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机构与区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49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行政机构与区域
分类号: K296.63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海棠湾(今三亚)地区的行政机构和区域划分,以及职官官员的情况。行政机构是一个地区政治和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划分是行政管理和规划的基础,职官官员则是行政机构运作和决策的核心。本章分为行政机构与区域和职官官员两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海棠湾地区的行政机构和区域划分情况,以及当时的职官官员。文章通过对行政机构和职官官员的研究,探究当时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结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特点。
关键词: 行政机构 区域 海棠湾

内容

编者按:海棠湾在西汉时期隶属于珠崖郡山南县。山南县,因于五指山之南而得名。五指山之南就是今天的三亚市,山南县的领地要比今天的三亚市大得多,大概包括今天的乐东、白沙、保亭、陵水。县治在什么地方,现有史料不可考。当时,海棠湾还没有设置行政机构,更谈不上辖区管理。直到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析延德县,置吉阳县(即今海棠湾)。自此才有行政机构管辖其领地。
  第一节行政机构与区域
  唐
  太宗贞观元年,初隶岭南道,据《地理志》。又《方镇表》:至德元年载,升五府经略讨击使为岭南节度使,领崖等五州。析置州县及更名。二年,析振之延德置吉阳。
  《正德琼台志》
  吉阳贞观二年,分延德置。 《旧唐书》
  贞观二年,析延德置吉阳县。 《正德琼台志》
  县治设在藤桥,在藤桥建县衙门,设县官一人,吏目若干人。
  藤桥得名由来:民间传说,唐初尚无藤桥之名称,仅有一条约长60米宽约4米的墟市。唐贞观二年(628),置吉阳县,县衙初设在今旧市村。第二年(629),藤桥东河河面上,人们用河边的蔓藤架桥过河进入墟市,于是县衙也迁到墟市中心。墟市因为架了这座藤蔓桥而将之称为藤桥市,藤桥之名就此传播开来。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疆域:在府城南一千多里。东接陵水,西抵临川,南距海洋,北跨黎峒。
  至到:东至陵水县石赖铺界,南至海岸二十里,西至本州佛老里,北至本州熟黎抱怀村,东北到熟黎抱劝村一百五十里。 《正德琼台志》五代
  南汉仍唐制。省延德、临川、落屯三县,领县二:宁远、吉阳。
  《光绪崖州志》
  宋
  开宝五年,改振州为崖州,隶琼州。至道三年属广南西道。熙宁六年降为珠崖军,废吉阳县为藤桥镇、宁远县为临川镇。崇宁五年置延德县。大观元年,改延德军,又分置通远县,为军治。
  《光绪崖州志》
  藤桥设巡检司。公署衙门设在藤桥市,设巡检一人,副巡检一人。
  巡检司有沿边溪峒都巡检,或蕃汉都巡检,或数州数县管界、或一州一县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又有刀鱼船战棹巡检,江、河、淮、海置捉贼巡检,及巡马递铺、巡河、巡捉私茶盐等,各视其名以修举职业,皆掌巡逻几察之事。中兴以后,分置都巡检使、都巡检、巡检、州县巡检,掌土军、禁军招填教习之政令,以巡防捍御盗贼。凡沿江沿海招集水军,控扼要害及地分阔远处,皆置巡检一员,往来接连合相应援处,则置都巡检以总之,皆以材武大小使臣充。各随所在,听州县守令节制,本砦事并申取州县指挥。若海南琼管及归、峡、荆门等处跨连数郡,控制溪峒,又置水陆都巡检使或三州都巡检使,以增重之。
  《宋史》
  政和元年,废延德军入感恩县,废通远县为镇。七年,改珠崖军为吉阳军。绍兴六年废,复置吉阳、宁远二县。
  《光绪崖州志》
  吉阳军是因吉阳县而得名,军城(军治)设在藤桥,巡检司公署改为军治衙门。
  吉阳贞观二年,分延德置。
  《宋史》
  今军城非崖与振之古城,乃吉阳县基也。
  藤桥水在吉阳县。
  黎峨山《元和志》云,在吉阳县东七十里。
  《舆地纪胜》
  今吉阳军城非崖与振之古城,乃朱崖军吉阳县基也。 《琼管志》
  十三年复为吉阳军,二县仍属。 《光绪崖州志》
  中兴以来,废为宁远县;未几,复为军,又以军使兼知县事;未几,依旧为军。今隶琼管,领县一,治宁远。
  中兴以来,废为宁远县,隶琼州;未几复为军,《国朝会要》云:“吉阳军,绍兴六年废为宁远县,十三年复为军。”以军使兼知倚郭县事,免隶琼州。 《方舆胜览》
  元
  吉阳县(今海棠区)隶属吉阳军。
  吉阳军。至元十五年属琼州路,隶湖广中书行省。后省吉阳县,领县一:宁远。至正末,改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属广西。
  吉阳县复为藤桥镇,复设藤桥巡检司。 《光绪崖州志》
  明
  洪武元年十月,改吉阳军为崖州,领县一:宁远。属琼州府,隶广西。三年,改隶广东。
  《光绪崖州志》
  洪武二年,改为崖州。三年,隶府,属广东,统县一。十九年,割儋之感恩来属用知州林茂请。 《正德琼台志》
  藤桥镇、藤桥巡检司仍隶属崖州。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五月十一日,琼州府宁远县藤桥巡检司添设副巡检黄旗。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至万历二年(1574年),藤桥小营改为大营。
  崖州全境分为五区,藤桥镇为东二区:其领地东至分界塘,距城二百里,与陵水县交界。西至回风岭,与东一区交界。北至大本、加达二岭,距海一百里,与陵水黎境交界。
  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以州治宁远县省入。
  《光绪崖州志》
  正统五年(1440年),省宁远县用知府程莹请,以其户属州。今领县一。
  《正德琼台志》
  清
  清初,藤桥(今海棠区)为永宁乡藤桥镇,隶属崖州。藤桥巡检司改为通远巡检司,公署设在三亚,乾隆三年(1738年)改为永宁巡检司,移驻藤桥,动项建新公署衙门。领地与明朝时差不多。 《光绪崖州志》
  《光绪崖州志》记载永宁乡领地:
  永宁乡上堡
  藤桥汛城东二百里。 龙楼藤桥东北一里。
  竹角园藤桥东半里。 分界塘藤桥东一里。
  河东藤桥东一里。 岭头坡藤桥西北一里。
  进士坡藤桥东二里。 走马园藤桥西北一里。
  北水藤桥西一里。 营头藤桥西南半里。
  旧市藤桥南半里。 海㟍藤桥南一里。
  城脚藤桥南二里。 军田藤桥南三里,有东西二村。
  永宁乡中堡
  犁灶藤桥东南六里。 番园藤桥西南五里。
  石尾龙藤桥南八里。 白土田藤桥南八里。
  风塘藤桥西南十五里。 角枝藤桥南十五里。
  下坝藤桥南八里。 洪李藤桥南十五里。
  田尾藤桥西南二十里。
  永宁乡下堡
  龙江藤桥西三十里。 庄头藤桥西三十里。
  大灶藤桥西三十里。 灶仔藤桥西三十里。
  港尾藤桥西三十里。 新村藤桥西三十里。
  三合藤桥西三十里,俗名山牛栏。
  旧村藤桥西三十里。 沙尾藤桥西四十里。
  林旺藤桥西四十里。 顶文藤桥西四十里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中华民国。崖州改为崖县。藤桥镇隶属崖县东三区,区公所设在藤桥。设区长一人,干事若干人。领地和清朝基本一样。
  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崖州改称崖县,全县划分为五个区。三亚海棠湾地区为崖东三区。区辖五个小乡:永宁乡,办公地点于广行会馆;龙宁乡,办公地点于藤桥市头;观海乡,办公地点于洪李村;接陵乡,乡长符忠育,办公地点于六行会馆;大新乡,乡长庞公兼。
  民国七年至十一年(1918~1922),崖县设区巡警署。崖东三区撤乡,推行保甲制。全区设16保186甲。
  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930~1934)崖县推行“五家联保”制。崖三区设19保186甲。
  民国二十四年置保亭县。本就崖县属之不打、六罗、首弓、三弓、抱龙峒、同甲峒、水溺峒,陵水县属之保亭、五弓、六弓、七弓、鸟牙峒、岭门团、白石团、五指山、七指山、分界岭、吊罗山,万宁县属之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属之竹根峒、太平峒、茄曹峒、合水园,定安县属之船埠、南引团、加冬团、母瑞山,另置一县,取今名,而以保亭为县治。
  民国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944~1945)崖三区改为永宁乡,仍设19保186甲。
  19保:1保东溪,2保市镇,3保龙楼、营头、旧市、岭头岭等,4保……从15保、16保、17保、18保、19保系……不属本境内。
  第二节 职官官员
  编者按:清代之前在海棠区任职的称职官,民国时期叫官员。古代的史志中都有职官这一卷。但吉阳县设县始至元代的职官卷已缺佚。现存的是明代志书中记有“藤桥司巡检(缺名)”这句话,有名有姓的官员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志书。
  一、明代职官(1368~1644)
  黄旗,洪武三十一年(1398)任藤桥巡检司副巡检
  黄其男,正统十四年(1449)任藤桥巡检司副巡检。
  黄芳,景泰六年(1455)任藤桥巡检司巡检。
  《光绪崖州志》
  二、清代职官(1644~1911)
  永宁司巡检衙署向设于三亚街,名曰通远司。至乾隆五年,改设于永宁乡藤桥市,以便稽查黎地。易名永宁司。
  王德河
  方国相
  章忆宗浙江会稽县人。由吏员选授临高县和舍司。于乾隆八年九月内调任。俸满,回內地候升。
  黄自浣江南贵池县人。由吏员选授临高县和舍司。于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内调任。俸满,回内地候升。
  李一铭江南石埭县人。由吏员选授琼山县水尾司。于乾隆十四年六月内调任。俸满,回内地候升。
  孙肇绩顺天大兴县人。由吏员选授澄迈司。于乾隆十七年六月内调任。俸满,回内地候升。
  潘景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由户部则例馆供事,签掣从九品,选授文昌县铺前司。于乾隆二十年四月内调任。
  《乾隆崖州志》
  永宁司巡检向驻三亚,名通远司。乾隆五年改永宁司,移驻藤桥,稽查黎地。
  李天爵宛平人,二十一年任 徐世征江宁人,二十四年任
  郦承焘诸暨人,二十七年任 刘映霆融县人,二十八年任
  周源本宛平人,三十二年任 赵銮祚崇善人,三十五年任
  蒋大戴安福人,三十七年任 吴庆祺汉阳监生,嘉庆三年任
  周正鲲宁化监生,七年任 吴汝山大兴监生,十年任
  赵之翰慈利监生,十三年任 苏唐唐县监生,十六年任
  牛印斗息县监生,二十三年任 王建章宜宾人,道光四年任
  傅勋南城监生,四年任 胡绍璜苍梧监生,八年任
  潘培仁长洲监生,十年任 章学泗南城监生,十四年任
  《道光琼州府志》
  永宁司巡检向驻三亚,名通远司。乾隆五年改永宁司,移驻藤桥,稽查黎地。
  刘应湘山东沂州人。 缪志
  邓柏龄陕西咸宁人。 舒昺南四川涪州人。
  程守忠安徽桐城人。 周震亨江苏金坛人。
  翁凤起浙江仁和人。 冯士松山西代州人。
  孙秉镛大兴人。
  以上道光年间任。
  罗纹绣顺天大兴人。 汤光祚江西南丰人。
  封汝勤甘肃河州人。 王序畛湖南湘潭人。
  以上咸丰年间任。
  胡湘贵州贵筑人。 杨宗传湖南湘阴人。
  彭登焜湖南衡山附贡。 沈增庆浙江山阴人。
  陈忠华福建侯官人。 陈善庆浙江山阴人。
  周应宗四川金堂人。 王德仁福建将乐人。
  以上同治年间任。
  龙步瀛安徽当涂人。 周光荣江西南丰人。
  王鹏程浙江会稽人。 罗泽沛四川东乡人。
  杨达三四川酆都人。 王庆增顺天永清人。
  邱仁鸿广西昭平人。 甘泽周福建侯官人。
  陈谟福建上杭人。 蒋廷荣四川三台人。
  周时雋河南商城人。 俞锡圻浙江会稽人。
  蔡忠湜湖北监利州人。 荣曜镶黄旗人。
  王金寿湖南长沙人。 娄元庆浙江山阴人。
  陈君谟
  以上光绪年间任。
  《光绪崖州志》
  三、中华民国官员(1912~1949)
  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崖州改称崖县,全县划分为五个区,海棠湾地区属崖东三区。区辖五个小乡:永宁乡,乡长蓝来崇(龙楼村人);龙宁乡,乡长孙秀夫(文昌市人);观海乡,乡长李奋南(洪李村人);接陵乡,乡长符忠育;大新乡,乡长庞公兼。
  民国四年至六年(1915~1917),崖三区区长符忠育(赤岭人)。
  民国七年至十一年(1918~1922),崖县在每个区都设巡警署,崖三区区长符忠育。公安局长林天琛(市头人)。
  民国十二年至十五年(1923~1926),崖三区区长李孙益。
  民国十六年至十八年(1927~1929),崖三区区长陈忠儒(龙楼村人)。
  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930~1934),崖县推行“五家联保”制,崖三区设19保186甲。区长孙秀夫,后为李裕汉。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935~1939),崖三区区长李孙益,后为李裕勇。
  1939年3月17日,日军占领藤桥。
  民国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940~1943),全县推行维持会建制。崖三区维持会初期会长梁英标,后任维持会长符忠育,副会长林家会、李孙益。全区推行保甲制,编户籍,发“良民证”。
  民国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944~1945),崖三区改为永宁乡,乡长蒙国才。
  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946~1947),永宁乡,乡长林树辉(崖县参议会常委)。
  民国三十七年(1948~1949.4),永宁乡,乡长梁其明。
  1949年8月,永宁乡,乡长林树辉。
  1949~1950年5月,永宁乡,乡长陈善德。
  《三亚海棠湾乡土人文录》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