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州砥砺东渡日本弘法壮志的唐代高僧鉴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古崖州》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740
颗粒名称: 在振州砥砺东渡日本弘法壮志的唐代高僧鉴真
分类号: K820.866.3
页数: 7
页码: 9-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最大的唐代佛教高僧,缔结中日友谊的使者,也是获鲁迅称赞为“舍身求法”的中华民族伟大人物。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遇海难漂泊到振州(今三亚市),在振州及海南传播佛教文化,砥砺了舍身求法壮志,壮行天涯返扬州后,终于扬起了第六次东渡日本的成功风帆。因之,三亚成了最具意义的鉴真东渡日本弘法的纪念胜地。
关键词: 古崖州 历史人物 鉴真

内容

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最大的唐代佛教高僧,缔结中日友谊的使者,也是获鲁迅称赞为“舍身求法”的中华民族伟大人物。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遇海难漂泊到振州(今三亚市),在振州及海南传播佛教文化,砥砺了舍身求法壮志,壮行天涯返扬州后,终于扬起了第六次东渡日本的成功风帆。因之,三亚成了最具意义的鉴真东渡日本弘法的纪念胜地。
  舍身求法 六次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扬州江阴人,生于唐代武则天朝垂拱四年(688年),圆寂于唐代宗广德元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年),享年76岁。
  鉴真自小受佛教文化熏陶,14岁在扬州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小沙弥,立志舍身,弘扬佛法。18岁到浙江龙兴寺从道岸法师学戒律,并受菩萨戒。20岁随道岸法师游学长安和洛阳,究学三藏。21岁在长安随弘景律师登坛受具足戒。鉴真孜孜以求,主攻律学,兼学建筑、绘画、科技、工艺、医学等学术文化,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梵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刻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有领悟,26岁便成为一位百科通的学问僧人。27岁回扬州大明寺,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诵经、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不遗余力。46岁继承道岸、义威律宗巨匠衣钵,成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独秀无伦。前后授戒度人计四万有余,泽及遐迩,道俗归心,仰为“江淮化主”,声名远扬日本国。
  唐代玄宗天宝元年(742年),鉴真55岁。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奉日本天皇之命,前来扬州大明寺祈请鉴真“东游兴化”。鉴真欣然应允,但众僧却因蹈海涉险而默然。鉴真曰:“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
  自天宝二年始,鉴真先后五次“东渡”,但或官府阻止,或鲸海覆舟,或僧众拦截,均未获成功,致使在第五次东渡失败后的长途跋涉中染疾双目失明。虽然屡遭挫折和失败,但鉴真东渡弘法意志愈挫弥坚,誓曰:“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日本国第十次遣唐使奏请玄宗皇帝批准鉴真东渡传法遭到回绝后,再次来到扬州邀请鉴真赴日传法。这一年,鉴真已66岁且双目失明,但东渡弘法壮志不泯,当即慨然允诺,愿随日本遣唐使船同行。是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鉴真一行24人躲避官府离开扬州龙兴寺,搭乘日本遣唐使船扬帆而去。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九州南部的秋妻屋浦,第六次东渡宣告成功。
  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年)二月四日,鉴真一行到达日本首都奈良,安置于东大寺。日本天皇下诏:“大德和尚远涉沧波,来投此国,诚副朕意。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并授予“传灯大法师”之位。四月,鉴真于东大寺设坛为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天皇还成立唐禅院,作为鉴真一行在日本弘法和培养僧侣之所。
  日本天平宝字元年(757年),鉴真亲自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后,天皇诏赐鉴真“大和上”之号。从此,鉴真在唐招提寺致力于传教弘法,成为日本律宗之祖庭。鉴真还将中国建筑技术、雕塑、美术、医药和医术介绍给日本,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尊鉴真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的崇敬膜拜。
  唐广德元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年),弟子思托为鉴真膜影立干漆造坐像,像高二尺六寸五分,“顶骨秀、颧骨张、高梁鼻、唇紧闭、静含睑、浮微笑”,形仪端穆,栩栩如生。同年五月六日,鉴真结跏跌坐,面西圆寂,春秋76岁。鉴真坐像现安放在唐昭提寺内,列为日本国宝。
  鉴真矢志赴日本弘传戒律,六次蹈海,历经11年艰苦磨难,为日本佛教发展和推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真具有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品质,是唐代构成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人物之一,他舍身求法,一往无前的顽强精神,垂范千古,激励后人。功勋光昭日月,芳名永载史册。
  蹈海余生 天涯壮行
  第四次东渡失败后,年已61岁的鉴真屡挫愈坚,矢志不渝。唐天宝七年(748年)春,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再次到扬州崇福寺与鉴真策划第五次东渡。6月初,造船购粮、准备佛教经书及购置杂物就绪。6月27日,第五次东渡自扬州崇福寺出发,赴扬州新河上船启航。这次同行的有日僧荣睿、普照及中国僧人祥彦、思托等弟子14人,连同水手、其他随同人员共35人。
  起航顺风至越州界三塔山停留一月;至暑风山再停留一月。10月16日再次启航,行至东海时突遇东北风,航船被吹向南海迷航。自此,鉴真一行在惊涛骇浪中经受了海上历险的生死考验。在惊涛骇浪之中,鉴真一行处变不惊,一路唱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祈祷保祐。漂流中,经黑海、蛇海、飞鱼海、飞鸟海,险象环生;上食人岛,逃过被杀食肉之劫;水尽粮绝,备受煎熬……经过17天的海上磨难,于11月漂至海南岛南端振州(今三亚市)江口泊岸,终于化险为夷,苦海余生。
  接报讯后,振州别驾冯崇债亲派四百甲兵,将鉴真一行迎入州城,安置在大云寺内,设斋供养。鉴真在振州大云寺住一年,设坛授戒,传教度人。见大云寺佛殿荒废,众僧便舍衣服,筹资修缮大云寺,并新造了佛殿堂和塑安佛像。
  鉴真一行在振州休养及传播佛教一年多。天宝九年(750年)初,鉴真一行离开振州,取陆路重返扬州。别驾冯崇债又自备甲兵八百余人,亲自护送四十余日抵万安州(今万宁市)。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盛请鉴真入住其豪宅,供养三日。冯崇债再将鉴真护送到崖州(今海口市)界后,才与鉴真一行惜别。鉴真到崖州后,州游弈大使张云出迎拜谒,引入开元寺安置。崖州官员纷纷参省设斋,施舍之物盈满一室。因火灾曾焚毁过开元寺寺院,鉴真应大使之请,主持建造寺院。椽木不足,振州别驾冯崇债获讯后,即遣奴仆三日内将造寺椽木自振州运抵崖州。在鉴真的主持下,很快修建好了被火灾焚毁的佛殿、讲堂和砖塔,并用余下的振州椽木造了一尊高丈六的释迦弁尼佛像。此后,亲自登坛受戒,讲律度人。不久,鉴真一行在澄迈县令的护送下,自澄迈乘船渡海至雷州,踏上了返回扬州的艰难历程。
  返回杨州途中,山高路险,鉴真一行又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艰难困苦。行至端州时,日僧荣睿不幸染上重疾逝世,鉴真哀恸悲切。天宝九年(750年),日僧普照途中与鉴真辞别,另往明州阿育王寺,鉴真悲泣万分,紧紧握着普照的手,发誓说:“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由于长途跋涉,劳顿过度,加上内心忧伤,鉴真热毒入眼,眼光暗昧,经“胡人”误治,终至双目失明。行至吉州,鉴真最器重的弟子祥彦心竭气尽,端坐圆寂,这更令鉴真悲痛欲绝。
  天宝十年(751年),历经三年蹈海余生和长途跋涉的艰难困苦,双目失明的鉴真终于回到扬州,入住龙兴寺,继续授戒讲律。
  第五次东渡是鉴真六次东渡中时间最长、最为艰难困苦的一次。历经蹈海余生,壮行天涯,跋涉万里,百折不挠,第五次东渡也最体现了鉴真“为传教弘法,何惜身命”壮志,“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的坚毅品德和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
  振州留芳 佛泽千秋
  三亚市在唐代为振州建制,州治在今三亚市崖城镇。鉴真第五次东渡遇海难漂流到海南岛洋面,在振州泊岸脱险。振州成了鉴真海难的拯救之地,也因之在海南岛上最早沐浴了鉴真的佛光圣露。
  苦海余生,鉴真在振州受到了盛情接待,被安置在大云寺内,设斋供养。鉴真感念振州拯救之恩,视为佛泽善地,便在振州留住一年多。振州是鉴真赴日本弘法六次东渡中留居时间最长的地方。在振州,他与中日僧人一道,设坛授戒,传播佛教,建造佛寺,启化民智,杏风惠民,善行美德颂扬至今。
  三亚市是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法历程中,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佛教胜地。这里曾点亮了鉴真的慧灯,留下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倩影,凝结着振州士民与鉴真及日本僧人的患难情谊。鉴真胜迹千秋史,慧灯无尽照天涯。
  而今,当你走进三亚,仍可觅见鉴真当年芳踪胜迹;椰风海韵,为你讲述鉴真佛泽天涯的故事;在这片古振州的大地上,仍蕴藏着鉴真当年留下的珍贵佛宝。……
  鉴真登岸“江口”。《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一行第五次东渡遇海难,几经历险,终于在振州“江口”泊船登岸,柳暗花明。“江口”,即现三亚市崖城镇宁远河入海口处,现成为纪念鉴真泊岸遗址。
  鉴真“晒经坡”。据传,鉴真一行登岸后,在“江口”沿海沙坡地上,晒晾被海水浸湿的佛经典籍及准备带往日本的佛教用品。崖州士民便将这一片沙坡地称为“晒经坡”,地名沿称,遗址尚存。
  设坛授戒传法。鉴真海难余生,传教不息。在振州一年多时间里,他亲自设坛授戒,传播佛教文化,启迪民智,度人济世,育化善俗。
  修缮大云寺。鉴真见振州大云寺佛殿堂已荒废,率众僧舍衣筹款,亲自主持修缮大云寺,建造了佛殿堂,塑造了佛像,使振州大云寺形成扬州规制,成为了唐代海南岛规模最为宏大的佛寺之一。临别振州时,鉴真还将第五次东渡中携带的佛经典籍及佛品留在了振州大云寺中。
  壮行返扬州。鉴真与中日僧人在振州休养一年多,蓄精养锐,踏上了返回扬州的长途跋涉旅程。振州,成为了鉴真第六次东渡的新起点。
  遗宝迷踪。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随船携带了大批佛教经籍和佛品。鉴真离开振州返扬州后,这批佛籍经典和佛品留在了振州。依《唐大和尚东征记》记载,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随船所载的物品如下:
  漆合子盘三十具,兼将画五顶像一铺,宝像一铺,金泥像一躯,六扇佛菩萨障子一具,金字华严经一部,金字大品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金字大涅盘经一部,杂经论章疏都一百部,月令障子一具,行天障子一具,道场幡一百二十口,珠幡十四条,玉环手幡八口,螺细经函五十口,铜瓶二十口,华毡二十四领,袈裟一千领,褊衫一千对,坐具一千床,大铜盖四口……
  据传,这些珍宝后来流入了崖州民间。
  东征有传 胜地三亚
  鉴真六次东渡行程,均由其首徒思托作全程记录,到日本后,整理撰写成《东征记》一书。后来,日本真人元开以《东征记》为蓝本,撰写成《唐大和尚东征传》,此传首由日本“高山寺”用汉文写印,称“高山寺本”,是记录鉴真东渡历程的最早印行的文献典籍,也成为了研究鉴真六次东渡的原始资料。在这部典籍中,较详细记录了鉴真第五次东渡海难,以及在振州和海南岛上的行程和活动情况。兹将《唐大和尚东征传》中,有关鉴真在振州及海南岛上活动部分,实录如下:
  夜发经三日,乃到振州江口泊舟。其经纪人往报郡,其别驾冯崇债遣兵四百余人来迎,引至州城。别驾来迎,乃云:‘弟子早知和尚来,昨夜梦有僧姓丰田,当是债舅。此间若有姓丰田者否?’众僧皆云:‘无也。’债曰:‘此间虽无姓丰田人,而今和尚即将为弟子之舅。’即迎入宅内,设斋养。又于太守厅内,设会受戒。乃入州大云寺安置。其寺佛殿坏落,众僧各舍衣服,造佛殿。住一年造了。别驾崇债自备甲兵八百余人,送经三十余日,至万安州。州大首领冯若芳请住其家,三日供养。若芳每年劫取波斯舶三二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行到崖州界,无贼,别驾乃回去。荣睿、普照师从海路经四十余日到崖州。州游弈大使张云出迎拜谒引入,令住开元寺。官僚参省设斋,施物盈满一屋。彼处珍异口味,乃有益智子、槟榔子、荔枝子、龙眼、甘蔗,拘筵楼头大如钵盂,甘甜于蜜,花如七宝色。胆唐香树,丛生成林,风至香闻五里之外。又有波罗捺树,果大如冬瓜。”“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度。男着木笠,女着布絮。人皆雕蹄凿齿,绣面鼻饮,是其异也。”“大使己下至于典正,作番供养众僧。大使自手行食,将优昙钵树叶以充生菜,复将优昙钵子供养众僧。乃云:‘大和尚知否?此是优昙钵树子。此树有子无华。弟子得遇大和尚,如优昙钵花,甚难值遇’。其叶赤色,圆一尺余;子色紫丹,气味甜美”。“彼州遭火,寺并被烧。和尚受大使请造寺。振州别驾闻和尚造寺,即谴诸奴,各令进一椽。三日内一时将来,即构佛殿、讲堂、砖塔。椽木有余,又造释迦丈六佛像。登坛授戒,讲度律人,已毕,即别大使去。仍差澄迈县令,看送上船。三日三夜,便达雷州。
  振州,不仅是鉴真海难拯救之地,而且是鉴真六次东渡弘法的重要里程碑。在唐代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振州是闪光的驿站。
  今之三亚,是历史上曾为鉴真壮扬六渡成功风帆的佛慧胜地。

知识出处

走进古崖州

《走进古崖州》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以西汉至清末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历代与三亚历史相关的皇帝、宰相、名臣、贬官'名宦、名人、名贤等近百名历史人物及中国事典,兼及三亚历史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物等,为读者打开了尘封的三亚历史记亿,重视了三亚历史天空。全书以人物为专题,分类记叙,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突出人文特色,是一部认识三亚的地方历史人文读本,颇具收藏价值。

阅读

相关人物

鉴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