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农业迅速发展,名优品牌呈异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绿色农业迅速发展,名优品牌呈异彩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278-28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棠湾镇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进程中,立足市场需求,推广新品种、建立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广泛推广大棚种植设施农业等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果。
关键词: 海棠湾镇 绿色农业 水稻

内容

几年来,海棠湾镇和南田农场历届领导班子,立足于土地、气候、阳光和水资源等本地的自然优势,大力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宽了以粮、胶为主,发展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改造耕作制度,转变一年二造为一年三造,发挥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同时兼并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和果园牧业。镇、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政策,激活了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掀起一轮又一轮土地承包的热潮,向荒丘沙滩宣战,用勤劳和科技向荒沙丘要果,叫山塘港湾献鱼虾。到2008年止,经济花果累累,昔日的荒滩丘今日变绿洲。2008年海棠湾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产值达15亿元,创历史最高。
  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进程中,镇场领导班子,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在“做大、做优、做强、做精”上下工夫,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行“公司+农户”、“村队经济”、“园林经济”和“一村一队一品”发展经济框架的模式,形成了“一个瓜(果)、一只鸭、一枝花”的现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因地制宜,看准时机,立足市场,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业。
  1.推广新品种,巩固提高水稻产量。2002年以来,积极推广杂优品种,海棠湾水稻杂优品种播种2.8万亩,单产从2001年800斤,增加到2008年1500斤,实现了米质优、产量高的效应。同时,积极参与南繁制种,全镇南繁制种面积6800亩,产值1060万元,农户制种面积1800亩,产值达319万元,比2001年增长20%。2008年得江苏南繁育种基地铺及文昌、龙楼、泮水等五大田洋,播植杂优水稻3.9万亩的优势,产量达11344吨,经济产值2455万元,创历史新高。
  2.建立5万亩以上反季节瓜菜基地。2008年全区域种植冬季瓜菜面积1.5万亩,总产量21500吨,产值达1.025亿元。镇委和镇政府还根据市场对瓜菜品种质量的需求和走向指导农户,大量生产适应东北市场的黄青椒、四季豆、茄子等主要品种。建立起1.85万亩无公害的瓜菜生产基地,创出一批名优品牌。如长豆角、紫长茄、毛节瓜,果实丰满,色鲜、质优、耐放,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广泛推广大棚种植设施农业。采用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联手,“政府出政策,农民出土地,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多种合作模式,在新疆农科院林旺科技示范园的技术指导下,建立哈密瓜生产基地和兰花基地。大棚哈密瓜种植面积5000亩,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在市场经济强烈竞争下,镇委、镇政府指导农民在“调高、调精、调优”和“早”字上做文章,下工夫发展早冬瓜菜,在其他地区冬季瓜菜尚未上市前,让自己的产品先占领市场,大大提高了产品销路和经济价值。2008年海棠湾种植早冬季瓜菜面积4.63万亩,产量达9.7万吨,产值2.54亿元,同上年比增加21%。品种多样冠全市第一,产品销售港澳、上海、北京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
  3.建立2万亩热带水果基地。2002年以来,开发丘陵、山坡、沙坡,以东线高速路两侧坡地为主线,建立2万亩芒果生产基地,品种选优,发展台农、贵妃、象牙为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1万亩椰子种植基地和2万亩热带水果基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迟我早,人少我多”的发展规划,推广“金果”工程,利用海棠湾镇芒果比其他产地早熟一个月的优势和海棠湾镇热带水果的“季节差”、“时间差”优点,从形、质、色、美上下工,引进新品种,以台农、贵妃、象牙、楚良优质品种为主,采取摧花技术,实现早挂果、早收获、早上市,收到很好的经济效应。2008年,全镇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35万亩(其中芒果种植2.1万亩),水果产量19914吨,产值1.69亿元,获得了“中国果菜无公害龙头乡镇”称号。
  4.建立万亩养殖基地。几年来,海棠湾镇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建成万亩养殖基地和发展捕捞业。2002年来,以铁炉港、藤桥港、龙江港为低位池养殖和沿海沙滩、海坡高位池养殖以及网箱养殖相结合,面积有一万多亩,主要产品是青蟹、南美虾、石斑鱼及鲍鱼。整治高低位池养殖,扩大网箱、淡水养殖,提高低位池养殖科技含量,改换养殖优质鱼类,从而确保了养殖稳产高产。仅后海渔村就有139户,利用铁炉港发展网箱养殖2000箱,每箱9米,一箱养鱼1500尾,主要放养白鳃、金鳃、红鱼、大点鱼、金钱斑鱼等名贵鱼种,价值高,销售好。充分运用藤桥东西两河、内陆湖泊以及海洋的优势,发展淡、海水养殖,全镇海、淡水养殖面积644.7公顷,其中海水养殖328.7公顷,淡水养殖316公顷,2008年,全镇渔业水产品产量达8980吨,总产值达1.02亿元。
  5.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村有“一品”。从2004年以来,海棠湾镇根据市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提出“村落经济”和“一村一品”的目标,建立起“一园、一池、一沼”的示范点(在芒果园里建三联通沼气和养猪)种养相结合的特色经济。全镇推广了70户,进一步落实市委提出的“十头万户养猪工程”的要求,以升昌、湾坡、草厂村为试点,把养猪和三联通沼气相结合,发展养殖业,打造了“湾坡鸭”、“青田鹅”、“东溪鸽”等品牌。全年全镇出栏生猪6.15万头,产值4245.6万元,同比增长18.4%;禽类出栏48.8万只,产值956.27万元,增长12.9%;2008年,全镇全年度生猪存栏量37800头,牛存栏量3530头,羊存栏量3350头,家禽存栏量280908只。其中鸡存栏量11.99万只,鸭存栏量16.66万只,鹅存栏量21340只。全年畜牧肉类产量达6118吨,经济产值达8800万元。“一村一品”经济每年就为农民增收13%以上,成为海棠湾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6.建立兰花生产基地。全区域建立6个兰花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兰花350亩,产值达5500万元。仅南田农场180多亩,产值即达2000万元。
  由于绿色农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蔚蓝世界,一幅缤纷醉人的画卷。西北部是满目浓荫的胶树园林,从西至南的坡丘上,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芒果园。广阔的田洋,分布在区域腹部,处处洋溢出醉人的花果香。绵长的港湾里椰林翠影婆娑,如画卷在港湾里铺开,农家村舍和农场连队隐现在绿丛中,潋滟的海棠湾,婉如绿蓝色的地毯,满满地铺在东面。天蓝海绿,山河青翠,四季如春,把海棠湾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