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出了个“钟进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鳌山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931
颗粒名称: 崖州出了个“钟进士”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059-0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钟芳是明代海南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岭海巨儒”,被尊为“艺林冠冕”。他从小聪明颖异,祖父钟京家道中落,但钟氏一家仍坚持安贫守志。钟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多地担任学官、法官、武官、财官等要职,极力施行仁政,同情民间疾苦,为百姓多做好事、善事。
关键词: 钟进士 概况 崖州

内容

“钟进士”——古代崖州妇孺皆知、世代景仰的名贤。崖州人从未直呼他的名字,而以他的科举头衔敬称为“钟进士”。“钟进士”名钟芳,字仲实,号筠溪,崖州高山所(今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明、清两代被尊为“岭海巨儒”“艺林冠冕”。
  钟芳和丘濬、海瑞等是明代有全国性影响的海南先哲。在崖州,钟芳是五百年来读书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最高理想的典型人物。
  家境家风 玉汝于成
  钟芳之家系,源于三国魏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太祖唐中书侍郎钟绍京,自河南长葛南迁江西龙南,至宋龙图学士钟佃安,因受命征战两广地区而落籍于琼。高祖钟铠自琼(琼山)迁万(万宁),曾祖钟惠自万迁崖,定居于水南高山村。祖父钟京,家道中落,不得不过继外亲养育。曾祖母黄氏,故钟芳生父钟明原名黄明,钟芳原名黄芳,直到入朝为官后才奏复其钟姓。
  钟芳生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生父钟明“以卖浆为业”,家境贫寒。然而,钟氏一家不失祖训,安贫守志。曾有州府收粮吏陈里胥在他家的店寮中不慎遗失三百两银子,钟明夫妇见财而不动心,冒着严寒在店寮中苦苦等候,直至深夜时分才见失主号啕而来,于是如数奉还,对失主回馈的银两分文不取。为此,后人为钟芳父母兴建一座名为“还金寮”的祠宇,立碑著文,纪念和表彰钟氏一家拾金不昧的高尚德行。如此家境、家风、家教,使钟芳从小就明白做人,立志为学,奋发进取。
  钟芳颖异超人。七岁时,祖父钟京(字锦堂)将家中所养的一匹马卖给西里人陈士郎。买卖议成后,钟芳代写马契。少年钟芳信笔挥洒,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马契》七言诗:
  立契高山钟锦堂,西里买马陈士郎。
  家中早养马一匹,今年天旱马难当。
  聚首会面先商议,善价而沽不久长。
  钱马过交后不反,任君骑过龙眼山。
  陈士郎一看,惊呼:“真神童也!”不仅不买马,还将买马的钱悉数捐赠钟氏一家,作为钟芳日后读书深造的费用。
  钟芳十岁入州学,中秀才,扬名于琼崖四州。江西名进士、时任海南道员的陈英十分欣赏钟芳的才华,阅其文后赞叹:“童子有这样的才思,真乃丘文庄(丘濬)公再生!”并预言:“钟芳参加广东乡试,不是第一便是第二。”果然,钟芳于弘治十四年(1501)乡试高中亚元(举人第二名),年二十五岁。
  正德三年(1508),钟芳赴京会试,修撰康海等主考官员力挺其为“榜首”(会试中式首名),殿试后,登二甲第三(进士第六名),一时名动京师,官授翰林院编修。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钟芳当过文官、学官、法官、武官、财官。其宦迹遍及北京、南京、浙江、江西、福建、广西等地,累官翰林院编修、宁国府推官、漳州知府、户部员外郎、吏部稽勋郎中、浙江提学使、广西右参政、江西布政使、南京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全国最高学府校长)、南京兵部右侍郎(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南京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等要职。
  钟芳出身寒微,自小目睹地方动乱不断,民不聊生,因此他在朝为官几十年,极力施行仁政,同情民间疾苦,为百姓多做好事、善事。
  被贬为宁国府推官期间,钟芳“能折滞狱”,厘清了近百宗民间冤案、难案。一些地方发大水,田园失收,饿殍载道,钟芳积极组织官民协力抗灾,并上疏要求朝廷赈恤,使“民获奠居”,重建家园。任广西右参政时,“贵县多虎患”,地方官府无从过问,“父老遮道泣诉”,钟芳亲自带领捕虎队上山“搜获六虎”,荡平虎患,当地民众在感激之余,勒石以纪。
  嘉靖二年(1523),广西洛容、马平、田州、平乐等地发生内乱,朝廷命钟芳协同王阳明率军平乱。久征不下后,王阳明采纳了钟芳提出的分置土官之策,遂不战而胜。其间,钟芳单车简从,深入乱区,规劝乱军头目,降服乱军首领,兵不血刃地平定了这场内乱,表现了非凡的胆识。在福建漳州知府任上,钟芳严肃查处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贾,坚决打击官商勾结、巧取豪夺的行为。
  浙江科考多出弊端,钟芳任提学使后,坚意革新,向朝廷上疏提出科举取士应不重权贵,不轻庶民,公平公正,坚持以德为上,德才兼备者为优的朝议,并亲自在浙江实施,于是“浙士斐然向风”,江南人才荟萃。
  嘉靖十一年(1532),钟芳升兵部右侍郎,屡次统军到边境征讨外患,军功卓著。钟芳协同参赞王廷相革弊立制,解决了诸如“马快船旧累戎伍”等大量积重难返的军政问题。军粮不足,边储告急,钟芳亲赴戍军驻地,将两名暗中倒卖军粮的官员予以正刑,安定军心。钟芳实施“散余米给军,固战时之米”的战备储粮法,做到有计划地供给戍边用粮、用银,使军队有了可靠的后勤保障,在边关连打胜仗。
  嘉靖十二年(1533),钟芳改任户部右侍郎,殚精竭虑为国理财。其时,由于嘉靖皇帝大兴土木,修斋建醮,不理朝政,各级官员骄奢淫逸,贪糜成风,导致国家财政和人民生活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嘉靖之季,太仓所存无一年之蓄”。为缓国计,纾民力,钟芳针砭时弊,在户部的行文中规定:除皇家外,土大夫和一切官员举行的祭礼,不得铺张浪费,禁止宰杀牺牲,止用“脯醢酒果”。官员薪俸不得前支、超领、无账、掺假,掌握财政的各级官员,“失规滞濡”者从重整肃。大旱之年,钟芳周密地安排各地的储粮和运粮,缓解了全国很多受旱地区的“饥民潮”,安定了民心。
  学术成就 蜚声翰苑
  作为一代名儒,钟芳治学严谨,博极而精,“虽律、力、医、卜之书,靡无通贯”,声名流布朝野。理学宗师王阳明和钟芳曾同道共事,王阳明对钟芳十分赏识,常与之探讨“理心”学说。王阳明“心学”理论,与钟芳的理学观点互有异同,互为借鉴。
  钟芳与当时著名的文学大家、理学名臣李东阳、罗钦顺、王廷相、湛若水、何瑭、吕楠等交谊甚深,对一些有争议的理学问题共同探讨,书简频传。罗钦顺、王廷相、吕楠等人的重要理学著作都特意推举钟芳为之作序。
  钟芳的学术成就在当时得到广泛的推崇。朝廷称其“学识宏博,造诣精纯,早蜚声于翰苑”。文学大家称其文章“雄浑精深,气随理昌”。钟芳著述等身,其主要著作有《春秋集要》《学易疑义》《小学广义》《皇极经世图续》《续古今纪要》《养生举要》《读书札记》和大量的序、记、论、传、碑、表、奏疏、杂著、诗词类作品,部分著作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其《春秋集要》《学易疑义》曾选为考生必修书目。
  在哲学方面,钟芳以程朱理学为宗,取衷孔孟正道,而发展创新,独树一帜。钟芳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唯物倾向。钟芳批判汉代史学家班固的“五纬”以时顺逆的天象之说,批判宋代名儒陈同甫“天道六十年一变”之论,明确指出所谓神仙乃“逆天地之化也”。对嘉靖皇帝笃信道术,终日烧丹炼汞,不理朝政的事态,钟芳更激烈地予以抨击:所谓方士之法,纯粹是欺世之言,与老子的道学本原相去甚远,“内丹虽成,亦天石不死之理,加以金丹燥烈,是又促其死也”。钟芳主张以权时通变(与时俱进)作为当权者和朝廷官员基本的思想方法,认为“学莫大于知变,能变而后能权”,因而不赞成丘濬对许衡的批评。钟芳对自然现象也有独到的看法,认为大地有引力,大海潮汐是“地之嘘吸”所致。钟芳“地之嘘吸”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条件下,虽没有得到科学论证,但比西方科学家发现“地心引力”学说还早一百多年。
  “性根诸心”和“知行合一”是钟芳理学思想的核心。钟芳从朱熹、王阳明、陆九渊理学的“龃龉”处发现,“理无内外,心亦无内外”,不否定“心”“理”之外的客观存在。他的哲学观点,对当时依宗从门的流派来说,相对保持了较为鲜明的个性。在“知”与“行”关系上,钟芳明确提出“知行合一,知以导行,行以践知”,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个合乎唯物辩证法的真知灼见,五百多年前钟芳就这样明明白白地提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是仅有的。钟芳的哲学思想,自明代中晚期之后产生深远的影响,清代文学大家、理学宗师朱彝尊予以极高的评价。
  在史学方面,钟芳的重要著作是《皇极经世图》和《续古今纪要》。这些著作记录和补正了历代皇帝的世家、政事、功业、起居、品行和重大的宫廷事件,“发前人所未发”。如辩汉儒之非,力排众议,刀笔刚正。王阳明称其鉴史甚严,不阿不从。
  在文学方面,钟芳的作品多样,文有政论、书牍、疏本、札记、游记、传记、碑记、书评多种,共24卷;诗词共6卷。作品内容广泛,有评说历史人物的,也有反映人民生活和讴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还有抒写个人志趣、寄怀喜怒哀乐的。其诗词承唐宗遗风,流畅隽永,传咏遐迩。如《珠崖杂兴》中的“岛云尽扫月平槛,羌笛一吹风满楼。山下小园收吉贝,屋边深处叫轲辀”等诗句,描写海南乡村景物出神入化;又如《寓琼台》中的“客缘幽暇频留醉,天为遐荒倍惜春。潮落鱼龙归旧窟,雨余花柳拭新痕”等诗句,浪漫超脱,笔下琼台胜景幻若仙境;再如《景贤词祀邱苏二公》中的“胸吞云梦波澜阔,文演丝纶日月光。累帙有漠摅捆赤,一生多口任雌黄”等诗句,语成警拔,感人至深地抒写苏东坡和邱文庄二公博学多才和饱经忧患的一生。对诗的作法,钟芳认为“兴致近情,情达乎文”,反对华而不实、空洞无物。时人评其诗“写性灵而导醇气”。钟芳传世的诗词达600多首。钟芳还潜心研究佛学、道学、养生学、占卜学和音律学。在《乐论》中,钟芳对“去四清”古乐法提出新见解,并进行了矫正和完善。
  心系海南 落叶归根
  钟芳关心海南教化和家乡建设。在兵部、户部任上,曾多方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扶持琼州、崖州修建城池和学宫,安抚边境,救济贫困,平息动乱,使海南一度郡邑繁荣,教化蔚兴,科举入仕者“绳绳有人”,可“与曲江比隆”。为此,钟芳题写了《琼州府学科目题名记》。钟芳编纂的《崖州志略》,是崖州第一部地方志。
  钟芳对深受压迫之苦的海南黎族同胞十分同情,对黎族的历史、习俗和生活环境著文作了详尽的记述,主张对黎族同胞应予以优抚和善待。他向朝廷建议对少数民族的“叛乱”要慎重处理,“善杀不如善怀”,“喜多杀之意,则与天地不相似,而神不我佑……”
  历代海南名儒中,钟芳是继丘濬之后琼崖一南一北的两颗巨星。在海南文化史上,钟芳“上继文庄(丘濬)、下启忠介(海瑞)”,开启了海南文化鼎盛的局面,成为海南杰出人才的代表。
  明嘉靖十三年(1534),钟芳致仕(退休),年五十八岁。致仕后迁居府城达士巷,室名“对斋”,取义“对越上帝”。家居十余年,钟芳未曾入闹市,上城府,唯以书自娱。亲友熟人想通过钟芳谋取名利,钟芳一一谢绝,说:我守志,犹如寡妇守身,岂能晚年失节!
  钟芳躬行儒家传统道德。十二岁丧母,二十二岁丧父,钟芳“哀毁转笃”,孝心至备。同乡学友邵铨与其千里赴京应试,途中患病,钟芳置试期已逼于不顾,悉心疗理学友直至痊愈。钟芳待继母杨氏胜似生母,携奉任上至终。作为士大夫,钟芳权位显赫而无二娶,与原配夫人王氏白头偕老,对身边的妇婢“礼恤周致,人以为难”,表现了一代巨儒的高洁操守。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钟芳在家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御祭,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
  钟芳墓园坐落于琼山苍原(今海口市东山镇)境内。兄钟甦、弟钟瑛早逝。生母彭氏。长男钟允谦,嘉靖八年(1535)进士,官至莱州知府、福州知府。次子钟允直,举人,未仕而卒。钟芳墓园宏大,毁于20世纪60年代,碑石翁仲俱失。
  被誉为“海青天”的海瑞,对钟芳的才德十分敬仰。海瑞罢官家居期间,曾有倭寇盗掘钟芳墓园,遭雷击而逃。海瑞闻之,欣然赋诗: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
  谁谓盖棺占事定,犹遗赫怒庇重冈。
  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
  千载智愚都幻化,都来贤哲自洋洋。
  原载于《三亚晨报》2013年7月14日《城市读本》副刊。

知识出处

鳌山集

《鳌山集》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文学、文史及学术作品合集。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新诗和旧体诗词),文史及学术作品有随笔、答问、论著等,形式多样。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多个层面,时间跨越古代、现代和当代。作品基调积极、健康。

阅读

相关人物

钟进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