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奶奶说爷爷郑庭丁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303
颗粒名称: 听奶奶说爷爷郑庭丁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故事
分类号: I206.7
页数: 4
页码: 323-326
摘要: 文章回顾了藤桥武装暴动的历史,并通过奶奶的讲述,展现了爷爷和他的战友们为了革命事业的不懈努力,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奋斗历程。文章强调了革命精神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关键词: 藤桥武装暴动 革命精神 家庭美德

内容

藤桥武装暴动至今已走过了82个年头。每当缅怀起烈士们的芳名,奶奶诉说当年爷爷郑庭丁为革命捐躯的英雄事迹和谆谆教诲就会浮现在我的脑际,唤起了我对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的深深怀念!
  1927年,我还没来到人世间,赶不上那火热的暴动,但在孩提时,听奶奶说起那次震天动地的斗争,爷爷和战友们冲锋陷阵的号角声,像春雷般在我的耳边轰鸣回荡着,使我看到他们高大的光辉形象,无私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三亚海棠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奶奶离开我们也有35个春秋了,她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我奶奶是椰林片燕鸟村人。龙家的二闺女,名叫龙妚二。她曾对我说:军田是个美丽的大村庄,四周山界树高林密,鸟语花香,居住着百多户淳朴而勤劳的贫苦人家。郑家是大村中的小姓(小户)。你的爷爷郑庭登(郑庭丁)生于光绪己未(1895)属羊。他身材高大、魁伟,是个热心助人的小伙子,博得乡亲邻里的爱戴,是同辈人的领头羊。
  记得奶奶还风趣地对我说,我和你爷爷是红纸合命,17岁就过门拜堂成亲,成了郑家的家庭主妇,为郑家养育了二男二女。不幸的是你爷爷22岁那年双亲相继去世,爷爷挑起支撑家族、维持家庭生计的大梁,家人要吃要穿,靠着三块不足二亩的薄地,艰难地维系着过日子。为让你爷爷走出家门,奶奶挺起腰杆,承担起全部家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里里外外操劳着。爷爷和好友朱儒义、曹必文挑起鱼、盐做黎客(到黎村)生意,在黎族山村仲田、甘什、南土岭、扁担丘等村峒,结拜了许多知心朋友,山村生意的门路渐渐开阔,生活开始好转,从山村用鱼盐、布料换回木材,便勒紧腰带盖起军田村口唯一一栋推封(用木材连接的构造)瓦房。
  正当村民们团结互助,建设美好家园的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二七”、“五卅”等伟大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社会陷入混乱状态,人们的思想极度迷茫。1926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政变,琼岛国民党当局举起屠刀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村民从迷茫中惊醒。
  1927年5月,张开泰、陈保甲、占行诚、王植三四位优秀共产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从加积仲凯农学校回崖三区藤桥开展革命活动,他们选定藤桥军田村为秘密组织活动的落脚点,通过军田小学校长曹必敬,做村中的领头羊郑庭丁、曹必文的思想工作,召集村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王为录、朱运隆、朱运丁、朱运源、王传录等人筹集起一笔资金和粮食等物资,解决了张开泰等人在军田小学开办平民学校的经费,安定了他们的生活。在张开泰等四人的领导下,建立了军田村农会,选曹必敬为主席,委员郑庭丁、曹必文、王为录。建立了军田村农民自卫军,朱运源为队长、朱运隆为班长。接着郑庭丁等七名骨干都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建立起在中共崖三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第一批农村党支部,曹必敬当选为支部书记,委员郑庭丁、曹必文、王为录、朱运源。军田村热气腾腾,影响邻近的番园、石姆龙、椰子园等村,革命形势一派大好。
  我还记得有一年盛夏的一天傍晚,奶奶坐在我的身边,拿着扇子给我扇凉,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爷爷自从入了党,当了农会干部,成了党的人,便早出晚归,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找硝煮炸药,制造地瓜炸弹。又常在家里召集农会干部,召开党员会议,我则当他们的岗哨兵、炊事员,还得为他们买纸买笔当交通员,虽然极辛苦,但心内是乐滋滋的,只想为革命多出一点力,盼望革命胜利早日到来。”
  她说:“李懋文、张良栋回到藤桥成立中共崖三区党委,你爷爷就更忙了。区委根据你爷爷长期走山村做黎客生意,有信誉这个优势,要他带队到黎族村庄宣传发动群众,创办平民夜校,组建起仲田、扁担丘、赤田等村农民协会和村农民自卫队,为暴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家里缺少劳动力,奶奶也不叫苦,带着不满12岁的长子心雄下地除草、挖番薯,把家务操持好,让爷爷安心为革命工作。
  奶奶还说:“暴动前,党代表李懋文和区委领导曾为组织武器犯愁,你爷爷得知番园村贫农的孩子陈宗昌为混口饭吃到榆亚盐田红土坎实业团当差,当了排长,就主动上门找好友陈泽福商量,将陈宗昌请回,了解实业团的内幕,报告给李懋文、张开泰。让他们实施智取枪支的行动,取得了成功。”
  1927年12月19日凌晨,暴动从军田村一声炮响,郑庭丁站在暴动队伍的前头,在各村农军的配合下,包围椰子园和龙家坡村,枪决了反动民团团长龙鸿标和劣绅朱仕拔,挥戈直攻藤桥,在琼崖东路红军的援助下,消灭了盘踞藤桥的白匪,解放了藤桥。郑庭丁当了红军补充连的班长,随军攻打三亚港转战万宁从不畏缩。
  奶奶流着激动的热泪说:“东路红军北上,补充连调回留守藤桥,保卫崖三区苏维埃政权。你爷爷和他的战友们,在保卫战中坚守了12个昼夜,在国民党崖县伪县长王鸣亚的重兵包围、封锁下,红军突围受阻。为掩护红军和干部群众撤出,李懋文派蒙传良和你爷爷等6人举着火把佯装向西突围,把敌人火力引开,保证了李懋文、张良栋、张开泰带队向东安全撤出重围,你爷爷在佯装撤退的战斗中被捕,大义凛然,宁死不低头,惨遭杀害,年仅33岁。”
  起义受挫后,三亚海棠湾整个地区,日日闻枪声,夜夜见火光。军田村被戴上“共村”的帽子,农会、农军家属遭受严刑拷打,财产被抢光、房屋被烧光,强迫村民迁移到椰子园村,受叛徒朱仁高管制。
  天昏昏,地沉沉,革命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中。爷爷牺牲,年仅三十出头的奶奶带着四个未成年的儿女,在反动势力的压迫下忍辱吞声,凄惨度日。然而,在奶奶心中不熄的革命火种却默默地燃烧着。她始终铭记丈夫所留下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的遗嘱,按照丈夫开辟的红色路线,带领儿女们一路跟着共产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为夺取革命胜利做出了极大的奉献。
  1929年在海棠湾掀起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中,她为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筹粮筹款支持革命。抗日爆发后,她带着年仅16岁的长女郑妚三省吃俭用,买纸买笔和毛巾送上仲田岭抗日根据地。动员女儿参加乡村妇女抗日救国会,支持女儿报名参加运输队。1943年秋的一天早晨,郑妚三在母亲的帮助下,按照队长黄金銮的安排,把两箩大米挑往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到了沙牛坡路口将要冲过公路时,被日军巡逻队发现截留检查,押到藤桥日军军部。日寇指令翻译要她交代通共的经过,供出共军的粮仓,她守口如瓶,严守机密,说是挑米去红沙卖的,誓死不暴露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的储粮地点。日寇恼羞成怒,下令灌辣椒水,鞭挞拷打,纵犬咬,她咬紧牙关,坚贞不屈,被打得晕倒了,又泼冷水,反复摧残折磨成疾,不幸死去,年仅17岁。她的英雄事迹控诉了日寇的血腥罪行,成为当年抗日宣传的活教材,鼓舞着三亚海棠湾人民坚持团结抗日。
  丈夫牺牲,三女殉难,奶奶被戴上“共母”的帽子。鬼子在汉奸的带领下,下村抓人。奶奶历尽摧残,却没有动摇她的意志,相反更加激发她对敌人的仇恨,坚定了支持革命的信心,直到全国解放。解放后,政府授予革命烈属的光荣称呼,这位被乡亲们称为“铁大嫂”,被敌人骂作“共母”的奶奶,从不忘记党的恩情,教育儿孙们听党的话,继承革命遗志,继续发扬郑庭丁爷爷的革命精神,为革命多做贡献。
  这个英雄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军田村的革命风云,记录了郑家为了革命而经历百般磨难的一段历史,呼唤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爷爷、奶奶、三姑,以及他们的战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她们的精神永存!我们以此为豪,为之骄傲!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有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