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代观光回风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6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清代观光回风岭
分类号: F592.9;K892
页数: 3
页码: 282-284
摘要: 本节文字是关于海南岛乾隆时期崖州地区的地理、历史和名胜介绍。其涉及的景点包括峻岭回风、海棠湾、藤桥水和藤桥港等,以及各个景点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名人足迹。
关键词: 回风岭 观光旅游 清代

内容

《乾隆崖州志》
  环崖多高山大林。左据回风岭之雄,右揖龙栖山之险。南山雄压重溟,鞍岭远连五指。二流环绕,分派朝宗。州治在府城南一千一百一十里。东接陵水,西抵感恩,南距海洋,北跨黎峒。东西广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环疆八百五十五里。
  今志八景
  鳌山叠翠 抱郭双流 洞天幽胜 落笔凌空
  珠江浴月 温泉漱玉 灵山腾云 峻岭回风
  说明:回风岭在明永乐年间被人们发现,在明代200多年,有不少名人前往游览。后被确定为崖州八景之一的“峻岭回风”。但见于史志书中,此为最早。
  《乾隆崖州志》
  回风岭州东北一百六十里,经官道。明成化初,知州徐琦修路,有碑记。弘治初,副使陈英委知州王铎重修。万历四十四年修平。张习、王佐二诗见《艺文志》。本朝雍正六年,知州程哲重修。乾隆十九年,知州宋锦率官绅士民重修,州役黄治董其事。
  《光绪崖州志》
  回风岭,城东一百六十里,高百余丈。以寒风不过此岭而名。横截州东。其最幽邃处,道隘峰攒,隐蔽天日,约行六七里,为州治东路第三重关隘。明成代初,知州徐琦修路作记,勒石。弘治初,副使陈英委知州林铎重修。国朝雍正六年知州程哲、乾隆十九年知州宋锦相继修。上有喜思泉。下有温泉二,炎热异常。时有烟气,为州八景之一。各题咏见《艺文》。
  说明:回风岭由明代成化初知州徐琦修路、作记、勒石。弘治初又由副使陈美委知州林铎重修。清代有知州程哲、宋锦相继修。可见他们都曾游览过此岭,爱此岭之景色而留下诗作。
  知州宋锦作《回风岭》
  回风岭清·宋锦(诗见艺文章)
  知州钟元棣也曾游览回风岭,并作诗:
  峻岭回风清·钟元棣(同上)
  清代曾经游览过回风岭,并留有诗作的官员还有谢仲埙、陈金锡、冯耿光等,还有崖州名人吉大文、孙元度、郑绍材也曾游览过回风岭,同样留下有诗传世。
  度回风岭清·谢仲埙(同上)
  珠崖回琼道中(六首)清·陈金锡(同上)
  过回风岭清·冯耿光(同上)
  峻岭回风清·吉大文(同上)
  峻岭回风清·孙元度(同上)
  峻岭回风清·郑绍材(同上)
  海棠湾(藤桥)除回风岭之外,还有值得游览,而且名人的足迹也到过的地方。
  《光绪崖州志》
  古崎洲,城东一百六十里,永宁乡南境大海中。水程二十里。远视,横黛形如一字。峦壑清幽,石壁奇峭,永宁乡之屏障也。光绪戊戌夏,道人吴华存率徒居此,创设草堂,为谈玄之所。庚子春,知州钟元棣捐廉,倡建庵堂,祀仓颉字祖及如来佛像,颜曰“海上涵三观”。
  龙楼岭,城东北二百一十里,为藤桥祖山。上有望星岩。岩西有石穴,泉流如醴。峰峦耸秀,为诸岭最。今龙山书院以此名。
  白虎岭,城东北二百一十里,为永宁乡屏蔽。山势高昂。中有白石,高十余丈,如虎踞状。
  大本岭,城东北二百九十里。岭北即陵水界。明吴总戎置营于此,以镇黎境,取岭名颜之。今废。
  另外,还有藤桥水、藤桥港也是前人游览之地。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胡适之父胡传受两广总督张之洞之请,来海南考察,于十一月十五日游览藤桥。
  胡传《游历琼州黎峒行程日记》
  十三日,未早餐即就道。至新高,从人饭予,恶其不洁,未食。至马岭亦然。至三亚已黄昏。宿于文昌庙中,空虚无人。命从人寻乡约至,始得水与柴,迨炊饭熟,已二更矣。将食而海梅春至,命从人先食,予与海谈半时许。从人食毕而卧,,已鼾声如雷,以日间走九十里身乏故也。饭毕,令候仆先睡,自出照料门户,月明在空,光明如昼,宵深人静,庭树无声,仆仆于途,偶得此清寂好景,心目俱为之一爽。
  十四日,由三亚而东北,十五里至坡顶。又十五里至小桥。此处向有二百余家,光绪六年以后,屡遭匪掠,逃亡大半,田地皆荒,而水土甚恶,往来者相戒勿于此处饮食,即崖州土人亦然。又十里至大茅峒。其西北即南仑峒也。自大茅而北,五里过回风。岭不高而崎岖,多曲折,两旁皆丛林阴翳,几不见天日。下岭五里,至岭下塘,海滨也。
  十五日,东北行,二十里曰永宁铺。沙坡一片,甚宽而平,遍生浅草,稀有树木,无开垦者。问之土人,云,“土多沙,瘠甚,不能艺五禾也”。又十里,至藤桥镇。有海港,而大船不能入。市铺约七十余家,土人约二百余家。
  以过山事询藤桥司陈君谟,云,“地有客民六七家,旁有小黎村九,每村不过数家,多者亦只十余家,崖属也,吊罗在其东北,系崖、陵接界之山僻处。有偷牛贼藏于此,屡至陵水界盗牛。崖州报报贼,探未实也。今已编其户口,约百余家。捕得杨阿桓一匪,逃匿于此者也”。
  藤桥汛杨君廷香来见。言亦同。
  冬至节前后,日晷最短之时也。予日日黎明唤从人起炊,视时辰表值卯正,至酉正天始昏黑。海南不独气候寒暖与内他异,即时日长短亦异也
  十六日,由藤桥而东北,十五里曰赤岭,有小村曰头铺灶。又七里曰屯孤。入陵水县界(其北八里即吊鹅)。又东八里至五村,过加独岭,岭只一土冈而已。又十五里至九所。自藤桥至此,地滨海,白沙弥望,高平之处,浅草平铺,无开垦者。洼下及坡之四边欹斜之处,略有耕植者。凡地属高坡,虽平旷而土深厚,垦而种植其收成必减于低处二三分。盖其地四无遮蔽,晴则风吹松土以去,雨则水漂土膏下流,且禾苗茂时,多虞风灾,此等情形,内地各行省山乡之所同,海滨沙冈不待言矣。由九所东北二十里至盐灶,又十五里至岭头。又十里至陵水县城。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古崎洲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