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西汉到隋朝的沿革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65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西汉到隋朝的沿革考
分类号: K296.6
页数: 12
页码: 381-392
摘要: 本节介绍了海南岛地区自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变化,包括儋耳郡、珠崖郡、合浦郡、珠官郡、临振郡等,以及其归属情况。
关键词: 沿革 历史 海棠湾

内容

西汉
  初置郡县,海棠湾地区属于儋耳郡山南县。①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十月,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率军平定南越。次年,即元封元年(前110年),大军自徐闻南入海,得海上大岛(即今海南岛),在岛上置珠崖、儋耳二郡。二郡领十六县。
  注①一说“属于儋耳郡临振县”
  《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
  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集解》徐广曰:“南越为九郡。”骃案:晋灼曰“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嵩、沈犁、汶山郡。及《地理志》、《西南夷传》所置犍为、零陵、益州郡,凡十七也”。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南阳、汉中以往郡,各以地比给初郡《索隐》比音鼻。谓南阳、汉中已往之郡,各以其地比近给初郡。初郡,即西南夷初所置之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索隐》奉音,扶用反,包氏同。而初郡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费皆仰给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赡之。然兵所过县,为以訾给毋乏而己,不敢言擅赋法矣。《集解》徐广曰:“擅,一作‘经’。经,常也。惟取用足耳,不暇顾经常法则也。”
  《史记》卷四三世家第一三
  王遂往之公子成家,因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夫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索隐》错臂亦文身,谓以丹青错画其臂。孔衍作“右臂左衽”,谓右袒其臂也。瓯越之民也。《索隐》刘氏云:“今珠崖、儋耳谓之瓯人,是有瓯越。”《正义》按:属南越,故言瓯越也。《舆地志》云:“交趾,周时为骆越,秦时曰西瓯,文身断发避龙”。则西瓯骆又在番吾之西。南越及瓯骆皆芈姓也。《世本》云“越,芈姓也,与楚同祖”是也。黑齿雕题,《集解》刘逵曰:“以草染齿,用白作黑。”郑玄曰:“雕文谓刻其肌,以青丹涅之。”却冠秫绌,《集解》徐广曰:“《战国策》作‘秫缝’,绌亦缝〓之别名也。秫者,綦针也。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绌’耳。此盖言其女功针缕之粗拙也。又一本作‘鲑冠黎缫也。”大吴之国也。
  《史记》卷一一三列传第五三
  戈船、下厉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遂为九郡。《集解》徐广曰:“儋耳,珠崖,南海,苍梧,九真,郁林,日南、合浦,交趾。”《索隐》徐广皆据《汉书》为说。伏波将军益封。楼船将军兵以陷坚为将梁侯。
  《汉书》卷二四下食货志第四下
  汉连出兵三岁,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晋灼曰:“元鼎六年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汶山郡,及《地理志》、《西南夷传》所置犍为、零陵、益州郡,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南阳、汉中以往,各以地比给初郡吏卒奉食币物,传车马被具。师古曰:“地比,谓依其次第,自近及远也。比音频寐反。传音张恋反。被音皮义反。”而初郡又时时小反、杀吏,汉发南方吏卒往诛之,间岁万余人,师古曰:“间岁,隔一岁。”费皆仰大农。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然兵所过县,县以为訾给毋乏而己,不敢言轻赋法矣。
  《汉书》卷二七中之下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武帝元鼎五年秋,蛙与虾蟆群斗。是岁,四将军众十万征南越,师古曰:“谓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皇水,楼船将军杨仆出豫章下浈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离水,田甲为下濑将军下苍梧。”开九郡。师古曰:“谓得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也。”
  《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厓郡。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师古曰:“著时从头而贯之。”男子耕农,种禾稻纻麻,女子桑蚕织绩。亡马与虎,民有五畜,师古曰:“牛、羊、豕、鸡、犬。”山多麈麖。师古曰:“麈似鹿而大,麖似鹿而小。麈音主,麖音京。”兵则矛、盾、刀,木弓弩,竹矢,或骨为镞。师古曰:“镞,矢锋,音子木反。”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壹反。元帝时,遂罢弃之。
  《汉书》卷九五列传第六五
  苍梧王赵光与粤王同姓,闻汉兵至,降,为随桃侯。及粤揭阳令史定降汉,为安道侯。苏林曰:“揭音羯。南海县。”粤将毕取以军降,为瞭侯。师古曰:“越将姓毕名取也。《功臣表》属南阳,音来雕反。”粤桂林监居翁服虔曰:“桂林部监也。姓居名翁。”谕告瓯骆四十余万口降,为湘城侯。戈船、下濑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粤已平。遂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伏波将军益封。楼船将军以推锋陷坚为将梁侯。
  《汉书》卷九六下列传第六六下
  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土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则建珠崖七郡,师古曰:“瑇音代。瑁音妹。”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雋,师古曰:“枸音矩。”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如淳曰:“文甲即瑇瑁也。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孟康曰:“四骏马名。”师古曰:“梢马音所交反。”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师古曰:“钜亦大。”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海棠湾地区属于珠崖郡山南县
  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自初为郡,至是二十余年,凡六反。
  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撤销儋耳郡,划入珠崖郡。
  神爵三年(前58年),朱崖三县复反,发兵定之。
  甘露元年(前53年),九县反,又发兵击定之。
  罢朱崖郡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朱崖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
  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罢朱崖。自元年复更叛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贾捐之建议当罢弃,诏从之。《地理志》: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又后汉《南蛮传》: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反。元帝罢之。朱崖立郡凡六十五岁。
  海棠湾地区属合浦郡朱卢县
  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撤销珠崖郡,仅置朱卢县,属合浦郡。后来汉元帝接受贾捐之的建议,抛弃海南岛,中央政府不再在海南设置行政机构。以后的80多年时间,海南岛上没有中央设置的行政机构。
  《汉书》卷七帝纪第七
  罢儋耳、真番郡。师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真番本朝鲜地,皆武帝所置也。番音普安反。”
  《汉书》卷八帝纪第八
  夏四月,遣护军都尉禄将兵击珠崖。
  《汉书》卷九帝纪第九
  珠崖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崖,救民饥馑。师古曰:“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蔬,菜也。”乃罢珠崖。
  《汉书》卷六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四下
  初,武帝征南越,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崖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师古曰:“居海中之洲也。水中可居者曰洲。”广袤可千里,师古曰:“袤,长也。”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其民暴恶,自以阻绝,数犯吏禁,吏亦酷之,率数年壹反,杀吏,汉辄发兵击定之。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其五年,罢儋耳郡并属珠崖。至宣帝神爵三年,珠崖三县复反,反后七年,甘露元年,九县反,辄发兵击定之。元帝初元元年,珠崖又反,发兵击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师古曰:“更音工衡反。”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击。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诘问捐之曰:“珠崖内属为郡久矣,今背畔逆节,而云不当击,长蛮夷之乱,亏先帝功德,经义何以处之?”师古曰:“于《六经》之内,当何者之科条也。”捐之对曰:
  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师古.曰:“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云危言。《论语》称孔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敢昧死竭卷卷。师古曰:“卷读与拳同。”
  天下独有关东,关东大者独有齐楚,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如淳曰:“席,音藉。”师古曰:“席即藉也,不劳借音。”人情莫亲父母,莫乐夫妇,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此社稷之忧也。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师古曰:“挤,坠也,音子诣反,又子奚反。”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谨,保全元元也。《诗》云“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师古曰:“《诗·小雅·采芑》之诗也。蠢,动貌也。蛮荆,荆州之蛮也。言敢与大国为仇敌也。”言圣人起则后服,中国衰则先畔,动为国家难,自古而患之久矣,何况乃复其南方万里之蛮乎。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与禽兽无异,本不足郡县置也。颛颛独居一海之中,师古曰:“颛与专同。专专犹区区也。一曰圜貌也。”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未见虏,战士自死。又非独珠崖有珠犀玳瑁也,师古曰:“玳瑁,文甲也。玳音代。瑁音妹。”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威。其民譬犹鱼鳖,何足贪也。
  对奏,上以问丞相御史。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丞相于定国以为“前日兴兵击之连年,护军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还者二人,卒士及转输死者万人以上,费用三万万余,尚未能尽降。今关东困乏,民难摇动,捐之议是。”上乃从之。遂下诏曰:“珠崖虏杀吏民,背畔为逆,今廷议者或言可击,或言可守,或欲弃之,其指各殊。朕日夜惟思议者之言,羞威不行,则欲诛之。狐疑辟难,则守屯田。师古曰:“辟读曰避。次下亦同。”通于时变,则优万民。夫万民之饥饿,与远蛮之不讨,危孰大焉?且宗庙之祭,凶年不备,况乎辟不嫌之辱哉。今关东大困,仓库空虚,无以相赡,又以动兵,非特劳民,凶年随之,其罢珠崖郡。民有慕义欲内属,便处之。师古曰:“欲有来入内郡者,所至之处,即安置也。”小欲,勿强。”珠崖由是罢。
  《汉书》卷八一列传第五一
  陛下祗畏天戒,哀闵元元,大自减损,省甘泉、建章宫卫,罢珠崖,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师古曰:“度,过也。绝谓除其恶政也。”诸见罢珠崖诏书者,莫不欣欣,人自以将见太平也。
  《后汉书》卷八六列传第七六
  楚子称霸,朝贡百越。秦并天下,威服蛮夷,始开领外,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兴,尉佗自立为南越王,传国五世。《前书》南粤王赵佗,真定人也。秦时为南海尉。佗孙胡,胡子婴齐,婴齐子兴也。至武帝元鼎五年,遂灭之,分置九郡,交趾刺史领焉。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注:善人:好人。这里指汉人和汉化的黎族人还复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遣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即,就也。威政大行,献命岁至。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反。元帝初元三年,遂罢之。凡立郡六十五岁。
  昔珠崖郡反,孝元皇帝纳贾捐之言,而下诏曰:“珠崖背畔,今议者或曰可讨,或曰弃之。朕日夜惟思,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变,复忧万民。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宗庙之祭,凶年犹有不备,况避不嫌之辱哉。今关东大困,无以相赡,又当动兵,非但劳民而已。其罢珠崖郡。”此元帝所以发德音也。夫恤民救急,虽成郡列县,尚犹弃之,况障塞之外,未尝为民居者乎。
  《后汉书》卷一一三志第二三
  合浦郡武帝置。洛阳南九千一百九十一里。五城,户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七。
  合浦徐闻《交州记》曰:“出大吴公,皮以冠鼓。”高凉建安二十五年,孙权立高梁郡。临元朱崖
  《正德琼台志》
  沿革考·府
  唐虞三代为南服荒徼。《旧志》:古为扬越南境,《禹贡》不入,职方不书。
  秦为越郡外境。按《旧志》:秦皇略定,始属中国,然秦于越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一统志》以雷为象郡地,则琼当附雷。《外纪》又以为南海外境,未审。
  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越,明年改元,始以其地置珠崖、儋耳二郡。珠崖治琼山东谭都。按《茂陵书》:珠崖郡治曋都。[师古曰,曋音审。]恐曋与谭形近而误。儋耳治儋义伦。《地理志》:自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又《贾捐之传》:元封元年立儋耳、珠崖郡,皆在西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汉书》注,应劭曰:二都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儋耳者,种大耳。渠帅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张晏:《异物志》曰,二郡在海中,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珠崖言珠若崖矣。儋耳之云,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师古曰,儋音丁甘反,字本作聸。]臣瓚曰:《茂陵书》“珠崖郡去长安七千三百一十四里,儋耳去长安七千三百六十八里。”领县五。据《茂陵书》:玳瑁、紫贝、苟中、至来、九龙。按:《贾捐之传》又曰山南县反,又曰合十六县,又曰九县反,则县不止五,盖曋都亦县名。督于交州刺史。昭帝始元五年,省儋耳入珠崖。《贾捐之传》:自初为郡,至昭帝始元元年,二十余年间凡六反叛,至其五年罢儋耳郡并属珠崖。《外纪》云,用封爵诏,言者省。元帝初元三年,罢弃其郡。用贾捐之疏。《地理志》:自初为郡县,吏卒中国人,多侵陵之,故率数岁一反。元帝时遂罢弃之。后《南蛮传》: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反,至元帝罢之。珠崖立郡凡六十五岁。吴《薛综传》:珠崖之废,起于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髲。
  东汉
  ●海棠湾地区属合浦郡珠崖县
  汉光武帝建武十九年(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中央在海南重新设置珠崖县,属合浦郡。
  《正德琼台志》
  沿革考·府
  东汉置朱崖县,属合浦郡,仍督于交州。据后汉《郡国志》。晋《地理志》:元帝罢珠崖,后汉马援定交部。建武十九年,始调立城郭,置井邑。《旧志》:光武朝,交趾二女子反,诸蛮皆应之。乃命马援讨克,海外慕义贡献,故复置。自初元三年弃后,至此凡八十六年。明帝永平十年,儋耳降附。出《张纯传》。
  三国
  ● 海棠湾地区属珠官郡珠官县
  吴大帝黄武七年(228年),升珠崖县为珠官郡,郡治徐闻,隶属交州,领徐闻、珠官、朱卢三县。
  ● 海棠湾地区属珠崖郡珠官县
  吴大帝赤乌五年(242年),聂友、陆凯率兵三万讨儋耳、珠崖。撤珠官郡,复珠崖郡,仍治徐闻,领徐闻、珠官、朱卢三县,隶交州。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第二
  五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三国志》卷五三《吴书》第八
  吕岱从交州召出,综惧继岱若非其人,上疏曰:“昔帝舜南巡,卒于苍梧。秦置桂林、南海、象郡,然则四国之内属也,有自来矣。赵佗起番禺,怀服百越之君,珠官之南是也。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趾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趾,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自臣昔客始至之时,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交趾糜泠、九真都庞二县,皆兄死弟妻其嫂,世以此为俗,长吏恣听,不能禁制。日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有腼面目耳。然而土广人众,阻险毒害,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县官羁縻,示令威服,田户之租赋,裁取供办,贵致远珍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奇物、充备宝玩,不必仰其赋入,以益中国也。然在九甸之外,长吏之选,类不精覈。汉时法宽,多自放恣,故数反违法。珠崖查废,起王长吏睹其好发,髡取为髲。及臣所见,南海黄盖为日南太守,下车以供设不丰,挝杀主簿,仍见驱逐。九真太守儋萌为妻父周京作主人,并请大吏,酒酣作乐,功曹番歆起舞属京,京不肯起,歆犹迫强,萌忿杖歆,亡于郡内。歆弟苗帅众攻府,毒矢射萌,堕至物故。交趾太守士燮遣兵致讨,卒不能克。又故刺史会稽朱符,多以乡人虞褒、刘彦之徒分作长吏,侵虐百姓,强赋于民,黄鱼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贼并出,攻州突郡。符走入海,流离丧亡。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津小检摄,威武不足,为所陵侮,遂至杀没。后得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晓时事。表又遣长沙吴巨为苍梧太守。巨武夫轻悍,不为恭所服,辄相怨恨,逐出恭,求步骘。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钅且治,纲纪适定,会仍召出。吕岱既至,有士氏之变。越军南征,平讨之日,改置长吏,章明王纲,威加万里,大小承风。由此言之,绥边抚裔,实有其人。牧伯之任,既宜清能,荒流乏表,祸福尤甚。今日交州虽名粗定,尚有高凉宿贼。其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若岱不复南,新刺史宜得精密,检摄八郡,方略智计,能稍稍以渐治高凉者,假其威宠,借之形势,责其成效,庶几可补复。如但中人,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群恶日滋,久远成害。故国之安危,在于所任,不可不察也。窃惧朝廷忽轻其选,故敢竭愚情,以广圣思。”
  《三国志》卷五八《吴书》第一三
  权欲遣偏师取夷州及朱崖,皆以咨逊,逊上疏曰:“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昔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陛下承运,拓定江表。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三国志》卷六〇《吴书》第一五
  赤乌九年,迁右大司马、左军师。为人恭顺,善于承颜纳规,言辞未尝切迕。初,权将围珠崖及夷州,皆先问琮,琮曰:“以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反,所获何可多致?猥亏江岸之兵,以冀万一之利,愚臣犹所不安。”权不听。军行经岁,士众疾疫死者十有八九,权深悔之。后言次及之,琮对曰:“当是时,群臣有不谏者,臣以为不忠。”
  《正德琼台志》
  沿革考·府
  三国吴大帝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晋《地理志》:吴主大皇帝初置郡五:武昌、珠崖、新安、庐陵、南部。又吕岱击平交州,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吴《纪》:赤乌五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陆凯传》: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隶交部。永安七年,复以南海等三郡立广州,余交趾等八郡属交州。蜀遥领于建宁。晋《地理志》: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遥领交州刺史。
  海棠湾地区属珠官县
  吴主孙亮(252~258年),撤销珠崖郡复合浦郡,属交州,领合浦、徐闻、珠官、荡平、朱卢、番始、新安七县。
  晋
  海棠湾地区仍属珠崖郡珠官县
  晋平吴后,于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珠崖郡,郡治徐闻,隶合浦郡。领徐闻、珠官、朱卢三县。
  《晋书》卷一四志第四
  武帝开越攘胡,初置十七,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平西南夷置牂柯、越巂、沈黎、汶山、犍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郡,又分立零陵郡,合十七郡。
  吴主大皇帝初置郡五,临贺、武昌、珠崖、新安、庐陵南部。《晋书》卷一五志第五
  交州。案《禹贡》扬州之域,是为南越之土。秦始皇既略定扬越,以谪戍卒五十万人守五岭。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故曰五岭。后使任嚣、赵他攻越,略取陆梁地,遂定南越,以为桂林、南海、象等三郡,非三十六郡之限,乃置南海尉以典之,所谓东南一尉也。汉初,以岭南三郡及长沙、豫章封吴芮为长沙王。十一年,以南武侯织为南海王。陆贾使还,拜赵他为南越王,割长沙之南三郡以封之。武帝元鼎六年,讨平吕嘉,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日南、九真、交趾七郡,盖秦时三郡之地。元封中,又置儋耳、珠崖二郡,置交趾刺史以督之。昭帝始元五年,罢儋耳并珠崖。元帝初元三年,又罢珠崖郡。后汉马援平定交部,始调立城郭置井邑。顺帝永和九年,交趾太守周敞求立为州,朝议不许,即拜敞为交趾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燮为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呈黄武五年,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戴良为刺史,值乱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永安七年,复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晧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遥领交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交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南北朝
  海棠湾地区属交州珠崖郡珠官县
  《宋书》卷五本纪第五
  刘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于交州复立珠崖郡。
  《宋书》卷九七列传第五七
  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世祖大明中,合浦大帅陈檀归顺,拜龙骧将军。四年,檀表乞官军征讨未附,乃以檀为高兴太守,将军如故。遣前朱提太守费沈、龙骧将军武期率众南伐,并通朱崖道,并无功,辄杀檀而反,沈下狱死。
  萧齐因刘宋制。海棠湾地区属崖州
  萧梁武帝大同(535~546年)年间,儋耳黎族千余峒归附冼夫人,以废儋耳地置崖州,治义伦,统于广州。
  陈因萧梁制。
  隋
  海棠湾地区属临振郡新设置的临振县
  隋文帝开皇初,改崖州为临振郡。
  海棠湾地区属崖州临振县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临振郡为崖州。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赐临振县为冼太夫人汤沐邑。后废。
  海棠湾地区属珠崖郡临振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10年),改崖州为珠崖郡,属扬州司隶刺史。
  海棠湾地区属临振郡(今三亚市)延德县。属扬州司隶刺史
  隋炀帝大业六年(607年),析珠崖郡西南地置临振郡。领延德、宁远二县。
  《隋书》卷八〇列传第四五
  高祖嘉之,赐夫人临振县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赠仆为崖州总管、平原郡公。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地名

海棠湾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