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自然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145
颗粒名称: 第二编 自然资源
分类号: P96
页数: 15
页码: 47-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及地质地貌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寺庙、祠堂、古塔、纪念地、故居、遗址、宫殿、楼阁等人文景观,以及地质构造、地貌、气候、山川、港湾、湖井、水产、植物、品牌产品等自然资源。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也是本文着重强调的内容。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人文景观 地质地貌

内容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
  第一节 地质构造
  三亚市海棠湾地区的地层基质以古老的砂页岩衰质岩系,中生代浆岩和微量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和风化土壤砂粘质为主。沿海土地系松散层以及河流冲积地层构成。土壤厚度一般达15米,表土为灰褐色或灰棕色的沙壤,底土质粘,系红沙壤、黄壤、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沙土和水稻土等类别。
  地貌特征为沉积建造,岩相及生物组合等机构运动特征。浅层地质结构为成土母岩、母质花岗岩占83%,砂页岩占0.8%,河流冲积物占3.8%,浅海沉积物占6.8%,滨海沉积物占5.6%。东部及南部沿海平原属海南岛地穹列拗陷部分,其基层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尤其以早更新世和全新世堆积物为主,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地层极少分布,为滨海相似砂泥质混积和海湾岬角堆积,全新世滨海相堆积物大片分布,下部为砂碌、砂、黏土。上部为游泥土质黏土、白沙土,它构成5~8米厚的海积平原,还有砂堤、潟湖、曲港,是古老的地质产物。
  第二节 地貌
  海棠湾区域西北部、西南部为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为仲田岭山脉,海拔为600米以上,坡度为20~35度,个别山头海拔达800米,坡度为60度。海拔400~8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较高的为仲田岭、回风岭、竹络岭、琼南岭、龙楼岭、天扛岭、大田岭、仙园岭。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8%。自然地貌形成低海拔,低丘陵,小平原,西北高,东南低,北、西、南为山岭屏障,东部平原沿海,西部山区。滨海地区为沙质草地。台地平原为农作物植被,以水稻、芒果、橡胶为主。宜多种热带作物生长。
  第三节 土壤
  土壤主要是田洋土壤,即水稻农田土壤。三亚海棠湾500亩以上的田洋有:落根洋、宝福洋、泮水洋、龙楼洋、文昌洋、保境洋、青田等田洋,多系红壤、沙壤。土壤结构良好,水肥、气热协调,古来是“鱼米之乡”,是三亚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全国的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制种面积达3000多亩,产量达200多万斤种子。
  岭地多属红砂壤土,宜树木生长,现已开发利用面积约15万亩,种植橡胶和热带水果。
  第二章 气候
  第一节 气温
  三亚海棠湾地区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长夏无冬,秋春相连,四季常绿,年平均温度为22.9℃~25.64℃之间。年降雨量为1200~14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90.4~2506.8小时之间。
  第二节 水文
  一、地表水
  三亚海棠湾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深度为618毫米,半径流量多数为0.63平方米,半径深度为0.63毫米,年总径流量为3.8亿立方米,丰水年(P=10%)的年径流量为5.06亿立方米,平水年(P=50%)的年径流量为3.8亿立方米,枯水年(P=9%)的年径流量为2.7亿立方米。集雨面积500平方公里。从保亭县流入海棠湾镇的年径流量为平水年4.576亿立方米,枯水年2.28亿立方米。
  二、地面热水
  三亚海棠湾地区,古来以“温泉之乡”著称。有温泉四处。除了开发奉献世人的南田“神州第一泉”外,还有原生态的“白龙温泉”,位于镇西8公里,湾坡村附近,有“公泉”、“母泉”之称,“公泉”水温80℃,“母泉”水温70℃。此外,龙海管区的“龙坡温泉”,是具有医疗价值的浓度氟硅型医疗热矿水,有待开发。
  第三节 潮汐
  据《崖州志》载:朝曰潮、夕曰汐,统谓之潮。《抱朴子》曰: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而潮。《大图径》曰:潮汐往来,为天地至信。琼州潮候,与江浙钦廉之潮不同,其地势异也。故潮长则西流,消则东流。曰有消长,常也。八月、九月其势独大。每日两有消长者,其变也。故旧潮渐减小,谓退潮。新潮渐进渐大,谓涨潮。其大小之候,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盛衰。潮之进退皆系于日。月临卯酉,则水涨乎东西,月临子午,则潮涨乎南北,昼夜之运,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
  三亚海棠湾潮候与三亚市各海港略相同,虽有差异,不过大同小异。逐月流水时刻,形成的潮汐,可参见《崖州志》。
  第三章 山川、港湾、湖井
  海棠湾地区大小山岭很多,港湾、湖井有些已被开发种植橡胶和热带作物,现择重点摘录。
  第一节 山岭
  龙楼岭(又名状元岭),镇西800米。相传和白石岭是一对相克之山。唐贞观年间,赐此山为吉阳县藤桥市祖山(《崖州志》)。古时山上有望星岩,岩西有石穴,泉流如醴。峰峦耸秀,型如状元帽,为诸峰之最。龙山书院由此山命名。
  白石岭(又称白虎岭),位于镇东2公里,是三亚市东门第一山。清时为永宁乡屏蔽。原貌,山势高昂,山中有白石高15米,如虎踞状,传说是龙楼岭克山。它状如虎,长年累月,守望着海棠湾,说是海的保护神。今山腰开发种上芒果,山脚已建成水果收购仓库。
  回风岭,镇西约16公里,高80米。古人说:以寒风不过此岭而得名。横截镇西,道隘峰横,隐蔽天日,是古崖州东路第三重关隘,古道口。明成化初,知州徐琦修路作记,勒石。弘治初,副将陈英委知州林锋重修。清雍正六年(1728)知州程哲、乾隆十九年(1754)知州宋锦相继修。山上有喜思泉,下有温泉两处,乌首盘旋,曲折幽邃。大茅峒环居其下,东铁炉峒居其东。古道久废,今为国道隧洞。
  仲田岭,距镇西6公里。山势似一寨门,平均高度400米左右。两岭对峙如门,中间仄经深140米,涧水如泉,多石。南接回风岭,后靠甘什岭,北连仙园岭,东面山脚是仲田水库。山深峰险,巍峨壮观。为入大茅、南林咽喉,易守难攻。1927年起,是崖东三区委、苏维埃政府、农会和陵崖县委、陵水苏维埃政府、琼崖边海区党委、行署和榆三县委和红军、农军等党政军群组织驻地,现列为国家森林保护区。它见证了海棠湾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23年红旗不倒的光荣历史。
  竹络岭,镇西约18公里,左通回风岭,右连琼南岭(枷楠岭),是镇的分界岭。四面高岗,中有田园百余亩,势如桶形。田独镇居前,铁炉坡居其后,乌道穹窿,徒步难行,岭上有大石如屋。过3公里,即至林旺村。往东南8公里,便是亚龙湾景区。
  琼南岭又称枷楠岭,于镇南端,后海渔村南。西连竹络岭,与蜈支洲岛一衣带水,高400米以上,从海边挺立,白石重叠,望之可畏。绝顶南望可见亚龙湾,是海棠湾的屏蔽。
  蜈支洲,距海棠湾镇20公里,南境大海中。距陆地水程2.4公里,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100米,面积1.5平方公里,山峰最高海拔78.3米,地势东高西低。远视,横黛形如“一”字,峦壑清幽,石壁奇峭,被称为“大海摇篮”。
  第二节 河流
  藤桥东河,源于保亭县某代弓石岩岭,西流入海棠湾区域。从大本昂贡二弓之山峡流出,又西流至某屏弓,与清雅小水会。其小水有二源:一从翻钞岭,一从某莲岭,东南流至清雅,合为一流。又南至万峒前,穿山谷,经大肚、供内、牟密、黎场、田湾等村,至南田农场前,绕过藤桥镇东,在蛋家棚处与西河会,汇成合口港,注入大海。总流程100公里,境内流程17公里。
  藤桥西河,源出于至爹岭,分二源:一从岭峡东流,出保亭县只让弓,南经打密潭而下。一从岭西流,入罗葵,罗葵大岭水,北流来会,至南林逾石姆河,与东流会,是为三叉河。曲折东南流,经长枕、龙楼岭下,至藤桥糖厂前,绕过旧市村,于蛋家棚与东河汇合,融为合口港,流程75公里,融流入海。境内建小型水库3宗,区域内耕地面积3701亩。
  龙江河,发源境内北山岭东南麓,自西北向东南流,至落根田洋,经草厂、田仔、青塘等村,至林旺村转向东南流,至顶汶村汇入下丈支流后入海。流程18.25公里,流域面积111.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坡降0.0135米,在各条支流上兴建小型水库2宗,控制面积14.15平方公里。流域内有林旺镇,耕地15277亩。
  第三节 港湾
  海棠湾,与亚龙湾、大东海湾、三亚湾、崖州湾并列为三亚市五大名湾之一。与亚龙湾、大东海相比,海棠湾显得恬静而又生动,具有远离尘世的幽远和美丽。从陵水县英州镇土福湾至三亚海棠湾镇后海渔村,海岸线长25公里。因行政区的关系,划分为两部分,陵水为土福湾,属三亚市境内称为海棠湾。海岸线长达21.8公里,风光旖旎,均宽60米的沙滩带蜿蜒如梦,河道如网,绿洲棋布,芳草萋萋,椰林婆娑,有诗颂“滟滟随波千万里,海天一色无纤尘,遥望四边云接水,海阔澄波月照人”。现定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藤桥合口港,位于蛋家棚渔村,镇府东500米处。它由藤桥东西二水汇合而得合口港此名,属海河港。潮汐涨落,约差0.8米。全长35公里。涨潮平均水深度为2.5米,水域对岸宽度平均为200米。水质为涨潮碱,落潮淡。可泊中小渔船50艘,可避12级以下台风。合口港史有内外港之分。合口港入海口前,浮生一丘——椰子洲岛。此港盛产鱼、虾,质优味美。港内的椰子洲岛,是海棠湾保护最好的原生态自然景观之一。
  第四节 湖井
  铁炉港(湖),相传在铁炉港港口南边山脚处有一石井,常年有铁锈水汩汩流入港湖,因此名为铁炉港。
  它位于三亚市海棠湾镇最南端,距镇约20公里,属池湖地貌。港内水域有4533万平方米,港内航道弯曲狭窄,港门外有一处沙滩阻塞,在此设置航标。锚地可泊机船6~8艘,可避11级以下台风。港外可供大型船只临时停泊,能避7级以下西南风。建有钢筋混凝土“T”字型码头一座。木质突堤式码头一座,引堤51.2米,宽6米。300吨油库一座,长30米,宽6米。港区内分布的红树林约45亩。港内还有铁炉盐场和海水养殖场。水域面积大,涨潮船只可航达江前港。
  第五节 水库
  海棠湾区域里,解放以来水利设施逐步完善,建有沙牛坡、芒三、湾应、海燕、岭门、文针、石姆龙、岸头岭、升昌、道宁、高村、扁担丘、岭夹、岭脚塘等中小水库15宗,总库容1519.04万立方,蓄水量358.8万立方,配套主渠道21条,长58公里,支渠208条,长48公里。骨干水资源的水库是:
  赤田水库。位于镇驻地西3公里,西河中段。1994年6月28日建成使用。库容量为7710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5万吨,灌溉农田4万亩。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16千瓦,是全镇的淡水资源重地。
  仲田水库。位于仲田岭东脚下,距镇西5公里,仲田村上游。1958年初开工,1958年12月竣工。集雨面积9.1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7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42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5.2米,灌溉面积6000亩。
  海燕水库(南田农场辖区)。1977年1月开工,1977年12月底竣工。集雨面积1.14平方公里,总库容3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1.8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2米,灌溉面积160亩。
  湾应水库。位于林旺湾应村。1977年3月开工,当年竣工。集雨面积3.4平方公里,总库容127.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6万立方米,最大坝高11.5米,灌溉面积803亩。
  第四章 地产与特产
  第一节 水稻
  海棠湾地区土壤大体为赤红壤、红壤和沙壤、潮泥土四种,构成渗育型。坡地以赤砂壤和海沙壤为主,山岭以黄壤为主,适宜热带作物的生长。
  海棠湾是三亚市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一年为早晚二造。水稻面积27645亩,年产粮食8801.75吨,产值1904.88万元;南田农场水田面积9986亩,年产粮食总产4084吨,产值253.5万元。
  海棠湾属热带天然温室,区域内有龙楼、文昌、泮水、营根、落根、保福、沙牛坡、保境等较大的旱涝保收田洋,是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专业化水稻制种基地,技术力量雄厚,有力而高效地推动三亚市海棠湾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蔬菜
  海棠湾地区每年瓜菜种植面积达4.6万亩以上,品种主要有长豆角、毛节瓜、尖椒、长茄等,年均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经济产值达2.54亿元。产品销往日本及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北京、上海等30多个地区。
  第三节 果类
  海棠湾地区是水果之乡,芒果、椰子、槟榔、杨桃、菠萝、菠萝蜜、荔枝、龙眼、木瓜、山竹果、香蕉等自古有之。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大力发展芒果、西瓜,培育无公害的品牌产品,截至2008年底,种植水果面积近3万亩,以芒果为最,种植面积2.3865万亩,品种有台农、青皮、象牙、桂妃等,芒果年总产量达2.1634万吨以上,经济产值约1.8332亿元。获得南田芒果王之称。
  第四节 水产品
  海棠湾区域拥有浩瀚的大海,又有内陆湖泊、河流港湾,既可搞大海养殖和捕捞,又可利用内湖搞养殖,渔业发展空间很大。截至2008年底,养殖面积达644.7公顷,其中海水养殖为328.7公顷,淡水养殖316公顷。主要有白鳃、金鳃、金钱鳃、大点鱼等名贵鱼种。渔业年产量(含海洋捕捞)达10517吨,总产值1.2亿元。藤桥力信养殖场,在铁炉港内,养殖面积1050平方米,养殖海利、龙胆等,年产100吨。沿海渔村渔民在铁炉港大搞渔排养殖,既养鱼又卖鱼,很受游客青睐,经济效益很好。
  第五节 禽畜类
  海棠湾地区面海背山,除了海味,山珍诸多。山猪、鹿、蛇、狐、兔、野鸡、山鹧鸪、老鹰、白鹭、金丝鸟、麻雀、海蛙等飞禽走兽皆有。由于人们的开荒种植和随意杀害,野生禽兽现已罕见。人工饲养的颇多。据统计到2008年止,全镇年生猪存栏量37194头,牛年存栏量4650头,羊年存栏量保持在3150头,鸡11.99万只,鹅21340只,鸭16.66万只。
  镇政府提出以“一村一品”为重点,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规划目标,使禽畜类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年产量达6260吨以上,经济效益达7261.83万元。
  第六节 植物
  海棠树,生长慢,不与它树争容斗艳,不易被人类砍伐伤害,而是默默地防风固沙护海,所以被公认为护村的祖树。它粗皮礧砢,株柯拳曲,并不出众,但树质坚韧,树槎斜张,形如伞杆。六七月开花,花有白色和米黄色两种。树不高,叶荫三至五米。树皮内存的胶汁可当药,治小疮。树籽可榨油。古海棠湾人,将籽晒半干后,用竹片串联一起,当油灯点燃,或炒干榨成滑润油。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还能看到沿海村庄长满了海棠树,后来由于村民们开发山岭而肆意砍伐,到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据悉,从龙海到林旺的每个村庄还保存着,但多则五株,少则一两株。保护得较好的是大灶村,至今存活6棵。村民杨昌香家院里存有一棵老海棠树,树不是很高,两棵树槎从根底部斜斜岔开,各自撑起一片浓密的绿阴,开满了米黄色的花。
  橡胶树,分有直生树和500、800标号树,割皮取胶水,经济价值较高。高6至8米不等,春季长叶,冬季落叶,清明前开割,落叶前停割,树质柔韧,树龄约30年,更新后其木可加工成板片,制作高档家具。南田农场现种植橡胶面积达68432亩。
  苦楝树。各村庄皆有,雌雄之分,易生长。雌者枝开花,质结实,雄者质松弛,颇有纹理,水渍则腐。叶有药性,水煮冲洗杀虫治痒和治小儿疳虫。
  榕树,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干拳曲,其阴数米,软条垂下,落地生根。一大株有根四处,横枝互相连理,人称睡木,有大叶、小叶二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风景树。
  红榄李,生长在铁炉港红树林中,据专家考证,全国仅此地发现有8株,是稀有的名贵树种,受国家保护。
  据1987年农业部勘查,三亚海棠湾地区,植物资源有热带林木10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子京、荔枝、母生、花梨、青皮、红罗、加朴、鸡米、孔雀豆、科礼、陆均松、柚木、莺歌格等。还有药用植物100多种,主要有龙血树、木灵芝、沉香、槟榔、益智、草砂仁等等。藤类有红藤、白藤、鸡藤等。果树植物有菠萝蜜、荔枝、杨桃、石榴、酸豆树、芒果、胭脂树等。由于贪馋的刀斧所至,现名贵树种存量极少。
  第七节 矿产
  海棠湾地区矿产资源也极丰富,突出的是铁矿、铜矿、钛矿、石英沙、大理石,分布广。据1960年普查,铁扛岭等六个大岭都藏有幼铁矿。钛矿沿海沙中皆有丰富含量。还有河沙,大英石、海珊瑚、海铁树都是名贵的矿产资源。
  附录:品牌产品
  朱家排骨是海棠湾乃至三亚市的饮食文化的品牌之一。肉取本地农家肉猪,制作精良、卫生,骨色美观,肉脆味香,产品供不应求,特别受港澳游客青睐。
  湾坡鸭。因放养在湾坡村水草丰富、螺蚌充足的湾坡田洋而得名。放养三个月,长肉5~6斤重,皮白肉厚,骨软味美,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全村年养量15万只。湾坡鸭经济合作社正在组建,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红礼哈密瓜。瓜的特点与众瓜不同,具有皮薄肉脆,口感香甜,水多,无公害,是三亚市绿色食品品牌之一。每年大棚种植面积达7000亩,产量2500吨,产值达7590万元。
  金海棠西瓜。瓜的特点是产量高,品质好,水分足,味道鲜,清脆可口,无公害,是海棠湾冬季瓜菜主要品牌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亩产达5000斤,产值达75000万元。品种有新农1号、创利1号和黑美人。
  冬季品牌瓜菜主要有:长豆角,每年以6120亩势头发展;茄子每年种植766亩以上;台青每年种植476亩以上;毛节瓜,每年种植620亩;丝瓜每年种植143亩以上;尖椒每年种植面积1300亩以上。品牌瓜菜产量达8.5万吨以上。这些瓜菜的特点是颜色鲜艳,皮薄肉实,味道鲜美可口,耐存耐放(存放5天还保持新鲜)。无公害,销路广,深受国内外运销商的青睐。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