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镜沅与《崖州劝耕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810
颗粒名称: 唐镜沅与《崖州劝耕图》
分类号: K928.706.63
页数: 4
页码: 207-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镜沅是清代崖州知州,他在崖州的官职期间,提倡教育、彰显先贤、造胜景,身体力行,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付诸行动。他建造了“还金寮”和“既济亭”两处胜迹,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环境,同时也为崖州士民弘扬崖州先贤卓行美德。此外,他也劝导崖州黎汉百姓勤耕务本,刻绘了一幅《崖州劝耕图》,成为崖州人勤春早新景的展现。两位清代文人,蒋梦岩和大令林祝萱,分别题咏了唐镜沅所绘的《崖州劝耕图》,以表现唐镜沅治政之功和家声之盛。
关键词: 清代 唐镜沅 《崖州劝耕图》

内容

唐镜沅是清代崖州知州、崖州名宦。
  清代江苏名人金武祥所撰的《粟香五笔》中,收录并点评了两首清代人为崖州知州唐镜沅《崖州劝耕图》题咏的诗话。这两首《题崖州劝耕图》诗,对唐镜沅在崖州的政声及其家声作了赞扬。为有助对题诗的理解,先从唐镜沅在崖州的宦绩说起。
  唐镜沅,字芷庵,广西灌阳人。曾祖唐滋椿是清代举人,于嘉庆六年(1801年)知崖州。《崖州志》载,唐滋椿在崖州多有惠政,“爱民礼士”,“决断滞案”,莅任九个月,“弊绝风清”,离崖时州人为他立政德碑。唐镜沅自副贡举孝廉方正,光绪十四年知崖州。他传承曾祖政德,兴教育,彰先贤,劝耕桑,造胜景,州人口碑。唐滋椿、唐镜沅祖孙同知崖州,并列崖州名宦,传为崖州佳话。
  在历代知崖州职官中,唐镜沅堪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垂范。他莅任虽两年,但善政迭出。故此,《崖州志》为其作传时,亦多加写实之墨:
  始下车,兴学课士,息讼安民。凡胥役土棍讹诈民黎者,治之不遗余力。河水将倾城址,禀请上宪:将州仓旧有红腐之谷,变价,以济修河工食。故谷得不败,而城址复固。更若俯顺舆情,详请全州民粮照旧征收,豁免屯田荒米,以及建钟公还金寮以风世,造既济亭以纪胜,凡诸善政,至今载之州人口碑。去之日,士民爱戴。
  从唐镜沅的传记中,可知其是一位政声人去后的清官。他不仅留下政德、政声,还建“还金寮”彰先贤、倡卓行,造“既济亭”纪胜景、启新风,为崖州留下了人文胜迹和精神文化。
  “还金寮”,是唐镜沅彰显崖州先贤,倡教化、启文明的人文胜迹。自明至清,崖州盛传明代崖州进士钟芳父母还金卓行佳话。钟芳父亲钟明,因家道贫寒,夫妇俩在路旁搭茅寮卖茶水以维持生计。一日,有一收粮钱的衙门公差因为赶路,将所收取的一袋子银钱遗忘在寮中,待钟明夫妇发现时已天黑。钟明夫妇不生贪念,急人之难,在寮中坐守钱袋子至深夜,一直候到那公差前来认领。公差感激钟明夫妇拾金不昧,便当场拿出一半银子欲作酬谢。钟明毫不动心,喻劝道:“吾不私其全,而利其半乎?亟投柜,吾卖浆足自给也”。
  后来,钟芳父子先后中进士,功名显耀,崖州民间便以钟明作为守诚信、知荣耻和以卓行传家的楷模。为彰显钟明夫妇还金懿行美德,唐镜沅亲自探访了钟明当年茶寮旧址,在原址上重建一纪念寮亭,题名“还金寮”,并题刻《鼎建钟公还金寮记》,赞扬钟明是:“坐视百金,弃之如敝屣,与圣人富贵浮云之心何异哉?”唐镜沅为钟明树碑立传,旨在寓教于彰先贤之中——“不求利而利长,不求名而名显”,倡导讲诚信和知荣耻的良风善俗。此后,“还金寮”便一直成为崖州士民弘扬崖州先贤卓行美德的胜迹。至民国时,大规模重修,辟为胜景。现迁移至南山大小洞天景区内重建。
  “既济亭”,是唐镜沅在崖州营造的海南历史上最早的古温泉胜迹。“既济亭”,依托俗称为“热水塘”的崖州古温泉而建。崖州“热水塘”,是一处早在清代以前开掘的古温泉遗址,唐镜沅寻访重新开掘时,仍在旧址中发现了前人开拓时的遗物。因崖州古温泉有一池之内半热半凉之奇,故取《易经》中与和谐、相济之义相关的“既济”卦辞,建造“既济亭”纪胜,并作碑记及题壁诗八首。自此,“既济亭”成了古崖州新添的一处人文胜景,分别命题为“玉井温泉”、“温泉漱玉”,誉为崖州新八景之一。
  历史上,隋文帝曾将临振县(今三亚市)赐作冼夫人“汤沐邑”。因“汤沐”有以热水沐身的本义,加之崖州曾是冼夫人的赐封地,故崖州历史上亦有了崖州古温泉是当年冼夫人家族在崖州所拓的“汤沐”温泉传说。“谁怜临振怀汤沐,空说华清赐浴池”,唐镜沅当年为崖州古温泉题咏的这一诗句,足见其彰扬崖州山川风物的用心。周〓、毛奎拓南山,题落笔洞,程哲、范云梯壮天涯,唐镜沅掘古温泉……崖州的山川风物,正是得益于历代名宦的开拓,才注入了仙灵神韵,有了绵延不断的崖州山水文化文脉。
  唐镜沅兴教育、彰先贤、造胜景,为崖州营造了安定和谐的环境。为激励崖州黎汉百姓安居乐业,他还亲绘了一幅《崖州劝耕图》,配以题诗,用图文形式,喻劝崖州士民勤耕务本,耕读并重。该图虽已佚,但当朝人士为其《崖州劝耕图》所题的诗章乃幸见有载。
  清代光绪年间,曾任过广东赤溪知县的晚清诗人金武祥,为撰《粟香五笔》,广为收录名流诗文、公牍、书画及考证山川、风俗等。他当时曾亲睹了唐镜沅的《崖州劝耕图》,并为之作了一首《题崖州劝耕图》诗。后来,他发现亦有人为《崖州劝耕图》题咏,于是收录了其中两首佳作,并特以说明:“余为灌阳唐芷庵刺史镜沅《题崖州劝耕图》诗,前有各家题咏,颇多佳者。”并对所引录的两首清代人《题崖州劝耕图》作了点评。
  其一,为别驾蒋梦岩所题:
  野草蛮花望欲昏,烟销远见毕兰村;
  卫公遗迹都磨灭,剩有农庄长子孙。
  郎勇城头树影疏,保平港口浪声粗;
  槟榔宜早椰宜水,都趁春耕祝满车。
  金武祥点评该诗“颇有竹枝遗意”。毕兰村、郎勇、保平港是崖州的古地名。毕兰村是相传为李德裕流落崖州(今三亚市)贬居遗址。槟榔、椰子是崖州特产。该诗通过崖州特有的遗迹、物产和风情,描绘出了在唐镜沅劝耕下,崖州呈现出的一幅人勤春早新景图。
  其二,为大令林祝萱所题:
  十年戎马一书生,脱剑归来又劝耕;
  春满珠崖新气象,日高铜柱旧勋名。
  传家治谱贻孙子,报国文章有弟兄;
  更喜图中添好景,龙江秋月照花明。
  金武祥点评该诗为“细切、华贵”。该诗由画颂人,对唐镜沅的宦绩及其家声作了评价。唐镜沅是出征越南立军功后知崖州的,故有“脱剑归来又劝耕”之誉。“传家治谱贻孙子”,指唐镜沅祖孙两代知崖州留政声。唐镜沅的胞弟子和,乙酉拔贡,出任台北要职,故有“报国文章有弟兄”之说。
  “劝耕”,是历代皇帝倡导的安民政策,并以此作为对地方官吏的劝勉。唐代李隆基皇帝曾写过一首《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在这首专为赐给各州刺史作为座右铭的诗中,皇帝把治天下寄以州郡的地方官,要求他们做到:“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恤且存志,扶弱复绥强。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李隆基这首颇有人民性的座右铭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地方官吏为官之道的准则。如果以唐镜沅在崖州惠政及当朝人的《题崖州劝耕图》诗作注,唐镜沅堪称崖州历史上清知、安贞和惠民的好地方官。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唐镜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