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田交通联络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19
颗粒名称: 军田交通联络站
分类号: D771.2
页数: 3
页码: 180-182
摘要: 文章介绍了张开泰在恢复仲田岭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建立的交通联络站的任务和工作方法,包括接头联系、群众组织运送粮食、做传递情报等工作,并阐述了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面临的困难和风险。
关键词: 交通联络站 接头联系 群众组织

内容

藤桥起义失利后,革命遭受到严重摧残,革命处于低潮。1929年初,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张开泰同志返回仲田岭恢复党的组织,恢复革命工作。当时存在三个困难:第一是粮食、日用品等物资困难;第二是联系接头、传递情报困难;第三是经过敌人摧残后,群众心有余悸,发动群众工作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开展工作,建立仲田岭革命根据地,张开泰同志亲自下到仲田岭相距有5公里远的军田村,布置我在这里建立一个交通联络站。
  这个联络站的任务,一是联系、接头、带送革命同志上仲田岭革命根据地,使革命同志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断扩大革命队伍。首先是接头联系工作,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藤桥革命失败后,组织解体,人员死的死,散的散,革命斗争处于潜伏状态。重新恢复的组织进行秘密活动,不了解同志的下落情况,同志也找不到组织,因此把队伍组织起来,这是非常迫切的任务。为了搞好这一工作,第一个方法是假装做货郎担下村叫卖,进行广泛接触使同志们找到组织。例如,开始张开泰同志派谢文山同志来到我家里接头,我安排谢文山同志做糖果挑下村去叫卖,并对谢文山同志讲:你卖糖果时若见到你认识的革命同志就介绍来我家。1929年某月,谢文山同志介绍林鸿蛟同志来到我家,我将林鸿蛟同志的情况向张开泰同志报告,张开泰同志问我:这人叫什么名?为什么到这里来?我讲:他叫林鸿蛟,接不上革命队伍需要找到队伍,因此到这里。张开泰同志听后就叫我带林鸿蛟同志上仲田岭。第二个方法是:有陌生人来找组织,要设法让张开泰同志偷偷看过批准了才带上仲田岭。那时候张开泰同志布置建站时就对我讲过:凡是你认识的革命同志找组织你就带上仲田岭,你一时不认识的人,就要设法带到别的地方让我看过才准带上仲田岭。一次,有一名叫高球的同志,假装拿一个金钱铜锣来卖,查问张开泰同志是否还活?我不认识他便假意说:“已死了。”他又说:“听说还活呢。”我讲:“你查张开泰同志做乜?”①他说:“我与张开泰同志过去是同志,一起做过革命”等等。我去问张开泰同志是有这回事,我才敢带高球同志上仲田岭。第三个方法是:经有联系的交通联络站介绍来的革命同志我就带上仲田岭。如,1929年9月,琼海符致雄同志经土福湾交通联络站负责人李仕刚同志介绍来我家过一夜,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就带符致雄同志上仲田岭。
  二是发动群众组织运送粮食、物资上仲田岭支持岭上的革命同志。革命低潮,敌人封锁控制非常严密,张开泰同志回来恢复工作,开始生活特别困难,粮盐醋酱、日用品缺乏,只能靠地下组织发动群众一点一滴地支持,后来情况才慢慢好转过来。抗战时期,很多米、咸鱼都放在我家。有一次,我组织田岸村、喃头岭村的群众把几千公斤鱼和米,送交黎亚吉同志(民兵中队长)转上仲田岭支持革命同志。
  三是做传递情报工作。主要是了解敌人的动态,打击敌人。开始恢复工作,我们几乎没有武器,只有设法从敌人手中把武器夺过来武装自己,才能够更好地消灭敌人壮大自己,因此通过情报消灭敌人是有效办法。1929年5月某日,国民党龙江反动民团副团长黄仕贤带十多名兵去藤桥市,我发现后马上传递这一情报,张开泰同志就布置武装人员在白头田的公路边埋伏袭击,缴获十几支枪,黄仕贤被当场击毙。我是这个站的负责人,联系点在我家里。我全家革命,我的父亲王启录支持革命被藤桥保甲团抓去,后求人担保才释放出来。我的妻子李金莲也支持革命,革命需要她去买纸她就去买纸,需要她去买布她就去买布,需要她送粮上仲田岭她就去送粮上仲田岭,她经常为这个交通联络站操心奔忙。
  敌人经常来摧残我的家。有一次,我发动群众挑粮去仲田村,日本汉奸周行昌通风报信,挑粮的群众返村时,日军跟下村来,我预料可能要出事,果然不出所料,那天夜里日军就来包围我的家,抄家烧屋,第二天又来抢走我家一头牛。那时我冒着生命危险走上仲田岭避难,后来才回田岸村找周亚丰等同志,采取更加隐蔽的方法坚持斗争,坚持做交通联络站的工作,一直到1946年“北撤”时为止。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传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