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死振州的李贤皇太子导师刘纳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57
颗粒名称: 屈死振州的李贤皇太子导师刘纳言
分类号: K820.866.3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纳言是唐代乾封元年进士刘浑之子,因精研《汉书》被推为宗匠。被唐高宗召为李贤太子洗马,兼侍读,为李贤培养教育。刘纳言与张大安等鸿儒博士,指导李贤参续范晔《后汉书》的注释,形成了定型的《后汉书》版本,从此获得了广泛传播。刘纳言还为李贤撰写《俳谐集》以启迪其心智。李贤太子被废为庶人后,由于其刀戈武器被藏在马槽中的事件,刘纳言也被逐出宫廷,最终被流放振州(今三亚市),最后在流放地去世。
关键词: 崖州 历史人物 刘纳言

内容

《崖州志》志载的首位谪宦是唐代的刘纳言。
  刘纳言,唐代乾封元年(666年)幽素科进士及第,任都水监主簿。因其精通《汉书》,被推为当时释述《汉书》的宗匠,闻名于朝。
  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李贤,是武则天册立皇后之后与高宗所生的次子。在诸太子中,李贤健壮聪慧,颇受高宗和武后的喜爱。为了教育和培养好李贤太子,刘纳言被召为李贤太子洗马,兼充侍读。
  在唐代,太子洗马为三品官职,掌太子宫典籍,是太子的侍从官和导师。侍读,亦称侍读学士,是较高级的翰林官。唐玄宗时,“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此后置侍读学士,掌管皇宫刊辑经籍,以备皇帝质史籍疑义。历史上有名的纪晓岚、苏东坡等,都曾充任过皇帝的侍读学士。刘纳言既当太子的导师,又当高宗皇帝的顾问,可见其学问的精深和渊博。
  刘纳言不负重望,在他的精心教导下,李贤太子六艺通晓,并成为精研《汉书》的学术太子。
  《汉书》,又名《前汉书》,为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汉高祖六年至王莽地皇四年间的230年历史。《汉书》纂成后,一直成为后代帝王及太子必修的治国典籍。由于班固《汉书》用典较多,字词古奥,比较难读,因此便有了多家注本,形成了《续汉书》、《后汉书集解》等诠译互异的版本。后来,汉代南朝太子儋事范晔集各家对《汉书》注本,重新撰写和作注,补充了史实,弥补了《汉书》的缺陷,形成了定型的《后汉书》版本,获称为“范本”。当时,对范本《后汉书》第一个注释的是南朝刘昭,刘纳言初授予李贤太子的是刘昭的注本。
  李贤太子有另注范本《后汉书》的愿望,得到了刘纳言的支持。在李贤太子的主持下,刘纳言与任太子右庶的张大安等鸿儒博士,精心指导李贤对范晔《后汉书》的重注。经李贤所作注的《后汉书》,征引广博,训释简当,经刊行后便取代了刘昭的注本。流传至今的《后汉书》,是刘纳言、张大安指导李贤太子的注本,即《章怀太子注·后汉书》。
  当时,李贤太子将这部书献给父皇,高宗非常高兴,认为李贤日后定有出息。然而,武则天看后则付之一笑,说:“李贤哪有这么大的本事,还不是刘纳言、张大安所为。”
  为使李贤太子扩充见闻,启迪心智,刘纳言还撰《俳谐集》,取材前代史传杂书及唐代轶闻,以笑话谐谑的形式,寓教于喻。孰料,这一用心,却为自己留下了日后被流放振州的祸根。
  李贤太子按继位居于武则天长子李弘之后。上元二年,太子李弘中毒死后,李贤继立为皇太子,并随即令监国。因受宫庭绯闻的影响,李贤怀疑自己的生母并非武则天,便一直对武则天母后存有戒心。为防备不测,他暗中将刀戈等武器偷运入东宫藏在马槽内,甚至还派人追杀了武则天请来的内侍道士。后经密报,宫中禁军从李贤太子宫中搜出了秘藏于马槽中的武器五百余件。因李贤多次见忤武则天,马槽兵器被发现后,武则天决心整死李治。高宗素爱李贤,想宽宥他。因武则天执意“不可赦免”,于是下诏将李贤废为庶人,幽禁别所,后迁巴州(今四川巴州),最后被逼自杀身亡。直至睿宗时才得以追赠皇太子,谥章怀。
  当时,在搜查李贤太子宫时,发现了刘纳言所撰的《俳谐集》十五卷。高宗阅后大怒,认为是刘纳言以此书教唆李贤逾越皇规,于是下诏曰:“刘纳言收其余艺,参侍经史,自府入宫,久淹岁月,朝游夕处,竞无匡赞。阙忠孝之良规,进诙谐之鄙说,储宫败德,抑有所由。性在好生,不忍加戮,宜从屏弃,以励将来。可除名。”
  刘纳言虽然免受戮刑,但仍被除名为民,配流到海南岛振州(今三亚市),最后死于流放之地。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纳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