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港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523
颗粒名称: 二、港湾
分类号: P942.66
页数: 3
页码: 34-36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历代崖州(今三亚)港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海湾 港湾 自然地理

内容

《正德琼台志》
  高沙港在州东二百里永宁乡。源自五指山,流藤桥渡,至此会潮成港。
  淡水湾在州东二百一十里永宁乡海滨。有一山嘴,其势自西南生,回东转北,中包海水,平稳无风,可泊舟。上山有淡水,舟人常汲取之。
  《嘉靖广东通志》
  淡水湾在州东二百一十里。海滨有一山嘴,其势自西南生,回东转北。中包海水,平稳无风,可泊舟。山有淡水,舟人常汲之。
  《万历琼州府志》
  高沙港州东二百里,流经藤桥渡。
  喜思泉回风岭下。
  温泉永宁乡思簩岭下,四时泉出温暖。
  《康熙崖州志》
  合口港在藤桥。受郎温、椰根二水,合流出海。
  椰根陂州东百里椰根村。每年民自修筑,引水灌耕本村及田辽、三亚等处田一百余顷。
  《乾隆崖州志》
  合口港在藤桥。受郎温、椰根二水,合流出海。
  椰根陂州东百里椰根村。每年民自修筑,引水灌耕本村及田辽、三亚等处田一百余顷。
  《道光琼州府志》
  藤桥水,在城东北二百里。源出黎峒,至合水港入。相近有高沙港,亦流合焉。
  高沙港,在城东二百里。
  合口港,在城东北二百里,受藤桥、郎温、椰根三水入海。俱同上
  椰根水,在州东二百里,绕藤桥村,合郎温水人海。《州志》
  喜思泉,在回风岭下。俱同上
  温泉,在永宁乡思簩岭下,四时泉出常温。
  《光绪崖州志》
  铁炉港,城东一百七十里,近林旺村。深阔,可泊大船。港西北有岭环绕,黎人沿岭散居。
  合水港,城东二百里,受藤桥东、西水人海。
  海棠湾,在铁炉港东。波静,可泊船。疍人采鱿鱼在此。
  《琼崖志略》
  藤桥港:藤桥港在崖县最东之处,与陵水交界,距县治约200里。港内停泊往来于澳门、江门、安浦及本岛各港一二千担之帆船,为数不少。春夏渔业旺盛,渔船来泊尤多。附近有树胶、椰子园多处,出产渐增,大有发达之希望。
  《海南岛志》
  再次则三亚、藤桥二港,皆在南部。若榆林辟作军港,则南部商港尤非此莫属。三亚、藤桥均与榆林相距不远,近港地区物产丰富。
  藤桥港在崖县最东,与陵水交界。港口广大,港内窄小,宽约数十丈。潮落时巨船不能进口。有牛琪洲岛峙立港口。港西山脉折向南方。如由西边海岸筑一长堤与岛接连,则堤岛与港口之间成一良好外港,数千吨之轮船不难安全停泊。本港附近多属物产繁富地区,前有铁炉港,后有崖属十二村,左接陵水,右近三亚。即现在之藤桥市,已为崖属最大市场。如能筑港改良,前途殊有希望。
  《三亚市志》
  蜈蚑洲岛
  又称“古崎洲”,位于海棠湾内,距陆地2.4公里,岛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100米,面积1.5平方公里,山峰最高海拔78.3米,地势东高西低,岛上植被较好,乔木参差,椰树成林,周围盛产海鲜,海底珊瑚色彩斑斓。
  铁炉港
  位于市之东,距市25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南边岭上有一石井,经常有铁锈水流出,因此得名。港内水域有4533万平方米。港内航道弯曲狭窄,港门外有一处门沙阻塞,设置航标。锚地,可泊机帆船6~8艘,可避11级以下台风。港外可供大型船只临时停泊,能避7级以下西南风。
  后海湾
  位于市东部,是一个河口海湾,海岸线长6公里,地埋坐标为:东经109°48′,北纬18°16′。
  海湾呈“丁”形,湾之南侧与蜈蚑洲岛相望,湾长2公里,宽1公里,水域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海湾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高沙港
相关实物
淡水湾
相关实物
铁炉港
相关实物
合水港
相关实物
藤桥港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