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4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民娱
分类号: K892.6;G122.2;J522.86
页数: 20
页码: 247-266
摘要: 本章介绍了海南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文化机构、节俗乐趣、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乐器等。通过深入探究海南黎苗族三月三的故事、天上一日凡间一年的传说、珍珠的故事、椰子树的传说和俊子进洞房的事故等,了解了海南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历史传统。同时,介绍了几首汉族民歌和黎族民歌,以及一些乐器,让读者了解海南的音乐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
关键词: 海南 民俗文化 节俗乐趣

内容

民娱,指的是民间娱乐。民间娱乐活动能起到传播文化知识和激活人们的精神情绪的作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三亚海棠湾地区,古来有官方组织和绅民组织两种形式,如“龙舟竞渡”、“放孔明灯”、琼剧、歌舞比赛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第一节 文化机构
  三亚市海棠湾镇文化站、国营南田农场文化宣传科是海棠湾地区文化、娱乐宣传、组织、指导的官方机构。负责收集、编排带有乡土文化色彩的文艺节目,编导文艺作品有“海棠湾的传说”、“烽火”、“神泉”、“海棠开花”、“椰子洲岛传说”、“蜈支洲岛传说”等节目,每逢佳节都组队参加市办的文化会演,或组织乡村、连队文艺比赛,活跃城乡连队群众文化生活。
  第二节 节俗乐趣
  古代民间群众文化生活枯燥,人们都把过节当作娱乐活动来充实文化生活,这一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如端午节放“天灯”、“龙舟竞渡”,中秋节、春节,普遍组织琼剧演出,群众不分男女老幼都携儿带女观赏。
  过“欢庆公期,祭拜神灵”是民间惊险的节俗娱乐节目。解放前,(从明洪武年间起)小年十五,乡绅们都发动村民捐钱捐粮,在村中央搭棚屋把庙中的神像抬出供奉(有关云长、赵云、张飞、徐尉公、岳飞等古代名将的木雕像)。早晨祭天地、摆贡品:豕一、羊一、米一石,香、烛、酒、纸随用,五色布带花边幡旗,连祭三天。告文由道师念:普天之下,率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今国家治民事神,已有定例。尚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有因战斗而殒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缢者……有死后而无子孙者……精魂未散,结为阴灵,或倚草附木,或为妖作怪,悲号于星月之下,呻吟于风雨之中。凡遇人间令节,魂杳杳以无归,意悬而望祭……鉴察诸神等类,其中有为良善,误遭刑祸,死于无辜者,神当达于所司,使之还生中国,永享太平之福。如有素为凶顽,身逃刑宪,虽获善终,亦出侥幸者,神当达以所司,屏诸四夷。善恶昭报,神必无私。今请出诸神,以享祭典,久远遵行。告文念完后,主祭道师盥洗橘水毕,引村民反复三次至香案前,行三跪九叩礼。道师念:兴,全场行初礼;跪,全场皆跪,反复三次毕。副主祭师烧纸布、纸钱、焚燎毕。主师再念:揖,全场揖拜。道师念礼毕,肃退,全场才放松。紧接着由四人一组“扛公”(公指各种神明雕像),乐队陪同吹奏游村。仙童用铁制的一头尖的小铁棒穿过嘴巴两边牙咬紧,坐在“公轿”上,挨家挨户拜年,甚为壮观。
  第三节 民间故事
  在三亚海棠湾地区,特别是黎族人民,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也很多。他们靠群众的集体智慧,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故事、音乐、舞蹈等以及民间的纺织、刺绣、蜡染等珍品,汉黎族人民把这些劳作融入民间的娱乐圈,边劳动,边讲故事,充实文化生活,消除疲劳,流传较广的民间故事很多,有嬉戏的、有放荡的、有神话的,现择重辑录如下:
  海南黎苗族“三月三”的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苏儒光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黎、苗族人民纪念自己的远古祖先、纪念英雄人物、喜庆新生活和赞美生活的传统吉祥节日。
  海南黎族“三月三”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地球上是汪洋大海,淹没人间的一切,当时海南只幸存一男一女,名叫天妃和观音,他们抱着葫芦瓢,在洪水中漂泊,漂流到昌化江畔的燕窝岭时,被一棵大树枝卡住了,大地上的一切都被洪水淹没了,只剩他们俩人。因此,他们决定分头去寻找亲人。临走前,俩人约定第二年农历三月初三必须回到燕窝岭相会。然而,他们走遍天涯海角都没看见一个人,男的找不到女郎配偶,女的找不到男子成亲。于是在某年农历三月初三,他们俩人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生男育女,黎族才得到繁衍生息。他们住在燕窝岭下一个石洞里,男耕女织,过着幸福的生活。每年三月三,正是山花烂漫、红棉花开、山兰稻飘香的季节,天妃和观音带领子孙一起在燕窝岭下唱歌跳舞,迎接春天的到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天妃和观音先后在石洞里去世,化成了观音石。黎族子孙后代为了纪念天妃和观音传宗接代的功绩,就把他们住过的石洞取名为娘母洞。天妃和观音有一个儿子叫符亚兴,为了抵抗外来入侵,他率领叔伯、兄弟姐妹和儿孙英勇抵抗。正好三月三这一天,符亚兴不幸被俘英勇牺牲。敌人把他的头扔进了昌化江,流进大海,变成了现在八所港的鳞州,他的尸体却埋在东方村。
  因为他是民族英雄,所以每年三月三黎族男女老少都带着糯米糕和粽子等祭品,赶到娘母洞和安葬符亚兴的地方,把祭品放在娘母洞口和符亚兴墓前祭拜,同时唱歌跳舞射箭等,开展各种活动来纪念他们。
  海南苗族“三月三”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天下发生洪灾,淹没了大地。洪水退后,人间只存下伏仪和李妹仁兄妹二人,兄妹二人走遍天涯海角都找不到人,伏仪和李妹仁无法婚配。后来,伏仪和李妹仁请天地作证婚,天地神祇以“万物复生”为兄妹婚配作证,于是伏仪和李妹仁以大榕树下为对歌场,举行对歌叙忠诚。二月二十七日伏仪和李妹仁开始对歌,歌声通宵达旦不停断,兄妹对歌以表忠贞。对歌到了第七天,正是三月初三,兄妹才把歌对上了,三月初三这天,伏仪和李妹仁才在大榕树下举行婚礼。伏仪用树木搭起结婚房子,李妹仁用米煮成红、黄、蓝、黑、白“五色”米饭作为结婚礼品,请来山龟、山鸡、山牛做宾客,八哥鸟主持了婚礼,以折断十双筷子为婚誓,夫妻打着葵叶伞相拜,万物抒情祝贺伏仪和李妹仁结成夫妻。婚后,伏仪耕地,李妹仁织布,生男育女传后代,生息繁衍苗族人民。为了纪念伏仪和李妹仁的婚配。苗族后代把三月初三定为苗族祖先结婚的日子,并禁止在三月间结婚,以示对祖先的崇拜。每年三月三苗族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和煮“五色”米饭,祭拜祖先,祈求幸福。
  天上一日凡间一年的传说
  亚法
  传说在盘古开辟天地时,上苍相中三亚海棠湾龙楼岭,授予“状元岭”美称。岭上,有一块仙人石、,每逢春暖花开时节,常有仙人在岭顶万年青树底的石桌上布棋阵。有一年端午节这一天,龙楼村一姓蓝的农夫,上山砍柴,走至山顶,看见一黑一白胡发老汉,由两个童子伴着,在石桌上下棋。他想学点棋术,默默地站在一旁观看,饿了拾仙人吃的香蕉皮吃,看着看着,一阵大风刮得他睁不开眼睛。大风过后,他睁开眼,下棋的老幼不见了,铺在石桌上的是一个龙头凤尾的风筝。他猛然醒悟想起:“今天是端午节”,急忙下山。
  老蓝上山砍柴一年不归,家里亲人和村里的邻居都认为他掉崖死了,四处寻觅不着,家里亲人给他安了灵位。
  老蓝认为自己在山上一天,哪晓得下山回家,亲人和乡亲们都认为死魂显灵了,忙跪地叩头求饶,说:“你有什么要求,托个梦,我们照办就是了,不要吓唬我们?”他被这举止犯疑了,就问:“你们是怎么了?”他的妻子说:“孩子爹,你去了一年今天才回来,还要问我们?”老蓝醒悟了,就一五一十地跪在大家面前诉说经过。大家听着,听着,不约而同地感叹起来:“真是天上一日,凡间一年啊!”从此,人们都在端午节这一天,祭拜祖山,放风筝,求神仙保佑平安。
  珍珠的故事
  朱兴琦
  很久以前,在海棠湾椰子岛西侧的海棠村里,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棠花,她的歌声悦耳动听,连能唱的百灵鸟也自愧不如。她织的网均匀而坚实,很受人们称赞。
  花开招蝶来,方圆几十里的小伙子,都争先恐后地挑着金银珠宝来向棠花求婚,谁都想在棠花面前显耀自己家有钱有势,希望得到棠花。
  可是金银财宝丝毫打不动棠花的心。她对求婚的小伙子们说:“金银财宝是难得的,但我爱不起,我只爱对爱情忠贞的人,如果谁能把旭日一缕阳光照射处的海棠湾海底珍珠送给我,谁就是我最亲爱的人。”
  有些小伙子,一听要捞海底珍珠作为求婚的条件,伸伸舌头走了。
  有些小伙子也想去碰碰运气,可一摇船出海到三层浪尖时,就被海浪冲上沙滩吓跑了。
  有一位青年水手,名叫椰果,家里很穷,只有一位双眼失明的老母亲,靠椰果捕鱼过活,母子俩相依为命。
  一天,椰果对母亲说:“娘,我想去向棠花姑娘求婚。”母亲听了,摇摇头说:“听说棠花姑娘要的是海棠湾海底珍珠,许多小伙子都不敢去捞,你能采得到吗?”
  椰果听了母亲的话后,坚定地说:“我是个捕鱼泅水的水手,海里来,浪里去,与海做伴,海对我来说早已习惯了。海棠湾海底珍珠长在第一缕阳光照射处,我有信心把珍珠捞回送给棠花姑娘。”
  母亲流着泪说:“你父亲以前就是为了取海底珍珠给穷人治病,而泅进海底被鲨鱼咬死了,我为他哭瞎了双眼,如果你再有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得下去!”
  椰果安慰母亲:“娘,你放心,我会平安回来的。我去后托邻居的大嫂来照料你。”
  椰果把母亲安顿好后,背起父亲留下的射鱼弓箭和鱼叉,向棠花姑娘的村庄走去。椰果走后,母亲伤心地流着眼泪,默默地祈求神灵保佑儿子平安归来。
  椰果走进棠花姑娘的村子,来到棠花的家,对棠花姑娘说:“我愿意把海棠湾海底的珍珠采回来献给你。”
  棠花姑娘只是淡淡地说:“好话中听不中用,以物为凭证。”
  椰果向棠花望了一眼,二话不说,转身向大海走去。
  海棠湾白浪滔滔,一望无边。椰果摇着小渔船,冲过三层浪,向一缕阳光照射处驰去,鲨鱼向他袭来,他用火球箭射鲨鱼,鲨鱼吞了火球,火球箭把鲨鱼嘴巴刺住了,椰果用鱼叉将它刺死。在汪洋大海中走了八天八夜,翻过一层又一层的浪尖,最后来到一缕阳光初照的海面。
  椰果仰望着初升的太阳,跟着一缕光线泅入海底,看到一株铁树,树底长着一颗碗大的珍珠闪闪发亮,有两条海蛇护守。他试了几次都没能靠近铁树,侧看有一对金鱼游耍在铁树枝间,挡住了海蛇的视线,椰果咬了咬牙,取出射鱼弓箭,再次向铁树游去。突然,身后吹来一股腥气,椰果一转身,一条白鲨鱼已向他扑了过来。椰果心镇神定地往旁边一闪,白鲨扑了空,还不待白鲨鱼转过身来,椰果拉开弓绳对准白鲨鱼连射三箭,射中左眼右眼和喉咙,白鲨受伤后翻滚浮出水面,重重跳跃几下后死了。
  椰果因泅在海底,与鲨鱼拼搏已筋疲力尽,不得已只好挺身一跃浮出水面,爬上小船休息,但在爱情力量的鼓舞下力气很快恢复,又泅入海底向铁树游去,终于抓住了铁树一条树枝。当椰果欢喜地向铁树爬去时,盘绕在铁树下的两条大海蛇张开血盆大口直冲上来,想把椰果吞进去。椰果来不及拔箭,只好紧紧抓着树枝,用双脚来搅动海水,由于水的滚动产生很多水泡,海蛇一时察觉不出他的位置,乘此之机椰果猛然拔出弓箭,对准一条海蛇咽喉射去,海蛇负痛把铁树枝折断,浮出水面,另一条害怕逃走了。椰果向树干冲过去,把长在铁树底下粉红色的珍珠捞起,正准备浮出水面,转身看到离他只几公尺远的一枝铁树断挂在其他枝上,椰果想起铁树有降血压的作用,就一起将铁树断枝带上水面。
  椰果走进大海捞珍珠已经八天,村里的人们,无不为椰果的勇敢行为感到钦佩,也为椰果的安全感到担忧。
  棠花姑娘更感到不安,她想她辜负了一位诚心诚意的好青年。如果可以,她真想找遍整个海棠湾水域,把那颗为她赴险的心找回来。
  这一天,人们照例聚集在村口,向海棠湾海面眺望,默默地祝福勇士能平安归来。当人们感到失望的时候,椰果提着海底珍珠和铁树枝,满面春风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人们先是一惊,而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把椰果团团围住,问长问短。
  棠花更是悲喜交加,她含着泪,来到椰果面前,深深地望着说:“椰果哥,让你受苦了。”
  椰果高兴地捧着海底珍珠对棠花说:“棠花妹,这是我捧给你的一颗心。”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眼睛久久地对望着,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村里的人们都来祝贺他们,而后乡亲们为椰果操办了婚礼,明媒正娶地把棠花姑娘迎到椰果的家。
  椰果带回来的海底珍珠治好了母亲的眼睛,又把铁树制作手链送给村里人,治血压。夫妻俩恩恩爱爱,孝敬老母,团结乡里,男的下海捕鱼,女的操持家务,生活过得比蜜还甜,母亲心里很高兴,长寿到九十多岁。
  椰子树的传说
  周忠良 雨霏霏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在现在三亚市的藤桥那块地方,住着一户黎族人家。耙曼(老公)叫阿椰,美六(老婆)叫阿子,他们共生了四个侬(孩子)。老大是男孩,八岁;老二是女孩,六岁;老三是男孩,四岁;老四是女孩,二岁。夫妻俩夫唱妇随,无论是下地耕种,还是下河捕捞,或是上山打猎,他们都是一道去。一家六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夫妻俩从山上打猎回来,看见一只猴子躺在路旁,奄奄一息,十分可怜。阿子情不自禁地抱起了猴子,用脸亲着猴子的身体,仿佛抱着的是侬,而不是猴。她满含热泪地问猴子:“你得了什么病呐?这么可怜。”阿椰说:“天气这么热,山上又没有水喝,它肯定是渴了,中暑了。”他就从腰间解下装有水的竹筒递给阿子说:“给它喝点水吧,也许这样就会好起来。”阿子席地而坐,将猴子搂在怀里,扳开它的小嘴,小心翼翼地喂它喝水。果然几口水下肚,猴子睁开了眼睛,感激地望着他们。阿椰高兴地说:“它好了,它好了!”阿子说:“它还没有全好,你看,它一点力气也没有。”阿椰说:“它慢慢会全好的。再喂它一点地瓜,让它吃饱了回山中去。”阿子说:“太阳快下山了,我们的侬肯定饿了,赶快回家吧。”她边说边从腰篓里拿出一块地瓜,喂猴子吃。猴子张嘴接住地瓜,可就是咽不下去,它把地瓜吐了出来。阿椰蹲下来,用手接住猴子从嘴里吐出的地瓜,放进自己嘴里,嚼碎后再放进猴子口中,猴子很快就把地瓜咽下了肚。阿椰继续嚼地瓜,嚼碎后细心地喂猴子。一会儿,他们带的两个地瓜都给猴子吃完了。阿子把猴子放在地上,猴子果然能站起来走路了。阿子高兴地拍着手说:“它好了!它好了!它真的好了!我们回家吧,我们的侬一定饿了。”这时,正一步步地走回山中的猴子一个趔趄,摔了一跤。阿椰一个箭步冲上去,心疼地抱起猴子。阿子抚摸着猴子的背说:“可怜的猴子你还没有好起来,跟我们回家吧,等你养好了再回山里,好吗?”猴子从阿椰怀里跃起身,点点头,它感动得掉眼泪了。
  太阳下山了,西边天上布满了美丽的晚霞。阿椰抱着猴子,阿子背着篓,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家了。
  他们回到家里,四个孩子都东倒西歪地睡着了,阿子把四个孩子一个一个地抱上床,然后开始做饭。家里的地瓜都吃完了,只剩下一点点山兰米,阿子就用山兰米煮了稀饭。一会儿,山兰稀饭煮好了,只有三小碗。他们先喂猴子吃了一碗,然后将它安放在屋子里一块竹编的板子上睡觉。他们对猴子说:“睡觉吧,明天你就会好起来的。”这时,四个孩子都醒了,他们吵吵嚷嚷,说肚子饿了。阿椰端出两碗稀饭来说:“老大和老四共吃一碗,老二和老三共吃一碗。”老大问:“阿耙(爸爸),阿美(妈妈),你们吃什么?”阿椰阿子说:“我们不吃,我们的饭省给猴子吃了。”接着,他们带着四个孩子到里屋看猴子,并给他们讲了在山上遇见猴子的经过。他们对孩子们说:“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会遇到困难,都会生病。你们长大后要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动物。”老大问:“阿耙,阿美,对坏人和坏动物也帮助吗?”阿子说:“当然不!”四个孩子把竹板团团围住,抢着和猴子说话,并把自己口袋里的野果掏出来给猴子吃。猴子非常高兴,它坐起来和孩子们亲热、逗趣。阿子说:“乖侬,你们肯定饿坏了,快去吃饭吧。”四个孩子异口同声地说:“阿耙阿美,我们不吃,我们的稀饭省下来,留给猴子明天吃。让它快快把病养好。”阿椰阿子说:“你们真是我们的乖侬。”阿椰和阿子话音刚落,他们的老大说:“阿耙,阿美,真奇怪,刚才我还很饿,现在我的肚子不饿了。”老二、老三、老四,也连珠炮似的这样说。阿椰说:“侬,好心会感动神仙的,所以你们的肚子不饿了。你们长大以后,要做好心的人,多帮助别人。”四个孩子跳起来说:“我们一定要做好心人!”
  第二天,阿椰夫妇下河捕捞去了。临走前,阿椰来到里屋对猴子说:“你好好休息吧,我们去捕鱼捞虾,回来给你煲汤喝,把你的身体养好,再放你回山里去。”猴子坐起来点点头,还举起前爪给他们敬了个礼。阿椰高兴得抱起猴子,转了个圈,然后对孩子们交代了一些事情,就和妻子下河捕捞去了。
  傍晚,夫妻俩满载而归。走进家门,他们大吃一惊。桌上放着两大碗雪白的米饭,三大碗香味扑鼻的菜。孩子们个个干干净净地躺在床上甜睡。他们的肚子,都是圆鼓鼓的,可见他们已吃饱了。这是怎么回事?夫妻俩非常纳闷。阿椰说:“阿子,肯定是你阿美来过了,她带来了米和菜,做熟了饭菜给侬吃饱了,又给侬洗干净了,等等我们还不回来,就走了。”阿子想了想说:“可能是我阿美来过了。”他们到里屋看猴子,猴子也甜甜地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俩上山砍柴,回来后,又见桌上摆好了饭菜,孩子们和猴子在屋后面玩耍。阿子问孩子们,是阿婆来过了吗?”孩子们都抢着回答:“不知道。”阿子问:“这些饭是谁做的呢?”老大问:“阿美,不是你做的吗?早上我们醒来就看见桌上有好多饭菜,还以为是过年呢。”阿椰阿子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感到非常奇怪。阿椰连夜赶到阿子的妈妈家,问她是否来过他们家,阿子的妈妈说:“没有呀!”
  阿椰和阿子更感到奇怪了。
  第二天一大早,阿椰叫醒阿子说:“走,我们种地去。”阿子说:“前几天不是种过地了吗?”阿椰对着阿子的耳朵小声地说了些什么,阿子风快地和他一道出了屋。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棵大树后面,阿椰拉住阿子说:“别走了,看看到底是谁为我们做好了饭菜。”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溜走了。大约半个小时以后,阿椰悄悄地走到屋子的后门、,偷看里面的情形。不看犹可,一看确实让他大吃一惊。他的嘴巴张得像脸盆那么大,他的眼睛瞪得像灯笼那么大。他看见猴子用布在给每个孩子洗脸,而后又烧火做饭。它给孩子们洗脸时孩子们没有醒。煮饭时没有看见它往锅里放米,却煮出了白米饭。阿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悄悄地回到树后面,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阿子,阿子不信,三步二步跑回里屋。这当儿,猴子正在炒菜呢,见阿子回来,它不慌不忙地边炒菜边说:“你不用害怕,我是猴仙,你们夫妇俩勤劳善良的品德感动了我,我想尽我的力帮助你们,使你们生活得更美好。以后你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到外面去劳动,家里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了。”夫妻俩感动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谢谢猴仙的帮助。
  从此,夫妻俩早出晚归地干活,猴子在家帮助他们带孩子,料理家务。它把孩子带得干干净净,从不生病,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最小的也有十四岁了。猴子对阿椰夫妇说:“我要回去了。我走后你们把我的凡体埋在房前的空地上,好让我每天能见到你们。”说完,只听一阵风响,一个影子飘走了,猴子的凡体倒在了地上。一家人抱住猴子的凡体大哭,哭了七天七夜,然后全家披麻戴孝,将猴子的凡体埋在了房前的空地上。不久,那地方长出了一棵郁郁葱葱的树,树干挺拔,树叶婆娑。又过了不久,这树开花了,结果了;幼果,嫩果,老果聚在一起,共一百多个,像串串绿色的灯笼挂在树上,好看极了。阿椰情不自禁地爬上树,摘了一个大果实下来。阿椰好奇地用柴刀削去外边的皮,天哪,猴子的五官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他眼前。眼睛、鼻子、嘴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用筷子撬开嘴巴,一股清甜的香味从嘴巴里飘出,他用嘴去吮,甘甜的汁液流进他的口腔、心底,他立即感到神清气爽。他惊叹世上竟有如此甜美的水!阿子也抱过果实吮了几口,也惊呼这水好喝极了。
  阿椰说:“我们何不把这果实分给乡亲们去种,让满山遍野都长满这种果树呢?”阿子说:“好主意。”于是,他们把树上结的老果摘下来,分给乡亲们去种。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若干年后,黎家的村寨全种满了这种果树。无论是上山打猎的,还是下地干活的,只要渴了,就摘个果子解解渴。他们把这果子的水叫天水。这水清凉解毒,止咳化痰,消暑止渴,是上等的饮品。为了纪念阿椰夫妇,人们把这种果实叫椰子,长椰子的树叫椰子树。
  老人们说,因为第一颗椰子是阿椰从树上摘下来的,所以新种的椰树结果后,第一颗椰子应由男人摘下,以纪念阿椰发现椰子能食用的劳动。
  傻子进洞房的故事
  唐辉国 朱兴琦
  傻子进洞房的故事,发生在何年何代已无法查考。
  这故事在三亚海棠湾农村流传已久,范围很广。每当妇女们集中在一起劳动或闲聊时,见到未婚男青年,常常会讲起此故事来逗乐,进而引导未婚青年后生从故事中去品赏女人,认识女人,正确对待性爱,避免傻子故事重演。这故事既具有嬉戏逗乐的作用,又有启发教育的意义。故事是这样开头的: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在三亚海棠湾港圮村一户姓傻的人家,夫妻俩靠种地和捕鱼为生,日子过得蛮好。傻家夫妇年将四十生了一女,次年又生了一男,女孩起名傻姑,男孩叫傻哥,傻家夫妇乐得眉开眼笑。年近花甲,女儿出嫁,儿子傻哥托媒问得一亲。老两口中年得子,晚年添媳,乐得彻夜难眠。儿子傻哥竟是坐立不安,四出报喜,乘婚前请教朋友指点洞房花烛之事。朋友们说:“这有什么难,结婚就像鸡入笼人入房,男女同睡一张床,简单得像鸡交配一样完事。”可怜的傻哥啊,他不理解朋友的暗示用意,只把“像鸡一样完事”牢记心上。
  旧时婚姻,男女双方难得见上一面,互不了解,新婚夫妻都有生疏感。傻哥结婚第三天起,由于性欲望的冲动,天尚未晚,迫不及待地拿起棍子赶鸡入笼,抱着媳妇进洞房。媳妇是个乖伶的姑娘,含羞顺应丈夫心愿。天呀,谁料进了洞房,傻哥学公鸡的模样嬉戏媳妇,一次玩耍完了,又来一次,一连两天都这样。灵巧的媳妇心知肚明,决心开导开导丈夫。第三天晚上,她一丝不挂地先上床躺着,傻哥从来没见过真正的女人模样,害怕得转身要走。媳妇急中生智,抱他上床,把他扒光,在风雨飘摇中完成了夫妻的交合。少女贞操染红了垫巾,傻哥一见犯疑了,心想:我是不是用力过猛把媳妇捅死了?”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洞房,媳妇不见傻哥回房,以为他累了到大厅睡去了,也不再过问。
  旧时,全村十多户人家共饮一口古井,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得乘早到古井挑水,傻哥为证实媳妇是否活着,三更天就跑到古井等候。婶嫂们见傻哥蹲在井边,都说他们新婚夫妻恩爱,早早来替媳妇挑水。傻哥对此并不傻,只是笑嘻嘻的。媳妇挑水来了,叫他回家,别让人家笑话。媳妇挑水回家后,问起缘由,傻哥把心中生疑的事如实告诉了媳妇,弄得媳妇啼笑皆非,开导说:“你不要再傻了,这是女人最珍贵的贞操,男欢女合才能幸福,哪能像你想的那样,我不是好好的吗!”
  听了媳妇的一番话,傻哥像从心头上掉下了一块石头,高兴极了。不分白天和夜晚,都要媳妇给他“宝贵的东西”,甚至连下地也早早收工,陷入了迷恋色情的泥坑中,引起了左邻右舍的议论。无奈之下,媳妇上市买来牛巴肉缝制成“牛肉阴袋”,对傻哥说:“我已把宝贵东西取下,洗净晒干后你带在身边,该用就用,好好干活。”傻哥傻乎乎的自以为是,把“牛肉阴袋”当成了自己的“专利”。
  有一天,傻哥下地干活,把“专利”挂在地头的树枝上,被乌鸦叼走了。傻哥像发疯似的,放下手中的活,追赶乌鸦。追啊,追啊,乌鸦立在水潭边的大树上,他用小石头打中了乌鸦的头,乌鸦松了嘴,这块“专利”掉进潭水中,他下决心要把潭水戽干,找回媳妇的“珍宝”。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媳妇发觉后,拦住问明,揽着肚子苦笑说:“傻夫啊傻夫,你太老实,太傻了,我不应该欺骗你。但因你沉醉于色,我不得已才出此招。我的宝贝在我身上,往后你要节制使用。”傻哥“呀”了一声,省悟了过来。
  故事讲完了,它留给人的启示是,性爱是人之常情,是自然属性,必须顺其自然。过分贪求,就会物极必反,产生难以估量的恶果。同时也提醒女人们,丈夫的无知和失足,是妻子的过失。“夫唱妻随”说的是包容、互爱,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第四节 民间歌谣
  三亚海棠湾地区汉族和黎族唱民歌历来都用海南话音唱,民歌题材广泛,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爱情、颂扬美德、讽刺邪恶等等。民歌是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汉族民歌
  情歌对唱
  (海南话唱)
  (一)
  男:隔久不行此条路,今早行来山稔黑。
  山稔黑黑不想摘,妹肤白柔哥想摸。
  女:哥你今日行此路,山稔熟来山稔黑。
  山稔黑黑容易摘,侬肤白白休想摸。
  (二)
  男:桌上吃酒见朵花,好像花容纸上画。
  只求此花得到手,赏花胜过吃酒饭。
  女:哥你吃酒莫多话,侬室卖饭不卖花。
  哥家有钱开花馆,侬室家穷卖酒饭。
  小妹:红豆生来白豆花,兄你常来有乜话。
  侬家大姐不嫁你,日日都来厚脸皮。
  小弟:长毛鬼啊长毛鬼,你姐生来大加村①。
  只有我哥才肯要,你想做姨就当媒。
  山顶开花山下香
  (海南话唱)
  山顶开花山下香,桥下有水桥面凉。
  有情千里来相会,无情对面不商量。
  家庭苦唱
  (海南话唱)
  母:你父死去三年三,丢你三人绑母脚。
  没你三人母去嫁,嫁放后人讨付棺。
  大儿:母呵嫁人味去嫁,子无人跟跟叔爹。
  叔爹行光侬行暗,叔爹担犁子担耙。
  二儿:死畜生哎死畜生,母亲不跟跟叔爹。
  叔爹行光你行暗,叔爹吃鱼你吃盐。
  三儿:我父死去三年三,养子三人母心宽,
  养子三人成双对,有子三人不用闷。
  盖房贺歌
  (海南话唱)
  早早起来公定基,公已筑墙丈一二。
  一发男丁二发女,三发好运四发钱。
  五发牛猪鸡鹅鸭,六发鱼塘近屋圮。
  七发田仓载谷米,八发坟墓埋吉地。
  九发四书来中举,十发扬名挂锦旗。
  反凶为吉歌
  (海南话唱)
  三亚海棠湾人春节拜年被狗赶,俗称凶兆。
  遇此事时便随机应变,唱出化凶为吉歌。
  初一行来是好彩,
  九百原来是九千。
  九百条衫穿不破,
  九百条裙穿不烂。
  注:“九”为狗,“百”意为咬破之意。
  见狗交配反贺歌
  (海南话唱)
  (传说初一早起迎神,父亲见狗在庭中交配,连声说“衰!衰!今年衰!”媳妇听了,便随口唱出压衰歌)
  爹呀不怕真不怕,
  本屋今年好是定。
  两个将军门头住,
  狮子玩球在中庭。
  春节化吉歌
  (海南话唱)
  (一)
  初一浓浓打破碗,
  打加两个解心宽。
  那边旧年跟人做,
  过了新年跟人和。①
  (二)
  早早下地去摘豆,
  看见青龙来相交。
  紧紧卷抱情意重,
  托我明年生金童。
  出嫁女奔丧歌
  (海南话唱)
  出嫁女接到母亲归天的噩耗后,简装备钱物立即赶回娘家,沿途哭啼以示敬孝。
  父母生我七姐妹,
  七条罗裙七朵花。
  七个姑爷七匹马,
  送我爹娘与月平。②
  猜谜歌谣
  (海南话唱)
  甲:做条扁担分你担,
  乜乜生来肩上担;
  乜乜生来让柴坐?
  乜乜生来柴担柴?
  乙:你做条谜我就答,
  木做扁担肩上担。
  木做轿来给柴坐,
  木做扁担柴担柴。①
  改革开放真是好
  (海南话唱)
  改革开放真是好,男男女女爱唱歌。
  男人出门做生意,女人当了老板娘。
  改革开放真是好,男男女女穿劲装。
  女孩爱穿男儿裤,男人喜留女人毛。
  男女老幼笑呵呵,生活处处都是歌。
  二、黎族民歌
  对唱山歌是黎族的传统习惯。海棠湾黎族分三系:杞、哈、赛,杞黎有杞黎的歌谣、哈黎有哈黎的歌谣、赛黎有赛黎的歌谣,他们的歌谣有共性也有个性。最为丰富多彩的就是情歌。常见的格式有三言一句、四言一句、五言一句和七言一句。用海南话唱的民歌多为七言为一节,往往是四句为一首。农民在田间地头边干活边唱歌,在冬天篝火边取暖,也唱民歌;饮酒有时男女也对歌;婚礼、节日,唱得十分开心。如“蜂恋花”:四月来到花开满,蜂子飞来红满山;飞去西天含花回,含花做糖花满盘。
  海棠湾的黎族歌谣题材广泛,从各个方面反映黎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观念意识和人生乐趣,有情歌、劳动歌、仪式歌、时事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喻适当,借物喻情,语言朴实。歌谣的唱腔旋律因方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子,如哈人的“吗哑调”、“Men调”,杞人的“罗呢调”,赛人的“Le调”等,音乐节奏优美动听,音韵和谐,同时又富于口语化,通俗易懂,无论是吟还是唱,都能琅琅上口。现选流行的情歌列举如下:
  (一)
  (海南话唱)
  织成手中千百对,人包槟榔问深闺;
  只见人包去人室,不见包来进侬门。
  (二)
  (海南话唱)
  槟榔也也篓也也,吃哥槟榔领歌声;
  槟榔如金篓如室,吃哥槟榔领歌情。
  (三)
  (海南话唱)
  男:远路行来脚都软,妹如有心把门开;
  叫妹开门妹不答,无心妹人闩硬门。
  女:远路行来脚都软,怎样叫侬把门开;
  哥都有妻在家里,为何行来叫侬门。
  男:远路行来脚都软,田边过田村过村;
  别人的村哥不去,一心想来到侬门。
  女:哥讲的话都是假,哥来侬室好多下;
  哥去人室好多次,哥来侬室好多夜。
  男:叫侬开门侬静静,开门起来有谁骂;
  开门起来有谁打,开门起来有谁卡。
  (四)
  男:首次槟榔首次灰,首次槟榔着乜话;
  首次槟榔给谁吃,首次槟榔怎样横。
  女:首次槟榔首次灰,这次槟榔着好话;
  首次槟榔父母吃,这次槟榔不用横①。
  男:一次槟榔一次灰,一次槟榔一次话;
  首次槟榔来讨谁,讨谁的仔回煮饭。
  女:一次槟榔一次灰,一次槟榔着句话;
  首次槟榔讨我仔,讨我的仔回煮饭。
  ①横指回礼。
  (五)
  男:来到门前站一站,用手敲门耳听听;
  槟榔烟丝都办到,因何叫人站外庭。
  女:来到门前站一站,没人在室叫不听;
  没人在室门关着,亲家暂时站外庭。
  男:来到门前站一会,用手敲门门不开;
  前候礼节都办到,因何叫人站外门。
  女:亲家有心站一会,没人在室门不开;
  亲家有心站片刻,等人回来才开门。
  男:远路行来脚都软,来到门前门不开;
  人家结婚开门迎,少见喜事都关门。
  女:远路行来脚都软,看你怎样叫门开;
  桌没一张椅没有,迎亲摆椅才开门。
  男:行到门前见静静,少见关门做亲家;
  人行远路也渴水,开门入室吃杯茶。
  (上述民歌系写作组收集整理)
  第五节 乐器
  三亚海棠湾地区汉族、黎族在红、白、节庆中,常用乐器是皮鼓、铜锣、二胡、鼻箫、口琴、小笛、树叶、唢呐、钲等。
  第六节 群众体育
  三亚海棠湾地区民族群众体育项目有:排、篮球、龙舟竞渡、顶杆、拔河、打河锣、射弩、射箭、打粉枪、荡千秋、打竿舞等。
  一、汉族体育
  在日常生活或过节,除常见的球类体育活动外,独特的有:
  1.掷铜钱。有单人对赛、有多人赛。看谁掷进划定的圈穴里多,谁胜。
  2.摘椰子。选两棵一样高的有果椰树,在一定时间内,谁爬得快,摘的椰果多,下来快,谁就夺魁。
  3.插秧。选一块大田,参赛妇女听到哨声后,就下田插秧,在一定时间内,谁插得快、直、整齐谁获胜。此项比赛分单人和双人赛。
  4.打棒。玩具:备一支约40公分长、3公分大的圆木,称“棒哥”和一段10公分长、1.8公分大的圆木,称“棒仔”。比赛场地是一块约20米宽、50米长的平地,划一条距起点约6米远的锁线为起门界,分主、次两队,有单人赛和队赛。开始以猜铜钱正反争主次,主者“打”,次者“接”,分步进行:
  (1)撬支。一人把“棒仔”横架在穴上面,双手握住“棒哥”用力向接“棒仔”队将“棒仔”撬飞去,对方接着算“死一个”(淘汰在这一轮里无权再参加其他项的比赛;要是单人赛,换位),接着第二个人来重复第一人的项目(如对方接不着,主方要将“棒哥”放在穴位,让次方用“棒仔”在棒子落地的地方瞄准“棒哥”打,如打中,被打对方也被淘汰)。
  (2)打棒。“撬支”不被接着就转入“打棒”。手掌和五指握住“棒哥”,拇指和食指捏住“棒仔”,把“棒仔”在面前扔高,看准了用力打去。打不中或打不出门界为“死”,打出被对方接住也算“死”(死者无权参加这轮其他项的比赛。如对方没接住,赢者进入打手枪)。
  (3)打手枪。把“棒仔”放在握“棒哥”的拳头上,向空中扔起,看准打去,以接住与否为胜负,游戏规则同上。
  (4)打脚夹。把“棒仔”从抬起的一条腿下向高掷起,看准打去。打不出门界或被接住算“死”。
  (5)掷双棒。将“棒哥”、“棒仔”同握一手里(左右手均可),向面前高处掷起,最好是“棒仔”掷高,“棒哥”掷矮,容易抓住“棒哥”将“棒仔”打飞去。“棒仔”不出门或被接住算死。
  如5人一队,有3人从1至5项打胜(胜者一项接一项打)赢得2死者复生,从头再来。如败,主次位置更换。
  奖品由主办单位定。一般民间是输者列队单脚跳行100米。
  二、黎族体育
  黎族民间的体育活动有:
  1.拉乌龟。把绳缚在参赛者的腰部,然后参赛者在地上拼命爬行,谁爬行得快,谁就获胜,此项比赛分单人和双人。
  2.顶杆。比赛双方分别用肚脐处手撑顶杆的一端,能把对方推过界者获胜。
  3.射弩。定25米的地方立靶,靶共10环,谁射中高环多者谁夺魁。
  4.荡秋千。比赛分单人、双人、男女混合赛。凡荡得高,荡的次数多,又能在荡中唱山歌者,谁得第一。
  5.骑牛。比赛的双方骑自家(或队)的牛,谁骑牛跑到终点快,谁获胜。
  6.攀藤摘花。将藤的上端挂在树上,下端接地面,藤的上端缚一束鲜花,谁先攀到藤的顶端摘取鲜花者则胜。
  7.爬杆。以粗径大麻竹为杆,顶端挂一口钢锣,凡爬到顶端打响第一声铜锣者获胜。
  8.捉溪鱼虾。元旦这天,男女拿网具到溪河里进行捉鱼比赛,看谁捉得多,获最多者奖励一只鸡和一个猪头,次者分别奖励一些猪肉块。
  9.掏蚂蚁蛋。元旦这天,青年男女上山掏蚂蚁蛋,掏得最多者奖励一箩稻谷,次者分别奖励半箩或一刀篓稻谷。
  
  
  
  
  
  
  
  
  
  
  
  
  
  
  
  
  
  
  
  
  
  
  
  
  
  
  
  
  
  
  
  
  
  
  
  
  
  
  
  
  
  
  
  民国时期,境内已有私人医院(诊所)。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建联合诊所与联合医院。20世纪50年代,大碶、柴桥、郭巨、长山等地建卫生院,各公社建立公社卫生所。90年代,建北仑区人民医院(宗瑞医院),此后,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大榭开发区医院等相继建立,各街道、乡镇医院、卫生院医疗设施相应改善。2001年,街道、乡镇医院、卫生院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003年,民营医院、私人诊所相继开办。2005年,北仑区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评定为二级甲等医院。
  
  
  
  
  
  
  
  
  
  
  
  旧时医疗以中医药店坐堂开方治病为主,游方郎中亦串村行医。20世纪20年代,西医传入,开设医院、诊所,形成中西医共存格局。新中国建立后,各乡镇(公社)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建区后,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院分科日益细化,设施日渐先进,技术日趋精良,中西医结合更受重视。
  第一节 中医
  清道光七年(1827),柴桥养正斋药店已研制生产“养正眼药”,颇负盛名。清末民初,境内较有名望中医有大碶横河於之高内科、上阳王岱琛妇科、邬隘王荫伯内科、柴桥胡云敖内科、沃朴华痘瘄科、王云贤妇科、长山林仲言内科、郭巨顾银生骨科等。20世纪30年代时,共有药店(房)40余家,主要经销中草药(包括中成药)。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由个体进入联合诊所。此后,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柴桥卫生院中医眼科、紫石卫生院丁良翰中医外科、白峰卫生院中医伤科都有一定名气。20世纪60年代末期,农村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广泛应用中草药为群众治病,中医针灸也普遍应用,形成一个应用中医中药治病的高潮期。80年代,乡镇卫生院一般均配置中医专职人员,中心卫生院则配置3人以上,开设中药房并代病人煎药。1990年后,中医院校毕业生逐年充入,中医队伍素质提高。各中心卫生院开设中医专科门诊,其中,柴桥中心卫生院中医内科精于肝胆专业;大榭开发区医院在内、儿、妇科应用中医技术,早期肝硬化中医治疗有特色;新碶卫生院中医妇科、中医颈椎、腰椎病专科均受患者称道。2006年,有中医卫技人员98人。
  第二节 西医
  境内西医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间,有大碶同安医院、柴桥芦江医院。民国29年(1940)灵岩公立医院创立,后霞浦公益医院、长山崇邱医院、柴桥光熙医院相继建立。
  1985年,区内有乡镇卫生院22所,设有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理疗以及护理、检验、特技、放射、胃镜等科室,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少数能进行下腹部手术。1991年宗瑞医院建成,始有区级医院,引入高中级卫技人员。2000年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怡和医院等建成,新增先进医疗仪器,诊疗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各医院增设糖尿病专科、心血管内科、脑血管病、肛肠科、性病、肝胆外科、心理科等专科特色门诊。2006年,全区有西医医疗机构97所,其中区、街道、乡镇医疗机构21所,私人医院、门诊部、诊所44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22所。共有西医卫技人员2176人。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境内各医院(卫生院)均中、西医兼设。中医治病也有打吊针、配西药的辅助疗法,而中成药片剂、针剂也为西医互补使用。一些重症、疑难症经西医治疗又经中医诊治,病人得救例子屡见不鲜。
  20世纪80—90年代,区内有20余个西医医生参加中医培训班,进修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妇科、内科等业务。医院普遍开设的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和针灸科,有利于中西医结合治病。1986年,柴桥医院应用中草药莨菪类药物抢救休克、中毒、肺水肿等重症病人获成功,受市医科所肯定。宗瑞、柴桥、新碶等医院及白峰卫生院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新碶医院中医妇科和中医骨伤科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治疗妇科常见病以及颈椎病、腰椎病等。1994年8月,柴桥医院成立中西医肝胆病专科。
  2004年8月,柴桥医院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合作,成立中西结合糖尿病专科。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利用电脑牵引床、低周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及电磁波治疗器等先进设备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显示中西医结合优势。
  第四节 医疗技术
  内科
  20世纪80年代前,各卫生院设有综合性内科。之后,柴桥医院购置胃镜,建立消化专科。宗瑞医院1995年应用高渗液治疗低血容量休克、乌司他丁治疗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病例,应用电除颤
  抢救获得成功。1997年后,临床超声介入活检近2000例,用于诊治小肝癌和各种囊肿。1999年,应用纤支镜检查,对肺部疾病,特别是早期肺肿瘤确诊率显著提高;应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侧脑室引流术、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使不少濒临危症的脑出血患者获得成功救治;采取早期溶栓、脱水、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有效抢救脑梗塞患者。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00年应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的电复律、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支架置入术(PCI)等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
  外科
  20世纪70年代起,各中心卫生院能进行普外下腹部的一般手术。柴桥、郭巨两院能施行胆囊和胃切除等部分上腹部手术。宗瑞医院1991年进行甲状腺、乳癌手术及左右半结肠等各种手术。1996年,开展全胃切除、直肠癌根治、甲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997年,开展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进行各种颅内血肿清除、脑胶质瘤、脑膜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切除、心包填塞手术、食道癌切除手术等。骨科应用改良J%-1型骨外固定支架、Rechard钉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应用DICK钉和Stiffe钉治疗腰胸段脊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人。1999年12月,临床应用股骨髁交锁髓内钉,并对巨大寒性脓肿患者进行病灶清除,髋关节成形术。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04年应用胃癌根治术+肝癌切除术、肝门胆管癌+胆部管中上段癌切除术等,大多为区内首次。2005年,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直肠癌联合切除等都获得成功。
  妇产科
  旧时产妇分娩由产婆接生,妇婴产期死亡率高。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培训接生员,提倡新法接生。各卫生院普遍应用产钳侧切内转位、穿颅碎胎及病理流产刮宫等妇产科技术。1985年,柴桥医院助产约800例次,并实施改良剖腹产术。宗瑞医院1992年应用子宫肌瘤次切及全切手术。1995年,实施第一例宫内膜癌次广泛切除术。后开展子宫全切及盆腔清扫、卵巢癌等手术。1997年,开设宫颈炎、尖锐湿疣治疗和慢性盆腔炎及盆腔静脉淤血症等理疗。2000年,实施改良剖腹产术,以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降低出血率。2001年始,在麻醉科配合下,先后实施无痛分娩、无痛人流,以及对复杂子宫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疑难杂症诊治。
  儿科
  20世纪80年代前,儿科诊治由内科或妇产科兼任。90年代后,柴桥等医院作为宁波卫生学校医士班实习带教基地,接纳兄弟县区医院儿科医护人员进修。宗瑞医院1991年11月始设儿科门诊。次年,设儿科病区,床位8张,配有暖箱、婴儿吸引器、儿童呼吸机和肺功能仪、儿童骨龄测定仪等设备,开展毛细支气管雾化吸入和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开拓新生儿、心血管、泌尿、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专业治疗。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01年应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治疗与小儿静脉针留置技术,为患儿解除多次静脉注射带来的痛苦和恐惧,音乐疗法、抚摸疗法及水浴疗法的开展,为新生儿康复、智力提高及神经疾病预防起到优化促进作用。
  放射科
  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各医疗机构多配备一般X光机,柴桥、郭巨、大碶3家中心卫生院配备拍片与胃肠钡剂造影设备。1991年,柴桥医院购置上海产XG50-C型X光机。宗瑞医院同年增添2台岛津1200型500毫安双床双球及岛津AX型500毫安数字胃肠机等,进行胃肠气钡双重造影、“T”字管造影等手术。1996年,购置美国产2000全身CT机及多幅激光照相机,并配置3M全自动洗片机。2004年4月,购置美国产数字胃肠机及拍片机。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05年配备岛津800毫安数字胃肠机,开展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血管成像、水成像等新技术。
  特检科
  20世纪80年代初,柴桥医院仅有一台单导心电图机,1987年配置东芝黑白B超、12导全自动心电图仪,大碶中心卫生院有一台日立EUB-240B超。宗瑞医院1991年设特检科,购置日本ALOKASD-650B超、12导脑电图机。1994年,购置CDS9000经颅多普勒仪,添置美国ACUSONASPEN全身彩超。1995年,购置美国洛神3导动态心电图仪;2000年更新为美国DMS12导动态心电图仪,2003年9月,增添美国ACUSONSEQUOIA高档彩超,仪器设备达到市级医院水平,对乳腺等妇科小器官疾病检查准确度名列市内前茅。1991—2005年在全国、省、市共发表论文12篇,《超声介入的临床应用》获得市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2005年5月又购置颅脑彩色多普勒仪。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设有NATION9128系列数字化脑电图仪和动态脑电图仪。
  检验科
  20世纪70年代,柴桥医院进行血、尿、粪三大常规检验,部分肝、肾功能与电介质检测等少量项目。1987年,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生化11项室间质评,连年获得质评优秀成绩。宗瑞医院1991年配备Beckman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NOVAK﹢Na﹢分析仪、F-300血球计数仪、MA-4210尿液分析仪等设备,具备参加省临检、生化、微生物、血脂等室间质评条件,1995年,加入免疫室间质评,均保持全优成绩。2000年前后,购置ACL-200、ABL-5等血液凝固功能、血液气化分析仪等仪器,增设免疫、血库、骨髓细胞等实验室。
  第五节 医疗仪器设备
  20世纪80年代起,境内医院、卫生院先后配备200毫安X光机、三分类血球机、全自动酶标仪、彩超、纤维胃镜、自动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监护仪等医疗仪器设备,达到一级临床检验配备标准。90年代后,配备彩色多普勒B超、700贝克曼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麻醉机、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红外乳腺检查仪、500毫安X光机、螺旋CT机、电子胃镜等设备。至2006年,全区医疗机构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共1199件,其中50万元以下1141件,50~100万元30件,100万元以上28件。
  第三章 卫生防疫
  旧时,境内疫病流行频繁,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卫生防疫工作备受政府重视。20世纪60年代之后,逐步形成县(区)、街道(乡镇)、村三级卫生防疫网络,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相应传染病发病率降至较低水平。区内未见非典型肺炎发生。性传染病死灰复燃,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
  第一节 疫情
  境内历史上多次发生大疫情,宋熙宁八年(1075),出现“岁谷不登,疫病大作,藉尸郊野”的悲惨情景。民国期间,先后颁发传染病管理法规及《种痘条例》,预防天花收到一定成效,然霍乱仍大流行,传染病死亡和婴儿死亡比例最高。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为麻疹、百日咳、病毒性肝炎和痢疾等。80年代,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1035/10万,其中1988年发病率为2290/10万,平均年死亡率为1.1/10万。随着计划免疫开展,相应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白喉、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开始消灭。肠道传染病为主要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1990—1999年,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425/10万,发病率最高1994年,为570/10万,平均年死亡率为0.5/10万。2000—2003年,传染病平均年发病率为340/10万,无重大暴发疫情,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
  性传播传染病在20世纪80年代末死灰复燃,1990年艾滋病、淋病、梅毒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至1997年,淋病发病率居其他传染病首位。梅毒发病率逐渐上升,1996年发病率为3.1/10万,2004年升至89.8/10万。1997年始,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32/10万。本地居民无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而流动人口中时有发生。
  2006年,全区传染病发病4232例,死亡4例(艾滋病1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乙脑1例,肺结核1例),发病率比上年下降5.69%,死亡率下降33.33%
  第二节 疾病防治
  1985年建区卫生防疫站,是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测验收、卫生技术指导、健康指导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2002年6月,卫生防疫站分设,建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卫技人员21人,内含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4人。设有疾病防治科、卫生科、检验科等。有原子吸收仪、液相色谱仪和CO、CO2监测仪等仪器设备。次年2月,搬迁至新碶街道闽江路627~629号区公共卫生中心办公。
  传染病
  霍乱 据1994年版《镇海县志》载:清道光元年(1821),夏季霍乱流行,“患者上吐下泻,不逾时命,城乡死者数千人”。民国时期亦发生7次大流行,其中民国31年(1942)连续流行2个月,柴桥、郭巨一带死亡600余人。1962—2004年的43年中,有18年发生EL-Tor霍乱疫情,发病率在0.29/10万~106.45/10万之间。1994年,流行时间持续2个月,发病345人,因及时发现和扑灭,达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区监测腹泻病人3164例,未检出霍乱菌株。
  病毒性肝炎 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1985年发病1808例,发病率603/10万。1988年,因食用受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暴发流行,为发病高峰年,发病6689例,发病率为2166/10万。1989年以后,应用甲肝免疫制剂,年发病率在445.57/10万~48.06/10万之间,呈下降趋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对阻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新生儿带毒率或发病率作用明显。
  伤寒、副伤寒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5次流行高峰,分别在1990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4年,年发病率在5.61/10万~116.96/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34.31/10万,高于全省水平。21世纪后呈上升趋势,原因是河流污染严重,居民用河水洗菜所致。2001年副伤寒暴发,系柴桥镇一菜场将自来水网与河水连接造成污染。伤寒以散发性为主,发病者多为青壮年,发病主要在春、夏两季。2004年,区政府制订《北仑区伤寒、副伤寒防治方案》,提出规范防治措施,控制疫病发生。
  结核病 1985年,建立区防痨网络,配置防痨人员,设立结核病诊治和报告指定医院,实施结核病常规监测。1984年和1990年先后两次在郭巨峙头和梅山抽样调查,结核病患病率分别为146/10万、412/10万。涂阳患病率分别为73/10万、165/10万。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约占40%,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对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2001年,国务院颁布《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是年,成立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落实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实行治疗费用“收、减、免”。
  性病、艾滋病 性病在抗日战争期间,偶有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严禁嫖娼,得到有效控制,直至绝迹。1986年前,区内无性病病例报告,以后报告性病患者逐年增加。1987年发现性病6例,其中梅毒2例,淋病1例。2003年登记性病1724例,发病率为510/10万。1992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2例,为归国探亲华侨;1997年,在从业人员体检中,发现外地HIV感染者1例,为舞厅服务人员:2001年,在住院病人中发现病人1例,其配偶为HIV感染者,均为流动人口;2003年,发现本地艾滋病人1例,系白峰镇郭巨人,原有血友病史,曾多次输血及使用血制品;2004年,在小偷中发现1例HIV阳性,为流动人口。主要防治措施为建立性病疫情报告制度,开展HIV和梅毒监测,进行宣传教育,培训专业防治队伍。HIV检测实验室有区防疫站、宗瑞医院两家。2006年,共监测6445人,检出阳性11人。
  狂犬病 1989年发病1例,1990年2例,均发病后死亡。1991—2003年未报告狂犬病例。2004年,全区犬伤门诊人数5715人次,2005年,犬伤门诊8400人次。狂犬病例1人。2006年,全区犬伤门诊人数9772人次。无证养狗已成犬伤主要祸患。
  地方病 丝虫病俗称“大脚疯”。1958年,普查56365人,发现微丝蚴阳性3519人,阳性率6.24%。1972—1975年,血检阳性率为郭巨盛岙5.4%,塔峙金家0.57%,下邵枫二0.51%。经治疗,结合改善居住环境等防治措施。1984年,省卫生厅确认境内基本消灭血丝虫病。1996年底,实现消灭血丝虫病。以后每年对居民进行血丝虫感染率抽样调查,未发现微丝蚴感染者。
  疟疾 俗称冷热病。流行历史久远,发病率较高。民国28年(1939)、35年、37年和38年流行甚广。1954年发病率为323.67/10万,经过对临床病人治疗、休止期病人抗复发预防服药,1981年发病率降到10/10万以下,流行得到控制。1989年,省卫生厅确认北仑区基本消灭疟疾。然因国内部分地区疟疾疫情尚未得到控制,近年输入性病例仍有发现。
  碘缺乏病 1984年,抽查19个乡镇38个村30536人,查出甲状腺肿大率3%以上的轻流行村4个,分布于高塘和邬隘。次年即对两个乡开展普查,高塘乡甲状腺肿大率0.5%,邬隘乡3.9%,均被定为非病区。1995年10月,全区落实食盐加碘工作,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逐年提高。1999年10月,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等指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经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验收确认,北仑区碘营养水平符合消除碘缺乏病标准。
  职业病
  1988年,区卫生防疫站设劳动卫生科,配专职人员2人,管理有毒有害企业230家,接触毒(害)工人7749人,以村办集体、个体企业为主。有毒有害物质为制鞋业黏胶剂中苯系物、采石业中粉尘及制冷业中的氨、苯中毒。尘肺是主要职业病,苯危害以梅山、霞浦制鞋业从业人员居多。2002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月,设区卫生监督所,下设卫生监督二科,有专职人员3人,管理有毒有害企业332家,接触毒(害)工人6081人。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化工行业、油(喷)漆业中的苯系物、炼铅和蓄电池行业的铅、电镀行业中的铬及采石和其他行业中的粉尘等,尘肺、苯中毒是主要职业病。职业病危害主要分布在小港、新碶两地,占全区有毒有害企业的70%,三资企业中化工行业危害尤为明显。比较大的中毒事件有1984年、1985年霞浦、梅山发生多例苯中毒;1990年大榭氨泄漏爆炸致中毒5人,其中死亡2人;1989年、1992年、1995年小港发生铅中毒7人,多人铅蓄积。2006年,检查有毒有害企业393家(次),职工健康体检2102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4018人。
  计划免疫
  民国时期,有偿接种牛痘、注射霍乱和伤寒菌苗,但普及率低,以农村为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关心人民身体健康,全面推行免费预防接种。生物制剂有牛痘苗、伤寒、副伤寒活菌苗、鼠疫活菌苗、卡介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三联苗、脊髓灰质炎糖丸减毒活疫苗(脊灰糖丸疫苗)、副霍乱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炭疽菌苗、斑疹伤寒、流脑菌体菌苗及流脑多糖体菌苗等18种。1983年在各乡镇卫生院建立接种门诊。1984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度。1985年,全区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麻疹单苗接种率在85%以上,提前实现卫生部提出的目标。1988年和1995年相继通过卫生部接种率考核。1989年始接种有偿疫苗,后有计划地开展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疫苗接种。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2004年,儿童计划免疫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99.9%;流脑、乙脑接种率90%以上;甲肝、麻腮风接种率85%以上;水痘、B型流感嗜血杆菌菌苗接种率80%以上。并推行流动儿童现场建卡制度,外来儿童建卡率90%以上,享受本地儿童同样待遇。2006年,满周岁儿童2180人,建卡2180人,建卡率100%。卡介苗、脊灰糖丸、百日咳、麻疹、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00%、99.91%、99.7%、99.68%和99.86%。是年,流动儿童接种疫苗68370人次,居住本地满10个月流动儿童接种率83.59%。
  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
  北仑区自1996年开展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调查,每年用全市统一软件进行分析。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
  1985年,建区卫生防疫站,设食品卫生科。2002年6月,区卫生防疫站分设区卫生监督所,下设监督一科,负责食品卫生等监督监测工作。2006年,有职工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人,内含高中级职称8人。次年2月,迁至闽江路627~629号区公共卫生中心办公。
  食品卫生
  1985年,全区有386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档,食品从业人员12692人,健康检查率100%。检出“五病”(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者78人,检出率0.61%。2004年,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档案4208家,发放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体检16151人,体检率100%。从业人员中检出“五病”患者78人,检出率0.48%,均予调离。2006年,食品抽样检测合格率88.5%。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饭店、招待所、单位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多。家庭中有河豚、织纹螺、毒蕈等中毒。1985—1998年发生食物中毒67例,其中细菌性中毒24例,织纹螺中毒4例,死亡1人;毒蕈中毒13例,河豚中毒4例,死亡2人;病猪肉中毒22例。1999—2003年,未发生食物中毒。2004年,发生食物中毒2人,系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引起。
  饮水卫生
  1982年建有柴桥水厂,至2004年区内有街道、乡镇水厂8个。卫生监督机构每年丰、枯水期对水质进行监督、检测。检测项目为4项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浓度、余氯),检测结果表明水质合格率在逐年提高。2006年,购置新型水质监测仪器一台。是年,出动监测人员306人次,监测街道、乡镇水厂35次,农村水站20次,学校42次;采集样品110件,处罚4个单位。
  公共场所卫生
  1987年,执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和服务行业建立档案。1990年,有旅社、理发店等102家,建档率100%。实发卫生许可证100家,发证率98.04%。2003年,有公共场所行业892家,其中旅店业205家,文化娱乐场所198家,公共浴室67家,理发、美容店392家,游泳场所3家,商场(书店)27家。从业人员4066人,应健康体检3972人,体检率100%。2006年,监督检查12家药店、8家商场超市、14家化妆品专卖店、48家美容美发店,对3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予以行政处罚。
  学校卫生
  1986年,根据浙卫发〔1986〕30号文件,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和学生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校医、保健教师网络,建卡学生15783人,有校医2名,兼职保健教师20名。2006年,检查学校和幼托食堂600所次,周边饮食、副食摊点1028家次,培训食堂管理人员600余人,建立74所学校餐具消毒与饮用水监测。
  专记
  抗击非典型肺炎
  2003年上半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疾病在全国部分地区迅速蔓延,对人民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向全国发出“科技防治,抗击非典”的号召。北仑区按照省、市关于做好“非典”预防控制工作精神,于4月16日建立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防治技术指导小组和应急处理机动队,制订防治应急预案,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群防群控。确定宗瑞医院和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为监测哨点医院,宗瑞医院为非典可疑病人定点收治医院。
  4月23日,余姚市参加广交会返回的人员中发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人,宁波市政府急令各县(市)、区政府调集公安、卫生等部门人员紧急追踪、调查,布置各单位、部门成立相应工作组。按应急预案,北仑区在宗瑞医院、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迅速设立呼吸道发热病人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并在宗瑞医院设隔离病房,增配X光机等设施、消杀救治药品和抢救仪器,开辟发热病人专用通道,启动疫情监测网络,要求各乡村医生发现呼吸道发热病人,立即为病人戴上12层防护口罩,做好登记,接送到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进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送宗瑞医院和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处理。同时,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由乡镇卫生院汇总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报区“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和市疾控中心。至5月11日,区内上报发热病人367例。
  在区“非典”防治领导小组部署下,交通要道、车站、码头、渡口均设岗检查,交通工具消杀灭菌。全区各医疗单位把导医台前移,在入口醒目处设明显标志,由资深护理人员对病人在挂号前进行有效、快速的预检和分诊,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病人均赠送12层防护口罩,免挂号直接进入呼吸道发热门诊。实施定时对空气、桌椅板凳、地面以及医疗垃圾进行消毒处理。运用北仑电视台等媒体加强对预防“非典”宣传,印发“非典”防治宣传资料2万份。组织20余名卫生监督员对饭店、宾馆、车站等重点部位与场所进行检查指导和监测,共检查103家餐饮业、48家副食店、80个公共场所,对68所学校、97所幼儿园、托儿所进行检查和指导。区疾控中心还对外资企业、大工程单位等重点企业进行专题检查和指导。区爱国卫生委员会组织对城区、农村、国道、省道周边环境卫生排摸和检查,清理卫生死角20多处、垃圾10900吨;对乡镇以上水厂进行突击检查,测定余氯;高考期间对考生工作人员实行入场普测体温,计6688人次,其中学生5600人次,工作人员1086人次,组织临时医务救护小分队进驻高考指定学校。至6月9日,各医疗单位鉴定发热病人6485人次,组织区专家小组会诊可疑发热病人20余人次,对666名外出返乡人员实施集中隔离,报告“非典”医学观察病人2例,后均排除。
  在抗击“非典”中,众多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志愿参加“非典”防治预备队。怡和医院医务人员捐款1.33万元支援北京医务人员购置防护用品。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加班加点,齐心协力,毫无怨言,为牢固地筑起抗击“非典”的第一道防线作出了贡献。防治工作完成后,省、市政府作出表彰,区疾控中心被评为宁波市抗击“非典”先进集体,陈耀荣、杜心芳被评为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第四章 妇幼保健
  民国时期,医院、诊所有助产士,但新法接生甚少。新中国成立后,妇幼保健受到重视,培训接生员,全面实施新法接生。建区后,设有妇女保健站,开展婚前检查、孕妇保健、妇女病普查、计划生育指导等,使优生优育家喻户晓,孕产妇死亡率降为零。儿童实行健康档案系统管理,婴儿死亡率降至6‰以下。
  第一节 保健机构
  民国时期,境内仅少数医院或私人诊所设产科,同安医院唐逸君、公益医院王云珍和灵岩公立医院张和英等妇产科医生较有名气。新中国成立时,有助产士6人。1953年,镇海县成立妇幼保健站。1954年,培训新法接生员75人。
  1985年10月,建滨海区妇幼保健站,工作人员4人,后增至8人,均为卫技人员,其中妇幼医士4人、助产士4人。1988年1月,更名为北仑区妇幼保健所,1994年新建院所,位于新碶外洋路128号,建筑面积1138平方米。次年,卫技人员增至14人,有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快速分析仪、红外乳腺检查仪、锌原卟啉血液分析仪等仪器设备10多件。1999年3月,更名为区妇幼保健院。2000年建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2006年,有职工5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人。10月,新妇幼保健院建成,占地12534平方米,位于闽江路区公共卫生中心内。
  第二节 妇女保健
  婚前检查
  1986年,柴桥、郭巨、大碶、小港卫生院定期开设婚前检查门诊。1992年8月,区妇幼保健所推行婚前检查和优生、新婚保健指导,在柴桥、红联、白峰设点,实施婚前医学检查。是年,婚前应检6252人,实际检查4104人,受检率65.6%。2003年,婚前应检4982人,实际检查4901人,受检率98.4%。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规定婚前医学检查由必检改为自愿。2004年,全区应检6168人,实检185人,,受检率3%,受检人数锐减。此后,采取加强婚检宣传,实施免费婚检等措施。2006年,应检5626人,实检1182人,受检率21%,比2004年增加18个百分点。
  孕妇围产期保健
  1985年10月,各医疗单位妇产科开设妇保门诊,由妇产科医生兼职妇保医生,开展围产期保健,实施早孕登记,建立联系卡和遗传、优生咨询,产后访视。当年全区产妇2168人,住院接生率96%,新法接生率99.9%,孕产妇系统保健卡率90.5%,产前检查率90.6%,产后访视率93.6%,围产儿死亡率22.6‰。1989年4月,对怀孕5个月以上孕妇检测乙肝三系,对出生24小时内新生儿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有效地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1993年,实行高危孕妇管理制度,宗瑞医院开设首家孕产妇高危门诊,同年取缔郭巨镇华峙、盛岙2村个体接生员,区内结束个体接生和家庭接生现象。2000年10月,开展生育健康电子监测,使妇幼保健工作进入信息化管理轨道。2005年8月,开展三体综合症、神经管畸形等疾病的产前筛查,筛查1430人,阳性184人,对阳性孕妇追踪随访,以降低新生儿先天缺陷发生。2006年,有妇保门诊13家,妇保医生17人,接生产妇2102人,新法接生和住院率均为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2%,产后访视率99.6%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民国时期,境内人口生育处于自然状态,早婚、早育、多生现象普遍。新中国成立后,受“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旧观念影响,人口出生率高,1956年后才有计划生育指导。1985年,建滨海区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指导科,工作人员3人。1987年7月,更名为北仑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在白峰、柴桥、大碶、小港设立计划生育服务站。1999年,新碶、霞浦、郭巨、梅山、三山设计划生育服务站。全区妇产门诊16家,施行节育手术8423例、放取环4626例、人工流产手术3553例,手术优质率99.9%。2001年5月,建生殖健康服务中心。至2003年,生殖保健知识教育13.8万人次,妇女病查治8.1万人次,治疗3.4万人次。2006年,全区助产技术人员与计划生育人员进行母婴保健理论考核,核发母婴保健合格证书80本、节育技术证书65本。
  第三节 儿童保健
  1954年,境内已进行新法育儿宣传,举办多期保育员训练班。之后城乡渐设幼托机构。1985年,各医疗单位开设儿保门诊12个,开设率60%,但无专职儿保医生。全区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40.2%.婴儿死亡率20.6‰。1986年,儿童保健状况调查,区内有0~7岁儿童26401人,占总人口的8.5%。其中0~3岁儿童8824人,儿童系统管理率为54.7%。1990年,首次对区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年度健康体检,检查181人,合格率98.9%。逐步推行母乳喂养,开展对入园入托儿童健康体检。6月,开展儿童贫血和活动性佝偻病调查,检查0~7岁儿童973人,轻中度贫血发病率51.7%;检查0~3岁儿童448人,活动性佝偻病发病率31%。当年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1%,婴儿死亡率14.7‰。1999年1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共筛查9965人,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调查707例2~6岁儿童血铅含量,血铅升高率为40.77%,均给予相应治疗。2002年,经市保健部门培训,16名儿保医生取得上岗证。次年,9家乡镇儿保门诊均取得规范化儿保门诊称号。2006年,实施儿童免费保健服务,对区内7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免费体检和咨询。是年,免费体检儿童45213人次,保健11166人次。
  1996年1月,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当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21人,死亡率9.43‰,婴儿死亡率8‰,婴儿死亡原因前三位为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1998年,成立北仑区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组,实施半年一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制度。2006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在4.9‰、6.3‰
  第五章 公共卫生
  1952年初,镇海县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前身),开展爱国卫生群众运动。1985年,成立滨海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87年,改名为北仑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1990年后,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除四害、建公厕、整治环境卫生和农村改水,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宁波市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第一节 除四害
  1952年,为粉碎帝国主义细菌战,城乡普遍开展卫生大扫除。1956年后,每年开展以除四害(老鼠、麻雀、蚊子、苍蝇)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63年3月,中央发出《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将四害中麻雀以臭虫代之。
  1986年6月,宁波港务局创建无鼠害港,其间投放毒鼠药,放置捕鼠箱、夹,老鼠密度由8.1%下降到0.1%。1988年,市区创建无鼠害城,北仑区投入灭鼠、整治环境卫生3.5万人次,清除卫生死角209处、垃圾杂物8.2吨,疏通沟渠7305米,投放灭鼠药物2.5吨,布放鼠夹2123只。4月,灭鼠考核达标。1989年6月,全国爱卫会、省爱卫会对创无鼠害城区工作考核,区内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灭鼠标准。1992年7—9月份,城区及大工程单位和驻北仑部队开展灭蟑螂、灭臭虫达标活动。1994年8月,全国爱卫会组织复查,确认区内符合灭蟑、灭臭虫标准。1998年第四次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城区内建拦鼠网1000余处、投放灭鼠药1.1吨、搭毒鼠屋4000余只。同时开展创灭蝇先进城区活动,投放灭蝇灵、灭蟑颗粒剂、灭蟑烟炮等。10月,经市爱卫会考核,防蝇设施不合格率从26%下降到4.9%,有蝇阳性房间由6.8%下降到0.7%,各项指标均符合全国爱卫会灭蝇达标要求。2003年,区爱卫会发动杀灭四害和环境整治活动,突出整治蚊子滋生场所,喷洒药物。是年9月,通过省爱卫会对除四害先进市的达标复查。
  第二节 农村改水
  北仑地处沿海半山区,饮用水资源贫乏。旧时老百姓饮用井水、河水、天落缸水,极不卫生。20世纪60年代始,农村、城镇开挖水井5000余口,建饮用水塘400余只,改良饮用水。1979年,塔峙杨岙大队利用山塘小水库建自流水站,柴桥镇建首座镇级自来水厂。
  1986年,全区有自来水厂(站)39座,分布于柴桥、大碶、郭巨等8个乡镇所在地和部分村,10.25万人初步改善饮用水条件,占总人口的33.6%。但系利用山塘小水库之蓄水,过滤消毒设备不全。1990年,农村实施改水工程,24万人饮用自来水,占总人口的76.4%。1994年,改漂白粉消毒为液氯装置,区政府每套扶持1万元,柴桥、小港、高塘、霞浦、白峰等自来水厂先后安装。1996年,北仑区被省爱卫会评为农村改水先进区。1997年,受益人口29.4万人,占总人口的89.9%。是年,北仑区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农村普及自来水先进区。柴桥、新碶、小港和霞浦4个镇被市爱卫会命名为“自来水化”镇(乡)。2003年2月,成立农村二次改水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改水工作启动。是年,受益人口3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2005年,受益人口32.5万,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完成。
  第三节 改厕
  1989年,区爱卫会在霞浦镇霞西村开展粪便管理工作,改建露天粪缸,建42只三格化粪池。随后全镇铺开。1990年7月,区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建立后,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建卫生公厕102座、卫生户厕5.7万户,建造大、小三格化粪池200余只。1998年,建有卫生公厕194座,卫生户厕63474户,三格化粪池454只。2006年,建有卫生公厕554座,卫生户厕95257户,三格化粪池1293只。
  第四节 创建卫生城市
  1990年,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北仑区成立迎接全国城市卫生检查领导小组。是年4月份,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城区清除卫生死角112处、垃圾1050余吨。改建公厕4座,新建2座,安装垃圾果壳箱150多只。1992年4月,全国城市第二次卫生检查中,城区和各大工程单位开展灭蟑、灭臭虫达标活动与除脏乱活动,清除卫生死角106处、垃圾605吨,疏通沟渠4500余米,清除露天粪缸728只。1995—1998年,开展灭蝇先进城区活动,清除垃圾300余吨,购置灭蝇器械、药物,投入13.16万元。
  1999年9月,全国第四次卫生城市检查结束,全国爱卫会将每隔2~3年1次的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改为自行申报。2000年始,农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城区、集镇抓环境基本建设。区政府拨款建5座机械化垃圾压缩中转站、垃圾填埋场与岩东污水处理厂;补助各街道、乡镇及村级标准化公厕建设,新建卫生标准公厕273座;落实每年农村动态保洁补助经费;进行第二次改水,投入2亿余元。2003年初,市政府向全国爱卫会提出“宁波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申报。11月,省爱卫会组成专家组对市(区)创卫工作进行考核检查,认为各项软硬件指标已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上报全国爱卫会。2004年3月,全国卫生城市考核鉴定组对市(区)进行复查验收。4月,全国爱卫会在宁波市召开全国爱国卫生工作会议,正式授予宁波市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第六章 医疗卫生管理
  民国时期,由镇海县卫生院管理卫生行政,医疗机构开业登记则由警察局办理。新中国成立后,镇海县政府设卫生科,后改卫生局。1985年,建滨海区(后改北仑区)卫生局,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及个体医生实施行政管理,开展创建文明医疗单位活动,增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加强医技培训,开展无偿献血。2000—2005年,北仑区连续被省、市政府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区。
  第一节 卫生技术队伍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私人医院、诊所有卫技人员46人,乡村民间医生8人,串乡郎中5人。1953年有卫生技术人员86人,1958年有176人。1985年,有区、乡镇级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54人,其中中西医主治医师2人,中高级职称占卫技人员的0.4%,而无技术职称人员125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27.53%。此后,加强中高级卫技人员引入、在职卫技人员培训、进修以及充实大中专毕业生,使卫技队伍不断扩大。2006年,有卫生技术人员2274人,其中中西医主任医师34人,副主任医师66人,主治医师495人,中高级职称共595人,占卫技人员的26.2%。私人医院、门诊部、诊所有卫技人员264人,企事业单位卫技人员57人,乡村医生219人。
  第二节 医技培训
  办校
  1972年,柴桥中学附设“五七工农学校”,培训“西学中”卫技人员40人、中草药师45人、“赤脚医生”185人。1976年,在邬隘“五七大学”办“赤脚医生”培训班,受训71人。20世纪80年代初,建镇海县卫生进修学校,位于小港长山卫生院内。撤县扩区时停办。1991年复校,改名为北仑区卫生进修学校,先后举办一年制医士班、两年半制乡村医生班、一年制乡村医生班共10班,培训在职卫技人员401人、乡村医生(“赤脚医生”)96人。1992年后,与宁波市卫生学校联合举办成人中专班三年制2班、中专函授班2班,计230人。2002年7月,北仑区卫生进修学校迁入宗瑞医院,组建科教分会,开展医学研究活动。
  进修
  建区后,各医院选送技术骨于到市级医院和杭州、上海等地进修、短期实习,进修专业为内科、外科、骨科、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检验、放射等10多个专科。20世纪90年代后,区内医疗机构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鼓励在职进修,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因而在职卫技人员参加函授、自考、夜大和网站继续教育成为进修的新方式。至2006年,外出培训进修累计423人,通过函大、电大、夜大、成人学校进修者339人,参加“好医生”网站继续教育230人。
  第三节 卫生经费
  建区后,卫生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且幅度较大。区政府采取“分类核定,总额包干”的拨款方式和方法,根据人员工资等比例核定,由卫生局统筹管理,其中集体所有制的乡镇卫生院,由区卫生行政部门核定拨款基数后,通过乡镇拨款。2003年后,所有卫生事业经费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2004年,医疗单位财政补助方式作出调整:按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给予补助;乡镇卫生院中从事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人员,按服务人口万分之四的比例配备,给予金额补助;服务人员按每人8元标准补助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经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卫生进修学校实施收支两条线,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拨款。
  20世纪80年代后,北仑籍侨胞捐款建造医疗用房,赠送医疗设备、器械,造福桑梓。至2006年,共捐款1598.1万元,其中顾国华、顾国和、顾水文梅捐款1137万元,张敏钰捐款135万元,秦荣华捐款52万元(详见第三十六篇第五章《侨务》、第六章《台湾事务》)。
  第四节 无偿献血
  20世纪80年代,柴桥、大碶等卫生院就地选择输血员,进行体检、登记入册、发给输血证,需用时即通知其来院供血。
  1996年12月,成立区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内。各乡镇、大工程单位均成立献血领导小组。是年,发送《致全区人民无偿献血的一封信》万余份,制作献血、用血广告牌,举行献血法规、献血科普知识咨询活动。1997年,区无偿献血领导小组组织第二次义务献血。是年,无偿献血志愿者1665人。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区内600余名医务人员投入无偿献血,展示“白衣天使”奉献风采。是年,无偿献血志愿者2097人,北仑区被市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先进集体。2000年10月,设流动献血车,在新碶海晨画廊前设献血点,并新增小港、柴桥、大碶3个采血点。无偿献血由城镇向农村扩展。2004年3月,省政府授予北仑区为2002—2003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2005年3月,北仑区表彰献血工作先进单位6个,先进促进奖10个,先进奉献奖等63人。是年,无偿献血4268人,机采血小板48人次。2006年,省政府授予北仑区2004—2005年度无偿献血先进区称号。
  第五节 医疗事故处理
  1985年10月,区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成立,由区卫生局领导和医疗专家组成,委员8人,承担鉴定医疗事故、调解医患纠纷。2002年,国家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北仑区停止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交由宁波市医学会负责鉴定。至2004年,共移交鉴定材料10起,其中3起鉴定为医疗事故。
  随着民间维权意识增强,医患争端日益增多。2006年1—6月,全区发生医患争议20起,送市医学会鉴定4起。是年,根据区政府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工作的要求,进行医疗风险责任保险调研工作,并开展医疗风险责任保险制度工作试点。
  第七章 药品、医疗器械监管
  新中国成立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职责在卫生、商业、质量技术、医药管理部门之间多次调整。2002年4月,宁波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仑分局成立,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等相关职能随之划入。2005年4月,更名为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仑分局。2006年,增设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
  第一节 药事管理
  药师资格制度
  从业药师 2000年,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作为过渡性措施,国家药监局制定从业药师政策,经3次考试,有61人取得从业药师资格。
  执业药师 2001年,组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合格4人。2003年合格11人,连同区外调入9人,共有执业药师24人。
  村卫生室药品配送制度
  1997年,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配送,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承担。2002年,开展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使药品来货渠道清晰规范。2003年起,村卫生室药品配送由小港、新碶、大碶、霞浦、梅山、郭巨6所卫生院和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柴桥经营部承担。
  药品质量协管制度
  为发挥社会力量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督力度,2003年成立药品协管员队伍,由各街道、乡镇医院(卫生院)业务人员10人组成,协助药监部门实施药品质量监管。2006年,增至23人。
  第二节 药品生产管理
  清道光七年(1827),柴桥养正斋药店制养正眼药,为境内最早的药品生产。1971年,镇海县卫生局在大碶建镇海制药厂,1985年划归滨海区,后改名为宁波第三制药厂。1988年,新增宁波亚太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一家。20世纪90年代后,区政府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举措,促使药厂落户区内。至2006年有药品生产企业12家,产品涉及化学药品、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原料药、诊断试剂和放射性药品七大类别。8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占应认证企业的72.73%。
  第三节 药品流通管理
  新中国成立时,境内有西药店、中药店各8家。1985年,有供销社下属的小港、郭巨、大碶、柴桥、新碶、霞浦6家药品零售企业,其中大碶、郭巨、柴桥3家药店兼备四级药品批发职能。1991年北仑医药药材总公司从镇海北仑联营公司分立,1999年改制组建北仑医药药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后有华东医药宁波有限公司和宁波友和医药有限公司两家药品批发企业落户北仑。
  2002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促进药品零售企业协调发展,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三项改革,区政府制订《北仑区域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规划(2002—2003)》在总量控制前提下放开零售药店设置,次年对设置规划进行调整,撤销总量控制实行零距离审批,。2006年,药品零售企业增至108家。
  经营企业管理
  2000年4月,国家药监局制定GSP认证制度并实施。2002年12月,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通过GSP认证,其所属12家药品零售门店一并通过认证。2003年,开展创建“示范药店”活动,举办GSP知识培训班,设立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80%以上药品零售企业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类管理。成立由各街道、乡镇医院(卫生院)业务人员组成药品协管员队伍。次年,区内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均通过认证,药品做到分类陈列。2005年,药品零售企业实行信用等级监管制度,实施定期检查,按全年检查情况综合评定,分4个等级,在网上公布。2006年,推进诚信体系建设,80家零售药店率先向社会公开作出承诺,此举受到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和《宁波日报》分别就此作报道。
  特殊药品管理
  按国务院《麻醉品管理条例(试行)》等有关规定,区医药公司为麻醉药品三级经营单位,使用单位凭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购药,经营、使用单位实行专人负责、专柜挂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管理制度。2003年,全区使用麻醉药品医疗单位20家,宗瑞医院为区麻醉药品专用卡核发机构,对二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专账管理制度。2005年11月1日起,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管辖权划归卫生部门。
  第四节 医疗器械管理
  生产经营
  1989年,区内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家。2006年,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家,其中Ⅲ类3家,Ⅱ类4家,Ⅰ类2家。产品主要有人工晶体、隐形眼镜、体外诊断试剂、电子血压计、纱布、止血纱布、氧气吸入器等;药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2家,产品为药用瓶盖和药用瓶塞。义齿加工、牙齿矫形的牙科诊所26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2家,其中Ⅲ类37家,Ⅱ类5家。
  监督管理
  2000年,实施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分类管理,并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销毁的监管。2002年,清理12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未发现不符合医疗器械管理条件的产品。次年,结合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大检查,对医药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行清查,合格率100%。2004年,高风险医疗器械、口腔义齿加工实施登记制度。2005年,开展全区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换证检查和清理工作。
  第五节 医疗机构药房与药库管理
  1986年,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有药房、药库420个。2002年,各医疗机构药房普遍建立台账查对制度,近效期药品上墙,在库药品色标管理,划分合格、待验、退货、不合格等药品色标区域。2003年,以创建规范化药房为重点,按照GSP质量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实施规范药房申报制度。是年,投入109万元,完成170家村卫生室药房规范化建设,占村卫生室总数的75.2%;至2004年,有87.5%的企业事业单位医务室、95%的村卫生室建立合格药房,所有医院、街道、乡镇卫生院及分院药房均达到规范或合格药房标准。2006年,私人诊所基本设置独立药室。
  第六节 药品稽查
  1993年,查处区医药公司购销假药一洲洋参丸案件,没收、销毁2905盒,案值20770元,区医药公司和当事人分别予以23000元和2600元罚款处理。2002年,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药品和一次性无菌器械进行全面检查,实施计生药具、性保健品市场等专项检查,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225家、计生药具和保健品店40家。2003年,开通“96311”群众举报电话,设立举报奖励,当年接群众举报13起;与公安、邮政建立联络机制,设立药监公安联络室。是年,对涉药涉械单位的检查覆盖率,分别达到村卫生室96.4%,个体诊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100%,保健品店35.6%,检查药品生产企业6家次。2004年后,实施药品放心工程,打击制售假劣药品活动,检查覆盖率每年达到100%。
  第八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985年,省卫生厅下发《关于加快我省卫生改革的意见》文件,1986年、2003年区卫生局相应制定《关于卫生院部分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仑区卫生系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大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医疗服务三方面改革。坚持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服务理念、服务职能、服务形象三个转变。开放医疗市场,完善国家、集体、私人医疗单位竞争机制。
  第一节 医疗机构改革
  开放民营、私人医院(诊所)
  2001年5月,由华南创业公司、区卫生局、小港镇政府三方合作,创办区内首家股份制医院——怡和医院。2003年11月,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民营医院,归属宁波海尔施进出口公司,成为北仑区第一所民营医院。2004年6月起,全面开放医疗机构设置,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件》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条件的均可申请营业。至12月,经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有16所私立医疗机构开业行医。2006年,区内有44所私立医疗机构,其中私人医院5所,门诊部(所)39所。
  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推进基层卫生服务,2001年9月,新碶医院在城区建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005年,区政府印发《关于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区卫生局制定《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评估标准(试行)》,明确卫生服务站多元化建设方式并为非营利公益性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补助办法。是年,建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至2006年,全区共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47所,其中由医疗机构下延和分院改建33所,经公开招标确定乡村医生组建11所、社会力量办医3所,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无缝化覆盖。共组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72支,社区居民健康建档24.37万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4.08万份,建档率分别为74.27%和82.89%。社区门诊量占医疗机构就诊量50%以上,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格局。宗瑞医院与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实施双向转诊后,向上级医院转诊234人次,向下转诊960人次,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康复性病人向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使之发挥各自优势。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推行院长负责制
  1986年后,逐步放开由卫生行政部门统管办医,推行院长负责制。对中心卫生院正、副院长和乡镇卫生院长由区卫生局任命或民主推荐报审,乡镇卫生院副院长由院长提名,报区卫生局审批后任命。中心卫生院的科长、组长及护士长由院长聘任,报局备案。院长为法人代表,对全院的行政、业务及经济工作有决策权、人事聘任权和奖惩权,有权向外招聘人员或技术顾问。院长将科学管理列入改革重要内容,推行量化管理责任制。2002年,完善院长负责制,确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医院制定服务制度、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条例,提高医院管理效能和医疗服务质量,调动办医积极性。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医疗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建立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机制,对系统员工实行人事代理制。
  实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人员双向选择用人制度,因事设岗,以岗择人,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街道镇乡卫生院中层干部,由分管院长推荐,经考核,由院长聘任,任期3年。科室人员招聘,按编制由科主任提出聘用名单,经院部办公会议同意后聘用。医疗机构确因工作需要,可自主招聘有医技专长的专业人员,签订合同,招聘人员数量控制在10%~20%以内。2006年,转正录用编外用工人员287人。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32人,并签订就业协议书。
  分配制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施行基本工资加奖励。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各医院业务纯收入扣除相应支出后,60%作为发展基金,40%作为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职工和改善福利条件。1986年,新碶卫生院率先进行,人均年奖金360余元,是当时人均月工资的4~6倍。是年,大多数卫生院都发奖金,为月平均工资2~3倍。
  20世纪90年代初,施行绩效工资制,以业绩、绩效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原则,个人奖金多少与贡献大小挂钩,拉开档次,打破“大锅饭”调动职工积极性。宗瑞、柴桥等医院制定细则,扩大医疗资源,活跃运行机制,增加业务收入。1992,年,宗瑞医院提取奖金112797元,人均奖金667.5元,是职工人均月工资的7.5倍,其他卫生院均得到月工资2~4倍的奖金。
  21世纪初,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将现行工资作为档案工资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对工资、奖金、福利实行总额核定,医疗单位根据劳动效益进行综合考核。逐步形成向技术倾斜、向风险倾斜、向临床倾斜、向骨干倾斜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 医药体制改革
  医药管理改革
  2001年10月,市政府印发《宁波市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对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实行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垂直领导。2002年4月,宁波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仑分局成立,属宁波市药品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主管全区药品监督管理,设办公室和药品监督管理(含医疗器械监督管理)2个科室,行使对生产、经营药品单位的监督管理。
  医药市场管理改革
  2002年,区政府印发《北仑区域药品零售企业设置规范(2002—2003)》的规定,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放开零售药店设置。2003年,撤销总量控制实行零距离审批,新增药店45家,批准计生药具经营(零售)27家。2006年,药品零售企业108家。
  开展药品批发改革,推行批发企业兼并重组。2003年,全区乡村医生药品配送由怡和、新碶、大碶、霞浦、梅山和郭巨6所卫生院和浙江大生医药有限公司柴桥经营部承担,以规范药品销售市场、销售渠道,控制药品价格。2005年起,区、乡镇、村建立三级药品监督网和药品配送网,实行规范化药房建设。
  第四十四篇 体育
  本篇目录
  第一章 传统体育/1704
  第一节 武术/1704
  第二节 风筝/1704
  第三节 信鸽/1705
  第四节 垂钓/1705
  第二章 学校体育/1705
  第一节 幼儿体育/1706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1706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1708
  第三章 群众体育/1709
  第一节 职工体育/1709
  第二节 农民体育/1710
  第三节 机关体育/1711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1711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1712
  第四章 体育设施/1712
  第一节 体育场馆/1712
  第二节 游泳池/1713
  第三节 健身路径/1714
  第五章 体育比赛/1714
  第一节 区级运动会/1714
  第二节 参加省级比赛/1716
  第三节 参加全国比赛/1722
  第四节 参加国际比赛/1724
  第五节 承办赛事/1725
  第六章 体育管理/1726
  第一节 体育人才培养/1726
  第二节 师资培训/1727
  第三节 裁判员队伍建设/1727
  第四十四篇 体育
  北仑体育活动历史久远。梅山“水浒名拳”作为海岛居民抵御海盗、健身防病之术,在清代已有流传。舞龙、舞狮、造趺、狮象窜等民间传统活动,融体育于文娱活动之中,为村民增添节庆欢乐。民国时期,学校开设体操、运动游戏及体育课。小港唐爱陆建造沙湾体育场。20世纪50年代,工厂企业推行工间操,机关单位开展广播操。60年代初,乡村设置篮球场,群众体育活动趋于活跃。
  建区后,成立区体育总会,其后,乒乓球协会、田径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钓鱼协会等区级体育群众组织相继建立,职工、农民、机关及老年人体育活动日趋活跃。中小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活动,优秀率和良好率在宁波市保持领先地位。
  1986年后,区首届全民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等赛事陆续不断,体育活动氛围浓郁。1989年10月,成立区业余少年体校,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1993年,开展争创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各乡镇举办全民运动会,推进群众体育活动,大碶镇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9月,北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区。2004年10月,北仑成为“2005—2008年中国女排指定主场”。2005年5月后,举办“申洲杯”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预赛等4场赛事。2006年2月,北仑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中国女排、中国乒乓球队、国家篮球队相继落户北仑训练基地。是年,北仑区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体育强区称号。至2006年,举办区全民运动会4届、老年人运动会13届、老年农民运动会4届和新北仑人暨残疾人运动会。向上级体育单位输送叶佩素、贺慈红、沈盛妃等体育人才179人。参加各级比赛获国际比赛金牌22枚、全国比赛金牌32枚、省比赛金牌189枚。
  第一章 传统体育
  境内历来有放风筝、垂钓等活动。20世纪70年代后,太极拳(剑)逐渐兴起,成为民间武术健身运动重要项目。90年代以来,风筝制作、放飞已成为强项,在全国、国际风筝比赛中屡屡获奖。民间武术活动活跃,清代时梅山“水浒名拳”已相当有名,流传至今,列为北仑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节 武术
  清代时,梅山“水浒名拳”甚为普及,以武术之乡闻名遐迩,有“矮凳十八”、“雨伞十八”、“乌枫棍”、“宋江拷”等拳术套路,一直流传至今。20世纪70年代起,太极拳(剑)作为民间武术健身运动,逐渐兴起。1974年,梅山沈云定、沈元世参加省武术比赛获表演奖。1993年,在市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上,区代表队获太极拳团体赛第一名。1996年5月,省第三届农民运动会上,贺晓路获太极拳第一名,在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省传统武术国际邀请赛中,贺晓路又获太极拳、武当剑第一名3次和第三名1次。1999年,区公安局李勇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获男子美式太极拳银牌。梅山乡里岙村沈万康在市全运会上获南拳冠军、刀术第二名,被誉为“南拳王”。2002年5月,北仑武术协会成立,并建新碶、大碶、柴桥、霞浦、白峰、小港、梅山和海天等9个武术分会,会员700多人。是年,陈中良在首届国际太极拳健康大会上,获老年组陈式太极拳一等奖和24式太极拳三等奖,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武术节上,获太极拳比赛金牌。张忆贞获全国武术精英赛太极拳第六名。2003年,协会聘任武术教练19名,辅导员18名。是年11月,全国太极拳(剑)比赛中,董镇安获杨式和孙式太极拳2块金牌,邬鸿年获老年组42式太极拳金牌和42式太极剑银牌。是年12月,浙江省传统武术国际邀请赛中,张仁元获传统拳“闹天堂”金牌和“乌枫棍”银牌,张泰利获42式太极拳铜牌。梅山乡被省武术协会授予“浙江水浒名拳之乡”称号。2005年7月,在第三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大会暨浙江省传统武术比赛中,张仁元、李世昌、阮菊英、赵彩萍、傅信阳、李勇等获“闹边城”第一名。是年9月,第四届全国太极拳邀请赛上,邬鸿年获24式太极拳第一名。
  第二节 风筝
  历来民间有放风筝习惯,俗语云:“正月拜岁嗑瓜子,二月行会放碶子(风筝)。”20世纪80年代始,区内风筝活动与赛事盛行。1989年3月,区首届中小学生风筝赛在新碶举行,20所中小学40名运动员、60枚风筝参赛。此后每年举办一次。1995年3月,区第五届中小学生风筝赛始,现场扎制风筝、放飞成功计入总分。1999—2006年举办4届中小学生风筝赛,近800名运动员参赛,风筝有板子、立体、软翅、硬翅、串类、龙类和软体等大类。选手参加全国风筝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省风筝赛,获第一名28人(次)(详见本篇第五章《体育比赛》)。
  第三节 信鸽
  北仑信鸽饲养始于何时,未见记载。1990年12月,区信鸽协会成立,有会员32人。协会经常组织会员开展信鸽饲养经验交流等活动。1996年,市举行信鸽竞翔比赛,赛程500千米,区信鸽协会获第五名。2000年,市信鸽竞翔比赛,区信鸽协会参赛,取得700千米赛第一名、1000千米赛第六名。是年,4000羽信鸽参加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保税区工程奠基开幕式的放飞活动。2003年,市信鸽竞翔比赛,区信鸽协会获1000千米赛冠军、500千米成鸽赛第八名。2005年10月,市第24届500千米通信赛在安徽六安举行,陈培建信鸽获第一名;在安徽砀山举行700千米通信赛中,洪勇信鸽获第一名;同月,省幼鸽大奖赛,叶冠军信鸽获第一名。
  第四节 垂钓
  境内素有垂钓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垂钓者更众。1986年5月,北仑区钓鱼协会成立,举行首届钓鱼比赛,有32名运动员参加。此后举行经常性钓鱼活动。1993年,市第八届钓鱼赛,区机关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是年,在市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垂钓项目中,区老年人体育代表队获团体赛第二名。1996年10月,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垂钓项目中,区代表队获团体第二名。1998年,全国老年人钓鱼比赛上,黄佑坤获个人总分第一名。2003年10月,市老年人钓鱼比赛在新碶举行,区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2006年,区钓鱼协会有会员67人。
  北仑海伯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1998—2002年共出资135万元举办全国性“海伯杯”钓鱼比赛,分别在昆明、长沙等地举行,各地钓鱼爱好者组队参赛。1999—2006年,每年出资3万~5万元举办市级“海伯杯”钓鱼比赛;1997—2006年,举办区级“海伯杯”钓鱼比赛7届,每届出资达万元。
  第二章 学校体育
  民国时期,学校已设体操、运动游戏及体育课。新中国成立后,柴桥小学开设学前班教育,置有滑梯等户外体育活动器具。1975年,中小学校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4—1999年,北仑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优秀率和良好率连续6年处于宁波市领先地位。
  第一节 幼儿体育
  1950年,柴桥小学开设学前班教育,添置滑梯、跷板等户外活动器具。1976年后,幼儿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幼儿体育发展迅速。1986年,幼儿园开始每天做幼儿广播体操,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之后,区中心幼儿园添置攀登架、游戏滑梯、游戏巧克力屋、淘气堡、投掷玩具等体育器械。1990年,柴桥幼儿园参加市幼儿体操比赛,获三等奖,并在区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获好评。1993年10月,区首届幼儿运动会在中河路草坪举行,乡镇幼儿园21个代表队、16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1994年,柴桥幼儿园参加区“家幼合作运动会”团体操比赛获金奖。2001年始,每逢元旦、儿童节、国庆节,各园均组织幼儿体育比赛、联赛或举行家园亲子运动会。区中心幼儿园把每学年一次“小小运动会”作为幼儿体育常规项目。2004年5月,新蕾幼儿园的《新蕾宝贝》艺术健身操,在市艺术健身操展示大会上获三等奖。2006年,全区有幼儿园92所,其中26所体育娱乐设施已达较佳水平。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
  民国初期,学校体育仅设体操与运动游戏,后始设体育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设有体操课,重视广播体操和课外活动。1956年,柴桥中学、镇海六中(后改大碶中学)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则以劳动代替体育。1985年,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行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每日课间操1次和眼保健操上、下午各1次,每周两次课外活动。1990年起,实行年度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各校相继成立田径、球类、棋类等运动队,每学年举行不少于16次小型体育竞赛。1991年,实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对学生进行《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身体素质测验登记表》、《体格检查表》测试。1993年,实行《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手册》,列田径、铅球、立定跳远3项为考试项目。1995年7月,实施国家教委《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意见》。2000年,华山小学成为乒乓球活动特色学校,梅山乡中心小学列为市体育培训点、水浒名拳传承基地。2002年,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使《体育与保健》理论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达标活动
  1975年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达标活动。1993年,区内中小学校达标活动实施率100%。1994年,北仑中学、柴桥中学被省教育委员会、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省级达标先进学校。
  区级达标先进学校有中学4所、小学12所。1995年,区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达标先进学校。1999年,北仑区体育达标率98.1%。1994—1999年,优秀率和良好率连续6年处宁波市领先地位。2006年,达标学校60所,达标率100%,达标学生31672人,达标率99.3%
  体育竞赛
  1986年4月,区首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在柴桥中学举行,往后每年1届,至2006年已办21届。前10届按年级、年龄分组。1996年后,按年级分组,设立高中、初中和小学3个年级段,男、女6个组别。1994—2006年,大榭开发区共举办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5届,每届运动员千余人。
  1986—2006年,举办区中小学生排球赛8次、篮球赛8次、乒乓球赛3届、足球赛2届、棋类赛8届以及空模、海模、车模表演赛18届。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位于新大路1069号,创办于1999年7月。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有球馆、乒乓球房等;室外运动场地有400米标准田径场2个,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小足球场等25个。室内、外体育场地总面积55449平方米。配体育教师11名。1998年9月后,大一和大二学生参加每周2课时体育锻炼,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已有3届新生完成达标测试。2003年,获市大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2004年11月,参加省大学生篮球赛获第五名。至2006年,已举办11届校运会。是年,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获武术比赛金、银牌各1枚。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
  位于小港红联振兴西路,创办于1983年。有室内运动场地游泳馆、训练馆等6620平方米,室外田径场、篮球场、军事训练场等3.23万平方米。配体育教师10人,采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与学校自编《军事体育考核评定标准》为教学大纲,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有国家级运动健将3名,一级裁判1名,二级裁判15名。
  1991年,参加省武警系统达标运动会获团体第三名。1994年5月,省第三届公安系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三名。2001年,获全国公安系统武术、搏击、散打赛团体第十名。2002年,获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暨第五届CUBA总决赛第四名。2005年4月,获市第二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10月,军体教员许军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国家机关运动会中,获100米蛙泳冠军、200米自由泳第三名。至2006年,已举办14届校运会。
  第三章 群众体育
  20世纪50年代,企业推行工间操,机关单位开展广播操,群众体育活动活跃。90年代始,每年元旦前后,城区举行越野长跑赛。2000年9月,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月活动,有15万人次参与。是年,区体育运动委员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11月,团员青年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千车巡游赛”,各街道、乡镇千余人骑自行车参与。2005年5月,青年志愿者在区影剧院广场举行迎中国女排长跑,2000余人参加,并在柴桥中学体育馆举行迎中国女排排球赛;11月,区体育局被市体育局授予宁波市首届体育突出贡献奖。12月,北仑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成立。2006年,全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807人,其中一级北仑区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月活动(2006年)11人,二级163人,三级633人。
  第一节 职工体育
  活动概况
  20世纪50年代,工厂推行工间操,组织工人运动会。80年代,职工体育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推行工间操或广播操,举办星期日篮球赛、乒乓球友谊赛等活动。北仑区邮电局建水泥灯光球场、健身房、乒乓球室、飞镖室、棋类室等,每年举办体育比赛5次以上,参加人数占职工总数的70%。1996年,全区建有74个职工业余运动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2.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5.3%。各企业单位建有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组织小型体育比赛和活动。1997年,北仑集装箱公司建北极星俱乐部,内设健身房、羽毛球馆等体育设施。1999年12月,区总工会举办“庆澳门回归,迎世纪新元”第二届职工环城跑活动。区教育系统、金融系统等均开展多项体育活动。2001年11月,北仑港埠公司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2001年,大榭开发区工会组织系列体育竞赛活动,运动员近千人。2006年,举办全区中小学教职工羽毛球赛。
  体育比赛1986年9月,区总工会举办区首届职工乒乓球赛;1988年10月,举办区首届职工田径运动会。此后,各类职工体育赛事不断,至2001年,举办中小学教职工、金融系统职工、邮电系统职工等比赛18次,项目有篮球、乒乓球、拔河以及田径,并举办职工健身运动表演赛。2003年7月,“三星杯”北仑足球联赛在北仑体育中心举行,北仑海关、三星重工、发展房产、牡丹社区等12支球队和180名运动员参赛,运动员中有来自土耳其、韩国等外籍球员。2004年6月,外资企业青年足球赛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举办,8支代表队110名运动员参赛,三星重工代表队夺魁。
  第二节 农民体育
  活动概况
  20世纪60年代初,许多乡村设置篮球场,农闲时开展篮球活动。霞浦公社农民篮球队曾获市篮球比赛第三名。80年代,乡镇举办的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增多,农民体育发展迅速。1993年2月,柴桥镇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省农业厅、省农民体协评为省体育先进镇。次年,大碶镇和梅山乡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1996年,区内有乡镇业余体育运动队25支,社会体育指导员554人。同年9月,白峰镇农民孙华安在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上获男子万米跑冠军,并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农民运动会。1997年,大碶镇被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单位,新碶镇和霞浦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次年,新碶镇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1994—1997年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1999年,举办区首届老年农民运动会。是年,小港镇和郭巨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三山乡被省体育运动委员会授予全民健身工程单位称号。2004年6月,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北仑有15人入选市代表队,参加风筝、田径、篮球等项目比赛。2005年10月,北仑区农民体育协会成立。2006年,全区有舞龙、健身舞、腰鼓、太极拳等特色体育团队21个。
  乡镇运动会
  1984年9月,大碶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500余名运动员参赛,比赛项目19个。此后,各乡镇举办全民运动会,比赛项目设置同区全民运动会,但亦有增减,规模各有不同。1997年11月,郭巨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项目设100米跑、立定跳远、拔河3项。1998年6月,小港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10月,大碶镇举办第六届全民运动会,110名运动员参赛。1999年6月,三山乡举办第二届全民运动会,项目有中国象棋、自行车慢骑等6个项目,历时6个月,2000余名运动员参赛。7月,梅山乡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23支代表队7000余名运动员参赛,历时5个月,表演和观看者占全岛居住人口的1/2。同月,霞浦镇举办第二届全民运动会,340名运动员参赛,有田径、篮球等6个项目。开幕式上有大型团体操、扭秧歌、舞龙等,500余人参与表演。9月,白峰镇举行首届全民运动会,有28个项目,300余名运动员参赛。2005年3月,新碶街道举办第一届全民运动会。4月,大碶街道举办第八届全民运动会,参加运动员2000余人。6月,小港街道举办第三届全民运动会。2006年6月,春晓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
  村老年运动会
  因乡镇运动会推动,2000年4月,新碶镇大路村举办首届村老年运动会,邀请乡镇及各村老年体协干部观摩,并得到推广。是年,新碶、郭巨、梅山、大碶4个乡镇有51个村举办老年运动会,参赛2000余人次。2001年,全区举办村老年运动会91次,参赛5000余人次,比赛项目少则4项,多则9项。运动员最小年龄55岁,最大89岁。此后,各村每年均举办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村运动会,项目设置以趣味性体育为主。
  第三节 机关体育
  1954年后,各机关单位开展广播操,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及田径运动。1997年1月,迎香港回归“龙宫杯”篮球邀请赛在区公安分局灯光球场举行,区级机关、北仑发电厂、区邮电联队等6支代表队参赛。4月,首届区级机关运动会在北仑中学举行,83名运动员参赛。1998年4月,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敏孚杯”乒乓球邀请赛,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等8支代表队参赛。10月,北仑区级机关举行“金秋”自行车慢骑竞赛,6支代表队48名运动员参赛。2003年8—10月,举办区机关首届健身创业运动会,设游泳、篮球、网球等项目280名机关干部、职工参赛。2005年3月,区机关妇女趣味运动会在新碶举行,设趣味拼图、金蛇穿行、,连环套、胖嫂搬家等6个项目。8—11月,举办区机关第二届健身创业运动会,设田径、球类、棋类、游泳和趣味5项运动,共20个项目。9月,九峰小学体育馆举行机关青年篮球赛。2006年6月,区级机关女干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友谊赛。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组织
  1986年,北仑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1988年建大碶、柴桥、小港3个分会。1998年,各乡镇均建老年体育协会,并建立15个居委会老年体育协会、259个村老年体育协会,占村总数的98.9%。企事业退休人员亦相应组建老年体协。至1999年,区内有辅导站(点)161个,辅导员153人,体育活动室580间,面积1.96万平方米。2006年,有会员4.8万人。
  活动
  1988年重阳节,区老年人体育协会举行登万湫山活动。1989年,在市第二届老年人登山比赛中,北仑区参赛队获得团体第一名,贺孝达获男子第二名、王顺洋获第三名、杨美娟获女子第二名。市首届老年人运动会上,包青获50米托球跑冠军、立定跳远第二名。1996年10月,庆祝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10周年暨宣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和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区,举办百老骑车宣传活动,102位老人骑自行车从新碶至柴桥,行程20千米。是年11月,区老人登山活动在白峰镇举行,64名老人登攀海拔200多米高山。至2006年,举办区老年人运动会13届、区老年农民运动会4届。是年,参与健步走等活动3.8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7%,已形成老年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
  第五节 残疾人体育
  建区后,残疾人体育渐受重视。2002年,各街道、乡镇均配备残疾人体育工作专兼职人员。新碶红梅、小港蔚斗、柴桥芦北、芦南等社区举办残疾人趣味性运动会。是年,18个社区(村)配置残疾人康复运动设施。此后,区残疾人联合会多次组织有体育特长残疾人参加省、市级培训,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2006年7月,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区残疾人联合会选拔41名运动员组团参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乒乓球、射击、举重等,获8枚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破省纪录一项,并获团体体育道德风尚奖。9月,区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列有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体育活动。
  第四章 体育设施
  民国时期,小港唐爱陆建沙湾体育场。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场地渐多。1996年,兴建北仑区体育场;2005年,北仑区体艺中心落成,可承办国家级及国际单项赛事,当年,“申洲杯”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在此举办。此后,又建北仑体育训练基地。2006年,区内有体育馆(中心)16座,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第一节 体育场馆
  体育场地
  民国时期,小港唐爱陆建沙湾体育场,置有秋千、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场地渐多。20世纪80年代,建成田径、篮球、排球等场地84个。1995年,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区内有体育场所161个,其中运动场地13个,篮球、排球、网球场地140个,室内外游泳池5个以及羽毛球、保龄球房等。
  1996年10月,区体育场在北仑中学内落成,投资250万元建有千人看台的400米标准田径场。2001年,东海实验学校建塑胶跑道田径场。2003年,明港中学建400米全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至此,区内体育场地总面积34.4万平方米。其中机关企业单位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体育场地3.8万平方米。2006年,全区体育场所277个,其中有体育健身长廊1条,网球场22个,篮球场206个,田径场37个,门球场9个,高尔夫球场2个。
  体育馆
  1998年1月,位于北仑中学内的区体育馆落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看台有观众席700座,是区内举行大中型文艺会演及篮球、排球比赛场地。1999—2002年,建成体育馆的单位有区实验小学、顾国和中学、长江中学、蔚斗小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东海实验学校,总建筑面积6188平方米。2003年,明港中学建成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体育馆。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的体育馆和训练馆各1个。是年10月,大榭体艺中心建成,建筑面积4285平方米,内有可容纳1700人的体育馆。
  北仑区体艺中心于2002年动工,占地6.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3万平方米,投资2.3亿元。建有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和手球等比赛场地,可容纳观众7000人。内有空调、电子记分、更衣淋浴等设施及贵宾、运动员休息室,并设置新闻中心和医务中心,可承办国家级及国际单项锦标赛、邀请赛,2005年4月竣工。
  至2006年,区内共有体育馆(中心)16座,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训练基地
  北仑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四明山路南、中河路西侧。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分三期建设。首期于2006年8月开工,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由公寓楼(体育宾馆)、综合训练馆及游泳馆组成。公寓楼5280平方米,内有2个可容纳350人就餐的中餐厅与西餐厅;游泳馆4770平方米,设50米×25米游泳池一个;综合训练馆6280平方米,其中训练场地2835平方米,内可设3个排球场或40张乒乓球台,也可设网球场、羽毛球场。此外,设成就展示厅、休息区、医务室、新闻发布室等功能房。
  二期工程计划用地4.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4万平方米,由4座建筑物与400米标准北仑体育训练基地塑胶田径场组成。三期工程计划用地2.93万平方米,主要为室外球类运动场地。
  第二节 游泳池
  1990年,小港戚家山宾馆建成,内辟室内游泳池,面积78平方米。1997年,建新光大酒店,室内游泳池252平方米。1997年,位于北仑中学内区体育中心建成50米×25米标准室外游泳池,面积1250平方米,是区内游泳比赛场地,夏季对外开放。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建成面积3300平方米的游泳池。此后北仑港埠公司、北仑发电厂、北仑热电厂、北仑集装箱公司、海天集团公司5个单位建游泳池,均为内部职工健身活动场所。2003年11月,大榭游泳馆建成,占地1.63万平方米,室内游泳池为8条50米长的标准泳道。2006年8月开工建设的北仑体育训练基地内建游泳馆,有50米×25米游泳池1个。是年,区内有游泳池21个。
  第三节 健身路径
  2001年4月,市体育局提出建全民健身路径。9月,新碶镇牡丹社区率先在港城花园建成两条健身路径,内有三方位单杠、双联太空漫步器、双联晃板等9个健身器材。2006年初,北仑区提出创建省体育强区目标,健身路径建设加速。至年底,共有健身路径345条,其中新碶街道59条、大碶街道45条、小港街道58条、柴桥街道63条、霞浦街道30条、白峰镇49条、春晓镇25条、梅山乡16条。
  第五章 体育比赛
  民国24年(1935),运动员李价民参加省第四届运动会,获民众组铅球、铁饼、五项全能3项第一。民国33年(1944),在岩一乡(今邬隘)林头小学举行中小学和民众运动会。20世纪50年代,多次举办学生运动会。建区后,综合性体育赛事活跃,至2006年,先后举办区全民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老年农民运动会、新北仑人暨残疾人运动会22届,承办市以上各类比赛14次,其中国际排球赛4次。向国家和省体育单位输送的一批批运动员,在国际、全国、省级比赛中顽强拼搏,取得骄人成绩。
  第一节 区级运动会
  区全民运动会
  1986年4月至2006年12月,区政府举办区全民运动会4届,参加运动员1.94万人次,破市纪录2项、区纪录33项。
  区老年人运动会1988年10月,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大碶中学举办区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至2006年共办13届,参加运动员2460人次,每届设置3~10个比赛项目。
  区老年农民运动会
  1999年10月,区政府在北仑中学体育馆举办区首届老年农民运动会,设飞镖、投环、仿保龄球、30秒跳绳和20米乒乓球托跑5个项目。参赛运动员120人。
  2001年11月,区第二届老年农民运动会在新碶镇举行,设飞镖、投环、1分钟投篮、仿保龄球、20米乒乓球托跑5个项目。参赛运动员88人。
  2003年11月,区第三届老年农民运动会在北仑体育馆举行,开幕式上300人秧歌队进行表演,310名运动员列队健步走,途经恒山路、中河路、华山路、东河路,返回体育馆。比赛项目比上届增设趣味四项。
  2005年11月,区第四届老年农民运动会在北仑中学体育馆举行,设飞镖、投环、投篮、仿保龄球、男子垒球、女子毽子与中国象棋、竞技麻将和趣味五项等项目。参赛运动员160人。
  新北仑人暨残疾人运动会
  2006年9—12月,由区政府举办的区首届新北仑人暨残疾人运动会在明港中学举行,共设置三人制篮球赛、乒乓球、台球、中国象棋、拔河、负重迎面接力、铅球、自行车慢骑和翻转轮胎等11项比赛,其中残疾人运动会设中国象棋、乒乓球、铅球、短跑4个项目。各街道、乡镇和10个大型企业均组队参赛,新碶、大碶、小港分列残疾人项目总分前三位。
  第二节 参加省级比赛
  1951年,邬隘农民王仁祥参加省运动会田径赛,获特别奖。1974年,柴桥中学叶佩素获省运动会女子五项全能第一名,白峰中学葛承波获男子乙组100米蛙泳第二名。1978年叶佩素在省运动会上获女子五项全能第一名,此前1974年、1975年获省少年田径赛女子跳高、100米栏第一名。1996年9月,白峰农民孙华安获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男子万米跑冠军。
  1986—2006年,北仑区组队参加省八届至十二届运动会、省二届青年运动会、省首届至三届县级田径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等共40余届(次),获第一名至第三名129人(次)。参加省级风筝、“三模”(空模、海模、车模)比赛5次,获第一名61人(次)。
  第三节 参加全国比赛
  区内运动员参赛获奖有:1987年全国五城市中国象棋赛,姚梁获少年男子组第一名;1988年全国少年体校田径运动会,林海东获男子全能组第二名,张佩飞获女子全能组第三名;1989年全国少年儿童中国象棋赛,姚梁获少年男子组第九名。全国业余少体校田径赛,虞剑峰获男子跳高全能组第三名、跳高第二名、4×100米接力第一名;1992年、1993年全国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胡旭明获男子110米栏第一名,贺东海获男子跳远第四名、男子100米第二名;1996年5月,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刘良科获男子200米第三名、100米第五名;1999年,张碧瑜在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中获金牌。
  2000年4月全国第十届风筝赛,林明良获软体类银牌,郑宏君获硬翅类铜牌,徐可成获超大三角翼表演二等奖。2001年4月全国第十一届风筝赛,北仑区代表队获团体第十一名,林明良和张瑞星分别获立体类小型和最长类金牌,张世耀获复线类银牌。2002年6月国际风筝会暨第二届全国风筝精英赛,胡琦获板子串中型第一名,张世耀获龙类小型第二名,贺方获硬翅大型、硬翅串中型、最佳工艺3个第三名。2004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风筝赛上,董国忠获龙串类小型第一名、硬翅串类中型第二名,徐可成获软翅类大型第二名,胡培琴获硬翅串类第二名,蔡加聪获复线类第三名。是年,聋哑人张忠获全国聋哑人羽毛球锦标赛第六名。2005年9月,全国少年男子拳击锦标赛,夏寻龙获少男组54公斤级第三名,程文龙获80公斤级第三名。
  第四节 参加国际比赛
  区内运动员参赛获奖有:1993年11月,白峰农民孙华安参加杭州西湖“桂花杯”国际马拉松赛,取得C组第八名。1997年4月,区风筝代表队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风筝赛,贺方获硬翅甲类中型第七名、板子类大型第八名。
  第五节 承办赛事
  1992年3月29日至4月1日,承办市第四届风筝赛,参赛有鄞县、镇海等8个县区代表队,运动员21人。
  1993年3月17—21日,承办“北仑杯”省公路长跑越野赛,参赛有杭州、嘉兴等7市县以及浙江大学、长广煤矿等6个单位,运动员150人。
  199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承办市第七届拳击邀请赛,参赛有宁海、奉化、慈溪、海曙、市武警支队、市边防检查站6个单位,运动,员34人。
  1997年10月,承办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宁波分区赛,项目设男子20千米、女子10千米,地点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形公路。
  1998年4—5月,承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东珠杯”足球赛,参赛运动员252人,地点在北仑职业高中。6月6—7日承办市第二届“开发杯”乒乓球邀请赛,8个县(区)代表队参赛。地点在顾国和中学。7月21—25日,,承办省十一届全民运动会青少年“北仑港杯”国际象棋比赛,参赛运动员30人,地点在宁波港务局外宾招待所。
  2000年5月27日至6月6日,承办全国体育大会航空模型比赛,参赛运动员226人。区专门成立筹备工作委员会,浇注60米×60米比赛场地,地点在协和石化。航模电动线操纵机比赛,地点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内。
  2002年7月,承办“鲁能杯”全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参赛运动员60人,地点在兆庆体育馆。11月,承办“大港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乒乓球邀请赛,上海、浙江海天、江苏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代表队13名运动员参赛,地点在北仑兆庆体育馆。
  2003年10月9—10日承办宁波市老年人钓鱼比赛,参赛运动员126人,地点在新碶街道。
  2005年5月24—28日,,承办“申洲杯”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参赛代表队有中国、保加利亚、古巴、多米尼加、日本、荷兰、波兰。6月24—26日,承办世界女排大奖赛预赛,参赛代表队有中国、荷兰、泰国、美国。
  2006年5月26—28日,承办“北仑杯”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参赛代表队有中国、古巴、荷兰、俄罗斯;9月1—3日,承办世界女排“戈凌蓝”杯大奖赛,参赛代表队有中国、阿塞拜疆、古巴、波兰。这些比赛均在北仑体艺中心举行。
  第六章 体育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镇海县体育工作属文教科管理。20世纪60年代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与文教局合署办公。80年代初,郭巨、柴桥、长山建有文体领导小组。建区后,体育工作由区教育局(后改区教育委员会)管理,2003年改由区文化体育局管理。1989年,建区业余少年体校,加强青少年体育培训。至2006年,区内有等级裁判189人,向各级体校、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179人。
  第一节 体育人才培养
  1989年10月,区业余少年体校成立,设在北仑中学内。1991年,大榭中学被评为市业余训练先进集体。1992年2月,建立区业余少体校训练网点,柴桥中学为省田径传统学校暨男子篮球训练点,柴桥小学为市级田径传统学校,小港中学为市定点网球训练点,芦渎中学为区级田径传统学校,郭巨中学为区定点举重训练点,白峰中学为区射击和女篮训练点,高塘小学为区射击和足球训练点,霞浦小学为区乒乓球训练点,上阳小学为区男、女小排球训练点。1994年8月,调整体育项目设点,田径在北仑中学、柴桥中学、顾国和中学、芦渎中学、大碶中学、霞浦中学、梅山小学、蔚斗小学、新碶小学、柴桥小学等校设点。其他点有:顾国和中学举重,区实验小学羽毛球,柴桥岭下小学武术,新碶第二小学射击,霞浦小学棋类。1995年9月,区业余少年体校改设于顾国和中学,面向全区招生,实行训练、学习、住宿三集中,训练项目有田径、摔跤、羽毛球。摔跤设在梅山中学,羽毛球设在区实验小学。2002年9月,在东海实验学校和梅山小学设立武术培训试点。2003年7月,7名土耳其籍人士在梅山拜师学艺,区、市、省电视台作专题报道。
  1985—2006年,北仑区向国家队、省体工队、省中心体校、市少体校等单位输送叶佩素、贺慈红、沈盛妃、沈科娜、戴开燕、严君等体育人才179人,考入体育院校专科以上20人。
  第二节 师资培训
  20世纪50年代,体育师资配置数量少。80年代,专职体育教师的合格学历不到20%。1993年3月后,分3期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培训,内容有体操、篮球与常见运动创伤预防及处理。4月,北仑区体育教学研究会成立,会员38人,开展教改实验与学术论文交流,至1999年共交流论文84篇。是年,组织部分体育教师赴上海观摩东亚运动会。1994年,体育教师基本功考核,良好以上44人,占38.6%。1996年4月,在北仑职高进行第七期业务培训,内容为武术。1999年暑期,开展背越式跳高、投掷、跨栏、跳远等项目培训。2006年,区内有中小学体育教师13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5人,学历合格率95%。
  第三节 裁判员队伍建设
  1986年6月,区内有三级裁判42人,其中田径21人,篮球10人,中国象棋9人,乒乓球2人。1993年6月,进行体育教师篮球、排球裁判知识培训,考核、审批二级和三级篮球、排球裁判资格,发给证书。1995年6月,区篮协贯彻篮球新规则,开办裁判员培训班,30人参加培训、考核、晋升。2006年,区内有等级裁判员189人。
  第四十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
  本篇目录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1732
  第一节 学雷锋活动/1732
  第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732
  第三节 “四德”教育/1733
  第四节 “八荣八耻”教育/1735
  第五节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1736
  第二章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737
  第一节 文明城镇创建/1737
  第二节 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1738
  第三节 文明家庭创建/1739
  第四节 文明机关创建/1740
  第五节 ““十件新事”评选/1740
  第三章 志愿服务活动/1744
  第一节 组织/17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1745
  第四十五篇 精神文明建设
  德是事业之基,也是为人之本。北仑人历来崇尚道德风范,倚重思想建设。
  1963年3月5日起,响应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北仑区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以下简称“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1987年起,全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1997年,北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简称区文明委)制定《宁波市北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1997—2012)》,2000年制订《宁波市北仑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00—2005)》,根据纲要和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机关、“十件新事”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001年,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1994年始,“我奉献、我快乐”的扶贫帮困、敬老助残、环境保护、爱心助学等志愿者服务行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0世纪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宣传教育活动的载体渐次增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愈加丰富多彩,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提高,文明新风不断涌现。
  第一章 公民道德建设
  中共北仑区委以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荣八耻”教育为主要内容,结合有关的主题活动,加强全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第一节 学雷锋活动
  建区初,北仑区共青团员及广大青年和驻北仑部队官兵遵照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精神,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学雷锋活动。1988年,团区委决定每年3月为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月。1990年,团区委组织开展“学雷锋精神、为‘八五’献青春”主题团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编印学雷锋专辑,在《北仑团讯》上开辟“雷锋在我身边”专栏,建立学雷锋小组635个、联系点200多个。1991年3月3—9日为“学雷锋活动周”,参加活动的团员青年11000多人。1992年起,学雷锋活动开始朝军警民共学共建、服务边远山区、立足本岗多奉献等方向发展。1996年,团区委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志愿者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丰富和深化学雷锋活动。1997年、1998年,结合学雷锋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和志愿者参加募捐救灾和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助万家”活动。2000年3月5日为纪念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37周年,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集中服务活动,2300余人参,与服务。2002—2006年,分别组织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青年志愿者开展定人定点定时的传统志愿者服务活动,仅“3.5”集中服务日就有3000多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电器维修、法律咨询、生活常识问答等多项服务。
  第二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4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活动,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1986年,表彰“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95名。1987年始,重点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主,宣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索要彩礼、大操大办;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文明的文娱生活,反对赌博劣习;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简称“四提倡、四反对”)。并连续4年开展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创建活动。1992年,开展机关学焦裕禄,青年学雷锋,小学生学赖宁,工人、农民学先进模范活动。区“五讲四美三热爱”办公室对执法监督管理部门窗口服务行业和职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受训4718人。开展《市民文明守则》教育。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建立11个德育基地、5个德育联系点。1994年,对市民进行文明意识培训,受训2348人。1995年,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龙头、以“文明在北仑”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1997年起,开展“学邓小平理论、做跨世纪新人”和“知我宁波、爱我中华”读书活动。1999—2006年,在青少年中开展“学先辈、爱祖国、兴北仑”和“迎接新世纪、传承文明、创新创业”专题教育活动。
  第三节 “四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
  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深入贯彻《宁波市市民文明守则》(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遵纪守法,维护公德;讲究卫生,美化环境;诚实守信,优质服务;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相信科学,移风易俗;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语言文明,礼貌待人;艰苦奋斗,建设宁波),广泛开展宁波市“十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毁坏绿地;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涂乱贴;不乱堆乱占;不随地便溺)规范教育活动。1998年为社会公德建设年,开展以“讲社会公德、树港城新风”为主题教育活动,以“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为要求的系列实践活动,编发“社会公德在我心中”倡仪书,开展“社会公德大家谈”等系列活动。2000年,开展普及性的社会公德学习活动——全区各机关、单位、城区个体工商户读好《社会公德教育读本》一书;以城区小区居民、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十不规范”和《市民文明守则》为主要教材,上好一堂社会公德教育课。
  职业道德教育
  1997年开展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乡镇干部中开展向吴金印学习暨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活动;开展以“艰苦创业、勤政廉洁”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围绕“四提倡、四反对”进行爱岗敬业、公仆意识、勤俭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等系列的职业道德教育。2000年,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广泛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开展北仑区第二届评选“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职业道德标兵”和“文明示范标兵”单位活动。组织举办“新时期职工形象”演讲比赛。2001年开始评选“文明班组、文明岗位、文明职工”活动。2003年,开展评选北仑区第三届“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先进标兵”活动。其中,区工会中有2个班组、2个岗位和2名职工被市总工会评为文明示范班组、文明示范岗位和文明职工标兵。区公安分局陈章海被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省经信会、省纠风办评为省职业道德标兵称号。
  师德教育 1986年,区教育系统根据省教育委员会、省教育工会的通知精神,开展“为人师表”活动。1992年,为了贯彻落实1991年8月国家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区各学校建立了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学习有关师德教育文件,进行师德现状调查、分析,开展学《规范》、学陶(陶行知)师陶活动,召开教师育人理论研讨会,制定学校师德公约,组织“爱生、爱校、爱事业”三爱竞赛活动。1993学年度的教师考核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重视对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道德修养的考核。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施“一票否决”,其学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级。1998年,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通过以学《规范》、养师德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育;以学《规范》、比奉献为核心的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教育;以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优良传统为核心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2001年,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领导管理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各校在历年暑期均开展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活动,时间定为8月下旬,为期1周,采取集中专题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介绍、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总结反思等多种途径,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并要求撰写学习体会及反思文章,相关文章由学校存档,并计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1992年起,在教师群体中每年评选师德突出、工作成绩显著者为“张士柏奖育金”获得者,每年约100人。2001年开始师德标兵评选。2006年起,区教育局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家教行为管理的若干规定》。
  医德教育 1994年起,全区医疗系统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学雷锋积极倡导“树新风讲文明”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把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提倡开展争先创优、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
  1996年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南丁格尔式护士”和“白求恩式医生”。至200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省级文明医院称号4家,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8家(次)。
  1997年,区卫生局制定《关于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在业务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上缴制度的若干规定》,次年退礼15人次,金额1.6万元。1999年,区卫生局制定《医务人员文明服务规范》。2003年4—5月,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学习《浙江省卫生厅关于严禁索要和收受“红包”的规定》,并发动社会力量和卫生行风监督员进行监督,是年各单位工作人员主动上缴或退回礼品、礼金、红包合计人民币9360元。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浙江省卫生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打造“信用卫生”教育全区医务人员筑起自觉抵制“宣传费”、“临床促销费”的思想防线,加强对药品“回扣”的管理。2,004年1—10月,全区以集中招标形式共让利患者134.78万元。2004—2006年,区卫生局与所属各单位签订行风责任状,召开多次专题座谈会,听取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严格实施医务工作者职业规范。
  家庭美德教育
  1989年,开展“评三户、创文明”(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活动,评选“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活动;1995年,开展评选“好夫妻、好婆媳、好妯娌、好儿女”活动;1997年开始“星级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1997年,家庭美德教育开展“三讲三反对”(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聚众赌博、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教育。1999年,大力开展家庭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尊老爱幼月”、“5.15国际家庭日”活动,深化“代理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举办家庭知识竞赛、首届区妇女运动会,实施“家庭美德知识教育计划”、“三个一工程”(每个家庭一只书架、一份报纸和一份杂志),开展以勤俭治家、节约能源为主题的家庭技能展示活动,向社会各界征集家庭美德建设警句、警语活动;开展第二轮(1998年、1999年度)“星级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2004—2006年,区妇联与区纪委、区委组织部联合对全区负责招商引资、审批等重点部门的领导干部家属、街道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家属举行“家庭幸福与廉政”讲座。在全区广大家庭中开展“港城二十年优秀治家格言”征集活动,并将获奖的优秀格言汇编成册,以台历形式进入各社区、农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清风进家庭、廉情进万家”主题活动,组织区管领导干部家属、重点行业(岗位)干部家属等举办“家庭幸福与廉政”讲座;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190名区属城乡低保户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中贫困育龄妇女免费提供红外线乳腺检查、妇科B超、妇科常规检查;设立“爱心基金”专用账户,帮助特别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品德教育
  1987年,印发《关于实施“宁波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市中学生品行规范、区小学生品行规范”的通知》。1988年,开展“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输送精神食粮”活动。1997年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以“弘扬中华美德,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1999年,组织参加“保卫21世纪中国——全国万校国防教育”活动,以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200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第四节 “八荣八耻”教育
  “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6年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时提出来的,而后,区委印发《北仑区委关于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举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巡回宣讲500余场次,受教育6万多人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邀请机关、街道、乡镇、企业、学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座谈。组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竞赛。在城区各中心道路制作200幅以宣传“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灯杆旗、16幅公益广告牌,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氛围。同时开展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仑区与贵州台江县和兴仁县对口扶贫10周年时,区文明委和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三项活动,作为对市民开展荣辱观教育的生动实践:(1)举行千户家庭与贵州千名贫困学生广场结对活动,当场筹集结对助学款24.6万元,近千户家庭与贵州贫困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长期助学关系;(2)组织爱心家庭组团自费赴贵州台江县,看望结对学生;(3)举办“心手相连,共享蓝天”夏令营,邀请贵州台江县结对贫困学生代表到北仑,入住结对的北仑市民家中。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体验到贵州艰苦的生活和求学环境,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弘扬奉献爱心、团结互助之风,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
  第五节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五个一”活动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省委提出《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2002年,区委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是年2月,北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信用北仑、推进港城文明”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以东河路商业街为重点,在城区各主要商业街开展“信誉一条街”活动;以区间公交车为重点,在全区公交客运行业开展“文明一路车”活动;以示范行业为重点,开展“诚信一行业”活动;以城区社区为重点,深入开展“示范一小区”活动;在各中小学以学生行为为重点,开展“明礼一代人”(以下简称“五个一”)活动。3月,北仑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文明委)印发《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5月份为北仑区“公民道德建设月”。是年9月,围绕“信用北仑”建设目标,深入、拓展“五个一”活动。2003年,中央确定9月20日为首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后,区文明办召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实施2周年座谈会。
  “五大工程”建设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颁布后,北仑区先后召开3次座谈会、2次研讨会,专题研究落实中央精神,组织力量对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召开全区工作会议,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分工》,在全区制定落实10件实事,切实加强以“阵地工程”、“精品工程”、“绿网工程”、“净化工程”、“帮扶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工程”建设。2005—2006年,区文明委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我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的意见》,围绕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乘车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实施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
  2005年3月,区文明委印发《北仑区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组织编写《港城市民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以“人文女排、礼仪北仑”为主题,组织实施“礼仪知识万人学、礼仪实践万人行、礼仪言行万人评”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为女排比赛营造良好氛围。2006年2月,区文明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着力点,大力倡导和谐的生活礼仪、文明的社会礼仪、规范的职业礼仪、健康的校园礼仪。组织举办“我与文明同行”文艺演出,征集“市民文明礼仪之歌”、“文明在我身边”家庭DV作品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2004—2006年连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
  提倡北仑精神
  1992年,北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北仑精神大讨论,征集了196条“北仑精神”提法。1993年下半年,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开发区精神大讨论,概括提炼出“开拓、务实、高效、奉献”的开发区精神。此后,北仑区人民在与时俱进的开发建设实践中概括了“创新、争先、包容、守信”的创业文化理念,使创业文化精髓成为北仑人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87年始,全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尤其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区文明委制定《宁波市北仑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1997—2010)》,2000年制订《宁波市北仑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2000—2005)》,根据上级部门及《纲要》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城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机关创建和“十件新事”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一节 文明城镇创建
  文明城区创建
  2000年,区文明办印发《北仑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工作方案》。2001年,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省、市不单独考核,日常工作由区创建办负责。2002年起,北仑区参加全省各城区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省文明城区”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活动,制订了《宁波市北仑区区域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规划(2003—2005)》、《2003年北仑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考核目标》,确定北仑区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专业组名单,对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行责任分解。2003年,顺利通过市检查组的考核验收,北仑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先进城区”。2004年,北仑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文明城区”。2005年,北仑区作为宁波市六区之一,积极开展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年宁波市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北仑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区”。
  文明乡镇、文明街道创建
  1995年,启动文明镇的创建活动。1996年底,新碶镇、大碶镇获市第二轮(1995年、1996年度)创建文明镇“优胜杯”竞赛活动综合优胜第三名。1998年始,市级文明镇创建由竞赛制改为申报制,从此文明乡镇创建活动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2000年7月,区委、区政府命名新碶、小港、大碶3镇为首批区级文明镇。2003年8月全区行政区域调整,5个镇改街道。至2006年,有市级文明镇1个(春晓镇)。是年起,启动文明街道创建活动,新碶街道被评为区级首批文明街道。第二节 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
  文明单位创建
  1987年起,北仑区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一轮,评选实行届期制。文明单位分全国、省、市、区4级。至2006年底,全区有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10家、市级26家、区级147家。1998年起,开发区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开展的“三杯”竞赛活动合并,统一纳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文明村创建
  1987年起,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至2004年每两年评选一轮,2005年后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实行届期制。文明村分全国、省、市、区4级。至2006年,全区有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32个,区级73个。
  文明社区创建
  1995—2000年,开展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北仑区有11个小区创建为市、区级文明小区。2001年起,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分省、市两级,并以城区6个社区为主,实行达标制。2002年,北仑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2003年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延伸到全区各街道、镇。至2006年,全区有省级文明社区6个,市级16个,区级21个。
  第三节 文明家庭创建
  1984年起,以区妇联为主体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后改称“五好家庭”活动)。1985年,全区共评出“五好家庭”2637户。1986年,制定“五好家庭”、“双文明户”联系不和睦家庭制度。1990年起称家庭文化建设。全区“五好家庭”增至24317户,其中区级206户。
  1996年,遵照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大力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北仑区的“五好家庭”活动改称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好夫妻、好婆媳、好妯娌、好儿女”评选活动,是年,评出好夫妻8对,好婆媳10对,好妯娌9对,好儿女10名。
  1998年、1999年,开展以“家庭与港城”为主题的“星级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月活动。
  2000—2002年,各级妇联组织开展尊老爱幼月活动;区妇联在文化广场举办有10户三口之家参加的“新世纪、新家庭、新追求”北仑区首届文明家庭创建知识竞赛。2003年,在第四轮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中,共评出文明家庭4029户,“十佳特色文明家庭”100户,文明楼15幢。
  2005年初,对十佳文明家庭标兵户予以表彰;与区老龄办联合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10月,召开第五轮文明家庭创评工作会议,总结2004年、2005年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部署了第五轮文明家庭创评活动,会议规定,文明家庭不搞终身制,每两年评选一次,并在牌匾上注明年度,逾年度的视为自行摘牌。
  第四节 文明机关创建
  1993年起,宁波开发区机关开展以“比办事效率、比服务态度、比应用普通话”为内容的“三比”竞赛。1994年,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以“比服务,争当文明公仆;比学习,争当学习模范;比业务,争当岗位标兵”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争”再塑新形象活动,并制定《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六条》。1995年,开展争做“文明公仆”活动。是年,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开展创市级文明机关活动。通过此活动,初步树立了“办公环境美,仪表衣着正;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组织纪律严,学习风气浓”的机关干部新形象。1998年初,宁波开发区机关被宁波市政府授予首批“市级文明机关”称号,2000年初蝉联。
  1997年起,北仑区区级机关开展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实行届期制。日常工作由区文明办会同区直属机关党工委负责。2002年起,区级文明机关创建纳入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工作。1997—2006年,区委、区政府表彰命名了5轮区级文明机关。第一轮10家、第二轮19家、第三轮28家、第四轮43家、第五轮53家。
  第五节 “十件新事”评选
  评选
  精神文明建设“十件新事”评选活动是北仑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十件新事”评选活动是通过组织或个人推荐,评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初评确定候选事例,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官兵共同参与的群众性评选活动。
  推荐评选范围 北仑区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居委会、个体工商户及驻北仑部队。
  推荐评选内容 按照中共中央、省委、市委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各方面要求,反映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感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新事。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爱党、爱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感人事迹;“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等,为创建文明城区作出表率的先进事迹。
  推荐方式 坚持组织推荐和个人推荐相结合方式。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可结合各自的实际,在本地、在系统、在单位组织新人新事评选的基础上,推荐区“十件新事”候选事例。发生在群众周围的事迹突出、真实感人的事例,可以以个人的名义直接推荐。
  评选步骤 区评选小组将推荐并通过筛选、核实的事例,进行认真的初评,确定30件事例在全区域范围内的广大群众中进行广泛评选,最后揭晓评选结果,并进行表彰奖励。
  “十件新事”的评选活动自1990—2006年共开展13次,1990—1999年每年评选一次,2000年后每两年评一次。2002年,时值党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之际,为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区文明办收集了1990—2001年的“十件新事”进行筛选整理,选出100件“十件新事”汇编成《道德在我身边》一书,目的在于通过“身边的事”来教育感召“身边的人”。第13次评选的年限为2004年、2005年,评选出的“十件新事”表彰宣传活动作为纪念“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之一。1990—2006年,共进行13次“十件新事”评选活动,入选“十件新事”130件。
  “十件新事”选录
  张大夫扑救山火以身殉职 1999年12月24日下午3时许,郭巨中宅村的火叉嘴山西坡发生山林火灾,时任中宅村村主任的张大夫正在为村委会办公室安装防盗门,忽闻“山上着火啦,快上山救火啊”的惊呼声,他急忙回家拿起柴刀,连衣服未换就边招呼村民上山救火,边率先冲向火场。为了给上山救火的村民开辟通道和砍出一条防火隔离带,他就在火场附近挥汗砍劈柴草。由于风向突然变化,高达数米的滚滚浓烟烈火将张大夫卷进火场,就这样,张大夫被山火吞噬。
  等村民们找到张大夫时,已是次日凌晨6时多了。他静静地躺在这片他曾经劳动过的山林,再也没能醒来。
  2000年11月16日,为扑救山火以身殉职的张大夫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浊浪排空颂英雄 1996年11月12日,海军东海舰队驻柴桥某工程船大队王立兵,在兄弟单位驳船出现意外故障时,他主动请缨,下舱排险,但被排故障石块突然松动,在千钧一发之际,王立兵大声喊道:“快上去,往上爬”,并用尽全力将战友刘瑞松推托出舱外。战友得救了,而王立兵随着石块无情地滑入了大海,再也没有浮出海面。王立兵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壮烈牺牲了。该事迹在《宁波日报》等报刊、电台上刊登播出。
  老党员情洒敬老院 已有41年党龄的66岁的李长根,从1988年起在峙头敬老院度过了整整8个春秋。8年来,他以院为家,一年回家三四次,一心一意服侍患有精神病、聋哑、烂脚、痴呆老人,天天为老人们洗头洗脚、换包布、端屎端尿。为了改善老人生活,他开荒山种菜,养鹅养鸭养羊,下海捕鱼捉虾蟹。为节省费用开支,他用自己留有暖热体温的床褥孵化一批批鸭鹅。8年来经老李人工培育的小鹅小鸭1200余只,养羊32只,使该院副业收入8年迈八大步,1995年收入达到1.5万元,全部用于改善敬老院里老人生活。当地群众有句佳话:“外学孔繁森,内学李长根。”
  泳坛名将贺慈红,再夺桂冠增国威 现在广州军区游泳队的世界泳坛名将贺慈红,是北仑区新碶镇备碶村人。她自进入泳坛以来,刻苦锻炼,顽强拼搏,在全国和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连连创造优异成绩,不断为国争光增威。1993年,她5次破亚洲纪录,在世界大赛中8次夺冠。她在1994年10月日本广岛第十二届亚运会上,再破200米仰泳亚洲纪录,并夺得100米仰泳冠军和4×100米混合泳桂冠。
  乐熙华为民服务,“全国十佳”再建新功 小港信用社储蓄员乐熙华,由于她敬业奉献,成绩显著,1993年度被国家农业银行总行授予“全国十佳储蓄员”光荣称号。乐熙华热心为民服务和敬业的精神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一次,一个经营小店的老人提着半米袋零钱,在几个地方存储都碰了壁。经人推荐,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乘车找到乐熙华所在的储蓄柜台,当时已到了吃中饭时间,可乐熙毕立即请两位同事帮助,用了一个多小时点清了共1250元零钱,使老人深受感动,他把别处存的5000元钱也转存到她的柜台。乐熙华就是怀着满腔热情为储户服务,不断增加储蓄额度,1994年小港信用社包括7个分社存款余额达1.6亿元,而乐熙华吸储的达6500万元,占40%强。由于乐熙华与储户非常熟悉,避免了存款被冒领的情况发生。如1994年春的一天,一个人拿着1000元的到期存单去乐熙华所在的柜台取钱,取钱者不是她熟悉的存款人,使她顿生疑窦。在稳住取款人后,她急忙打电话给派出所,取款人见势不妙溜走,派出所根据她提供的取款人特征,经过侦查抓住了冒领者,还由此破获了一起15万元巨款被盗大案。曾被乐熙华当场抓住冒领存款的已有多起,所以当地储户称她是“放心储蓄员”。
  农村妇女张国琴五年义务献血1.7万余毫升 2001年夏天,家住小港街道江桥头村的农村妇女张国琴与儿子一起去宁波,看见停在阳光广场的流动采血车上挂着一幅“A型血告急”的牌子,就走上采血车,要求验一下血型。化验结果是B型血,医生告诉她高温季节什么血型都需要时,她毫不犹豫地献了血。从这以后,她每隔半年都会去宁波参加义务献血。张国琴还参加了无偿献血义工队,常常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相关知识。
  2003年,她在宁波电视台看到健康栏目正在介绍“关于如何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知识,她看完后,有所触动,觉得应该尝试一下。于是没过多久,她就到中心血站去做机采。从那以后,她由献全血改成献血小板。
  2005年底,她主动随宁波市无偿献血义工队赶到杭州武林广场,参加省中心血站举办的宣传活动,并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01—2005年,她已献全血1000毫升;献血小板22次,累计献血量17600毫升。2006年,她被区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
  母亲节里显大爱,跨越千山牵千手 2006年5月14日“母亲节”,由北仑区扶贫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北仑牵手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在北仑影剧院广场展开,富有爱心的北仑市民在短短90分钟内,争相与贵州台江1009名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并现场汇出24.6万元助学款。2006年底,牵手贫困生的人数加上母亲节前后结对的,达到1200多名。
  “牵手千手”活动中,有张义恩的义助、有“新北仑义工小组”的志愿行动、有北仑摄影家协会的影像、有北仑民间助学团赴贵州的步伐、有小学生的压岁钱、有宁职院外教的慷慨、有外来子弟学校的集腋成裘、有爱心人士在贵州时当面的仔细叮咛、有一封封书信中的劝学勉励..还有媒体对爱的赞赏和张扬。由爱心爱意组合而成的跨越距离的善举,是北仑利用社会资源帮扶贵州的有效民间形式,是北仑在更大范围内构筑社会主义和谐旋律中的一组动人音符。
  援藏教师薛勇雪域高原献青春 2005年8月,优秀共产党员、明港中学语文教师薛勇经过主动报名、层层选拔,在诸多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告别仅3周岁的幼子和从未有过丈夫出远门经历的娇妻,作为宁波市目前唯一的公派援藏教师,踏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支援那里的教育事业。
  薛老师援藏的学校在西藏那曲高级中学,青藏高原环境恶劣、极其荒凉。刚入藏时薛老师就出现了头晕、口干、胸闷、腿酸、难以入睡等症状的高原反应;后来他背上皮肤曾因干燥的空气而长出了很多类似红疹的东西,又痛又痒;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扁桃体因干燥的空气和超负荷的工作而严重发炎。
  在克服生活困难的同时,薛勇的教学任务并不轻松。两个班的语文课,教研组副组长,备课组组长,还带了两个刚毕业的藏族徒弟。作为援藏教师,他还不忘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同组教师有近百人次观摩了他的课堂教学。
  薛老师在援藏期间,完成工作任务之余,还在北仑新闻网上撰写援藏日记100多篇。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旅游见闻、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记载了自己的援藏生活经历,为家乡人民开启了一扇了解西藏的窗口。薛老师的援藏事迹受到了中国教育在线、浙江在线、浙江教育网、《钱江晚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宁波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吴国庆,人民的好儿子 2001年1—4月,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和宁波电台等32家新闻媒体连续报道了有关吴国庆的事迹。部队党委号召全体官兵向吴国庆学习,并为他荣记二等功。
  吴国庆,河南省通许县人,1995年12月入伍,驻大榭92858部队通信站二级士官。1996年9月,他在报纸上看到山东籍抗洪烈士吴国良的英雄事迹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他得知英雄牺牲后,留下了年近六旬、浑身病痛、欠债7万余元的老母孟庆凤无人照顾时,毅然通过山东沾化县人武部联系到老人的地址,千里迢迢认老人为义母,坚持五年如一日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儿子”的责任。每月的1日给孟妈妈寄上20~50元钱,并写封安慰信,遇到孟妈妈身体不舒服,他总要寄钱寄药寄营养品。孟妈妈患有白内障、皮癣等疾病,吴国庆就四处打听治病的药方,多次到宁波、上海等地给孟妈妈买药寄去。五年来,吴国庆转了三个不同地方,换了四个工作单位,但他始终如一地孝敬着孟妈妈。他先后四次借路费“千里探母”,帮孟妈妈干农活,陪孟妈妈拉家常。每一年的10月中旬,他还将孟妈妈接到部队,尽一个儿子的孝心。
  无臂青年王争走进经济学研究殿堂 王争是北仑新碶街道大同村人,9岁时,不幸触电失去双臂。他以张海迪、张士柏为榜样,树立了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决心,从不因自身的缺陷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他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小无臂的王争,不仅学会了用嘴写字,用脚代手吃饭、洗脸、刷牙、穿衣,还在学习上表现优异。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先后获得过全国宋庆龄奖学金、宁波市“十佳”少年、宁波市“三好学生”、北仑区“十杰”青年称号等,2001年考入浙江大学后,他刻苦攻读经济学,多篇论文被发表在《华东经济管理》、《浙江省委党校》、《制度经济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届经济学年会》等期刊上。2005年秋开始,王争以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开始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攻读西方经济学研究生学位。
  好媳柔肩托起一片 天原籍广西的大碶街道邬隘村村民余丽清,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全力支撑着不完整的家,成为当地敬老爱老的一段佳话。
  1998年的一天,余丽清的婆婆在晾晒衣服时不慎摔倒,造成脑震荡。为了支付庞大的医疗费,余丽清将自己结婚时亲戚送的6000多元礼金毫不犹豫拿出来为婆婆看病。命虽保住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虽神志清醒,却无法说话、走动。为了补贴家用,余丽清一边照顾婆婆,一边外出打散工。但祸不单行,2004年丈夫突然患上绝症,不到一个月就撒手人寰。余丽清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支撑起这个残缺的家庭。从此,她每天6点不到就要起床、做饭、烧水,等儿子起床吃好早饭出门上学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服侍婆婆起床,然后帮婆婆洗漱、吃饭,等婆婆吃好早饭笃笃定定看上电视后,余丽清又赶到附近的小工厂做每小时2元钱的临时工。由于余丽清的细心照顾,她婆婆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这些年来一直没受过一点苦、挨过一次饿。邻居都说余丽清的婆婆能有这么个好媳妇真是福气!
  第三章 志愿服务活动
  北仑区自启动志愿服务工作以来,始终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在组织建设、团队管理、项目拓展、服务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区志愿者协会为核心,团系统团队志愿者,社会招募直属大队志愿者,街道、乡镇分会志愿者和社区、村服务站志愿者为支撑的组织格局。志愿者的活动口号是:“我奉献,我快乐”,扶贫帮困、敬老助残、环境保护、爱心助学、赛事服务等志愿者服务行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一节 组织
  建立
  北仑志愿服务活动始于1994年,1996年设立北仑区青年志愿服务基金,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同时成立共青团内系统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初步形成区志愿者协会、直属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基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的三级组织网络。首批志愿服务队22支,设立志愿服务点3个。
  拓展
  2004年,借助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北仑的契机,在实施中国女排志愿服务项目的过程中,志愿者突破以往共青团内志愿者为主体的单一格局,实现了志愿者社会化招募和志愿者团队参与的广泛性,志愿者从青年延伸到各个年龄段,从共青团内延伸到全社会,初步形成具有北仑特色的社会化志愿服务活动模式。2006年3月,在区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北仑区志愿者协会,各街道、乡镇成立
  志愿者分会,全区各社区均建立志愿者队伍,区协会有直属大队9支(编号为英文字母AI),拥有社会注册会员1600余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服务社会
  1997年、1998年,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参加募捐赈灾、上街服务和“讲文明、树新风,青年志愿者助万家”等活动。2000年3月5日,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集中服务日活动,参与服务2350人次,分发各类宣传资料10000多份。2001年,以“国际志愿者年”为契机,利用“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节假日开展大型服务活动。2003年,开展爱心直通车和“告别陋习,远离非典”知识宣传。2004年,紧扣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主题,以生态环保志愿者、城管志愿者专业队伍服务活动为核心,开展全区“3.5”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志愿者清扫北仑体艺中心大行动、九峰山环保执勤志愿服务行动、志愿者服务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交通劝导行动、新春春联大家送等活动。2005年,区志愿者直属大队与新碶街道10个社区和区内11个敬老院、养老院、福利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同年,志愿者协会选派两名青年志愿者远赴贵州台江县开展爱心助学活动。2006年5月14日,组织百余名志愿者参加在北仑影剧院广场举行的“牵手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
  2006年始,区志愿者协会启动志愿者“金晖”服务计划、志愿者服务广场、志愿者服务大篷车进社区等新的服务项目,加强环保志愿者、网吧监督志愿者和“110反扒”志愿者队伍建设,使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向全区多领域拓展。同年,北仑区志愿者协会被团省委评为“浙江省先进志愿服务集体”。
  服务女排赛事
  为迎接2005年5月24—28日北仑区首届国际体育赛事一“申洲杯”中国国际女子排球精英赛在北仑体艺中心举行,2004年下半年成立女排志愿者工作部,正式招募服务女排志愿者。组织以“营造主场氛围、服务女排赛事”为主题的万名青少年学生致女排姐姐一封信活动、中国女排主场落户北仑——志愿者八大城区联动宣传活动、北仑志愿者自行车环游宣传活动、“我心中的女排精神”征文比赛、“我心中的中国女排”平面海报设计比赛、文明球迷网上大讨论等活动,为女排开展主场氛围、主场助威、引领文化等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20多项,直接服务赛事岗位60多个。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