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垦绿荒丘沙滩花果处处飘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6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垦绿荒丘沙滩花果处处飘香
分类号: F323.7;F301.2
页数: 7
页码: 277-283
摘要: 本章介绍了海棠湾治水、绿色农业和温泉乐园的发展情况。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推广绿色农业,建设温泉乐园等措施,使海棠湾得以快速发展,名优品牌也呈现出异彩。
关键词: 治水 绿色农业 名优品牌

内容

海棠湾是一块激情奔放的热土。建国前由于战争的创伤,解放后受小农经济和诸因素影响,社会经济出现发展短腿,改变农业发展速度缓慢,直至2001年,全镇44192亩农田,占43%是“望天田”;17699亩坡地多半为“无毛地”,群众称为“狗走过不障吊丸”,意为荒凉;22公里长的海岸沙滩,烈日金闪闪,一片白茫茫;25坡度下可垦殖的山丘3万多亩,长满杂草白芒,风来芒花飞扬,烈日山似火烧;铁炉港、藤桥东西河和各山塘水库,有滩涂近万亩,水域面积6533余平方米,大雨水浸农田,涨潮水漫道。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一半处于沉睡在处女型的原始生态状貌。
  海棠湾人默默地看着时序的更替,默默守望着“饱目不果腹”美丽婀娜的乡土滟景,慈悲万千。借得广东开放之先,春风骀荡,三亚海棠湾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东风春雨,涤荡了百年积弱的灰尘,拓开了日异的新天。
  第一节 治水:改善灌溉条件
  “水是庄稼血,肥是作物粮”。海棠湾镇委、镇政府和南田农场党委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调整发展经济结构中,紧紧抓住“水是农业的命脉”这一关键,发动社会力量,带领群众和职工,甩开膀子,大搞水利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效益,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全镇建设配套中小型水库15宗,南田农场兴建维修海燕等小型水库3宗,全区域兴建的水库有沙牛坡、芒三、湾应、海燕、岭门、文针、石姆龙、岸头岭、升昌、道宁、高村、扁担丘、岭夹、岭脚塘等20宗,总库容量1519.04万立方,蓄水量358.8万立方,配套主渠道21条,长58公里,支渠208条,长48公里。有2宗骨干水资源水库:1.赤田水库。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西藤桥西河中游,距镇3公里,1994年6月28日建成,继后配套发挥更大的效益,库容量为7710万立方,日供水能力现已提高到15万吨,灌溉农田可达4万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16千瓦,是海棠湾区域的重点淡水资源供应重地。2.仲田水库。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西5公里,仲田村上游。1958年初动工兴建,同年12月竣工,集雨面积9.1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50万立方,有效库容542万立方,大坝高15.2米,灌溉面积6000亩。为了让这批水库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镇、场党委和政府每年都进行维修整治,设施配套完善。2003年修建大小渠道136条,长38公里,整治农田2.8万亩。2004年修建大小渠道120条,长72公里,建硬化渠道2公里,修建农田公路3公里,修复水段工程20宗。几年来,水利投入近1亿元,到2008年止,水利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在每个100亩以上的田洋都建设硬板化灌溉主支渠道,计有98条,长达106公里,田洋机耕路29条,长达58公里。打机井3口,田头井28口。对文针、北山、宝福、青田、泮水、保境等田洋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改善扩大水利灌溉面积达10万亩,基本实现了“北水南调,河水上坡,科学用水,旱涝保收”的目标,极大地发挥了水资源使用效应,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绿色农业迅速发展,名优品牌呈异彩
  几年来,海棠湾镇和南田农场历届领导班子,立足于土地、气候、阳光和水资源等本地的自然优势,大力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拓宽了以粮、胶为主,发展热带水果和冬季瓜菜,改造耕作制度,转变一年二造为一年三造,发挥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同时兼并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和果园牧业。镇、场领导班子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三农”政策,激活了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掀起一轮又一轮土地承包的热潮,向荒丘沙滩宣战,用勤劳和科技向荒沙丘要果,叫山塘港湾献鱼虾。到2008年止,经济花果累累,昔日的荒滩丘今日变绿洲。2008年海棠湾农林牧渔业生产总产值达15亿元,创历史最高。
  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进程中,镇场领导班子,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在“做大、做优、做强、做精”上下工夫,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推行“公司+农户”、“村队经济”、“园林经济”和“一村一队一品”发展经济框架的模式,形成了“一个瓜(果)、一只鸭、一枝花”的现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因地制宜,看准时机,立足市场,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业。
  1.推广新品种,巩固提高水稻产量。2002年以来,积极推广杂优品种,海棠湾水稻杂优品种播种2.8万亩,单产从2001年800斤,增加到2008年1500斤,实现了米质优、产量高的效应。同时,积极参与南繁制种,全镇南繁制种面积6800亩,产值1060万元,农户制种面积1800亩,产值达319万元,比2001年增长20%。2008年得江苏南繁育种基地铺及文昌、龙楼、泮水等五大田洋,播植杂优水稻3.9万亩的优势,产量达11344吨,经济产值2455万元,创历史新高。
  2.建立5万亩以上反季节瓜菜基地。2008年全区域种植冬季瓜菜面积1.5万亩,总产量21500吨,产值达1.025亿元。镇委和镇政府还根据市场对瓜菜品种质量的需求和走向指导农户,大量生产适应东北市场的黄青椒、四季豆、茄子等主要品种。建立起1.85万亩无公害的瓜菜生产基地,创出一批名优品牌。如长豆角、紫长茄、毛节瓜,果实丰满,色鲜、质优、耐放,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广泛推广大棚种植设施农业。采用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联手,“政府出政策,农民出土地,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多种合作模式,在新疆农科院林旺科技示范园的技术指导下,建立哈密瓜生产基地和兰花基地。大棚哈密瓜种植面积5000亩,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在市场经济强烈竞争下,镇委、镇政府指导农民在“调高、调精、调优”和“早”字上做文章,下工夫发展早冬瓜菜,在其他地区冬季瓜菜尚未上市前,让自己的产品先占领市场,大大提高了产品销路和经济价值。2008年海棠湾种植早冬季瓜菜面积4.63万亩,产量达9.7万吨,产值2.54亿元,同上年比增加21%。品种多样冠全市第一,产品销售港澳、上海、北京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
  3.建立2万亩热带水果基地。2002年以来,开发丘陵、山坡、沙坡,以东线高速路两侧坡地为主线,建立2万亩芒果生产基地,品种选优,发展台农、贵妃、象牙为主。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1万亩椰子种植基地和2万亩热带水果基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迟我早,人少我多”的发展规划,推广“金果”工程,利用海棠湾镇芒果比其他产地早熟一个月的优势和海棠湾镇热带水果的“季节差”、“时间差”优点,从形、质、色、美上下工,引进新品种,以台农、贵妃、象牙、楚良优质品种为主,采取摧花技术,实现早挂果、早收获、早上市,收到很好的经济效应。2008年,全镇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35万亩(其中芒果种植2.1万亩),水果产量19914吨,产值1.69亿元,获得了“中国果菜无公害龙头乡镇”称号。
  4.建立万亩养殖基地。几年来,海棠湾镇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的同时,建成万亩养殖基地和发展捕捞业。2002年来,以铁炉港、藤桥港、龙江港为低位池养殖和沿海沙滩、海坡高位池养殖以及网箱养殖相结合,面积有一万多亩,主要产品是青蟹、南美虾、石斑鱼及鲍鱼。整治高低位池养殖,扩大网箱、淡水养殖,提高低位池养殖科技含量,改换养殖优质鱼类,从而确保了养殖稳产高产。仅后海渔村就有139户,利用铁炉港发展网箱养殖2000箱,每箱9米,一箱养鱼1500尾,主要放养白鳃、金鳃、红鱼、大点鱼、金钱斑鱼等名贵鱼种,价值高,销售好。充分运用藤桥东西两河、内陆湖泊以及海洋的优势,发展淡、海水养殖,全镇海、淡水养殖面积644.7公顷,其中海水养殖328.7公顷,淡水养殖316公顷,2008年,全镇渔业水产品产量达8980吨,总产值达1.02亿元。
  5.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村有“一品”。从2004年以来,海棠湾镇根据市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提出“村落经济”和“一村一品”的目标,建立起“一园、一池、一沼”的示范点(在芒果园里建三联通沼气和养猪)种养相结合的特色经济。全镇推广了70户,进一步落实市委提出的“十头万户养猪工程”的要求,以升昌、湾坡、草厂村为试点,把养猪和三联通沼气相结合,发展养殖业,打造了“湾坡鸭”、“青田鹅”、“东溪鸽”等品牌。全年全镇出栏生猪6.15万头,产值4245.6万元,同比增长18.4%;禽类出栏48.8万只,产值956.27万元,增长12.9%;2008年,全镇全年度生猪存栏量37800头,牛存栏量3530头,羊存栏量3350头,家禽存栏量280908只。其中鸡存栏量11.99万只,鸭存栏量16.66万只,鹅存栏量21340只。全年畜牧肉类产量达6118吨,经济产值达8800万元。“一村一品”经济每年就为农民增收13%以上,成为海棠湾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6.建立兰花生产基地。全区域建立6个兰花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兰花350亩,产值达5500万元。仅南田农场180多亩,产值即达2000万元。
  由于绿色农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蔚蓝世界,一幅缤纷醉人的画卷。西北部是满目浓荫的胶树园林,从西至南的坡丘上,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芒果园。广阔的田洋,分布在区域腹部,处处洋溢出醉人的花果香。绵长的港湾里椰林翠影婆娑,如画卷在港湾里铺开,农家村舍和农场连队隐现在绿丛中,潋滟的海棠湾,婉如绿蓝色的地毯,满满地铺在东面。天蓝海绿,山河青翠,四季如春,把海棠湾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
  第三节 温泉乐园,神州独秀
  海棠湾旅游业资源丰富,远离城市的喧嚣,特别是温泉近乎原生态的美。过去由于内需不足,发展腿短,使瑰丽的旅游资源仍沉睡在原生态。新世纪初,科学发展观出台,回答了怎样发展,解决了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几年来,在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海棠湾镇和南田农场党委和政府努力使经济社会走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寻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方式,深刻理解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协调发展。改变了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保护环境,营造环境宜人型社会。1996年,三亚市委、市政府把素有“海上涵三观”(祀仓颉字祖及如来像)的蜈支洲岛定位为“蜈支洲海景区国际乐园”动工兴建,次年建成,到2008年世人慕名蜂拥来游,每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亮点。
  南田农场是个近3万人口,职工4138名,离退休职工近5000人的老场,有土地面积20万亩。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结合实际,选准了温泉开发新产业,闯出了一条企业振兴的路子,打破政策、土地、身份三个界线,实创了“六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分配、统一安排使用人才、统一建设、统一福利,确保老队与并场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组织了万人大会战,建设南田温泉莲花湖,建成了面积6.6平方公里的莲花旅游城,打造出一枝独秀的南田“神州第一泉”,现已建成了“一城五地”的产业新格局和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一城”:即“神州第一泉”三亚南田温泉国际热带风情旅游城。城里有“神州第一泉”,水温56.5℃,日喷水量3780吨,为世界罕见,神州第一,故称“神州第一泉”;好汉坡度假村,现已发展成集客房、餐饮、娱乐、会议、美容康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胜地。先后接待了38位国家领导人和146位省部级领导。莲花湖,面积近10亩,集江南景色与热带风情于一体,为观光、垂钓之地。建成神泉谷,环境清新,格调优雅,是一个充满浓郁的热带异国风情园区。整个温泉园区占地面积20余亩,是南田众多温泉度假村中温泉历史最悠久、温泉文化最深厚、温泉养生最具特色的一家综合性温泉度假村。神泉谷共有各类特色温泉泡池58个,有中药材池、花卉池与酒有机地浸泡在一起,风格各异,各有千秋。在这里,沐浴温泉已成为提升心灵的养生艺术。
  “五地”:
  1.3万亩橡胶基地。全场橡胶开割面积3.6113万亩,累计完成干胶1683吨,比上年1680吨增长0.2%。
  2.3000亩高科技热带农业育种基地。位于北山洋,推广水面1.83万亩,出售鱼苗3000多万条,产值350多万元。
  3.4万亩优质芒果示范基地。位于东风分场,引进了“台农”、“贵妃”、“桂热7号”、“凯特”、“攀西红”等18个优良品种,推出“神泉牌”芒果。“神泉”牌系列芒果均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其中“台农一号”于2000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果菜大赛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果王”,随后,“贵妃”芒果在2002年全国的评比中又荣获“中国果后”称号,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2008年,全场芒果种植面积4.5万亩,芒果总产量4.8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增长6.7%,芒果总产值2.6亿元,比上年增加0.125亿元,增长5.3%。
  4.7000亩无公害反季节瓜菜基地。瓜菜生产种植面积7841.6亩,总产量完成13000吨,比上年12830吨增长1.3%,完成销售收入5744.113万元。
  5.万亩超级水稻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主要是推广杂优新品种超级水稻,全场早晚造推广杂优品种种植面积12915.98亩,占全年计划面积的100%。平均亩产达345公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90公斤。2008年实际完成播种面积为12915.98亩,完成总产量4671吨,比上年4023吨增长16.1%。
  由于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南田农场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农场”、“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场)”和“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等18块国家级金牌。江泽民、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尉健行等3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46位省部级领导先后到南田考察,对南田的改革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南田农场先后荣获国务院嘉奖令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12项国家级奖励。
  改革开放以来,三亚对外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步融入了国际经济,首屈一指的主要是旅游业,成为三亚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最高热点,开发建设海棠湾“国家海岸”成为三亚市新一轮的引擎。由于省、市领导关注,招商引资,提高资源价值,让人民得到实惠,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已不再是梦。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