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492
颗粒名称: 序言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海棠湾面临南海,东连陵水,北靠保亭,西接田独,是进入三亚的东大门,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地位。其区府所在地藤桥历史悠久,在中国最早的地理史志中,如《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海外四州》、《舆地纪胜》等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记载。从唐代至元代的600多年间,藤桥还曾经一度成为三亚地区军事、政治、经济、对外贸易的中心,曾经设有藤桥巡检司、藤桥铺、藤桥汛、藤桥营。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置吉阳县(县治在藤桥镇)”,至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吉阳县为藤桥镇,藤桥作为县一级行政机构已达445年。又至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复藤桥镇为吉阳县”,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后省吉阳县”,仍为藤桥镇,作为县级行政机构所在地又历时161年。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三亚市海棠区成立,确定区府所在地为藤桥,海棠湾再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历史定位。
  由此可见,以藤桥为区府的海棠湾是崖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文化值得全面深入挖掘和研究,特别是当前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重点打造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的游艇休闲社区、国家级医疗及健身疗养基地,这样的整体规划设计依然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作为底蕴,用来指导和支撑我们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比如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发现藤桥港口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前哨驿站和必经之地,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成为我国和东南亚、波斯、阿拉伯地区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转地和集散地,是历史上内联大陆、外通海域的重要门户。这些历史文献资料,对现今海棠湾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抢抓机遇,利用好战略支撑节点,精心谋划发展开放型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和传承价值。
  因此,我们组织了一批史学专家和当地的民俗学者,遍阅历朝历代古籍典册,将有关藤桥之山、川、人、事、物、诗、文等各类史料遴选出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汇总,个别古地名、古人、古事简略作注加以解释说明,最终编成此书。我们认为,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此书的编成,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通过系统性地对海棠湾历史全面收集整理,进一步厘清了海棠湾历史文化的脉络,为我们学习、了解海棠湾的历史提供便利,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以至于移风易俗,改进我们的生活;二是为目前开发建设海棠湾、研究确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相关历史文化方面的史料依据和理论参考;三是作为一项文化基础性工作,通过抢救性的发掘整理,避免本土史料湮灭散失的同时,还可以为今后二次甚至多次研究提供服务。
  我们认为,这不仅是一项系统的资料收集工作,也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填补了海棠湾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在浩繁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披沙拣金,这里面的呕心沥血、个中甘苦不言而喻,这本书体现和蕴含着全体编纂者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在此,特向参与这项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该书编纂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编纂出版《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只是我们“文化海棠”系列工程的一个开始和尝试,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有关海棠湾更多的文化精品,如《海棠湾古诗文选》、《海棠湾史话》、《仲田岭革命风云》等,努力建设、繁荣、传播海棠湾文化。
  2016年9月19日
  (林海同志系中共三亚市海棠区委书记、三亚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

知识出处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史志中的海棠湾》,是对历朝历代正史及地方志书中涉及海棠湾的地理历史事实进行辑录。编辑原则包括涉及海棠湾的一切相关内容均要辑录,对于重复内容视情况删减,以整个三亚的史事为线索突出海棠湾的史事,不选择创作而是编辑历史书籍内容。本书按人文地理、手工业、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商贸、旅游业、教育、文化、民族关系、人物、艺文等篇章分门别类进行编排。所辑录的史料加上现行标点符号,一律改用现行简化字。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