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灵活避开清剿,北撤待机歼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2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灵活避开清剿,北撤待机歼敌
分类号: K259.22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46年国民党四十六军对海南区的清剿,以及崖乐县政府驻地铁炉岭被围攻的情况,提及张开泰等革命人物在清剿阴谋中英勇抵抗,组织群众抗敌,在困难时期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苏区革命根据地。
关键词: 张开泰 苏区 清剿

内容

抗战胜利后,陵崖保乐边区撤销,崖县仍分东西两块。为有力地阻击国民党四十六军的清剿,保卫苏区革命根据地,张开泰根据海南区党委指示,把所属崖县、乐东县政区改划入崖乐县,保亭县政区划为陵保县。
  1945年8月,崖乐县政府成立,县长张开泰、副县长孙已任、秘书陈生驻地铁炉岭。崖乐县辖区为崖县中、西部地区(四五联区政府),下辖:抱赤乡、雅林乡、千善乡、乐官乡、海塘乡、镜云乡、三亚乡、育才乡、浮信乡、回栏乡、榆红乡、藤桥乡、赤峰乡等地区。
  1946年初,国民党四十六军派出一个团进攻崖乐县民主政府驻地铁炉岭,崖乐县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在驳壳班和县中队60多名武装战士的掩护下,沿山向南撤退,向六盘山转移,遭敌军伏击,在岭上同敌人周旋。为扰乱敌军的视线,粉碎敌人的清剿阴谋,张开泰派3名战士到回风岭的古道出口处点火,诱敌军上了当,认为崖乐县中队已向北转移,便调兵追击。乘此有利时机,张开泰将军政人员分为5个小队迅速向仲田岭转移。张开泰和爱人韩岐姬抱着刚出生不久的革命女婴,在5名驳壳班战士的护卫下,转移到石龟村岭上,由两名水性好的战士泅水渡到后海渔村,在杨秀山的大力支持下,找来了两条小渔船,张开泰和爱人韩岐姬和战士们从石龟村下船转移到后海渔村,沿着海边转入大灶村。张开泰、韩岐姬为不拖累同志们,将女婴托付给大灶村的陈克会夫妇寄养(两个月后接回陵水县时病故),马不停蹄地转移到了湾应村,正好和前来增援的陵水县二区自卫队相遇,击退敌军追兵,顺利地登上仲田岭和同志们会合。为钳制敌军,保护革命群众,崖乐县中队和桥北、桥南乡游击队在队长符文育和朱仁安、梁福安的带领下,在北山村阻击敌军,打死打伤国民党匪兵8人,因敌军火力集中,我县中队董亚六等3名战士牺牲,吉亚和被捕遭杀害,我方因弹药不足而撤。敌军变本加厉地派兵围搜我革命村庄,在仲田村、北山村和藤桥、林旺沿海一带村庄,杀害我革命同志和群众50多人。中共崖三区委书记符铭华同志,去青田村一带发动群众筹粮,被国民党反动保长苏亚汉逮捕,送给四十六军用船运到亚龙湾港外沉海,英雄牺牲。
  崖乐县民主政府在张开泰的率领下,怀着沉痛的心情,在仲田岭驻地召开追悼会,向殉难的烈士们志哀!张开泰目睹了国民党反动军阀的血腥罪行,愤怒地疾呼:“消灭汉奸,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在他的感召下,同志们心似剑拔弩张,不约而同地愤怒地疾呼:“血债一定要血来还!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庄严的怒吼声,在山谷中回荡着。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清剿阴谋,保卫苏区,崖乐县民主政府组织6个工作组下各乡村,发动群众筹粮,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民兵配合“琼总”第三支队消灭国民党四十六军。县中队吴成和杨时仁、吴兰芬三位同志根据县政府的指示,下到八行(林旺)一带,在民兵的配合下逮捕枪决了叛徒符明利和汉奸欧登可。铲除坏人,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拥护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夺取革命胜利的信心大大增强了。工作组还在大灶村召开群众会议,宣传革命形势,动员青年参军。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拿出自家的口粮和物资支持革命,仅几天就筹集大米2000多斤,咸鱼300多斤,盐600多斤等物资。但由于叛徒出卖,有一次,在大灶村动员青年报名参军时,遭敌军袭击,当场牺牲两名青年,集会群众被打散,宣传发动工作被逼停止。县政府梁福安和高毓安下到老区赤田、田岸村,在共产党员苏运祥、高亚九的配合下,在大旱之年动员群众收集起大米300多斤、玉米1000多斤,派员用麻袋装好,从铁扛岭翻过仙园岭铁门坎,将粮食送到崖乐县仲田岭驻地。
  1946年,三亚海棠湾地区遭大旱灾袭击,粮食歉收,加上敌人封锁,县府机关和琼总运动作战部队供养不足,生活十分艰苦,但同志们斗志昂扬,挖山薯,采野菜充饥,克服重重困难,随时准备反击敌军清剿。六盘乡党支部书记曹统同志找不到上级党组织,派周成崑和6名民兵带着少量粮食,千辛万苦,走了三天三夜来到仲田岭找到了县府,张开泰激动地握着周成崑的手说:“成崑啊,你来得正是时候,雪里送炭,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啊!”
  面对敌人的清剿、封锁,缺粮、缺枪、缺药的严峻形势,县府决定派周成崑回镜云乡当乡长,朱仁安回藤桥乡当乡长,张开栋到赤峰乡当乡长,黎启辉到高峰地区协助乡长指导工作。从赤峰乡调翁月圆回县炊事班,充实县驳壳排和县游击中队。这一来,县府行政人员12人,炊事班(负责筹粮、炊事任务)16人,驳壳排12人,中队60人,共100人。每次派炊事班人员下村筹粮都遭白匪伏击,牺牲了几位同志。张开泰心如刀割,脸上愁云密布,在万般无奈之下,同各位军政领导商量,提出动员本地部分人员回家搞地下工作。同志们知道后,纷纷表示说:“我们已把生命交给革命交给党,愿与革命同生共死,同敌人血战到底,决不回头!”张开泰受到同志们坚定的革命意志感动,表示决心与大家在一起,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将革命进行到底!于是,派出县中队班长符亚和带领8名中队战士和炊事班6位女同志下村去筹粮。刚到文针田洋时,遭叛徒陈贤光(精仔)带敌军埋伏,班长符亚和中弹光荣牺牲,事务员亚弟被捕,被敌人用铁丝穿耳拉走了。余下的男同志和女同志退入山林,返回仲田岭驻地。眼看断粮,枪弹奇缺,张开泰领导的崖乐县各位领导意识到,革命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离不开党。为此,张开泰亲自上阵。他和县中队长符文育带领有战斗经验的8名中队战士下山,从白土田村和风塘村中间地带,以树林作掩护,直冲海边,走了一天,到了后海渔村同杨秀山接头。杨秀山知道仲田岭上的情况后,心情万分着急,就以保长这个护身符,接触各渔船主,很快收集起2担红鱼干、300斤大米、食盐,还拿出50块光洋、2匹蓝布、2支步枪、300发子弹,帮助县政府解决燃眉之急。傍晚,张开泰、符文育等人扮成渔民,由杨秀山用船运送他们到军田村前海面,通知军田交通站王传录派员接应,当天将粮物护送上仲田岭崖乐县府驻地。杨秀山筹粮支持革命的行动被汉奸告密,国民党派兵四处追捕。张开泰知道后,立即通知藤桥乡长朱仁安一定要找到杨秀山,护送上仲田岭暂时避难。朱仁安接到命令后,亲自带领驳壳班长梁福安到藤桥港渔村寻访,终于找到杨秀山,当夜护送上仲田岭革命根据地。
  战争是残酷的,战火是激烈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张开泰和秘书陈生总结了长期作战的经验,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只能争取在战略思想上战胜敌军,赢得转机。于是提出“声东击西”、“引而不发”的战略战术,终于打破了封锁。一天傍晚,中队长符文育带领5名战士和6名炊事班女同志下山。由驳壳排长罗亚九带10名战士打先锋,到文针田洋时,发现陈贤光带伪军一个连追过来,符等退回山林隐蔽,由驳壳班边打边退把敌军引开。符文育趁敌军混乱之机,带领炊事班人员冲过田洋,到了林旺村征收地主林廷健2头水牛、2担大米和200斤盐,当夜返回仲田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灵活的斗争,终于打开了新的局面。风塘、仲田、军田、白土田、田岸、赤田等村庄的地下党组织,组织群众通过三更天下地犁田之机,把粮食、物资送上仲田岭崖乐县府驻地,保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46年8月,传来了广东省委“北撤”的指示。张开泰、陈生奉命调回第三支队。张开泰在临走前,根据琼崖区党委北调的指示,为养精蓄锐,待机消灭敌人,指定藤桥乡长朱仁安和陈延昌带领县大队60多人和12名政劝人员,转移到兴隆一带山区休养充实,配合陵保县大队灵活打击敌军,消灭敌人,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开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