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唐朝到五代时期的沿革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6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唐朝到五代时期的沿革考
分类号: K296.6
页数: 2
页码: 392-393
摘要: 本节介绍了海棠湾地区在唐朝时期的历史变迁,包括属振州(今三亚市)延德县、析延德置吉阳县(今海棠湾)隶属振州等情况。同时也提到了南汉时期振州撤销延德、临川、落屯三县,领宁远、吉阳(今海棠湾)二县的情况。
关键词: 沿革 唐朝 海棠湾

内容


  海棠湾地区属振州(今三亚市)延德县。
  唐高祖武德五年(662年),改临振郡为振州,领宁远、延德、临川、陵水四县。隶属岭南道。
  析延德置吉阳县(今海棠湾),县治藤桥(今藤桥镇),隶属振州(今三亚市)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析延德置吉阳县①(今海棠湾)治藤桥(今藤桥镇),仍隶属振州(今三亚市)。
  注①:一说“从宁远县析出”。
  《旧唐书》卷四一志第二一
  振州隋临振郡。武德五年,置振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振郡。乾元元年,复为振州也。领县四,户八百一十九,口二千八百二十一。至京师八千六百六里,至东都七千七百九十七里。东至万安州陵水县一百六十里,南至大海,西北至儋州四百二十里,北至琼州四百五十里,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大海千里,西北至延德县九十里,与崖州同在大海洲中。
  吉阳(今海棠湾)贞观二年,分延德置。
  吉阳县(今海棠湾)隶属延德郡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振州为延德郡(今三亚市)。
  吉阳县(今海棠湾)隶属宁远郡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延德郡为宁远郡(今三亚市)。
  吉阳县治藤桥,隶属岭南东道。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宁远郡为振州(今三亚市),领五县:宁远、延德、临川、吉阳(今海棠湾)、落屯。吉阳县治藤桥,隶属岭南东道。唐懿宗咸通三年(826年)改隶属岭南西道。
  《新唐书》卷四三上志第三二上
  振州延德郡,下①。本临振郡,又曰宁远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金、五色藤盘、班布、食单。户八百一十九,口二千八百二十一。县五:宁远(下。以宁远水名。有盐。)、延德(下。以延德水名。)、吉阳(今海棠湾)(下。贞观二年析延德置。)临川(下。)落屯(下。天宝后置。)
  注①:下,即下等县。赋税依据上、中、下三个等级来收缴。五代
  吉阳县(今海棠湾)属振州。
  南汉振州,仍唐制。撤销延德、临川、落屯三县。振州(今三亚市)领宁远、吉阳(今海棠湾)二县,吉阳县治藤桥。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地名

海棠湾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