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1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分类号: K269.3
页数: 4
页码: 93-96
摘要: 文章介绍了1927年三亚(崖县)藤桥暴动胜利而未能及时组织红军、农军去发展、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而在东路红军进攻城市时导致藤桥武装削弱,进而遭受敌人反扑的历史事件。同时,也介绍了在暴动队伍受挫后,对海棠湾苏区人民群众和红色老区的影响以及突围上山的同志们在生活上所面临的艰难情况。
关键词: 桥暴动 红军 农军

内容

三亚(崖县)藤桥暴动胜利后,因受“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路线的影响,没有及时组织红军、农军去发展、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是让武装力量跟随东路红军进攻城市,造成藤桥武装力量大大削减,从而导致了暴动胜利后,遭敌人反扑,几经受挫,革命走向了低潮。200多名红军和500多名农军,从藤桥苏维埃保卫战中脱围转上仲田岭时,仅存区委委员占行诚和红军排长陈儒充带领陈保卿、陈贤德、黎学林等16人。1928年夏,原中共崖县委委员张开泰,从保亭营事件中突围后,带着枪伤,艰苦跋涉十多天到了陵水,几经周折后潜回仲田岭,终于同岭上坚持斗争的同志们会合,使大家在绝境中增强了信心,充满了希望。
  由于暴动队伍受挫,力量薄弱,致使海棠湾苏区人民群众遭受敌人的大肆摧残,军田村、风塘村、仲田村,被扣上“共村”帽子,敌人纵火烧村,强迫军田村搬入椰子园村,由叛徒朱仁高监控。风塘村迁入新村,由反动民团团长蒙燕章管制。仲田村迁入岭脚塘村,村民的一切行动,都受到敌人的严密监管。敌军四出搜捕,严密封锁,红色老区乌云密布,红军与群众联系不上。一部分人心情沉重,情绪低落,对革命信心不足。突围上山的同志生活极为艰苦,十多人一个月也吃不上一口稀粥,只好摸鱼虾,捉小鸟,掏蚁卵,挖山茨,采野菜,摘野果充饥。
  秋天,台风多,风雨大。在狂风暴雨之下,居住的茅屋片草不留,大家只好挨挤在大树底下。衣服破了,采野葵叶,扒樟树皮,抽麻丝一针一线织成雨衣,暂且防雨御寒。原始的热带雨林,树高林密,遮人耳目,难辨四季,只能从雨量的大小和湿度来判断时节。有时听到风摇树响,雨珠像瓢泼一样冲下来,叫人睁不开眼睛,好像匪兵追来,使人神经过敏,一阵紧张。
  冬天,虽然无冰雪,但细雨濛濛,寒气凛冽,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难以找到一块干燥的地方。由于夜间寒冷,难以抵挡,战士们采取钻木取火,围着篝火一边取暖一边打瞌睡。有一天中午,同志们分头去采山果时,忽然发现敌军从两路上山搜查。张开泰决定分两组向西、向北山腰疏散隐蔽。占行诚因小腿长疮行走困难,爬上一峰跌倒了,眼看敌兵快要追上来,同志们只好拼命地轮流背他翻过西峰,终于转危为安。在敌人围困的日子里,同志们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他们一方面要同敌人作斗争,一方面要同自然困境搏斗,一方面要战胜饥饿、病伤。有人身上长满疮,有人因营养不良水肿,有人因病重倒下了。张开泰同志十分爱护战士们,他身先士卒,亲自采野稻、挖山薯、掏鸟蛋、捉鱼虾、筛蚁卵,并将它们混在一起捣成一团,然后用枇杷叶包扎好,涂上泥巴,再用火烙熟分发给同志们吃。他还采来山艾叶拧成绳条,用于燃烟驱蚊,采来珍珠草挤成汁用于治痢疾,采来“牛大力”煮水当茶饮,帮助大家恢复体力。张开泰带头吃苦,关心部下,使大家十分感动,大家互助鼓励,打起精神,顽强地坚持斗争。
  仲田岭山前水塘西面的一块大石上(后称为第一岗),一株万年青树从石缝中挺立而起,远瞧像在水泊梁山上飘扬的“替天行道”的紫黄色旗帜。张开泰把队伍从深山转移到此处,面水背山地坚持革命斗争。
  仲田岭的处境虽然艰难,但因有张开泰同志的带头作用,英明果敢,同志们又能团结友爱,顽强不屈,使得这场革命斗争充满了光明和希望。占行诚时常哼起“武松打虎上山冈”的琼剧小调。张开泰带领大家唱革命歌曲,激活斗志。张开泰经常组织文化学习,讲梁山水泊故事,讲革命道理,鼓励大家说:“琼崖特委一定在找我们,群众不会忘记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他还说:“共产党人从入党那刻起,就把生命交给党,交给人民了,为了伟大的理想,为了给牺牲的同志报仇,我们一定要与仲田岭共存亡,仲田岭就是我们胜利的希望……”
  王鸣亚联合王昭夷的匪兵几次搜山都没有发现红军的踪迹,认为张开泰及他的红军都完蛋了,便逐渐解除戒严。风塘、军田、仲田村民重新搬回老村建房居住,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由于长时间没有联系上乡村群众,大家都心感不安。张开泰、占行诚和陈儒充等商议,认为照此下去,是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只能被动挨打。有人说不如冲出去同敌人决一死战,为死去的同志报仇,死也光荣。张开泰很冷静,他认为仇是要报的,但不能轻易去送死,能活下来就是要保存力量,就是要继续高高举起暴动的革命红旗,坚持斗争到最后胜利。现在革命尚有力量,那些被打散的红军、农军必然隐潜在各地,红色村庄虽然被摧毁了,但是各地的党组织决不会被敌人完全打垮,找到他们就会有希望。张开泰将大家分成四个小组,从四个方向观察敌情。占行诚带领的小组在通往甘什村的西边,发现甘什岭至南林峒一带有敌兵巡逻。陈儒充等三人摸到东侧岭门处观察,发现仲田老村已被敌人烧毁,群众在山塘前坡建起新村庄。约有十多个团丁驻扎在仲田新村,他们来回于山塘北面巡逻防守,不准群众上山收挖山兰、番薯。陈儒充等三人乘机潜入山兰园,拾到一个陶罐,摘一些山兰稻穗,挖点番薯,带回驻地。大家一起分析观察到的敌情,认为敌人还没有摸清我们的情况,如果莽撞行动,就会暴露自己,正好上敌人的当,陷入敌人的圈套,决定暂时不派员下山。夜间,他们趁黑摸到山兰园,摘些山兰稻穗,挖些地瓜,还找到了一些盐巴。他们用火把山兰稻谷烘干,在石片上磨出米粒,用土罐当锅煮粥充饥。十多人在仲田岭上度过了6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在海棠湾人民的支持下,终于走出了低谷。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