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田岭民兵中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20
颗粒名称: 仲田岭民兵中队
分类号: D771.2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仲田岭在民国时期的革命历史和陵水、保亭、乐东一带的革命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1942年底张开泰同志重新回到仲田岭后的工作,包括找水源和盖房子等任务,并建立陵崖保乐办事处领导地区建党建政和进行抗日斗争的情况。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民兵队伍的组建和粮食储备等重要工作,以及在日本鬼子侵略下我们的民兵如何组织抵抗保护粮源的英勇战斗。
关键词: 仲田岭 民国 革命历史

内容

仲田岭是革命的老根据地,早在民国十八年(1929)张开泰、林诗润、占行诚等人就住在仲田岭上,先后建立党组织,成立苏维埃政府,驻有党政工作人员和红军、赤卫队共二三百人。设立操场、开挖战壕、建立排寨以及养牛、种植农作物,革命和生产热气腾腾。仲田村当时也建立了党支部,党员有谭亚桂、蓝德安、符忠法、周亚永,谭亚桂任支部书记。这里的革命贯穿着陵水、保亭和乐东一带。
  民国二十二年(1933),王鸣亚、陈汉光多次围剿仲田岭并实行移民并村,封锁群众与共产党的联系,迫得仲田岭上的共产党领导机关和军队采取战略转移,暂时撤离仲田岭。仲田村的群众也被王鸣亚烧毁房屋、抢劫耕牛物资,没法生活,党支部书记谭亚桂便领十多户人家迁居岭脚塘,这时仲田蛉地区的革命工作暂处于低潮。
  日本鬼子侵琼以后,1942年底,张开泰同志带领驳壳枪班返回仲田岭,重新开展工作。张开泰同志一回到就通知我去会见他,我们看见共产党回来了很高兴。开泰同志首先给我交代了任务:一是找水源,二是盖房子。我接受任务后,找到了水源再发动仲田村、北山村五六十户人砍木料、割茅草,在仲田岭上盖起了一批房子,从这时起就在这里建立陵崖保乐办事处,领导崖县、陵水、保亭、乐东四县建党建政,发展基层工作,进行抗日斗争。在仲田岭麓周围(包括仲田村、喃头岭、甘什等村)建立赤峰乡政府领导这一地区开展工作。随着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开泰同志给我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民兵队伍。我把仲田村的32名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民兵中队,每人配备一支粉药枪,上级委任我当中队长。这支民兵中队的主要任务:一是运输粮食、鱼、盐等生活日用物资;二是建设仓库藏粮保粮。当时仲田岭根据地收藏粮设四个点:仲田点、喃头点、岭脚塘点、湾应点。仲田点由我直接负责。这里设有17个仓库分布在山沟里、岭顶上。负责收藏仲田北山、林旺、江前、下丈、打狗坡、大堆、灶子、新村、庄头、大灶、龙江、港尾、田尾、洪村、风塘、军田、番园、石姆龙等村的粮食。喃头点由苏运祥、高亚九负责,收藏南山、海罗、藤桥、那脚、赤田、东翠村、上园、走马园、扁担丘、田岸新村、内蛹、高土、福祥园、甘什等村的粮食。岭脚塘和湾应点,分别由谭亚桂、符忠法负责,收藏湾坡、草厂、岭脚塘、湾应、青田、石龟等村的粮食。当时筹粮的方法是指派民间富户,同时发动群众自报献粮,有多献多有少献少。先由各村保甲长挨家挨户收齐,然后转交我们民兵护送到点。我们的民兵就是经常回旋在各个村庄送粮护粮,保证粮食的安全。有一次,20多人送粮到岭脚塘,日本鬼子发现追来夺粮,被我们民兵竖起红旗组织阻击,把敌人打跑了,保住了粮食。我们所筹的粮都是供应党政工作人员和部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琼崖纵队五总四团、五团经常来往驻仲田岭,所需的粮、盐、菜都是我们负责组织供应的。到解放前夕,我们筹藏的粮食还剩十多万斤,后已全部上缴给部队。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黎亚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