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4127
颗粒名称: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
分类号: K296.65
页数: 2
页码: 8-9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民国时期崖东三区(现三亚海棠湾地区)的行政区划演变过程和基层组织情况。从1912年崖县设议事会起,至1950年全境解放,经历了议事会、参议会、保甲制等不同形式的组织发展。在此期间,崖东三区辖区小乡和保甲制度也有所调整和变更。
关键词: 崖东三区 民国时期 行政区划

内容

民国元年(1912),崖县设县议事会,议事会设议长1人,议员17人。后因当时政局不稳而停止活动,并于民国四年(1915)解散。民国五至十年(1916—1921),崖县设立县参议会,由于战事频繁,县参议会活动较少。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曾举行各界代表会议,选举吉章简为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崖县参议会随同民国崖县政府消亡。
  民国统治共37年,其间崖东三区(藤桥)机构建制是:
  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崖州改称崖县,全县划分为五个区。三亚海棠湾地区为崖东三区。区辖五个小乡:永宁乡,乡长蓝来崇(龙楼村人),办公地点于广行会馆;龙宁乡,乡长孙秀夫(文昌市人),办公地点于藤桥市头;观海乡,乡长李奋南(洪李村人),办公地点于洪李村;接陵乡,乡长符忠育,办公地点于六行会馆;大新乡,乡长庞公兼。
  民国四年至六年(1915—1917),崖三区区长符忠育(赤岭人),辖区不变。
  民国七年至十一年(1918—1922),全县五个区每个区都设巡警署,崖三区区长符忠育。公安局长林天琛(市头人)。时撤五个小乡,推行保甲制,全区设16保186甲。
  民国十二年至十五年(1923—1926),崖三区区长李孙益,辖区16保186甲。
  民国十六年至十八年(1927—1929),崖三区区长陈忠儒(龙楼村人)。辖区不变。
  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930—1934),全县推行“五家联保”制,崖三区设19保186甲。区长孙秀夫,后区长李裕汉。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935—1939),崖三区区长李孙益,后区长李裕勇。
  1939年3月17日,日军占领藤桥。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940—1943),全县推行维持会建制。崖三区维持会初期会长梁英标,后任维持会长符忠育,副会长林家会、李孙益。全区推行保甲制,编户籍,发“良民证”。
  民国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944—1945),崖三区改为永宁乡,乡长蒙国才。设19保186甲。
  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46—1947),永宁乡,乡长林树辉(崖县参议会常委),辖区不变。
  民国三十七年(1948—1949.4),永宁乡,乡长梁其明,辖区不变。
  1949年8月,永宁乡,乡长林树辉,辖19保186甲。
  1949—1950年5月,永宁乡,乡长陈善德。
  1950年5月,全境解放。
  民国时期崖东三区下属基层组织:
  (一)永宁乡、龙宁乡、观海乡属本境。大新乡(青田峒、大茅峒、三道、大本、三弓)、接陵乡(英州、赤岭、翁田等)。
  (二)19保:
  1保:(东溪)保长李尊保。
  2保:(市镇)保长符祥东。
  3保:(龙楼、营头、旧市、岭头岭等)保长陈德权。
  4保:(海丰)保长林家标。
  5保:(椰子园、城脚等)保长陈大奇、黄文章。
  6保:(军田、番园、白土田等)保长曹必焕、符文会。
  7保:(风塘、洪李村)保长占尊乙、陈石福。
  8保:(大灶、新村)保长陈克宽、陈传甲。
  9保:(林旺村等)保长林廷健。
  10保:(后海渔村)保长杨秀山。
  11保:(田湾片)保长李开忠。
  12保:(青田、北山、仲田等)保长苏亚汉。
  13保:(南旦、南山、付巾)保长。
  14保:(赤田、田岸片)保长。
  从15保、16保、17保、18保、19保系六盘、大茅和保亭三道、三弓地区及陵水县英州、赤岭,不属本境内。以上各保,又以一村为一甲,设甲长1人。

知识出处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分为建制沿革、自然资源、乡土浩气、赤胆忠魂、民族民俗民娱、乡貌新姿、乡土名士录八编,介绍了三亚海棠湾区域、建制沿革、古迹、商旅、地质与地貌、气候、地产与特产、黎族人民抗日斗争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海棠湾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