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摆脱贫困,跨入小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摆脱贫困,跨入小康
分类号: F327.1; F592.99
页数: 2
页码: 271-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棠湾镇是三亚市的一个行政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地方。与此同时,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业、饮食业和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供应日益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关键词: 海棠湾镇 三亚市 经济发展

内容

海棠湾镇于2001年由藤桥和林旺两镇合并组成。海棠湾区域则由海棠湾镇和国营南田农场组成。自1988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以来,镇、市历届领导班子根据当时的实际,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热带水果、冬季瓜菜、花卉、海水养殖初具规模,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海棠湾镇成立之初的2001年,全镇22个村(居)委会,174个村生产小组,有37%是缺粮队,70%的农家是经济困难户。到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已跃至14.5亿元,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同上年比增长824%。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7.18亿元,同比增长21%;人均收入达到5466元,同比增长11%,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跨越。
  民居条件大大改观,简陋的矮小旧瓦房,变成平顶房或小洋楼房。“芒果楼”、“瓜菜楼”,一栋栋拔地而起;小车、摩托车成了村民的交通工具;铁牛上了岗,黄牛下岗,劳力大大解放,人民的生活像甘蔗一样一节比一节高,一节比一节甜。国营南田农场改革开放前,困难重重,负债2000万元,近1万名劳工半年领不到工资,名列海南五大贫困农场之首,全国农垦十大亏损企业之一。在改革开放中,他们创新体制,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对外开放,打造出“一城五地”,多种经济并存的南田“神州第一泉”莲花旅游城,带动农场经济快速发展,使南田农场从全国特困企业转变为全国扭亏为盈的示范企业,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农垦的一面旗帜。2008年生产总值达2.63亿元,比1992年的0.2亿元,增长12.1倍;社会生产总值达6.16亿元,比1992年的0.4亿元,增长14.4倍;职工人均收入36179元,比1992年的1870元,增长18.2倍,连续8年居海南垦区第一。目前,职工自建“芒果楼”4000多幢,有181户职工实现了“一份产业、一幢楼房、一辆小车、一份股份”的小康目标。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主要农作物产品:粮食、干胶、热带水果、肉类、海鲜产品居于三亚市的一、二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旅游业、饮食业和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场上商品供应日益丰富,困扰人们三四十年的物质短缺,凭证供应的卖方市场变为商品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告别了市场物质短缺的历史。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