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农花姐花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美亚龍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48
颗粒名称: 花农花姐花事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139-141
摘要: 《花农花姐花事》是段万义所作的吉阳杯大美亚龙湾征文比赛优秀散文。
关键词: 段万义 散文 当代作品

内容

初识花姐,她有些腼腆。欲与花姐握手,她示意满手泥土,不方便。我说这样的手更亲切,喜欢。
  花姐,来自博后村,并非村花,只是亚龙湾玫瑰谷中一名普通花农。一大斗笠遮乾坤,下有围脖圈至鼻梁以上,只露出一双眉眼,身体前后各配一片蓑衣,隐约现出蓝色工作服。花姐如此装束,防晒大于挡雨。热带中劳作,谷内很多女性皆一统形象,也就不足为奇,甚或给人一种审美。
  成为花农之前,花姐生活并未如花,她世居临海村中,本可靠海吃海,有地吃地,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家底太薄,无法自我或与人合伙建造大型渔船,进行深海捕捞,而浅海作业难以维持生计,丈夫只能替人出海打工。远海风浪频繁且无法预料,素有“出海十条命”之说,可谓艰辛讨生活。
  花姐耕耘家中一份久远的田地,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养育着两个孩子。她像一根坚韧的橡皮筋,任岁月拉扯而不断,从她坚毅的眼神和言语中可以觉察。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可惜,因丈夫在海上遭不测而受重伤,大儿子只上完初中便回家挑梁务农。面朝大片田地,仿佛曙光就在前方。可是,高盐碱度严重制约提升产量之路。辛苦过后的记录簿上,酸楚地写下了未达预期、连年欠收的艰涩。年轻力盛的儿子意欲调整务工方向,学了一门开车技术,计划在出租行业展露拳脚,但最后却应聘进了一家酒店。
  花姐依然守着田地,而农闲时便开着三轮车到镇上载客,似乎载上了一家人略有改善的日子。性格要强的花姐,在挣扎中前行,终于盼来了小儿子大专毕业,心中便多了一丝希望。
  幸福之门似乎接连敞开了好几道。各级政府日益关注民生,尤其对解决三农问题倾注心力。根据花姐所辖区域现状,投资的吸引,土地的盘活,农民的增收,成为工作重中之重。此间,玫瑰谷的诞生,犹如一束强光照进亚龙湾,附近村民们仿佛一下望见空中有七彩祥云徐徐飘来。
  精心改良土壤后的玫瑰谷园区,将原住民传统种植水稻的忧伤抛散在过往云烟里,家庭年收入不足4000元也早成明日黄花,正如在热带地区不能种植玫瑰花已随流年不再。
  2005年5月,全新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在玫瑰谷荣耀开创。农民将土地租给玫瑰谷公司,一亩地一年仅租金就达3000多元。之后,玫瑰谷研发基地不断激越,运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思路,其中“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全新运营模式,犹如快进的滚滚车轮,带动了周边480户农民共同致富。不离乡也可就业、不离土也能致富,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这种共赢目的逐步驶入了理想轨道,似有如意的歌声荡漾在崭新的田野。
  2013年3月28日,习总书记来园视察时点赞如此改革创新,这犹如一针强心剂,为稳健发展坚定了步伐。同时,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总结发言,激励全员勇攀新高。老乡即当地农民。只有农民实现小康水平,才是真正实现整个中国小康。
  奋进的改革春风驾临,惠及了以花姐为代表的众多农户。除了收取土地租金,她还赢得在此工作的机会,获得了不菲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福利。之后,小儿子通过竞聘上岗,慢慢成为一名优秀讲解员,带领参观者徜徉花海,言语似温情花雨,“圈粉”无数。大儿子也已进入谷内驾驶游览车,既发挥了自我专长,也传递着游客的欢声笑语。丈夫只需适当照顾家里,侍弄着自足的小菜园,或者悠闲地喝喝老爸茶。
  花姐犹如重获新生,十分珍惜转型机遇,和其他姐妹一道在花田中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同时,她也常常对孩子们提出更高要求,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负关爱,不负时光。
  迈步从头越,花姐天天和玫瑰花打交道,心情似乎渐渐变得如花般美丽。早先眼前田地农作物色调单一,如今已变得缤纷多彩、芳香四溢,生活亦如此。
  暖阳围绕,花姐像白玫瑰朴素地开,似红玫瑰灿烂地笑。

知识出处

大美亚龍湾

《大美亚龍湾》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吉阳杯大美亚龙湾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参评作品形式多样,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参赛作品的主题围绕吉阳区展开,同时聚焦美丽乡村、人文风情,作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诠释吉阳的新风貌、新气象。本次赛事以文字为载体,全面展示近年来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人民幸福生活的崭新面貌。

阅读

相关人物

段万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