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十三、梁山上下战歌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卢胜回忆录》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315
颗粒名称:
十三、梁山上下战歌起
分类号:
K296.6
页数:
5
页码:
68-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梁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在反“清剿”斗争中发挥的作用。文章提到了红三团团长张长水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在白泉战斗中的牺牲。此外,还介绍了红三团在深化游击战争中的取得的胜利,以及革命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
梁山
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争
内容
梁山位于漳浦县东南部,是县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山.这里峰峦叠嶂,森林茂密,形势险要。闽南民间历来有“一梁二灶三太武”(都是山名)和梁山九十九峰之说。梁山山麓周围散居着几十个村庄,这里的群众长期以来,深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对敌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因此群众基础较好。在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进可以主动出击敌人,退可以休整队伍,保存革命力量,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地方。
梁山革命根据地,是红三团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第一次反“清剿”时,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把“内线作战”变为“外线作战”,冲出了敌人封锁线以后建立的。靖和浦苏区第一次反“清剿”斗争胜利和梁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迫使敌人改变了“清剿”策略。1935年夏开始的第二次“清剿”,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敌人变过去的“驻剿”、“分兵合击”为“驻剿”、“搜剿”。初期,敌人采取组织守望队、开公路、筑炮楼、剿山、打埋伏,并通过反动分子抓地下交通等,企图切断红军和群众的联系。由于其兵力不足,就采用“移民并村”的办法,不但将靖和浦中心区的各个村庄移走,而且将梁山的龙潭、后井、新社、吴岗、陂内、火烧寮等山村也强迫移走,造成几十里范围内的无人区。尽管如此,敌人仍然不能达到目的。于是他们进一步强化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即“一家通匪,十家连坐”。敌人的残酷军事进攻和法西斯统治,使斗争环境更加恶劣。
1935年秋,中共闽粤边特委召开第五次扩大会议,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武装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进攻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特委派出了大批工作团,配合红军游击队,冲出敌人的封锁线,采取秘密和公开相结合的方法争取守望队,使部分守望队变成“白皮红心”为红军服务的守望队。驻梁山根据地的红三团第一连配合团部特务排先后攻打云霄县何地、马铺行、方林等村庄的地主联防武装,把没收地主豪绅的财产和粮食分给农民.在向漳浦县沿海发展的红三团也采取积极的行动,先后攻打漳浦县的杜浔、过洋、路边、院前、逢山、徐坎等地的地主豪绅,镇压了反动地主,收缴了民团武装,开辟了过洋、路边、山门、凤过山、院前、逢山、徐坎、地嵩、径口、后岭等游击根据地。
这时,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有的领导产生了轻敌的麻痹思想。1936年6月,红三团团长张长水带领红三团二个连和团部警卫排攻打云霄白泉村,由于泄密,敌人事先作了准备。结果,战斗失利,张长水不幸牺牲。这是闽南革命武装斗争的一个重大损失。
每当谈起白泉战斗,就使我回想起张长水同志,心情总不能平静……
张长水,山东省人,是中央红军留在闽南的军事骨干,刚开始在红三团任连长。1933年冬,红三团在平和欧寮进行短期整训期间,特委决定张长水升任红三团团长。在后来的游击战争中,我和他接触不少。他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员。
1934年11月,埔尖山伏击战,张长水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沉重打击了闽南保安团沈东海部。尔后,他率领红三团,经过激烈战斗,消灭“围剿”平和五寨根据地的林寿府反动民团100多人,缴获长短枪60多支。
主力红军长征后,张长水率领红三团在靖和浦苏区坚持反“清剿”斗争,多次粉碎敌人对靖和浦区的进攻,打击了民团势力,又扩大了游击根据地。
1936年6月,“西南事变”后,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有很大发展。红三团整编为第三支队,张长水任支队长。他继续采取武装斗争形式,为进一步扩大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年6月25日,张长水带领红三团300多人,按计划行动,首先进攻五寨。是时,全体指战员情绪高涨,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打死土豪庄两等三人,并没收他的全部财产。战斗结束后,队伍在五寨休息两天。6月27日,实施第二步计划,即进攻云霄白泉村。早上,队伍由五寨出发,中午到达古楼乡瓦窑坑后,开始部署进攻白泉村的军事行动计划,决定发动组织赤卫队和群众武装200多人配合行动。
在红三团攻下五寨以后,有的人说:“漳浦、云霄没有驻国民党军(事实上云霄当时驻有保安团),象五寨这样大的乡村都可以打下来,白泉只有三四十户的村庄,那有打不下的道理?”因此红三团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当队伍到达古楼乡,准备进攻白泉村时,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有人已赶回白泉村报告保长。当天晚上,保长一面把全村的壮丁组织起来,修筑防御工事,在乡的周围筑起三层篱笆,并在篱笆外面布满竹签;一面派人到云霄请来保安团,还到岳坑村请来100多人的壮丁队,以顽抗我红军的进攻。
6月28日清晨5时,红三团开始进攻白泉村。首先派一个连去攻打,因力量不足,没有攻下来,于是增派一个连,另外还派一个连登上后山顶以监视敌人。上午10时左右,我短枪班冲了进去,摧毁了两层竹篱笆。敌人集中火力封锁道路,因班长负伤,一时未能攻入白泉村。
正当战斗进入紧张关头,敌人援兵赶到。团长张长水率领一个连的战士向山头冲去,想控制制高点。但保安团王泽成已率领敌军,抢占了山头,并用机枪向我军猛烈射击。张长水见敌人已有准备,且有援兵参战,立即指挥红三团撤出战斗。途中,张长水不幸被敌机枪击中,身负重伤,送往梁山,经抢救无效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家都抱怨地说:“这一仗我们没打好,牺牲了一位好团长。”
白泉战斗,我方还牺牲排长1人,战士13人。随后,队伍在梁山进行整编。
1936年深秋,红三团第三连由林少克连长带领,在赤卫队配合下,先后镇压了盘陀反动联保主任陈壬生和反动保长蔡水基,以及眉田反动联保主任张仔义等。同一时期,漳浦县委委员吴庭坚和张太西也率领200多个游击队员和赤卫队员攻打溪南村,镇压了反动保长柯坤茂和柯和尚,大长了群众志气,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在第二次反“清剿”斗争中,红军战士和根据地人民,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基本上做到白天生火不冒烟,晚上生火不透光,大小便随解随埋。终于粉碎了敌人的“清剿”,壮大了人民武装,巩固和扩大了梁山游击根据地。
知识出处
《卢胜回忆录》
出版者:东方出版社
本书回顾了卢胜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内容包含了风起云涌闹革命、万泉河畔举刀枪、入狱受刑志更坚、鹭岛白区巧斗争、参加闽南红三团、五南苏区红旗飘、英勇善战为革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长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梁山县
相关地名
云霄县
相关地名
漳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