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食风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327
颗粒名称: 第七章 小食风味
分类号: TS971.2
页数: 5
页码: 385-389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地区著名的小食——藤桥小食,其中包括了五项原汁原味的小食和藤桥朱家的排骨特色菜,“藤桥骨口,香着百媚”的口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关键词: 三亚海棠湾 藤桥小食 朱家排骨

内容

三亚海棠湾地区地处热带,临海靠山,物产极为丰富,盛产椰子、菠萝蜜、芒果、荔枝、菠萝、杨桃、木瓜、西瓜、青瓜等上百种热带瓜果,以及种类繁多的野菜、山药。所谓“物尽其用”,在菜肴里常见的有海鲜食品,也有青果食品,对海棠湾地区原汁原味的传统小吃,尚未为人所知,而这些小吃菜肴,有回归大自然,清、鲜纯自然风味,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起到养生驻颜的功效。
  藤桥小食
  唐辉国
  我是藤桥“米糖圣”的后人,对藤桥小食略知一二,看到一篇叙说藤桥小食文化的文章很感兴趣,现转录和大家共赏。
  滨海小镇藤桥,物产丰富,风味小食多。小时候,我爱吃酸竹笋、酸萝卜、炸鱼丸、鱼酥和糯米米果。生长在河沟边的水竹几尺高,手指般粗了,一节节切下幼嫩的、浸泡在加了辣椒的盐饭水中,没几天就变酸了,成了酸竹笋,清吃或和鲜咸鱼一起煮吃,味道都可口,萝卜洗净,横切成薄片,用手揉一揉,用凉开水洗去气味,捞出滤干。在盆中加入盐、糖、醋、味精、辣椒、青菜和少许炒过的芝麻,便成了清脆爽口、香气扑鼻的酸萝卜。特别有一种叫鱼丸鱼酥的小食,令人口水涎流。
  记得旧时,夜幕降临,老街店铺打烊了,喜欢吃夜宵的青少年在街头流动。这时,鱼食小摊在街头摆摊了。他们端出搅碎了的海鱼倒进盆里的面粉中,和成均匀的很稠的鱼泥;把剁成一小截一小截的鱼背椎骨头,放进另一盆略稀的面粉泥里。然后,搬出红泥炉,架上小油锅,烧起干柴火,摆好几个小板凳、几张小桌子,便开张了。像樟脑丸似的鱼泥球,放进油锅内炸。小球先沉下锅底,等到浮出油面即可,这叫鱼丸。这鱼丸像珍珠,雪白晶莹,柔中带韧,富有弹性,滑溜溜的,掉到地上能蹦会跳滚。从盆中取出的鱼骨头已沾了面粉泥,放入油锅炸成橙黄色的鱼排即可,这叫鱼酥。这鱼酥像糖醋排骨,金黄金黄的,皮脆骨酥,吃后无渣。客人吃啥捞啥,放进碟子里舀几汤匙加了蒜泥辣椒的酸醋,便可享受。
  这鱼丸食摊有好几家。生意最好的是“下市昌”一家。他住正街南头,便称下市。他常带如花似玉的闺女做帮手,人称“鱼丸西施”三姑娘。
  藤桥繁多的小食文化,曾驰名岛内外,希望不要丢掉这小食的文化传统。
  原汁原味的五项小食
  李章文
  山兰糯米甜酒
  三亚海棠湾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藤桥山兰糯米甜酒,源自明代,至今五百多年了。旧时,节日喜庆必备,是象征着吉祥长寿的食品。
  原料:
  山兰糯米3000克,野黑藤甜饼150克,姜黄100克等五种原料配方。
  制法:
  将山兰糯米淘净,用清水浸泡180分钟后沥干。放至蒸笼用温水蒸熟透(约150分钟),出笼冷却一天(24小时)。
  将黑藤甜饼捣成粉,将姜黄捣成粉。分别将二种粉放入冷却后的山兰糯米饭中搅拌均匀后盛入坛子封好坛口。在不透风的小房子里用干稻草做底垫,把坛子放在稻草垫上,再加上三层麻袋盖严盖密,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盖上72小时后,即可食用。
  特点:
  色呈淡黄,清香可口,回味绵长。
  藤桥“珍堆”
  藤桥“珍堆”是三亚海棠湾人日常的早餐热门食品,是节日、婚庆的礼品之一。
  原料:
  糯米粉500克,白糖100克,调和油30克,白芝麻50克,花生米50克,冬瓜糖150克,冰肉50克,橘饼50克,椰茸30克。
  制法:
  将花生米炒熟擀碎。
  将花生、冬瓜糖、冰肉、橘饼、椰茸加辅料调成馅。
  将糯米粉加白糖、调和油、适量冷开水揉匀,搓成长条,掐成10个小剂,擀成圆皮,逐个放入馅,包捏成圆球状。表面粘上芝麻,入油锅火候适度,炸至金黄色即成。
  特点:
  外皮松酥,形似小球,色泽金黄,口味芳香,人吃人爱。
  藤桥米糖
  藤桥米糖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由下市一家姓唐人家主人研制而成,被誉为“米糖圣”。
  原料:
  精糯米1500克,白糖1500克,黑芝麻150克,花生米500米,花生油50克,姜汁30克。
  制法:
  将精糯米淘净,用清水泡浸120分钟后沥干。把米放至蒸笼用大火蒸40分钟后出笼,晒干(在阳光下晒2天)擀匀待用。再将芝麻炒熟擀碎,将花生米炒熟去皮擀碎。
  将锅置火上,倒入1500克海细沙,用中火炒至80℃左右,加入花生油再炒片刻,倒入500克干糯米用大火快炒2分钟出锅,用细筛子筛出米花待用。(先后反复三次)
  将锅置灶上,倒入50克热水,加火待水开后,加入白糖,煮成糖浆,倒入姜汁,将糯米花、花生、黑芝麻倒入锅中,用擀棍反复搅拌均匀后出锅。
  将拌好的米糖放入特制的木框架中压平,用刀切成小长方块便成。
  特点:
  色泽鲜艳,酥脆松化,香甜可口。
  藤桥鱼酥
  原料:
  马鲛鱼1000克,糯米粉500克,姜末10克,蒜泥10克,米醋10克,味精1克,精盐少许,红灯笼辣椒1个。
  制法:
  将姜末、蒜泥、米醋、味精、盐、辣椒加适量冷开水调成作料待用。
  将糯米粉加冷开水调成浆。
  将马鲛鱼开剖洗净,切去鱼头、鱼尾和前鳍,取出净肉,用平刀法切成7厘米长、4厘米宽薄片。
  将锅置火上,将菜油或花生油烧至7成热,将马鲛鱼倒入米浆中调匀,再一片一片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即成。将炸好的鱼酥配以作料食用便可。
  特点:
  色泽金黄,外酥内嫩,鱼肉爽口,蘸调料吃,鲜美中微带酸辣味,耐人回味,越吃越想吃。
  藤桥鸡屎藤凉汤
  原料:
  一级大米1000克,鸡屎藤叶(鲜叶)300克,红糖700克,白糖300克,姜汁30克,椰奶100克。
  制法:
  将大米淘净,用清水浸泡300分钟后沥干待用。
  将鸡屎藤叶切碎切细,放入大米中搅匀后电磨成鸡屎藤粉。
  将鸡屎藤粉加适量冷开水揉匀,擀成0.5厘米薄片,用刀切成长2厘米、宽1厘米小块,用开水烫熟后过冷水沥干待用。
  将锅放置火上,倒入热水,待水开后,将红糖、白糖、姜汁放入开水中煮成汤。
  取小碗盛适量鸡屎藤,加少许椰奶,加入甜汤即成。
  特点:
  色绿,滑软,味道鲜美,椰香浓郁,消炎健脾,解渴。
  藤桥朱家排骨
  洪太武
  朱家排骨是朱家酒店繁多菜肴品种中独特风味的一品,富有藤桥的地方特色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
  朱家酒店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藤桥市(镇)中心,创业经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是当今海棠湾镇个体餐饮业中唯一一家档次高、品味美、名声远扬的纳税大户。
  一提起排骨,人们就会想起朱家酒店,仿佛闻到了藤桥排骨散发出扑鼻的浓郁芳香,唤起人们的食欲。我因工作需要,拜访了朱家酒店老板朱祥春先生,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猛然醒悟,朱家排骨为什么会受境内外,特别是港人青睐?原来它是选料上乘,配料独特,制作精巧,同一般排骨截然不同。它的主要用料是本地饲养的菜肉猪,割宰方法上尽选猪排,又要留有一定的瘦肉在猪排上,然后剁成五至八公分左右长度,低温水洗泡去血水,把排骨放入大盆中,按父辈们遗传秘方和他自己独特配制的约八种调料搅匀腌制半小时以上,才下油锅搅炸。火候从大——中——小要适度,时间约20~30分钟,有香味溢出,便可将排骨捞出上席。
  朱家排骨的特点是:色泽偏金红和浅咖啡色两种,慢慢咬嚼,感觉肉质细嫩,香味郁浓,不咸不甜很可口,回味无穷……
  2009年三亚市美食节上藤桥排骨被评为“十大”名菜之一,已被列入国家认可的注册商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