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崖州义士王熀与南明永历皇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815
颗粒名称: 清代崖州义士王熀与南明永历皇帝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熀是明末清初崖州人,他抗清复明,自崖州投奔桂王永历皇帝,被任命为总兵,跟随永历皇帝在南方进行抗清复明征战十年余。他屡立攻夺城邑战功,被授总兵职衔。但最终,他随永历皇帝逃往缅甸,后在顺治十七年潜回崖州继续招兵反清,但最终败北,隐居深山并赋诗咏志。尽管功虽不成,但他坚守忠义之节,堪称忠义人物。现今,他的抗清故事在崖州一带仍有传颂。
关键词: 崖州 王熀 清代

内容

王熀,明末清初崖州人。《崖州志》载,清代顺治初年,王熀为抗清复明,曾自崖州投奔桂王——南明永历皇帝,被任命为总兵,跟随永历皇帝在南方进行抗清复明征战十年余。《崖州志》彰为忠义人物。
  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朱明王朝宣告灭亡。但是,李自成的大顺朝,也只是匆匆过客,40天后,清军攻入北京,李自成弃京而逃。与此同时,清帝国开始了在全国的统治,这正是清朝的顺治元年。
  顺治三年(1646年)十月,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桂王朱常瀛四子朱由榔为永历皇帝,“称监国于肇庆”,“改明年为永历元年”,成为南明四朝之末在南方被推立的末代皇帝。
  朱由榔从称帝之日起,带着少数朝臣和侍从,在南方招募抗清兵马。虽有不少义士投奔效力,但终难挽回败局,在强大的清军追逼下,只得在转战逃亡中度日。
  王熀,字日宣,明末崖州生员。清顺治四年(1647年),其父因抗拒崖州知州“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号令而被杀死。王熀愤而策动志士联结黎汉两族“义民”,举兵抗清。屡战失利后,王熀于顺治六年(1649年)投奔效忠永历皇帝,并上疏陈诉其父和崖州士民“戴发效忠”、抗清殉节的事迹,得到永历皇帝的表旌,随之在永历皇帝身边供职。后因屡立攻夺城邑战功,被授总兵职衔。自顺治六年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熀跟随永历皇帝转战两广边境,历战10余年。
  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清朝的大举追逼下,王熀随永历皇帝逃亡缅甸。由于转战既久,资粮已尽,又处异域,难支危急。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皇帝及太子等在缅甸被清军俘获处死。
  王熀随永历皇帝逃往缅甸后不久,便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带印信潜回崖州,继续招兵反清。后在崖州大过岭被清军打败,带残部逃到“天涯”附近的“禁港”扎兵安营。此时,王熀知道败局已定,遂在“禁港”将印信旗帜烧掉,埋名隐姓入山匿居,取居室名为“水竹居”,自号“水北渔人”,终生不再入城市。康熙年间,崖州知州李应谦亲自前往招抚,王熀不从。
  王熀隐居深山,赋诗咏志。其中《中秋玩月》云:“阴霾久障中天月,此夕中秋月复盈。皎洁一轮天下照,从今不改万年明。飒飒西风薄暮生,黑云吹尽碧天清。广寒今夜皎皎月,万国中秋庆大明。”他在诗中借咏中秋月之“明”,抒发了自己山居不改效忠明朝矢志。在《前作元戎后削为副戎历战十余年间触作》写道:“满腔热血死从龙,统领王师耀戟矛。事业无成天命改,时人轻薄笑予庸”。他回忆了自己效忠永历皇帝征战的经历,并不为曾被削职及失势后的幽居而伤叹。
  《崖州志》的纂修者对当年王熀的抗清义举给予同情,称他是“不失为有明之义士”,并将他列为“忠义”之士,以“慰忠魂而昭定论”。对他不忘复明之咏,评曰:“功虽不成,志亦可悲矣”。而今看来,这一评价是失当的,功虽不成,忠义之节亦可贵。
  王熀当年在“天涯”附近扎兵安营的地方,后人叫为“扎兵村”。其烧焚印信旗帜的“禁港”,后人因之改名为“烧旗水”和“烧旗沟”。而今通往西岛的“肖旗港”旅游码头,即是王熀当年烧焚印信旗帜之地。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