵还受中共崖三区委派遣到陵水县城购买硝药,制造子弹、炸弹……他亲自抓培训农民自卫军的班、排、连骨干。由于他有良好的武术基础,此时的王文贵射击表现出能百步穿杨,同志们称赞他为“神枪手”,张开泰称他为农军“虎将”。
  1927年12月,他参加了藤桥农民武装暴动,亲自指挥“尖刀排”直插入藤桥市内,在各路农军配合下,攻克了藤桥警察署,在东路红军的援助下,摧毁了负隅顽抗的藤桥反动商团,解放了崖三区全境。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崖三区苏维埃,他当了由市民组成的30多人的农军自卫队副队长(队长张昌厚)。在藤桥苏区保卫战中,带领自卫队顽强地抵抗东面入侵的敌军。农军在撤退受阻时,李樊文指派他带领6名农军,摧毁合口港关公庙敌军据点,保卫农军撤退。他不顾个人安危,同6位同志一起,泅水到关公庙前,化装成敌军,冲入庙里,杀掉8名守敌,夺取了据点和一挺轻机枪及一批弹药,抗击前来增援夺营的敌军,开辟了一条东撤的路线,使农军安全撤离藤桥。由于敌众我寡,弹药耗尽,6人被打散,藤桥失守。
  王文贵带着两支驳壳枪沿着藤桥西河的支流(狗仔村水沟)千辛万苦地向前跋涉,躲进天缸岭深山。其家庭被敌军搜查、监视。王文贵孤身独影在山上采野果充饥,坚持十多天。心想这样下去没什么出路,于是把枪埋藏好,化装成算命先生,在三道附近志妈河边的一个山村做算命先生兼6名儿童的教师。当他听到李懋文和红军惨遭王昭夷叛军杀害的消息后,按不住心头的怒火,毅然告别了山村父老和孩子们,潜回天缸岭。在一个三更天的雨夜,他泅水过西河,摸黑偷偷回家,躲藏在家里两天。为了他的安全,父亲乘四更携牛下地犁田的时机,带他藏在黑石姆岭一个小石洞里,坚持一个多月。1929年张开泰回到仲田岭后,派人到藤桥地区探听红军的消息,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同林诗润一起上仲田岭同张开泰、占行诚等战友们会合。在仲田岭坚持了六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同张开泰一起创建了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在恢复崖三区苏维埃政府时选为委员。
  1930年初,张开泰派他和罗中兴利用在山村当过教师的有利条件,到三道一带做黎民的策反工作,争取了王昭夷部下的王德录、王德祥弃暗投明,反戈一击,带领40多名黎族兄弟携带枪支弹药上仲田岭投奔革命。
  1931年7月初,王文贵带领警卫员和3名武装人员到罗蓬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开展对敌斗争。当年该地区被以苏打虎为首的12名“山猫”(土匪类)控制,“山猫”打村劫舍,祸害人民,群众恨之入骨。曾有一天深夜,“山猫”窜到藤桥军田村劫牛,苏打虎跳过篱笆时,被枪手打中一个丸囊,怀恨在心,扬言要报复。这时听到藤桥汉人带队入村建立农会,担心会把他们吃掉,且又有“一枪之仇”,于是“山猫”向伪县长王鸣亚告密,投靠了王鸣亚。王鸣亚封他为反共独立队队长,给枪给弹,要他网罗黎民,壮大队伍。王鸣亚还派8名伪兵配合“山猫”行动。一天傍晚,乘我方人员在河沟洗澡之机偷袭,王文贵和同志们奋起反击,但来不及上岸取枪,壮烈牺牲。警卫员亚和跑回仲田岭报告,张开泰接到王文贵和同志们牺牲的噩耗后,因失去一名虎将,怒发冲冠,他立即带领20名红军战士赶到罗蓬,消灭了这帮为非作歹的“山猫”。在群众的协助下找到王委员的头颅带回安葬,时年37岁。
  陈泽福(1906—1928)
  三亚市海棠湾镇龙海村委会番园村人。小时在番园村小学就读,后升入藤桥六高,毕业后,回番园小学任教。
  1926年8月,陈泽福参加农民自卫军。1927年5月,军田村成立“军田平民学校”,陈泽福常去听课,接受进步思想。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宣传和组织群众参加农会,带领农会和农军100多人参加暴动,处死反动民团团长龙鸿标和恶绅朱仕拔,带兵包围藤桥国民党警察署,配合东路工农革命军消灭国民党藤桥商团。起义胜利,成立4个农军连,陈泽福任农军第四连连长,配合工农革命军攻打三亚港,在占领三亚后的第三天,工农革命军接到特委的三封急信,部队东调回万宁,配合北路红军攻万宁县城。国民党崖县伪县长王鸣亚乘藤桥军事力量薄弱,率部3000多人趁机向藤桥反扑。1928年3月初,藤桥被包围,陈泽福与农军团结奋战,击退王鸣亚部队的多次进攻,经过12个昼夜的苦战,弹尽粮绝,全军撤退出藤桥市。陈泽福随军撤抵保亭营。26日,王昭夷叛变,陈泽福突围潜伏回番园村,藏在村前的龙坡棺材山中。4月初,因奸细告密,王鸣亚派兵围山,陈泽福被捕押到三亚杀害,年仅28岁。
  蒙传良(1881—1932)
  出生于三亚海棠湾镇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18年秋考入崖县初级师范。“五四”运动期间,积投宣传新文化。1926年秋,崖县农民协会成立,蒙传良与张开泰等在风塘、军田、庄头等村庄创办平民学校,教农民识字,讲革命道理,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和封建地主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琼崖地委派张开泰等回崖县藤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发展蒙传良等为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军田、风塘、洪李三个党支部,蒙传良任风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帮助地下党员王植三创办平民夜校。村中地主蒙庆贵、蒙燕章企图抵制创办平民学校,以家族的名义请来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办私塾,强迫青年入学,限制青年与王植三接触。由于当时经陈保甲等人到崖城请愿办夜校,得到崖县“左”派县长陈善的同情和支持,面对地主豪绅的破坏,蒙传良和王植三带领200多名青年在村里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吓跑了那位老先生。蒙传良等人又凭这股强劲,发动农民群众起来和地主恶霸进行斗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全区各村都建立起农民协会,蒙传良担任洪岸乡农会主席和农军排长,在风塘村主持公审处决地主分子陈某、高某,扩大革命影响。1927年秋,党组织派蒙传良等潜入红土坎国民党盐警队发动士兵哗变。12月,蒙传良带领农军参加藤桥“二七”暴动和攻陷藤桥国民党警察署。同年蒙传良一家四口人被地主恶霸活活打死,房屋被烧毁。
  1928年3月26日“保亭营事件”发生,蒙传良等人突围潜回藤桥仲田岭以打猎、种山兰维持生活,坚持斗争。
  1929年先后恢复崖三区委、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和农会,蒙传良为区委委员、区委秘书和一区农会主席。同年5月,获悉龙江保甲团副团长黄仕坚带领十几名士兵去藤桥市,蒙传良与张开泰率部预先在路边埋伏,击毙黄仕坚等人,缴获十几支枪。
  得悉蒙庆贵到风塘村前海边去看渔网,召集陈深辉等人带枪和斧头进行截击,将蒙庆贵打死。
  1931年10月,陵水县和崖县东部地区合并,成立中共陵崖县委,蒙传良继续担任崖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配合林克泽建立莺歌海党支部。1932年9月调回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工作并担任委员,同年10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时年52岁。
  林诗润(1900—1942)
  出生于藤桥镇岭头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1915年毕业于藤桥龙楼小学。1926年,与张开泰等在藤桥地区组织农民斗争地主恶霸、贪官污吏、土豪劣绅。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积极配合张开泰等人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藤桥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农民武装,林诗润任农军连长。
  1928年1月中旬,率领农军连参加徐成章部攻打三亚。2月至3月初,王鸣亚集结反动武装2000多人反扑藤桥,林诗润带领第三连农军和兄弟连队坚守12昼夜,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于3月19日部队被迫撤退到保亭营。“保亭营事件”发生后,林诗润潜返仲田岭同蒙传良等人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挖山芋、摸鱼虾、吃野菜,终于渡过难关。1929年夏,与张开泰一起出外寻找党组织。1929年恢复崖三区委,林诗润受党组织的派遣到陵水傲盆岭任高土扛牛交通站站长,负责传递党的信息和接待来往革命人员。同年秋,恢复崖三区苏维埃政府和农会,林诗润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组织农军挖战壕,建排寨,清算地主豪绅的罪恶。
  1930年1月,带领工作人员到保亭地区搞民运和兵运工作。
  1931年秋,中共陵崖县委成立,崖三区委、区政府进行调整,林诗润继续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冬,国民党陈汉光部队围剿太平峒至大里一带革命根据地,林诗润等十多人冲出重围回到仲田岭根据地。随后,陈汉光又包围仲田岭,对周围村庄实行移民并村政策,企图割断共产党和群众的联系。1933年初,根据县委决定,林诗润与林豪等率部先后转移到崖西,并与当地游击队组编为崖西红五连。陈汉光军队又跟踪到崖西地区,红五连战士与敌人周旋7个多月,因敌强我弱,部队只得分散潜伏。林诗润潜伏回崖三区。1934年初,陈汉光部队又围剿崖三区,林诗润等被迫转移到陵水英州的傲盆村驻扎。1934年7月的一天夜晚,回到家乡,因国民党区长梁英标告密,被捕送往崖城监狱。1937年夏,被转送到琼山监狱。狱中,林诗润协助张开泰联系囚犯,省吃囚粮支援华北抗日将士。
  1939年2月10日,林诗润被释放,同年任琼崖抗日独立队小队长。1940年2月,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以乐万县委特派员的身份到陵保地区组织抗日。2月底,在陵水雷打坡建立起中共陵保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任书记。1942年5月5日,到陵水县军田庙头村活动,不幸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中因脚部受枪伤而被捕,后被押到陵水县城监禁,同年8月英勇就义,时年42岁。
  李川帮(1918—1948)
  别名李老福,出生于藤桥镇龙楼管理区龙楼村。1928年进龙楼村小学读书。儿时任“童子团”团长。1932年进崖三区六高读书。1934年,父母相继去世后,被迫辍学,做雇工。1938年参加国民党抗日游击队,任事务长。1941年春节,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到达仲田岭,李川帮与支队领导张开泰取得联系,带领三支队到三弓什界岭围缴李尊州的部队,缴获30多支步枪、2支短枪,随后,李川帮随三支队到六连岭特委。1942年,任龙楼乡乡长,负责升昌园、东溪、藤桥等地区工作。1943年秋,与王家华到升昌园动员青年参军,筹送抗日军粮,不久,王家华叛变,勾引日本警察队和黑衣队包围升昌园后山,李川帮被捕,被送到藤桥的日本警察监狱。在狱中,面对吊打、灌水等酷刑,始终否认与共产党的关系,在狱中成立“救国抗日”小组,任组长。同年冬,被日军先后押送到田独做矿工、藤桥新街尾田做劳工。1944年冬,释放出狱后,到陵崖办事处工作。1946年春,在龙岭被逮捕,送往崖城监狱。1948年冬,被狱犯向监狱看守告发李川帮在狱中组织斗争活动,被狱兵枪杀,时年30岁。
  符铭华(1918—1946)
  出生于海棠湾镇风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入风塘初级小学读书,1929年9月考入崖县第六高级小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于1933年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农民的贫苦使他产生对政局不满的情绪。1941年冬,张开泰率领琼崖独立总队第三支队往六连岭途经仲田岭而遭到突袭时,符铭华冒着枪林弹雨,自告奋勇地为部队当向导引路,机智地带领部队绕过敌人的封锁,胜利地到达六连岭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带领8人的短枪班跟随张开泰进保亭五弓打南村发动群众抗日,并挺进什岭、大田一带开展新区工作。1943年5月,陵崖保乐边区办事处和边区工委在保亭五弓合口祖佬成立(后迁仲田岭根据地),符铭华参加办事处举办的骨干学习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符铭华怀着“为国捐躯争自由”的雄心壮志,接受党的派遣,带着两本抗日宣传资料——《马列主义提纲》和《抗日歌曲集》深入藤桥、风塘、仲田、铁炉、湾应一带开展活动。1944年4月,恢复建立崖三区委和区政府,符铭华担任区委书记。期间发动了200多名男女青年到前线参军参战。广泛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了陵水县日伪维持会长庄毛、英州敌据点台湾籍人金荣、藤桥日伪维持会长符儒焕、国民党崖三区副区长罗日新,帮助我军偷送枪支、弹药和医药用品。同时在仲田、北山、江前、下丈等建立几十个储粮点,保证部队和仲田岭根据地党政人员的粮食供应。1945年8月,受党的派遣,潜回仲田、岭南一带开展工作。1946年10月,出发到铁炉峒青田村一带活动,被国民党反动保长苏亚汉逮捕交给国民党四十六军,用船运到亚龙湾沉海,时年28岁。
  朱仁安(1923—1965)
  别名“铁牛兴”。出生于三亚市海棠湾镇军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母相继去世,靠祖父母养活,不久,祖父也去世,先由叔父,后由宗室兄收养。朱仁安小时读过5个月小学,粗通文化。1942年2月加入抗日救国会,入夜校读书识字,唱革命歌曲和演唱琼戏,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44年6月和许义光、刘亚四等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到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参军。朱仁安工作积极,任劳任怨。1945年10月被党组织选送到陵崖保乐边区学习班学习。12月,为了反击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党派其任藤桥乡副乡长。积极配合符铭华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宣传活动,争取了陵水县日伪维持会长庄毛、英州日敌据点台湾籍人金荣、藤桥日伪维持会长符儒焕、国民党崖三区副区长罗日新,帮助我军偷送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支持抗日。任职期间,组织民兵破坏桥梁、电线、电杆,组织群众筹粮。1946年3月加入了琼崖纵队,同年带领60多人“北撤”转移到东区临委驻陵水、万宁交界的山区,坚持斗争。后任陵保县司务长,主要任务是筹集粮食、食盐等物资,保障驻地人员供给。
  1946年11月,任陵保县武装班长。1947年2月,任崖乐县桥南乡副乡长,桥南、桥北两乡合并为藤桥乡,任藤桥乡乡长。
  1948年1月,琼崖纵队司令部根据琼崖区党委的指示,以3个支队3个连的兵力,向保亭地区挺进,进一步肃清土顽,开展中心工作,朱仁安被安排在东区工作团当组长配合部队行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共破获特务组织“清剿总团”1个,分团2个,特务总组12个,暗藏的伪乡公所1个。5月,调任保亭县西安乡副乡长,遵照党的民族政策,发动黎族同胞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48年10月,成立榆三县,1949年初成立榆三特别区,朱仁安任藤桥乡乡长兼总支书记。7月,积极筹粮筹款,组织民兵、担架队、运输队配合琼崖五总四团行动,拔除了国民党军驻廖练据点和林旺据点。
  1950年6月,任崖三区区长。后到广州南方大学参加土改培训班,回来后任崖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兼崖县土改工作二团二队队长。1952年3月,调到保亭垦殖二场任场长兼垦殖所党总支委员。1954年4月调任南田农场副场长兼党委委员,1957年任南田农场场长,1958年9月场社合并,任海燕人民公社书记兼社长,1959年4月场社分开后任南田农场场长兼党委副书记,1960年7月任南田农场党委第一书记。1965年因鼻咽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2岁。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泰
相关人物
占行诚
相关人物
李懋文
相关人物
陈保甲
相关人物
曹必敬
相关人物
王文贵
相关人物
陈泽福
相关人物
蒙传良
相关人物
林诗润
相关人物
李川帮
相关人物
符铭华
相关人物
朱仁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