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进士高溥崖州留诗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97
颗粒名称: 清代四川进士高溥崖州留诗芳
分类号: K820.866.3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高溥是清代咸丰年间的知州,在任期间崖州风调雨顺、百姓太平,离任时受到百姓感激。他在青城山多次题咏,为道教文化留下遗宝,其中包括为青城山“鸳鸯井”和“掷笔槽”题诗,以及为青城山“前山上清宫”正殿题联。留别诗表达了他对崖州的眷恋和惜别之情,同时否定了将崖州视为炎荒之地的偏见。
关键词: 崖州 历史人物 高溥

内容

高溥,四川灌县人,进士,生卒年不详。据《崖州志·职官》载,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至五年(1855年),知崖州。他曾在成都青城山“长生宫钟”的题撰自述为“乙未科进士即用县正堂”,得知他是中进士后,先任县令后升任崖州知州的。
  清代咸丰年间,崖州无战事,风调雨顺,百姓太平。高溥任满离别时,百姓感念这位太平年的清官,而他即为坐享天时地利而自惭。《崖州志》未见载其事略,却录其《任满留别》诗两首,以诗观人,亦可觅其清廉品德。其诗如下:
  任满留别
  (一)
  频年鹿鹿感风尘,小住珠崖亦夙因。
  行李半肩仍故我,清廉两字愧斯民。
  此来笑似唐人谪,往日空谈汉吏循。
  莫道南交边地薄,四时花木总阳春。
  (二)
  放衙小坐对南山,拨眼岚光指顾间。
  花嚼槟榔稀瘴染,伴偕琴鹤觉愁删。
  膏苗甘雨从何润?出岫闲云应早还。
  为语临歧诸父老,年华荏苒鬓毛斑。
  这两首留别诗由衷而言,表明心志,抒发了对崖州的眷恋。
  其(一)看似自述,实则一首“广告诗”。“莫道南交边地薄,四时花木总阳春”,力否了那些视崖州为炎荒之地的偏见,用亲临其境所见告诉世人:崖州四季如春,山清水秀,宛如海上仙山,有人曾笑我似唐代谪客,哪知道此来小住不久,即成全了崇仙慕道的夙愿。
  其(二)是通过对崖州风物的赞美,流露自己惜别之情。公务之余望南山,口嚼槟榔避瘴邪,伴鹤弹琴忘忧愁,这是何等悠然。在依依惜别之际,他深情赠言崖州父老,在这钟灵毓秀的地方一定会长命百岁。
  高溥离开崖州后去向未详。高溥崇尚道教文化,在四川青城山留下了不少题咏诗文。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获道家称为“第五洞天”,“青城天下幽”是道家推崇的道教胜景幽美之一。高溥多次历游题咏,为青城山增添了道教文化遗宝。兹录如下:
  为青城山“前山上清宫”正殿题联:
  泯色像于清虚,道非常道;
  宰天地之化育,名无可名。
  为青城山“鸳鸯井”题诗:
  盈盈双井小廓西,赐号鸳鸯费品题。
  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
  水源情景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
  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
  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相源相通,一浊一清,一深一浅,为煮茶名泉,道家常在此泉品茗论道,为青城山胜景之一。
  为青城山“掷笔槽”题诗:
  洞天九室入云峰,磴道千岩万壑重。
  笔槽黑洞惊山鬼,翠微半隐上清钟。
  投笔槽,传说为张道陵降魔掷笔所致。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任满留别》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