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州的“生黎”和“熟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鳌山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940
颗粒名称: 古崖州的“生黎”和“熟黎”
分类号: Q982+.3
页数: 4
页码: 092-0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黎族是海南岛的土著居民,熟黎和生黎是黎族人的两种不同类型,熟黎以黎为主,不是纯种的黎族人,生黎则是不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原始氏族社会状态下的黎族人。
关键词: 黎族 族群 概况

内容

古崖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境内有汉、黎、回、苗等民族。各民族以其独特的习俗风情生活在古崖州这块土地上,也以其聪明才智和共同劳动创造了古崖州多姿多彩的历史。
  黎族是海南岛的土著居民。崖州是海南岛疆域最大的一个州,崖州的黎族人口约占全岛黎族人口的一半以上。黎族是开发崖州的先驱。
  黎族,俗称“黎人”,古称“俚人”“黎僚”,《汉书·地理志》及汉代以后的文献均有记载。考古发现黎族先民远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在海南岛上活动,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至于黎族族源,学术界尚未有结论。
  “黎族”是他族对黎族公认的族称,黎族自称其为“赛人”。黎族按其支系而分,有“赛人”(“赛人”既是黎族的通称,也是本民族的一个支系)、“杞人”“润人”“侾人”“美孚人”等;按其方言而分(俗以“吃饭”一词为志),有“德透黎”“唠嗒黎”“啰嗒黎”“唎嗒黎”;按其穿戴修饰而分,有“长〓黎”“短〓黎”“多文黎”“少文黎”等。崖州大部分地区的黎人属“侾人”支系,其族内称之为“崖州侾”。“崖州侾”中又分“崖州三星侾”“崖州四星侾”“头侾”“尾侾”等。此外,崖州也有“赛人”和“杞人”支系。
  古崖州汉人对黎人则有其奇特的划分,即将境内的黎人分成两类:生黎和熟黎。生黎显著特征是:(一)“伏居深山”“结茅为屋”。(二)“嚣顽无知”“质直犷悍”“不服王化、不供赋役”。(三)“缠头跣足”“(男)以片布包下体”“(女)以椰壳遮乳及下体”。(四)“以木为弓、以竹为弦”“誓以熊甲、卜以鸭跖”“与人贸易,不欺,亦不受人欺”。熟黎显著特征是:(一)“开险阻,置村峒”。(二)“日往来城市中,有无相易,语言相通,间有识字者”。(三)“好斗乐乱,不能久安”。(四)“祭必斩牛,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近民居者,饮食衣服亦与齐民同”,“婚亦避同姓”。归结起来,生黎和熟黎的区别是:“治则为熟黎,乱则为生黎。”
  从人类学、民族学的角度说,这种划分法是不科学的,不体现血缘关系的。但从社会学角度说,这种划分却不无道理。它是根据生黎、熟黎不同的生活地域、生活环境和各自的生活习俗、外貌性格、待人处事等方法来划分的。古人的记述,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种族歧视的观点,有不少遗讹及欠全之处,但为今人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资料。
  生黎,是黎族最原始部落的纯种族群。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征剿政策,黎族部落迁徙山岐岭峒,过着非人的生活,于是这些部落被称之为“生黎”。明代“巨儒”、崖州进士钟芳在《悯群黎文》中纪云;“予观黎獠之俗,而思人生之始……裸体涅面,言语侏〓,无冠履衣裳之制,匪惟礼义不知,也或不知有郡邑也……”。这就是对生黎的写照。千百年来,生黎地区一直处于封闭式的原始氏族社会状态,生产力水平极其底下,靠“刀耕火种、手捻牛踩”的农业和原始狩猎维系生存。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部分生黎地区还使用石器和木器工具。生产关系实行共耕制和平均分配。共耕制即所谓“合亩制”,是以血亲为基础而组成的生产群体,领导人称为“亩头”,同耕者称为“亩仔”,尤其是生黎中属于“杞人”支系的部落,“合亩制”更为普遍。这种“合亩制”的生产关系,使得大家共同劳动,共同创造财富,共同分配成果,共同抵御天灾,成为连结血脉的纽带。但由于“合亩制”的“亩仔”对“亩头”有一定程度上的隶从、依附关系,而产品又平均分配,因此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民族压迫、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山居环境,造成生黎不识字、不通教化、不与异族来往的状态。男女长大后,均文身面。结绳记事,刻木记年。崇拜图腾,动物以蛇为主,植物以葫芦瓜为主(认为葫芦救他们的祖先逃出水患)。以牛角为号,以击鼓为乐。铜锣是生黎权利和财富的象征,谁拥有越多、越贵重的铜锣,谁就能成为峒主、亩头和奥雅。
  封闭的民族在和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既自然而然地形成落后、愚昧的习俗,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生黎织“吉贝”为布,在历史上是先于其他民族的。生黎没有文字,也不使用汉字,但有自己的歌谣、乐器和舞蹈。生黎的歌谣,句式和用韵都很灵活、自然,是任何一个民族歌谣都无法代替的。生黎自制的竹管乐器——唎咧,音色婉转而悦耳,清脆而甜美,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
  生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曾发动了上百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压迫,维护了自己民族的尊严。如汉代较大规模的黎族起义,是生黎地区首先发起的,酿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直捣珠崖郡城杀死珠崖太守。在革命战争年代,生黎地区的民众也是十分踊跃的,琼崖革命根据地多开辟在这一地区。
  熟黎,相对生黎而言。熟黎居于沿海和深山之间。熟黎不是纯种的黎族人,其来源一是与汉人长期互通贸易而不愿久居岐峒的生黎,二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入山长居的汉人。熟黎是以黎为主的黎汉群居体。
  熟黎的来源和近汉而居的地理环境,使其在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生黎显然有别。
  熟黎地区没有“合亩制”,看不见原始氏族社会的影子。共耕制为独耕制所代替,“亩头”为地主所代替。平均分配为个体占有所代替。生产工具以铁器为主。农业以种“山兰”为主,还开垦水田。狩猎让位于畜牧业。
  生黎不识字,而熟黎自宋代起就“遣子入学”,学汉字习汉文。生黎无姓氏,仅以“榕树下”“木棉树下”“石头下”等呼号定其血亲,而熟黎有与汉人相同的姓氏。古崖州的黎族,罗、符、董、李为最大姓氏。熟黎除了行巫拜鬼,还举行祭祖活动。熟黎有年节之庆,婚丧之典。熟黎既固留生黎的传统技艺,也博采汉族的文化艺术。生黎织“吉贝”用木板,熟黎造出了腰机。熟黎绣织的黎锦、黎单和黎被,尤其是“崖州被”,精美绝伦,在历史上曾名噪一时。熟黎的歌舞更为奇绝,如“打竹舞”“钱铃双刀舞”,历久而不衰,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高深的艺术功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先有生黎而后有熟黎。生黎和熟黎共同创造黎族历史。而熟黎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原载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李建璋、王隆伟主编的文史集《崖州史话》。

知识出处

鳌山集

《鳌山集》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文史及学术作品合集。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新诗和旧体诗词),文史及学术作品有随笔、答问、论著等,形式多样。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多个层面,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和当代。作品基调积极、健康。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岛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