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苏中战役传捷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卢胜回忆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324
颗粒名称: 二十三、苏中战役传捷报
分类号: K269.4
页数: 15
页码: 160-17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国共内战时期的训练及思想教育,描述了部队整编时的情景和士兵们的训练情况,同时表现了士兵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以及肝胆相照的战友情。
关键词: 苏中战役 捷报 思想教育

内容

(一)
  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之后,本来应该从战争转到和平,但却出现了一种复杂曲折的局面。中国究竟向何方?许多人对蒋介石的面目认识不清,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和平幻想。在我军指战员中,和平麻痹的思想也相当普遍。有的人认为:日本投降了,和平已经到来,可以“解甲归田”,过上安稳的生活了。可是当看到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破坏团结,一再挑起内战,不断向我解放区发动进攻时,有的人则又惊慌失措,害怕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思想上、组织上实现由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转变,使广大指战员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紧紧地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个中心问题,联系国民党反动派先后侵占我苏中地区的白蒲、兴仁、小海、观音山等数10座城镇的实际状况,深入进行了阶级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我们正处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反和平反民主的反动势力正在猖狂地向我们进攻,我们必须为和平民主而战斗,决不允许国民党反动派再把人民踩在脚下。“谁种的庄稼谁收割,谁栽的果树谁得果”。我们动员广大指战员为保卫八年抗战的胜利果实,为把中国建成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奋斗。
  在进行政治整顿的同时,我们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加速完成迎战准备”的指示,以军事训练为主,加强了战备。1946年5月8日,根据新四军军部关于整编新四军的指示,部队在如皋地区进行了整编。
  以陶勇率领的新四军第八纵队为主体,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一师,下辖第一、第二、第三旅。粟裕兼任师长、政委,陶勇任副师长、王集成任副政委,梅嘉生任参谋长,韩念龙任主任。第一旅以苏中四分区为基础扩编,旅长张震东,我任政委,政治部主任张日清,同时成立了第一旅军政委员会。旅部由原苏中四分区机关人员为主组成。我旅刚建立时,司令部只设人事、通讯、侦察、保管四个科,政治部亦设组织、宣传、保卫、民联四个科。旅下设第一、二、三团:第一团由原苏中一分区特务一团、特务二团及东南警卫团各调一营组成。第二团由原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六十一团组编。第三团由原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第六十八团组编。整编后,全旅共有指战员6170人,主要装备有迫击炮18门、重机枪36挺、轻机枪249挺、马步枪2736支、掷弹炮33具。从总的看,我旅素质提高了,在历次作战中各团队均表现得勇猛顽强,不怕牺牲。他们富有野外作战经验,都能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其中第三团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作风过得硬,在抗日战争中多次获得嘉奖。组编的当天,我旅旅部和三个团汇集如皋城,举行了建旅誓师大会.我旅从此光荣诞第一旅建立之后,根据新四军军部的指示,按照第二期练兵的要求,我们立即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我们联系通海自卫反击战的实际,让部队目睹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区屠杀人民的滔天罪行,进一步激发对敌人的仇恨。尔后,我们又以党中央下达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首先在部队中进行土地改革的教育,组织广大指战员在驻地向基本群众广泛宣传减租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加解决土地问题的斗争。多数战士的家庭翻了身,有土地、有饭吃、有衣穿,使部队也更加稳固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战士们对地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从而使部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在土改教育中,我旅第三团第七连还开展了“控诉运动”,这对当时全旅的学习与教育运动推动很大,在全师得到了推广。华中军区《建军增刊》为此向全区部队介绍了经验。“控诉运动”,指的是用解放战士控诉旧社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控诉旧军队反动军官的欺压与迫害,同时联系他们到新四军翻身得解放的经历,启迪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进一步提高我军向国民党反动派讨还血债,为人民立功的必胜信心。因当时的形势十分严重,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占绝对优势。它拥有430万军队,其中正规军200万,且有飞机和大炮。同时控制着全国3亿多人口、3/4的土地。此外,它还接受了日军100万人的全部装备和美国政府在军事上、财政上的巨大援助。
  而我军只有120多万人,其中正规军61万,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也很少。在解放区,只有1亿人口,但大部分地区的封建势力还没有肃清,而且土地改革才开始,我军的后方尚不够巩固。在这种情势下,我们首先必须树立能够打败蒋介石的信心,提高积极作战的勇气,同时要认真贯彻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方针。全旅掀起了练兵热潮,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射击、投弹、刺杀、登城、架桥等技术训练和野外作战训练。此外,全旅还积极开展了拥政爱民的活动,把保卫和平民主与保卫家乡,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帮助群众夏收夏种,“不让敌人抢去一粒粮食”。整训期间,我们进行了扩军。当时发动群众参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动员农村青壮年踊跃参军;二是在民兵内部进行发动。由于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掀起了群众性的参军热潮,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打老蒋的动人场面。我旅在如皋共补充新兵400名。紧接着,我们又抓紧做好新兵的入伍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使之能安心部队的工作。
  (二)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和策划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敌人竟扬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解放区军民奋起抗击,“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由此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
  苏中解放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该区东临大海,西抵运河,南濒长江,北靠两淮,这里群众基础较好,土地改革较早,军民团结一致,战争动员深入,是我军在华东的前哨阵地。它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对我苏中解放区进攻。特别是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在长江两岸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扬州、江阴、扬中、镇江等地,集中了五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的兵力进犯我苏中解放区。蒋介石依仗美国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经济援助,竟扬言:首先侵占如皋、安海等地,巩固其沿江一线阵地,尔后沿南通、赣榆公路北犯盐城。同时以一部分兵力沿运河线北犯,配合淮北之敌东犯淮阴。
  当时,我军在苏中地区仅有3万人,在数量对比上敌人占有绝对优势。如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中央明确指出:“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党中央明确规定:“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同时还指出,无论是在战役部署或战术部署上,都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这就是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人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人的兵力。在作战中,必须打歼灭战、速决战。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和中央军委关于“先在内线打几仗,以看出敌军弱点,取得作战经验”的指示,华中野战军总部在判明敌人的进攻企图之后,认为先打宣家堡和泰兴这一军,不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我都有利,决心集中主力,乘敌人发起全面进攻之前,先发制敌,打乱敌人的部署。同时在运动中求歼由口岸、泰兴来援之敌,尔后再歼其它方向来犯之敌。当时确定由第三旅攻占宣家堡;第一旅阻击口岸来援之敌,并截击泰兴、宣家堡可能突围之敌.我旅受领任务之后,即按照华中野战军政治部颁发的“开始打”的政治工作指示和师政治部的要求,结合我旅的任务,进行战斗动员。通过群众讨论,具体分析,对比敌我双方的作战条件。指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熟悉,供给方便和老根据地群众拥护的有利条件,打败敌人,夺取初战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华中解放区的进攻。我旅广大指战员经过动员,树立了保卫华中解放区,歼灭进犯之敌的坚强决心。接着,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紧张的战备。
  7月13日晨,我旅奉命由如皋出发。沿途,解放区群众敲锣打鼓、端茶送水,夹道欢送。群众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狠狠地打击敌人!在群众的热情鼓励下,指战员们斗志高昂,信心十足。大家决心歼灭更多的敌人,来报答解放区人民的殷切希望。经过100余里的急行军,于黄昏到达宣家堡一带。当夜9点,我军向宣家堡守敌发起攻击。由此打响了苏中战役的第一炮。我旅进至宣家堡东南小新庄子一线时,发现前进方向的许家堡有敌情。据判断敌兵力只一个连,我即令三团一营歼灭或驱逐该敌,以保障我主力完成预定任务。战斗中,三团从俘兵中获悉许家堡守敌为一个营,我军即集中兵力,以五比一的优势向敌发起攻击。14日拂晓,我二团以迅猛动作向许家堡之敌发起进攻,歼敌一部,余敌向西南逃窜,被我一团堵击全歼。许家堡一仗,我旅共歼敌669人。14日晚,粟裕带领我们侦察地形,选择进攻宣家堡的主攻方向,并确定由第二旅第七团担负主攻。我旅即按照师部发出的“大家充分准备好,今晚拿下宣家堡”的战斗号召,进行战斗动员和组织准备。当夜,我军以绝对优势对宣家堡之敌发起攻击,由于敌人顽抗,战局进展迟缓,我旅奉命投入战斗,歼灭大部敌人,残部向西南突围时,遭到我旅全歼。是役,我军歼敌3200余人,缴获山炮7门,步兵炮2门,迫击炮7门。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情绪,更加坚定地树立“蒋必败,我必胜”的坚强信念。
  宣家堡的战斗刚刚结束,我华野总部又下达了新的任务。原来,李默庵发现我华野主力在泰兴、宣家堡一线,即令国民党第四十九师师部率第二十六旅等为右纵队,以第七十九旅为左纵队,以第一〇五旅为第二梯队,沿(南)通、如(皋)公路及其以西北犯如皋,企图乘隙攻占我如皋城。同时,命渡江北援之敌第六十五师主力迫近泰兴城,另以第八十三师主力由泰州沿海(安)泰(州)公路东进策应。由于敌人分散进犯,毫无依托,为我创造了“各个歼灭”敌人的有利战机。华野总部即决定一师和六师主力从宣、泰地区迅速东开,日夜兼程,以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将敌人歼灭于如皋城东南地区。我第一师受令之后,即命第一旅首先插进白蒲、林梓之间,将敌第二十六旅与第一〇五旅分割开,并断敌退路。完成任务后,由南向北攻击敌人侧背,配合兄弟部队一道歼灭右路之敌。
  16日傍晚,我军奉命由宣家堡出发,向东急进.在行军途中,粟裕、陶勇首长把我们找去,在马背上传达了华野首长的指示,粟裕师长要求我们要“大胆穿插分割,按时断敌退路,歼敌于运动之中”,并和我们一起研究了具体打法。我们一边行军,一边开会,从旅到团,从团到营,边走边部署任务,边进行思想动员。
  广大指战员虽经三昼夜连续作战,已十分疲劳,但大家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疾驰东进。当敌机临空侦察时,队伍迅速进入青纱帐内隐蔽,我们的战士豪迈地说:
  “高粱杆子长又长,纵横百里青纱帐。
  敌人飞机头上转,我们歇脚乘乘凉。”17日下午,当我们得悉敌右路纵队已进至丁堰附近地区,敌左路纵队已进至宋家桥、杨花桥地区时,立即带领部队跑步前进。第二天拂晓,我旅第二团按时插入敌侧后白蒲、林梓之间,阻击北援之敌,并在公路上歼敌一部,切断了右路敌人的退路。我第一团向林梓之敌迫近,并攻占林梓、丁堰等地,配合第六师攻击宋家桥、杨花桥之敌第七十九旅,歼敌一部。我第三团配合友邻,攻占鬼头街后,又迅速出击,追歼逃敌。经19、20两日激烈战斗,全歼敌第四十九师师部及第二十六旅。22日由于泰兴东援之敌第六十五师等已逼近,再战不利,我军奉命主动撤出战斗。如东南战斗,我旅共歼敌2300多人,并首次缴获四门野炮。
  在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事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旅二团军医杜国祥和见习军医涂春有,他们在抢救伤员中,都先后负伤多处,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抢救伤员。新华通讯总社为此向全国宣传了他们的事迹。另外、这次战斗中群众支前工作做得也很好。当地政府动员了许多群众和大批车船支援前线。部队打到那里,车船就跟到那里,支前工作就做到那里,从而保障了运动战的胜利。
  (三)
  如东南战斗胜利之后,为了更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我军主动放弃如皋,北移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命。这时,我军由华南调出的第五旅及华中军区特务团也到达东台地区。7月30日,国民党集中了六个旅敌军分别由如皋、姜堰合击苏中水陆交通枢纽——海安。同一天,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在我军主力未获充分补充休息、恢复疲劳以前,及敌未进至有利于我之地形条件以前,宁可丧失一些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我军仍以一部分兵力采取运动防御迟滞敌人的进攻,掩护主力在原地继续休整。8月3日,华中野战军在杀伤敌人一部之后,主动撤离了海安。敌人占领海安之后,错误地认为我军放弃海安重镇是因伤亡太大,无力再战,即命令其10余万人马,分路渡江北进,准备先“清剿”海安、泰州以南地区,尔后继续北犯,企图在海安、立发桥、李堡、角斜、栟茶之间建立一道封锁线,以切断我南通、如皋与东台、兴化的联系,进而消灭我主力。我华野总部决定乘敌军立足未稳之机,让已休整两周的我军主力向李堡、角斜、丁家所等地之敌发起攻击,尔后相机围攻海安,以调动如皋、黄桥、泰州之敌出援,将其消灭于运动之中。根据我总部具体部署:第一师攻歼李堡之敌;第六师歼灭丁家所之敌;第七纵队阻击可能由海安来援之敌。
  8月10日夜,我一师奉命由一仓河向李堡开进。途中,我军获悉李堡之敌与海安方面正在调防的敌新四旅旅部率其第十九团已到达李堡,而敌第一〇五旅旅部及第一四八团尚未离开,便乘敌人换防,防范疏忽,出其不意向李堡之敌发起攻击。当晚,我旅奉令以主力第三团配合第三旅攻击李堡,以第一、二团攻击李堡东侧之蒋,家庄、杨家庄。发起攻击后,我旅指战员大胆穿插,勇猛冲杀。至11日拂晓,我第三团突入李堡西头,连续多次打退敌人的反扑。此时,我第三旅在李堡街内,歼灭了新七旅旅部及第十九团。其余敌人在我围攻之下,逃向杨家庄、蒋家庄。我第一团、第二团和第九团一起对杨、蒋二庄之敌发起强攻。当天下午2时许,杨家庄之敌担心被我全歼,便组织2000余人向西南突围。我部以勇猛动作,密集火力,在李堡以南全歼逃敌。此战,我旅歼敌2520人,缴获八二炮五门,六〇炮九门,轻重机枪103挺。
  李堡战斗结束之后,我旅奉命进至三仓河地区休整。根据师部政治部颁发的《为继续歼灭敌人,收复失地而战》的指示精神,我们开展了宣家堡、如东南、李堡三次战斗胜利及其意义的宣传,进一步坚定指战员必胜的信心。同时我们还评选和表扬了战斗英雄、模范,吸收了一批经过战斗考验、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同志入党。此外,我们还补充了一批新解放的战士,充实了各战斗连队。
  李堡战斗后,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向中央军委提出继续在苏中作战的建议。他认为“在苏中作战不仅群众、地形、运输、粮食均较淮南方便,且有足够民力可用,同时威胁长江亦直接拖住敌人,不仅使其无法他调,且将吸引其继续调兵来援”。苏中敌人除被歼者外,其余各部“均已遭很大消耗与损失,已很动摇,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上说,亦较淮南有利。”如主力西出淮南开辟新战场,代价大,且不一定能调动敌人。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长陈毅批准了他的建议。中央军委于8月13、15日指示华中野战军:苏中地区各部分散的敌军,有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利用苏中各种有利条件,“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依据中央军委指示,我华野总部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发起丁(堰)林(梓)战斗,南下攻占丁堰、白蒲之线,以调动如皋、南通之敌出援,将其各个歼灭于运动之中.我旅奉命于丁堰以西至如皋公路北侧,担任切断丁堰与如皋之联系,待机歼灭由如皋出援之敌,保障我第三旅歼灭敌四个交警大队,攻取丁堰.同时部署我第六师攻歼林梓守敌两个交警大队并寻歼南通出援之敌。
  8月21日晚,丁林战斗打响了。我第三旅指战员对丁堰之敌展开攻击,从东北、西北面迅速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并在民兵的密切配合下,打垮敌人的反扑,巩固扩大了突破口,在纵深战斗中,逐巷逐堡地消灭敌人。第二天上午约7时,第二旅攻占了丁堰,残敌向西逃窜。我旅奉命转向座落在南通至如皋、去海边诸镇的三岔路口上,地位十分重要的鬼头街方向追歼逃敌。我第一团在曹家巷、蒋家庄一带堵击大批敌人。丁林战斗,我军全歼敌五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000余人。
  丁堰、林梓战斗的胜利,打乱了苏中之敌的部署,切断了(南)通如(皋)公路,打开了我军西进扬州、泰州地区寻歼敌人的通道。
  (四)
  正当丁(堰)、林(梓)战斗进行时,敌人为接应西路向邵阳、乔墅、丁沟等地进攻,一面调如皋守敌一八七旅及七十九旅一个团分三路西犯,并调黄桥之第九十九旅东移如皋,填补缺口,加强防御,一面以扬州、仙女庙之第二十五师北攻邵伯,企图直扑高邮、宝应,进窥淮安。为了粉碎敌人对邵伯的进攻,我华中野战军在以第十纵队及第二军分区武装坚守邵伯,以第七纵队牵制海安敌人的同时,集中我军主力于8月23日由如皋以南西进,准备攻击黄桥、泰州,以调动进攻邵伯之敌回援。我旅在丁林战斗结束的当夜奉命西进,以策应邵伯方向作战。当我旅进至如、黄路分界加力地区时,与东调之敌九十九旅遭遇上了。旅部即命第二、三团担负主攻,协同我第六师歼灭分界之敌。25日下午1时,敌九十九旅残部从我一旅与第六师的结合部向南突围,我第三团一部在团参谋长黄竟指挥下,直接截击南逃之敌;我另一部乘势拦击敌军的中部和尾部。经过一小时激战,残敌被我军全歼于芦家庄附近。这一仗,我旅歼敌1499人。接着,我军向加力、谢家甸之敌发起攻击。27日凌晨4时,敌人无可奈何地分向如皋突围,我旅奉命配合第五旅猛攻逃敌.上午10时许,敌人大部被歼,仅数百人逃回如皋。
  如黄路战斗的胜利,首创苏中战役我军一举歼敌两个整旅又一个整团的范例。至此,如黄路战斗宣告结束.8月30日,我旅奉命参加海安战斗。9月12日,因淮阴告急,我旅奉命撤出战斗,实施北援两淮的新任务。后来,我才获知在苏中有“老虎团”之称的新四军第七团团长林少克在最后攻打海安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的消息,内心感到十分悲哀和痛苦。
  林少克,又名林乌石,福建平和县五寨乡人。他从小就给地主放牛,家境很贫穷。1933年下半年,他的家乡东楼村“闹”红军,年方16岁的林少克和同乡青年林水潭、林再福毅然入伍,参加红军游击队。林少克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团结同志,组织纪律性强,年底加入了共青团,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在闽南红三团期间,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抗战初期,闽南地区率先实现了国共合作。但在1937年7月16日,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漳浦事件”,致使近千名革命武装被包围缴械。“漳浦事件”发生的当晚,林少克积极协同我和王胜组织干部、战士潜出孔庙,重建闽南红三团。后来,闽南红军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一营,林少克又任三连连长,开赴苏皖抗日前线。在后来的战斗中,屡建战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
  苏中战役,从7月13日至8月27日历时一个半月,先后进行了宣(家堡)泰(兴)战斗,如(皋)南战斗,李堡战斗,丁堰、林梓、东陵战斗,如(皋)黄(桥)公路战斗,以及海安、邵伯两次防御战,连续作战七次,歼敌六个旅、五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占进犯之敌的44%。这次战役,是在粟裕司令员亲自指挥下,我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因此被誉为“七战七捷”。这七次战斗,大长了我军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8月28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通报,指出:苏中战役,我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在主要战场上进行的一次较大的战役,具有战略试战和战略侦察的作用,意义重大。它的实践证明:依托解放区进行内线作战,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从而为我军进一步坚持内线歼敌提供了经验。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对此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七战七捷的关键在于坚决把握毛主席的战略指导原则,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摆脱被动,争取主动,求得大量消灭进犯军的有生力量”。《解放日报》同时称赞:“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而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知识出处

卢胜回忆录

《卢胜回忆录》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书回顾了卢胜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内容包含了风起云涌闹革命、万泉河畔举刀枪、入狱受刑志更坚、鹭岛白区巧斗争、参加闽南红三团、五南苏区红旗飘、英勇善战为革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陶勇
相关人物
粟裕
相关人物
王集成
相关人物
梅嘉生
相关人物
韩念龙
相关人物
张震东
相关人物
卢胜
相关人物
张日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通市
相关地名
靖江市
相关地名
泰兴市
相关地名
泰州市
相关地名
扬州市
相关地名
江阴市
相关地名
扬中市
相关地名
镇江市
相关地名
如皋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