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营南田农场建制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130
颗粒名称: 五、国营南田农场建制沿革
分类号: K296.65
页数: 4
页码: 32-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南田农场的历史沿革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包括前身长田垦殖场成立到国营南田农场的改制,以及后来隶属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变革和恢复为农场建制后的发展。文章还介绍了南田农场的管理架构,包括场部、林区(作业区)和生产队,以及它们的变更和合并。
关键词: 南田农场 垦殖场 兵团

内容

南田农场的前身是长田垦殖场(编号6001场),创建于1952年1月22日。地处保亭县付巾乡,属华南垦殖分局保亭垦殖所管辖。同年9月16日开始种植橡胶。1954年4月,崖县垦殖所并入保亭殖垦所,崖县所的田湾垦殖场(编号为5001场)也并入长田垦殖场,归保亭所管辖。1955年4月保亭所撤销,原保亭所的南旦垦殖场(编号6002场)也并入长田场,仍称长田垦殖场。同年底,由海南垦殖分局明令定名为国营南田农场。
  1958年8月,归侨投资的侨福、华联两个胶业公司通过清产核资,采取折价定息办法并入南田农场。
  1958年10月,农场与崖县的藤桥乡、陵水县的英州乡、保亭县的南山乡、新民华侨垦殖场合并成立海燕人民公社,归当时榆林县管辖。1959年5月场社分开,农场划归崖县境属,同时保亭县付巾乡长田大队(含长田、南相、海口、南旦、双绞石5个自然村)并入。
  1960年8月,又因县界的重新划定,将国营三道华侨农场属崖县境内的黎场、侨南两个作业区划入南田农场。
  1965年秋,原藤桥公社属下的红阳大队(共辖黎场、大村、中村、坡村、广西、毛新、长枕上、中、下村共9个自然村)并入农场。长田、红阳两个大队并入农场时,仍属集体所有制,1977年2月,经通什农垦局批准转为全民所有制。
  1969年4月,广东农垦改制为生产建设兵团,隶属广州军区。南田农场被编为三师八团,1974年10月兵团建制撤销,恢复农场建制又复名为广东省国营南田农场。
  1981年3—5月,由于历史原因,场社发生了土地纠纷,后经省、州、县三级工作组的协商,决定将地处南田农场周边原属崖县藤桥公社管辖的富巾、南山、保境、赤田四个大队和仲田村、田岸村共37个自然村,陵水县英州、田仔两公社的加福、公新、加马、马调、响水5个自然村并入南田农场,属全民所有制,至此,农场地域基本定型。
  1988年海南建省,农场按省属定名为海南省国营南田农场。
  场部地址:建场初期,长田场场部设在现长田队。1956年迁到现长锋队。1958年公社化时迁到藤桥镇,1959年场社分开后迁到现东方红队,1968年迁到海棠湾镇藤桥东河北岸,现住址。
  随着开荒定植面积逐渐扩大,为便于管理,农场设场派出机构——林区,负责对其所属生产队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生产检查、指导,督促贯彻、落实农场的规章、制度、措施、指示,指导生产队搞好经济核算,完成国家计划。
  1954年,长田场分设四个林区,每林区管辖几个生产队。1955年南旦场并入后,经调整仍设四个林区,即一林区(田湾)、二林区(长田)、三林区(响水)、四林区(南旦)。同年将林区改为作业区,后农场扩大开发,1956年增设丰收区,1957年至1959年又增设七一、侨福、龙楼、海燕区共9个作业区,1960年增设侨南区和黎场区。1963年10月,侨南区并入侨福区,龙楼区并入黎场区,仍为9个作业区。1966年底将原9个作业区重新组合,成立6个分场,即东风分场、黎场分场、爱国分场、红旗分场、长田分场和响水分场。
  1969年兵团时期改为团、营、连建制。分场改为营,一营为东风分场,二营为黎场分场,三营为爱国分场,四营为红旗分场,五营为长田分场,六营为响水分场。
  1974年10月恢复农场体制后,营又改为作业区。1975年8月增设新田作业区(1980年撤销),管辖工交基建各厂、队。1976年重建海燕作业区。
  1981年并入4个农村大队的42个自然村后,调整了作业区,即东风区分为东风、丰收两个作业区,黎场区分为黎场、黎光两个作业区,并入农场的42个自然村组成生产队,随地属划入各作业区,原大队建制取消。至此,全场有9个作业区。1991年又将东风、丰收合并,黎场、黎光合并,仍是7个作业区。
  1992年底,作业区改为分场,1994年随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缩小核算单位,在原有7个分场中,黎场分场分为黎场、黎光两分场,爱国分场分为爱国、爱泉两个分场,红旗分场分为红旗、红星两个分场,全场共10个分场直至现在。分场(作业区)下设生产队。生产队是农场的基层单位,担负职工思想教育,落实生产任务措施,开展社会活动,提高职工素质,搞好职工生活,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指标的任务。1955年全场有生产队12个,1958年15个,1962年34个,1978年63个,1981年85个,1990年增至89个。近年来撤并了一些队,至2000年为85个生产队。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