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大美亚龍湾》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46
颗粒名称: 散文
分类号: I267
页数: 61
页码: 133-193
摘要: 本篇收录了吉阳杯大美亚龙湾征文比赛优秀散文作品,包括《这里的乡愁,在十年之后》、《花农花姐花事》等。
关键词: 散文 亚龙湾 作品集

内容

这里的乡愁,在十年之后
  王娜
  绿荫浓浓,浓浓绿荫。汽车一路穿行,来到亚龙湾的“榕树隧道”。树影交错,交错树影。枝条拂过,夏日宁静的风也拂过,风里有海的味道,是要快到水清沙白的亚龙湾了。
  汽车一路穿行,转了几个弯,穿过那树、那田、那槟榔树下的小房子。玫瑰,玫瑰。大片大片的玫瑰。在通往大海的路上竟有这许多的玫瑰。粉红、深红、浅白、香槟。虽不是姚黄魏紫,却也香气氤氲、惹人驻足。
  这里是村庄博后,亚龙湾畔的博后,玫瑰谷中的博后。
  十年之前,或者更早,在博后,一个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这片还没有玫瑰的海边盐碱地。他们坐上摩托、小巴、大巴、轮渡或火车,去到了粤地、中原和北国。在那里,他们和所有的异乡人一样,求学、做工和漂泊。也和所有的异乡人一样,打拼、奋进和迷茫。
  冬日凛冽扑面的空气、热气腾腾的公共浴室、陌生的乡音、没有椰影的道路、没有榕树长须的高大笔直的树木,都会在不经意间让人心头涌出思乡的情愫,让人不由想起自己那曾被清《崖州志》描述为“白玉”的家乡——琊琅湾,想起那静静栖在月牙海湾边的小村庄。
  只是,“天边夕阳独自映上我的脸庞,再次映着我那不安的心。这是什么地方,依然是如此的荒凉,那无尽的旅程如此漫长……”许巍已经在《故乡》中唱尽了无奈——生活总是无奈地在别处,生活只能无奈地在别处。
  就如五百年前的明朝,琼籍大学士、被称为“海南三贤”之一的丘濬的离乡之路。他步行、坐车、坐船,一路跋涉,离家的背影越来越远,赶考的步伐终至离家近万里的京城。在京四十余年间,这位理学大家的思乡之情总在诗中:不知游子在万里,今夜魂神宁不宁……琼海欢游地,别来今几何?壮心随日减,归思入秋多……在京的最后几年,他陆续呈上十三道奏章请辞还乡,终老,也未能一解那古老的乡愁。
  五百年间,乡愁一直在时代变迁中流动。从南向北、再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再从西向东,还有许多则是去国万里,而“故乡的云”始终跟着游子们的脚步不曾消散。
  乡愁云卷云舒,村庄博后许多游子的生命轨迹,却于其中慢慢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在又一代“闯海人”手中,博后的盐碱地奇迹般地长出了玫瑰。这不是自唐朝就有的平阴玫瑰,也非明朝就有的妙峰山高山玫瑰,更不是有无数传说的大马士革玫瑰、路易十四玫瑰或者土耳其玫瑰……这是热带海岛玫瑰,是素喜寒带的玫瑰在热带全新绽放,是带着海盐气息“可盐可甜”的玫瑰。
  月牙海湾的玫瑰初成之时,博后的游子可能尚未感受到家乡“玫瑰谷”的牵绊。也许他们无数次走过商场的橱窗,看到过众多拥有美丽名字的玫瑰产品——午夜玫瑰、丝绒玫瑰、无人区玫瑰、小偷玫瑰、玫瑰陛下、玫瑰皇后、玫瑰巧克力——却并未意识到那沁出诱人香气的玫瑰家族和自己的关系,也完全无法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拥有一款名为“将爱”的玫瑰香水。
  可渐渐地,在海岛玫瑰的牵绊下,许多游子返乡。他们坐火车、轮船、飞机、汽车,一路回到家中,成为种花人、护花人,成为玫瑰花丛中小小民宿的“庄主”。
  博后“庄主”们的乡愁,在家乡的花中得到释放,而这并不是停留在博后最后的乡愁。
  博后的乡愁,还远在十年之后。
  两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一个热爱民宿的上海年轻人来到这里,一个热爱大海的北京年轻人来到这里,一个热爱玫瑰的东北年轻人来到这里……
  如今,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因为海、因为花、因为美好、因为明天。他们在这里开始自己新的事业、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生,也在抒写出新的玫瑰故事。
  村庄博后,将会流淌越来越多逆流而行的乡愁。
  也许在十年之后的某一天,在这里扎下根的他们,看着头戴斗笠、身穿花衣、缓缓移动在玫瑰花田中的种花人,在热带阳光照耀下、在氤氲香气环绕之中,会骤然涌起他们的那份乡愁——想起北国高远明净的秋季天空,耳边划过绵延不绝的鸽哨儿,还有茫茫大雪中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想起江南水乡的旖旎和船桨,想念吴侬软语的亲切……
  而这边,却已是无法割舍的新的故乡。
  花农花姐花事
  段万义
  初识花姐,她有些腼腆。欲与花姐握手,她示意满手泥土,不方便。我说这样的手更亲切,喜欢。
  花姐,来自博后村,并非村花,只是亚龙湾玫瑰谷中一名普通花农。一大斗笠遮乾坤,下有围脖圈至鼻梁以上,只露出一双眉眼,身体前后各配一片蓑衣,隐约现出蓝色工作服。花姐如此装束,防晒大于挡雨。热带中劳作,谷内很多女性皆一统形象,也就不足为奇,甚或给人一种审美。
  成为花农之前,花姐生活并未如花,她世居临海村中,本可靠海吃海,有地吃地,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家底太薄,无法自我或与人合伙建造大型渔船,进行深海捕捞,而浅海作业难以维持生计,丈夫只能替人出海打工。远海风浪频繁且无法预料,素有“出海十条命”之说,可谓艰辛讨生活。
  花姐耕耘家中一份久远的田地,照顾着年迈的婆婆,养育着两个孩子。她像一根坚韧的橡皮筋,任岁月拉扯而不断,从她坚毅的眼神和言语中可以觉察。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读书。可惜,因丈夫在海上遭不测而受重伤,大儿子只上完初中便回家挑梁务农。面朝大片田地,仿佛曙光就在前方。可是,高盐碱度严重制约提升产量之路。辛苦过后的记录簿上,酸楚地写下了未达预期、连年欠收的艰涩。年轻力盛的儿子意欲调整务工方向,学了一门开车技术,计划在出租行业展露拳脚,但最后却应聘进了一家酒店。
  花姐依然守着田地,而农闲时便开着三轮车到镇上载客,似乎载上了一家人略有改善的日子。性格要强的花姐,在挣扎中前行,终于盼来了小儿子大专毕业,心中便多了一丝希望。
  幸福之门似乎接连敞开了好几道。各级政府日益关注民生,尤其对解决三农问题倾注心力。根据花姐所辖区域现状,投资的吸引,土地的盘活,农民的增收,成为工作重中之重。此间,玫瑰谷的诞生,犹如一束强光照进亚龙湾,附近村民们仿佛一下望见空中有七彩祥云徐徐飘来。
  精心改良土壤后的玫瑰谷园区,将原住民传统种植水稻的忧伤抛散在过往云烟里,家庭年收入不足4000元也早成明日黄花,正如在热带地区不能种植玫瑰花已随流年不再。
  2005年5月,全新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之路,在玫瑰谷荣耀开创。农民将土地租给玫瑰谷公司,一亩地一年仅租金就达3000多元。之后,玫瑰谷研发基地不断激越,运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思路,其中“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全新运营模式,犹如快进的滚滚车轮,带动了周边480户农民共同致富。不离乡也可就业、不离土也能致富,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这种共赢目的逐步驶入了理想轨道,似有如意的歌声荡漾在崭新的田野。
  2013年3月28日,习总书记来园视察时点赞如此改革创新,这犹如一针强心剂,为稳健发展坚定了步伐。同时,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重要总结发言,激励全员勇攀新高。老乡即当地农民。只有农民实现小康水平,才是真正实现整个中国小康。
  奋进的改革春风驾临,惠及了以花姐为代表的众多农户。除了收取土地租金,她还赢得在此工作的机会,获得了不菲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福利。之后,小儿子通过竞聘上岗,慢慢成为一名优秀讲解员,带领参观者徜徉花海,言语似温情花雨,“圈粉”无数。大儿子也已进入谷内驾驶游览车,既发挥了自我专长,也传递着游客的欢声笑语。丈夫只需适当照顾家里,侍弄着自足的小菜园,或者悠闲地喝喝老爸茶。
  花姐犹如重获新生,十分珍惜转型机遇,和其他姐妹一道在花田中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同时,她也常常对孩子们提出更高要求,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负关爱,不负时光。
  迈步从头越,花姐天天和玫瑰花打交道,心情似乎渐渐变得如花般美丽。早先眼前田地农作物色调单一,如今已变得缤纷多彩、芳香四溢,生活亦如此。
  暖阳围绕,花姐像白玫瑰朴素地开,似红玫瑰灿烂地笑。
  忆乡人
  杜光华
  三亚这座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以蓝天白云、海水沙滩、椰风海韵、海岸风光著称于世。这些年来中外游客、老板和演员,百姓和公司职员,都涌到这里旅游、投资或休闲度假。三亚湾、亚龙湾、海棠湾几十家星级酒店,都是他们的好去处。但是近两年来,却有很多人厌倦了大城市和高级酒店式的休闲,喜欢去寻找一些乡野山村、农家山庄等回归自然的地方,找回年轻和儿时的感觉。在下塌的地方泡上一壶好茶,仰望蓝天白云、看着树林花草,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自己的童年。
  前不久三亚市作家协会组织采风活动,会员们大多是久居三亚的。我们也像外地游客一样,不去国际豪华大酒店,不去5A级风景区,而专程去三亚的乡村采风。当我们来到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时,看到了这里一片美丽而幽静的民宿风情。其中一家叫“忆乡人”的客栈,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博后村在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西北角,沿着亚龙湾路进入第一个路口右转行驶300米,便看到了镌刻着“博后村”三个红色大字的石头。村中间一条马路,路南边是正在开发中的新农村合作社项目,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花草芳香扑面而来。路北边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别致的民宿小庭院,每座院内都是姹紫嫣红,芳香浸入脏腑。
  我们来到“忆乡人客栈”大门外,只见庭院是由花草墙围起来的,红色的大木门头上“忆乡人客栈”五个大字格外醒目。进入院内,正面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鱼塘,鱼塘边有一块大石头,刻有红色醒目的“忆乡人”三个大字。碧清的塘水里面养了很多金鱼,鱼塘面还有小木桥,给人特别幽静的感觉。放眼望四周,这座庭院占地约2000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正适合做民宿客栈。
  大门的左侧是一栋别墅式的三层小楼,我们进入一楼的接待总台,一位名叫史文龙的负责人接待了我们。这位身高一米八多的帅哥,是个北京小伙,他带着我们参观。二楼有一个露天大平台,像个欧式风情小花园。阳光下的绿坪上摆着休闲的藤桌椅,还有辆别致的小滑车、几张摇摇椅,四周的矮花墙上鸟语花香。这个小花园,白天可晒太阳,晚上可看星空月亮。
  大门的右侧是一栋三层楼房,高大的椰子树和槟榔树耸立在楼前的草坪上。有几个年轻服务员穿行在楼间打扫卫生,还有几个人在草坪上修剪花草。我们分头进入各楼层的房间,见客房内布置雅致,床铺干净整洁,毛巾被子叠放整齐且很有艺术感。卫生间内的大浴缸和喷头,看上去都是品牌产品。由此看出史文龙他们当初装修时,是精心设计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
  参观快结束时,我把史文龙拉到一边笑着问道:“小史,你当初在北京怎么想到要来三亚呢?”他说:“我是来疗伤的。”当时我一愣,他哪儿受伤了?一看这北京小伙,身材高大,帅哥一个,好像没有伤呀。但我马上就想到,是心灵上受伤了吧。我就笑着问他:“你是失恋了才来三亚的吧?”他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皮没有正面回答我,我也就不再问了。但他给我讲起了他们创业的故事……
  他们是一支来自北京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团队。2015年底启动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忆乡人亚龙湾博后村店,员工21人。“忆乡人”这个名字有双重意义,既代表他们主创团队,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了北京和家乡。也希望天南海北的游客,到三亚后也能在此找到“家”的感觉。正所谓“同在异乡为异客,今时今日忆乡人”。他们之所以选定三亚市吉阳区亚龙湾,主要是三亚四季气候宜人,水果水产丰富,很多国际品牌大酒店都在亚龙湾,适合各层次的人们来旅行。其次,这些年来,很多人已经不喜欢住大酒店,反而喜欢接近自然又清静的乡村客栈。而普通百姓也常常因为酒店消费太高而选择民宿客栈。民宿就是用亲民的价格,星级的服务与硬件和原生态的环境,带给人一种家的感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很快,每年来三亚的游客人数呈递增式上升,亚龙湾又是中国最好的沙滩之一,从博后村驱车到海边只需要十几分钟。做客栈就要做出自己的文化主题和特色,让它贯穿于布局、装修风格以及客人的直观感受。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他们在设计时选取了当地主要的黎族文化元素,并加入中国的庭院文化,突出“自然”和“天人合一”。
  与博后村民签定合同后,史文龙带着他的这帮90后哥们儿,配合装修公司,有时还自己当起了工人,流了不少汗水,用了8个月的时间装修,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配备,终于打造出了这座民宿客栈。客栈运营了两年,没有亏损,还有利润。他们当时在投资分析时,就考虑了利润与成本的关系,他们是从长远的观点去做事业。现在他们的单间房价,在淡季可以卖到300~500元,在冬季可以卖到上千元。今年2月,湖南卫视携民谣歌手赵雷在这里,以“忆乡人”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拍摄活动,也为博后村这个美丽乡村和民宿做了很好的宣传。
  博后村是黎族聚居的村庄,这个村不到千户人家,总人口3000多人,土地总面积7000多亩,青山绿水,是个留得住乡愁的好地方。以前村民经济来源以租地、外出打工以及种养业为主。亚龙湾、高尔夫球场、玫瑰谷带动了博后村民宿客栈的发展。
  当我离开博后村,看到村前的玫瑰谷千亩花海时,心中便荡漾起浪漫的情怀。美丽亚龙湾海岸边的阳光、海水、沙滩和豪华酒店,与博后村这片花海和乡土田园风情民宿,构成了亚龙湾现在这幅浪漫与宁静、绚丽而多彩的风景画。“忆乡人客栈”是三亚吉阳区博后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典型和缩影,而博后村现在的建设和发展蓝图,又让我们看到了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博后故事
  高照清
  在亚龙湾,有座民风淳朴的黎村,叫博后村。身为土生土长的黎家人,祖辈在三亚这片土地上生活,我竟然不知博后村是个黎族村,说来惭愧。为此,我专门翻阅了《崖州志》,想从古籍中寻觅博后村被岁月掩埋的印痕,可惜在整部《崖州志》中,竟然没有相关只言片语记载该村,反而六盘、大茅等村落,却有文字记载。后来下博后村采风,我才从村民口中得知,这个行政村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组建的,由红旗、糖丰、新坡、红光等四个自然村落组成。
  亚龙湾这个地方很神奇,在这片山与海交接,海与山交融的土地上,流传着许多奇异的神话传说和诸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其实,亚龙湾原名叫琊琅湾,在《读史方舆纪要》《琼州府志》《崖州志》等古籍文献中,均留下“琊琅”字眼的记载。现代文豪郭沫若先生在点校《崖州志》时,也记述道:“琊琅湾,在榆林港东三十里。内多礁石,浪甚险。”“琊琅”字音出自黎语,并蕴藏着一个久远的黎族神话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天上七仙女偷偷来到人间游玩,后被王母发现,就严令不准私自下凡。七仙女中的大姐因迷恋人间景色,她瞒着众姐妹,悄悄下凡来到亚龙湾。大仙女被这片山水、这片海滩迷住了,她沉浸在椰风海韵中流连忘返,最终决定在此居住。大仙女心地善良,人们都喜欢她,孩子们称她为“阿琊”。后来,“阿琊”与一位帕曼相爱并结为夫妻,从此男耕女织,安家立业。
  黎语的“琊”字音,是伯母的意思;而“琅”字音,是漂泊之意,两字衔接,就成为伯母漂泊的地方,“琊琅湾”就此得名。而“牙龙湾”之名是从“琊琅湾”演变来的,也许人们为了读写方便,简化了字体,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1986年,牙龙湾被规划为三亚市旅游开发区,为赋予开发区新的文化内涵,三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牙龙湾更名为亚龙湾。据时任市委书记朱家仁编著的《呼龙唤凤》一书载:“将牙龙湾更名为亚龙湾,从文字上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有天壤之别。”“第一、从狭义来讲,‘亚龙’是三亚之龙;第二,从广义来讲,‘亚龙’是亚洲之龙;第三,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而‘龙’又是中华民族最崇敬的吉祥物。”1992年10月13日,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将牙龙湾更名为亚龙湾;10月15日,《海南日报》发表了关于牙龙湾更名为亚龙湾的报道。“亚龙湾”命名,一锤定音,尘埃落定,实现了从远古走向现代的时空跨越和历史性变化。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定位,更使得“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的亚龙湾,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不仅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还浓墨重彩地抒写了变革时代新的故事。
  在海南岛,在黎族人居住的地方,即便每一个峒寨,或者每一个村庄,追述起名字来源,均有一个久远的传说故事。只要揭开被岁月尘埃遮掩的面纱,你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被挖掘出来的传说故事,不仅寓意深远,而且包罗万象。因为它们讲述的不仅是黎族部落长途跋涉迁徙的传奇,同时也述说着黎族族群逐水而居的历史。
  博后村村史渊源悠久,但这村名是怎么来的?我问过村里的年轻人,均摇头说不知道。那天采风,我问了村口卖槟榔的老阿婆,她说村庄的名字叫“抱落盆”。“抱落盆”是黎语,“抱”是村寨,“落盆”是村名。在黎族语法中,往往把村放在前,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槟榔村,用黎语来称呼,就变成“村槟榔”了。“落盆”中的“落”字是虚词或是衬词,而“盆”字则是村庄的名字。从黎语字义上理解,我认为“盆”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宽广、开阔、平坦的坡地,这种坡地土质较为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第二是指树木,有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黎语叫作“盆”,其实就是乌墨树。在我的家乡高峰,有个村寨曾因村前寨后、水田河谷旁都长满了乌墨树而得名,叫“抱扎盆”。
  博后村近海,根据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环境等来推断,盐碱地上能生长出大片乌墨树,这种可能性不大,因此我断言,这个村子不可能因树而得名,其名字的真正来源,应为第一层意思的坡地。而博后这个村名,应该是新起的名字,追根溯源没有历史厚度,能彰显人文地理和文化底蕴的,非“抱落盆”莫属。
  博后村是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的,就像一颗闪耀着璀璨光芒的明珠,点缀在亚龙湾翠绿色的山峦与蔚蓝色的海天之间。村民们受这片山水的孕育,受这片海湾的哺养,滋生出温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性格,他们就像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饱含日月星辰的轮回。然而这片土地是贫瘠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博后村曾发生过多次海水倒灌事件,许多村民都记忆犹新,他们描述道,当发生海水倒灌时,海浪苍茫一片,重重叠叠,前赴后继涌上岸来,然后一路奔腾,一路咆哮,一路吞噬,所到之处均留下一片狼籍。
  脚下沃土,经海水长年累月不断地冲刷、浸泡和侵蚀,土地逐渐盐碱化,土质也越来越贫瘠,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片只长野草、不长庄稼的荒地。博后村拥有土地8000多亩,能耕种地仅为2300亩,余下的是种瓜不得瓜、种豆不得豆、种稻不得稻的盐碱地。可耕地减少,加上土质贫瘠,缺少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困难,村民一年只能耕种一茬水稻。在风调雨顺时,还能盼地里有个好收成,让日子勉强过得个温饱。若是遇上天灾人祸,为了不使田地里的水稻枯死,看天吃饭的人们不得不求雨,那个饱含辛酸字眼的“求雨村”,就此诞生。
  据说在亚龙湾北山脚下,有两口水塘,塘中住着一公一母两条龙,俗称公龙塘和母龙塘。水塘常年蓄积一汪清泉,雨季不见暴涨,旱季也不见枯竭。每当遇上干旱少雨的时节,村民便成群结队,扶老携幼来到龙塘边祭拜神龙,虔诚求雨。村民们诚心求雨、虔诚膜拜的故事,已延续了数千年,也讲述了数千年。但这片土地依然贫瘠,依然是长满野草的盐碱地。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四处奔波,种田的、养猪的、打鱼的……但日子依然过得清贫,生活依然过得艰辛。
  当改革开放的潮浪波及到这块热土,亚龙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奇丽的山海景观,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俗话说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亚龙湾的开发,使得凯莱、喜来登、希尔顿等知名酒店纷至沓来,慕名进驻。亚龙湾凤凰涅槃了!
  在短短几年里,“不是夏威夷,胜似夏威夷”的亚龙湾,一跃成为人人神往的旅游天堂和度假胜地。博后村近水楼台先得月,村民们目睹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开发、大建设。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他们感悟到唯有改变思想,转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时代的弄潮儿。历经了反省与阵痛,博后人放下陈规陋习走出家门,大胆打破传统的生产方式,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以租赁承包的方式,向社会招商。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红峡谷高尔夫、玫瑰谷项目落地。博后村热闹了,昔日埋头田间劳作的泥杆子,成为今日各大公司企业的员工。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村民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苏洪武,一位土生土长的黎家汉子,作为博后村年轻人,他见证和亲历了这场社会变革。十多年前,生活在贫困中的他,不安于现状,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敢拼敢闯的勇气,毅然携妻跨过琼州海峡,走上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夫妻俩先在深圳漂泊,后来辗转珠海,紧接着北上广州等地,在举目无亲的异乡,为了生存,他们在街上摆起了小摊,做起了烧烤生意。夫妻俩起早贪黑,吃苦耐劳,勤俭打理,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他们赚到了外出谋生的第一桶金。后来,苏洪武又改行做起了海鲜生意,凭着老少无欺的良好口碑,他很快又打开局面,生意做得顺心顺手,越做越红火。苏洪武说过:“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率先富裕起来的他,没忘记博后村的父老乡亲,在事业做得蒸蒸日上之际,他又毅然携妻子打道回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苏洪武说干就干,他先从民宿入手,以合作、联营的方式,极力打造三亚独特亮丽的民宿风情村。博后精品民宿风情村建立起来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众多投资者,十多家民宿如期开张营业,尚有几十家正在加紧建设中。苏洪武成为村中的领头雁,他成立了博后村经济发展合作社,带头创立了三亚市首个民宿协会,并依托优惠政策,全面铺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蓝图。努力终于得到回报,2018年9月,博后村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而如今的博后人正在努力谱写新的故事。
  时光情笺
  陈伟
  小亚:
  书信展吾情,愿汝知我意!
  自初见你,便惊叹于你的倾城之美,在你身边流连忘返,想告与你听,奈何那时不谙世事,无法尽诉心底爱慕。
  于是,这一诺,忽已尘封了十一年。前日,再去见你,久念得以展怀,化作这一纸衷肠,呢喃予你。
  每个人的心中,素有两座城。一名故乡,一名异乡。而多年以后,异乡成故乡,故乡成了异乡。于我,三亚这座小城便是终成故乡的那座。而探问因由,那便是这座城有你,小亚。
  每个人的心中,亦有两个人。一人惊艳了时光,一人温柔了岁月。于我,你是集二者于一身的人。你永远是我心口上的朱砂痣,也永远是我窗前的白月光。
  记得初次见你,蓝天白云,夏日和风。
  我整个下午都坐在湾里看海、看云、看海浪漫过沙滩,一层又一层,一遍又一遍。
  海的层次和颜色与蓝天交相呼应,一会儿天是蓝的,海就跟着变得清澈深蓝,一会儿天空布满乌云,海又变得阴郁暗沉。我在这不断变幻中,悟出“海天一色”或许就是这么来的吧。
  我又仿佛听见天空在问大海:“缘何你定要如此执着与我同色?”海说:“守着你,我早已放弃了自我。”
  是的,小亚,这就像我对你。
  嬉戏的人群有用不尽的热情,堆沙、踏浪、追逐,尽情享受着这欢愉的午后。
  玩累了,找一棵弯身伸向大海的椰子树,躺在树下,眯眼看着蓝天白云,听着温柔的海浪声,慵懒地睡个午觉,那个瞬间,整个人生都是满足感。
  而后的岁月里数不清的午后,我总是魂牵梦绕般奔向你的怀抱。
  蓝天白云,夏日和风。
  我曾在你邻近的海军基地服役八年,用了整个的青春,默默陪伴着你,守护着你,守护着这城市改革开放的成果,守护着这家国的“复兴梦”。
  情到深处,是不说,是付出。此生若有人问及青春是否遗憾,我都会坚定地说我无悔。因为,正是有着一代代、一批批甘愿用整个青春做奉献的人,才保障了心上之人、“故乡”之城和小家大国的安宁和繁荣。
  小亚,你就是我心上的人儿,我甘愿为你付出青春。
  虽然,我未能见证你的成长,却有幸见证了你的成熟。
  十一年来,我已忘了是何时建成了热带天堂森林公园,让我能够站在山顶得览你的全貌,婀娜多姿,知性优雅;忘了是何时玫瑰谷横空出世,为你增添靓丽裙摆,随风起舞,花香沁人;忘了是何时六盘村悄然蜕变,从落后的小村庄长成你的后花园,广迎宾朋,热情以待;忘了是何时太阳湾与你比肩而立,交相辉映;忘了是何时道路渐趋整齐有致,田野间阡陌交通,风光迤逦;也忘了是何时,你从清新脱俗的小家碧玉忽而蜕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家闺秀。
  伴随这巨变的,是你不变的纯净的海,是你不变的湛蓝的天空,是你不变的温柔的沙滩,是你不变的进入湾区的林荫大道,是你不变的蕴厚的人文,是你不变的向往美好生活的心……
  是我不变的始终不渝的长情。
  想写一封长信给你,从夏天到夏天,走过四季。
  那里面,有一篇我们不会分离的童话,有一首你听不厌我唱不倦的歌,有一卷长增不减的四季诗,有一幅我们依偎看日出日落的图画……
  我想把夏日的和风折成藤蔓送你,让你种在纯净的沙滩;我想把思念的呢喃折成风铃送你,让你挂在云朵的肩上;我想把长久的倾慕折成日记送你,让你藏进泛白的浪花;我想把慵懒的午后折成纪念册送你,让你拥进大海的怀抱。
  今天,是我遇见你的第四千零八十天。
  我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你,小亚!
  感谢你馈赠予我的美好时光。
  清野于
  海之南·三亚城
  2018年9月11日
  除却博后不是村
  黄晶晶
  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今有幸走一遭亚龙湾的博后村,我不禁觉得这样的博后村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置身于毗邻亚龙湾玫瑰谷景区的博后村,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闹,畅游在乡村道路上,反而多了一丝静谧。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稻田吐翠、田园果蔬、牛羊牲畜和谐相生,相互融合,好一幅美丽的乡土田园风情画!
  博后村位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西南边,驱车沿着迎宾大道至亚龙湾入口处,途经三亚最美的“榕树隧道”,沿着玫瑰谷景区方向前行,路过镌刻着“博后村”三个红色大字的石头,再沿着柏油路前行,一个恬静的美丽乡村便映入眼帘。
  大门右侧本来是一片养猪场,如今已经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公园。衬着远处的青山,四周的玫瑰花竞相开放,浪漫惬意的情侣座椅,为游客营造出浪漫、唯美的气氛。
  坐落在环境优美的田园花海旁的玫瑰客栈、忆乡人、海纳捷、远方有个村等多家民宿客栈,更是博后村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民宿客栈的生意在春节期间十分红火,很多房间都是被提前预订的。这些民宿客栈设计得各有特色,既不失乡村野趣,又不乏舒适浪漫,充分萃取了海南本土文化和建筑材料的精髓,有些民宿室内装饰材料采用了海南最常见的火山石和竹子,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海南本土文化。
  有了美景,博后村的美食自然也是不可辜负的。这里的餐厅大多背靠青山绿水,藏匿于农家小院中,或有一间茶室、一张可供几十人围坐的长桌……十分有意境。餐厅里的菜品都是门前屋后村民种植或者饲养的,不仅原生态,还十分鲜美可口,让游客们吃得放心又满足,念念不忘。花圃间点缀的坛坛罐罐、杯杯盏盏,掩映得农家院落生机盎然、趣味横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博后村在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再也不是那个靠养猪、养鸡、种田为生计的小村庄了。如今,大部分村民都转产转业,或靠房屋出租、或就地创业,工资性收入大大提升,村民的腰包都慢慢鼓起来了,不愧是在建设中的美丽乡村!
  一处小院呈现博后的独特风景,一壶清茶泡出博后的黎族文化,一碟小吃蕴含博后的别样味道。曾经亚龙难为湾,除却博后不是村。只有在博后,你才能在静谧的山水画卷中感受色彩与水墨的交融,体悟博后山川物华的“醉美”和永恒。
  白鹭·红树林·亚龙湾
  钟志红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郭沫若
  A
  一羽自由滑翔的白鹭,缓缓地撩开亚龙湾的晨雾,划伤我凭栏望远的视线,唤醒我冬眠的诗句。
  海风驮来清爽的早晨,准点报到的曦阳光鲜如初……一如既往的恬静景象,依然定格在窗棂,却被我的熟悉所忽视,如同熟悉的自己和爱情,找不到坐标的痕迹。
  望泥沙沉积的浅滩,密匝的枝头笑纳白色精灵的垂青:一队队、一排排地俯冲而下,稳稳地着陆在舒坦的怀里,或相偎窃语,或认真觅食,自在惬意,涂鸦一幅图画的鲜丽。偶然的骚动,齐飞的号角,它们直冲云霄,偌大的天空瞬间成了角隅……
  游弋的鱼虾,只是白鹭的配角;
  倒影的星光,也是白鹭的配角;
  涌动的潮汐,仍是白鹭的配角;
  闲情的游客,还是白鹭的配角……
  名词的海湾,动词的白鹭,一静一动的组合,三维一体的标题。生态系统中的益鸟,代言的岂止是富贵、长寿和吉祥的定义,量化的何止是水色秀丽、暖阳仙境的栖息地?
  从我的视角出发,我与白鹭和太阳,三点连成线,瞄准情和爱的核心,滋养着悠然的闲情。
  回归自然,欲望归零。摆脱被手机纠缠的情绪,梳理被网络导航的感情,跳出如锻打机节奏的劳作,我存心承包此时的鲜丽,寻回遗失的激情。
  羡慕白鹭,舞蹈仙境,依偎在爱的身边,每日记下情的字句,把亚龙湾这颗名词,啄出动词的彩色和立体。
  玩味白鹭,紧拴我贪婪的目光,夺去我千山万水的倾心,不舍移情。
  B
  雨读千丛花,人悟万年树。
  红树林,只是海潮拔高的标尺;亚龙湾,仅为海风掠过的驿站。
  殷勤的清风,拓展我触景生情的半径,激活审美的绺绺灵气;热情的阳光,揉搓我惺忪的睡眼,洗濯童谣的斑斑锈迹。
  在亚龙湾打坐,望红树林渊源。随风摇曳的枝梢,抖落下一枚枚时光斑驳的蛩音;潮涌潮去伴虬根,书写着一本本甲骨文字的史记……
  悠扬的鸟语,只是红树林伸展的桠枝;
  满眼的绿荫,也是红树林伸展的桠枝;
  绵延的海岸,仍是红树林伸展的桠枝;
  特色的酒店,还是红树林伸展的桠枝……
  风雨洗礼,每一鳞脱落的屑皮,解读一片片阅尽繁华的碑林;婆娑椰影,每一帧飞逝的剪影,蕴藏一脉脉乡愁不老的星际。
  红树林不红。无视掌声的分贝,不屑鲜花的芬芳,远离纸醉金迷的虚荣,剥离名利得失的追寻,回归海水与沙滩的襁褓,挺直不被贪欲压垮的脊梁……
  树木依风情,画家恣意落墨,作家四溢豪情;枝韵偎乐园,女人温婉私语,顽童甜美梦呓——谁都可以忽略一棵树的作古,但无法忽略一片林的流丹。
  礁石侠骨,沙滩柔情,捍卫红树林不老的主题;浪花飞歌,月光殷勤,供应红树林永恒的绿荫。是的,人生不一定需要完美,但一定渴望完整——敬畏大自然,我们其实是在呵护心灵的纯净;审美红树林,我们其实是在珍惜生命的意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浪潮是蜿蜒的纬线,树林是弯曲的经线,有缘相拥,共情相依。
  C
  海天浩渺,玉屑银沫。亚龙湾的繁体,笔画的横,原始幽静的标记;笔画的竖,明媚阳光的主题。从阳光和沙滩的圆点出发,海洋的弧线,附丽白鹭眼花缭乱的翩跹;绿色的直径,通达红树林寿享遐龄的远景:
  滨海公园,只是亚龙湾的一抹风情;
  观光世界,也是亚龙湾的一抹风情;
  海上运动,仍是亚龙湾的一抹风情;
  旅游度假,还是亚龙湾的一抹风情……
  浩渺烟波的接地气,风情万种的高颜值,光彩着奇花异草的每一道罅隙;璀璨明珠的主旋律,欢歌笑语的正能量,丰腴着乐土的每一首新曲。
  心由境造。一对母子,凭借人杰地灵由衷祈福;一对情侣,掬捧海水在月下许浪漫誓言……闲情逸致的宾客,释怀的不仅是新鲜空气的抒情,采撷的更是一湾宁静的心境;欢天喜地的光腚顽童,忙着把月亮擦得更亮,主演“东方夏威夷”的动词,梦想在清澈的眼底悄悄挺立。
  浪拍礁,树映水。亚龙湾是一颗祖母绿,一部演绎“美好家园、健康生活”的情景戏。
  翠木葱茏,蜂蝶展翼;童话乐园,温馨和谐。追随白鹭的翼迹,梳理一天的心情;徜徉在红树林间,笑纳人间的福利——亚龙湾,一个分享吉阳醉美的公众号,寄情吉阳芬芳的微信群。
  躺在碧海蓝天、鱼跃鸢飞的乐园,甘愿长醉不醒。
  回乡是最好的礼物
  ——记致富带头人苏洪武和他的旅游民宿专业合作社
  张莉
  海南建省伊始,亚龙湾就以“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响誉全球。2007年,兰德有限公司在盐碱地上种植的千亩玫瑰横空出世。然而,与之比邻的博后村却像一个粗衣素服的村姑,羞答答地躲在一旁,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博后村,困在深闺人未识。
  博后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人的黎族村庄,自然风景优美,但以往的生活并不如意。以前主要是种水稻和瓜菜,因为村里的土地大多是盐碱地,收成不好,每家年收入也就3000-4000元,除此之外,就是养殖,以养猪为主要经济来源。
  贫穷,让村民忍饥挨饿;贫穷,让人们举步维艰;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像力。然而,苏洪武,这个纯朴的黎家小伙,他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他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干劲,硬是闯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路。
  从亚龙湾到博后村,短短几公里,苏洪武走了28年,2008年以前,苏洪武在博后村以种田为生,家中有6口人:父母和一个大姐,三个兄弟,一家人拼死拼活,早出晚归,依然生活得紧巴巴的。到了娶亲之时,家里拿不出像样的聘礼,也没有像样的婚房。痛苦中的苏洪武在苦苦思考人生的出路。“再也不能这样过,再也不能这样活……”歌声仿佛在对他诉说,最终,倔强的洪武决定走出去,闯一闯,也许能改变命运。2008年,苏洪武带着妻子去深圳“捞世界”。
  正如陈楚生在歌中唱到的,“当火车开入这座陌生的城市,那是从来就没有见过的霓虹,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件,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深圳,这个霓虹闪烁的花花世界,带给苏洪武的是兴奋、陌生、迷茫,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冷静下来之后,想到的首先是要填饱肚子,吃过苦的苏洪武不挑职业,只要有活干就行,后来在朋友胡先生的帮助下,苏洪武和他一起做起了烧烤生意。烤肉串、烤海鲜、烤蔬菜等。
  在南方这个迅速崛起的经济特区,人们白天行色匆匆,挥汗如雨。到了晚上,才是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所以,晚上喝酒、唱歌、泡吧,烧烤生意很火爆。没过几年,苏洪武的腰包就鼓了起来。富起来后的苏洪武始终在想一个问题:难道一辈子就这样打工下去,忙忙碌碌却像大海中的船只,飘摇不定?我的归宿在哪里?这一连串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苏洪武。
  2017年,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博后村要建美丽乡村。原定要整体搬迁的博后村得以保留下来。美丽乡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餐饮、精品民宿、农业生态观光。博后村首次撩开了神秘的面纱。
  苏洪武听到这个消息,彻夜难眠:回报家乡的时候到了!苏洪武毅然决然携妻回到自己的家乡——博后村。
  天蓝、水碧、花红、树绿。自然风光一如既往的美好,上天赋予三亚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三亚人民一定要做足文章,决不能坐吃山空。回到家乡的苏洪武与蒋欣等人一起,投资近一个亿,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农业生态观光园。民宿合作社是与村民合作,用村民的房屋进行联营,请专业人士设计、装修,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民宿风情村。那天参观“博厚人家”“忆乡人”时,我们看到非常有诗意的留言条:“在博厚人家找一处客栈,听秋蝉呢喃,看依依炊烟,岁月静好,喝茶读书,共享一晌时光。”“我的心,寸草荒凉,你来了,奇迹般地万物生长。”好感人。如今,“忆乡人”“博厚人家”等餐饮、民宿都已开张迎客。农业生态观光园也在创建中,它占地120亩,以种植瓜果、蔬菜、花卉为主,以后将不断扩大规模,形成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听说苏洪武近期将整合资源,成立旅游民宿专业合作社。现在苏洪武已是响当当的社长了。
  由于长年的辛劳奔波,三十八岁的苏社长面色黝黑,发梢已有星星点点的白发,但他眉宇间透出的坚毅和执着,还是很有感染力。我与他谈及对未来发展的评估,因为三亚的气候条件,注定旺淡冰火两重天,淡季客源是一个软肋,我问他担不担心,他说:“不担心,一是有亚龙湾的影响力,二是靠自己贴心的服务,三是别致的民宿餐饮,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的确,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哪有做不好的事?
  如今,博后村已被评为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随着影响力大了,苏社长也更忙了。我当然希望博后村做大做强,但又觉得苏洪武太累,太忙,什么时候才能好好歇下来。
  博后村是众多美丽乡村的一个代表,是三亚发展变化的缩影,我们祝愿美丽乡村焕发熠熠神采,也祝福苏社长和他的团队,精诚合作,再创辉煌!
  亚龙湾的诱惑
  筱雨
  亚龙湾,一个神秘而充满诱惑的人间仙境。
  这诱惑是什么?是蓝天碧海,是新鲜的空气,是明媚的阳光,是海如玉、波如镜、沙如雪、湾如虹的美丽画卷。海南之旅,我无法忘却的是亚龙湾的诱惑,它是我见过的南国最美最纯最温馨的海湾,令我一见倾心。
  阳光之魅。早晨,太阳的光芒从海那边漫射过来,纯净而柔和。太阳微笑着,抖动着身子,慢慢升高,洒落满身的珍珠,海面便斑斓起来。亚龙湾的阳光是透明的,它照耀下的一切明丽而纯净。日光浴,是每个来亚龙湾的人的心愿。不来亚龙湾,你也许会为自己那白皙滋润的肌肤自我陶醉,但来到这里,看到海岸上那拾贝的小女孩、撑篙的渔妇那黝黑的脸,看到身边走过的棕色胴体,才会感慨于那健康肌肤之魅力。这里的阳光,会在短暂的时间内使你着色,使你健康,使你美丽。海水洗去铅华膏脂,留下本真情态,素面朝天,一种人之初性本真的感觉油然而至。绽一个舒心的微笑,我想,一定是灿烂而动人的。百闻不如一见的亚龙湾在朝阳下像一条橘黄的丝带,静静横卧在南海之滨。
  沙滩之魅。亚龙湾的沙滩平缓白净,沙质细软。抓一把扬起,随风飘洒。那落体划出的弧线,像白色绸带,飘逸而优雅。走在沙滩上,细细、软软的沙子不停地钻进我的脚趾缝。这些沙子非常细小,还有许多颜色,有棕色的、奶白色的、乳黄色的、透明的……就像是被人工过一样。在大海中浸泡疲惫了,踉跄几步扑进沙滩,一个转身,就势仰卧。四肢伸展,双目微合,依稀看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过,无意睁开眼去欣赏。听见大海的阵阵涛声,虽近犹远如梦如幻。世界不再沸腾,人声去了、远了。就这样沉醉于不容侵犯的自我空间,任温暖的阳光烘烤着躯体,温热的沙粒熨烫着心事。沙滩上,红男绿女,相依相偎,在玩着沙滩浴,好一个地床沙被的二人世界;碧绿的海水里,人声鼎沸,鸳鸯相戏,身着泳装的男女,或打水仗,或弯腰拾贝,或静静躺在救生圈上任凭海水漂荡;绵延的沙滩外,树影婆娑,林风静静,只见三三两两的人群或漫步林间幽径,或徜徉在树丛间,或吆喝在一线摆满椰果的摊点前……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经典画面,让人浮想联翩。
  海之魅。亚龙湾的海,是多变的,在明亮的热带阳光下,海水变幻莫测,五光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映入眼帘,像是一匹色彩斑斓的锦缎,又像是一条玛瑙串成的项链,在微波细浪中随风舒展,嫩绿、翠绿、碧绿;浅蓝、湛蓝、墨蓝,三种层次,三样色彩,蓝与绿的交融透着几分灵气,一泓坦诚,这是大自然精心造就的三色水。我一个人,顺着一根缀着数个浮球的麻绳走入海中。走得深了,浪尖步步高起、层层叠嶂……我右手拉住的那根绳子何时如脱缰的马鞭挣开我柔弱的五指,我一次次被重重的骇浪撞击、一次次被淹没在巨浪的淫威之下。上岸眺望着烟波浩淼的大海,远处海天相接,视野开阔,只见天地茫茫,水天一色。身处此境,才真正领略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意境。
  景之魅。亚龙湾气候温和、风景如画,这里有晴朗湛蓝的天空、明媚温暖的阳光、清新湿润的空气、连绵起伏的青山、千姿百态的岩石、原始幽静的红树林、波平浪静的海湾、清澈透明的海水、洁白细腻的沙滩以及五彩缤纷的海底景观等。在亚龙湾,只要不是被建筑物占据的地方都是一个花园,大到方圆几公里,小到角角落落,都有各色的花盛开着。假日酒店的房前屋后,白玉兰含苞欲放。还有那些知名的或不知名的、高的矮的、红的白的花儿,各自散发着幽幽的香气。这香气在空气中缓缓流淌,看得见它流动的轨迹和音乐般的符号。这类似幻觉的感受恒久而奇妙,一直持续在居留亚龙湾的所有日子。我着迷,淡漠了日出日落,沉醉花丛,听天籁闻花香。亦真亦幻,亦梦亦醒,这样的幻觉久了,仿佛自己摇身为花,绽在花海里,化在春意里,无视岁月更迭和春雨秋霜,永远鲜活地开着。
  酒店之魅。亚龙湾海边坐落着一连排的顶级酒店:天域、红树林、美高梅、喜来登、万豪、丽兹卡尔顿、瑞吉……品牌不可谓不齐全。酒店都是开放式的,长长的沙滩将它们相连。地处中国最美海滩——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内的假日度假酒店,更是一个放松心情、欣赏白软沙滩和幽蓝海水的最佳休憩地。我们住的行政豪华海景房在六楼,临海凭风,亚龙湾美丽的热带风情尽收眼底,我甚至依偎在床就可以清晰地数着海面有几朵浪花。坐在玻璃围栏的阳台观海,海涛阵阵,沙滩绵延,南海咸咸的微风从我的耳旁无声滑过。走出房间,从大堂至海边只需几分钟。在沙滩上漫步,沙粒洁白细腻,和心爱的人手牵着手,任由凉凉的海风吹拂脸颊,来到椰树、棕榈环绕的酒店绿地,选一个白色吊床,宛若孩童般嬉笑着荡来荡去,这一刻仿佛回到了童年,让人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幸福……
  亚龙湾之魅,不止于碧绿透切的海水,也不止于细腻如银的白沙,它的魅力,在于那种神韵,那份温柔,在于给人带来的那种超脱与享受。亚龙湾,山水壮美,风景如画,景中有景,画里有画,诱惑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们来感受它的无尽魅力。
  磅礴的海湾,美丽的乡村
  孙春花
  第一次与亚龙湾邂逅,是1986年的暑假。荣升为军嫂后第一次来探亲,顺便去亚龙湾看望同来的另一位军嫂。先坐汽车到当时的田独后,再坐带篷的三轮车摇晃着穿过当时叫牙龙湾的这片旷远的地段。这三面环山的海湾,留在我记忆里的是荒凉。远远望去,森林公园的山脚下,散落着几座小房子,像长在树林里的一个个大菠萝蜜似的。房子的前面有水田,三三两两的人群在田间劳作、耙田、插秧、收稻子。几头体形不大的牛在犁田,两头小牛在田埂上悠然地吃草。那长长的海岸线上的浪花留下孤独而沉闷的回响。我们的车在寂寞中轰鸣前行,在离部队营区两三里远的地方下三轮,改坐三轮摩托。一路上人不多,声音不多,偶尔听到的也是一点儿都听不懂的本地话。只是惊异地注视着像是进入异国他乡的陌生海湾。难忘的是返回的时候遇到了打鱼上岸的渔民,两块钱买了一大桶的螃蟹,并且人家见孩子喜欢,还慷慨地送我们一大把螃蟹。回到部队招待所,煮熟了邀请一些探亲的军嫂来吃,一起分享渔民的厚道。对亚龙湾的一切感受变得如此的稀缺而鲜美。
  后来的相见,是我已是海南三亚的居民了,带着学生来这儿参观,仰望广场那与神对话、象征着七星高照的七根柱子。看贝壳馆,游蝴蝶谷。后来的亚龙湾运势大变,就像不修边幅的愣头青突然着装打扮一下,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紧接着的变化如日中天!这里是东方的夏威夷,各具特色的世界名牌酒店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海湾,拥有滨海公园、豪华别墅、会议中心、高星级宾馆、度假村、海底观光世界、海上运动中心、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成为我国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级度假区。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去亚龙不是湾!这是广告,更是赞美!
  是的,这里有8公里的海岸线,有66平方公里的海滩面积,可以同时容纳10万人嬉水畅游。脚踏如玉一般光洁的细沙,远望碧海蓝天,近听涛声低鸣,任凭椰风轻拂,享受水碧霞光。在这里可以潜入明澈的海底观看奇异的海底世界;在这里可以追逐浪花,绽放活力的光芒;在这里倦了累了,可以蜷缩于森林公园的鸟巢,身栖树丫,面朝大海,置身于绿色的负离子的包裹之中。
  亚龙湾是高大上的,入住这里的有倾国倾城的各国佳丽,有主宰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达官政要,有运筹帷幄的商业大佬。三十多年后的我已是早生华发,三十多年后的亚龙湾却是青春年少,跻身“天下第一湾”,名扬天下。如果说亚龙湾就像一位伟丈夫挺立在发展的浪潮中的话,那么亚龙湾区所在的村庄就是与亚龙湾开发区相生相依的温柔妻子。如何建设好亚龙湾区域的美丽乡村,打扮这美丽的新娘,这是百姓的期待,是各种品性的游客的需求,更是考验建设者的智慧所在。
  我有幸随三亚市作协到美丽乡村采风,来到了亚龙湾的农村。亚龙湾森林公园山脚下的六盘村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乡村。那一排排依山而建、面朝大海、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盖着朱红色琉璃瓦的农家小院,确实让生活在城里的我们心生艳羡。这是早些年采取的整体搬迁,是一种“安居”的方式。现在看来,真正的乡愁在农村。有曾经、有现在、有未来的农村才会有悠久的乡愁。有过苟且,才会有诗和远方。因此,让农民“乐业”才是发展的方向。博后村因村制宜的方式,让我眼前一亮。
  这个村位于亚龙湾国家旅游区的西南边,东至亚龙湾环岛高速路的入口,西至安罗岭,南至老虎岭,北至亚龙湾入口,辖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有四个自然村,分别是:红旗村、糖丰村、新坡村、红光村。共有925户人家,全村人口3492人。
  博后村是黎族村落,仍保存着传统的黎族文化、黎族语言、黎族习俗。现在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出租土地。市、区政府高度重视,要把博后村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美丽乡村的标杆、亚龙湾区的后花园。简单来说,建成乡村的“白富美”才配得上亚龙湾的“高富帅”。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就是博后村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千亩花田都是由原来的荒芜盐碱地改良过来的。这盐碱地如今能种庄稼,也能种花,种玫瑰!这是以前的农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我们站在这里见证了这一奇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这儿视察的图片,有博后村的黎族青年蒲日成在向习主席展示玫瑰种植“抹芽”和修剪技术的图,有黎族女工林亚香展示玫瑰花的包装过程的画。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里的农民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有了稳定的收益。现在的玫瑰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迎来了各地的宾朋。在蓝天碧海的纯色世界里,来一阵浓烈的色香味的熏陶,此情此景,叫陶醉!这里还是拍婚纱照的最佳区域,恋人们在这成千上万的玫瑰花中去尽情表达爱情的美好和坚贞。玫瑰花的旺盛,玫瑰产业也应运而生。以玫瑰花为材料的化妆品、食品饮品,以及玫瑰花的精油等都成了公司的产业链。
  我们参观了博后村的几家民宿,颠覆了我们的思维,常常以奢华程度来论档次的宾馆,在农村,在小院也办得风生水起。这些办民宿的创业者,有的是来自一线城市,有见识;有的是企业的开发人员,有企业家的头脑;有的是离乡又返乡的黎族青年。他们带来城市建设的理念,带着企业的运作模式和资本,怀揣着梦想,成立了博后村农民合作社,组织村民出钱、出房,统一管理,带着村民一道从事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追求的是朴实自然和随心雅兴。这是焦躁的城市人想要的生活。民宿是为下乡的城里人准备的。“博厚人家”“忆乡人”“远方有个家”“小船儿渔家”民宿和农家乐的名字中流露出来的是乡情,弥漫的是农家的醇香,营造的是自由和轻松。每个房间也都营造出私人订制的专属感,让游客寻找心灵的愉悦。在这里吃着刚刚从海里游上来的海鲜,尝着和蓝天白云互动过的青菜,看海阔天空,听村静虫鸣,抿一口红酒,品一杯茗茶,生活就是这样真切而美好!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愿意为这种独特买单。
  采风回来的好一段时间,我有一种回归故里的美好感觉。不是想写下采风的美好记忆,而是想约几个好友去办民宿。我作为一个从教快四十年的退休教师,把城市的文化带到乡下去,把乡下的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传播给城里的孩子,是职业使然。让他们来这里感受插一把秧苗的艰辛、挥锄种地的劳累、放养家畜家禽的苦乐。知道生活中物质不能仅局限于超市,更是来源于辛劳和付出。对孩子而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对今天宅在家里玩着游戏的孩子来说,更是雪中送炭。如果我们的民宿能继承这古老的教育理念,创设孩子们节假日劳作的场景和方式,那么一定会推动农村的美好未来!总之,把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是我对博后村以及所有乡村的祝福,是对从事农村扶贫工作者的真心祝愿!
  三十年的传奇相遇,默默欣赏,是情话;三十年的沧海桑田,凤凰涅槃,是佳话。今天,我用拙笔写真话!
  博后村记事
  陆小华
  三亚市作协组织会员去吉阳区采风。在去之前,我甚至没有问具体是要去什么地方。总之,就知道是逛一逛。据说是要看看新农村建设。我们最先是被领去参观玫瑰谷。那是亚龙湾旅游区内的一个景区。在九月这个季节,已经过了玫瑰花的盛开期,景区内的玫瑰花开得稀稀落落,园区内其他可供观赏的东西并不多,但游客仍然是络绎不绝。想来,这应该得益于亚龙湾这个著名的景区。亚龙湾及其周边,有着众多的景区,吸引观光客很多,于是,尽管不是盛花期,顺道前来玫瑰谷参观的人也不会少。亚龙湾旅游度假区的区位优势,惠泽了很多相关的旅游产业。
  在玫瑰谷,得知因为靠海,这里的土地皆是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玫瑰谷租用博后村、六盘村农民的2000多亩地,经过土壤改良,种植千亩玫瑰,很多村民都在园区内打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公司+农户”的模式吧。
  我们参观采风的主要目的地是博后村。这个村子紧邻玫瑰谷,为亚龙湾湾区内现存的原始村落。之前,博后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种养。种植水稻、番薯,但收成都不太好。养,主要是养猪,据说此一项年收入几百万元。但在亚龙湾旅游区域内,养猪有污染,许多养猪场建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本来按照国家名胜风景区的规划标准和要求,这个村子是要整体搬迁的,搬迁后的土地腾出来,用于搞旅游开发。但整体搬迁后,村民的生产生活及如何致富则是个大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对亚龙湾进行调研后,觉得这样的做法不妥,留不住乡愁,也不符合实际,后来建议博后村搞美丽乡村建设,所以博后村得以整体保留下来。博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不搞大拆大迁,也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着力于整治村容环境、道路硬化等,在利用原有的民居的基础上,引导村民搞特色民宿,形成湾区旅游互补。
  村容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后村的特色民宿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博后村搞民宿这两年来,已经有了资本投资成功的经验。有外来投资与村民租房建民宿的,有本村村民自己投资的,也有村民加入民宿合作社投资的。在这里住宿,平时是一两百元一晚;旅游旺季,每间客房也能卖到上千元。
  我们为此特别去参观了已建成开张的四五家民宿旅馆。在旅馆的留言壁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种游客的留言纸片,一看就知道很多都是些年轻的驴友们的留言。游客喜欢在此居住,证明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是非常成功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树立成样板,就是一种顺势而为。我们看到,政府对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投入,主要是依靠民间的投入。这里的民宿业实际上已经运作起来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扩大和提升了。有了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就能让村民成功致富,也解决了村民和政府的后顾之忧,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在政策的框架内,让外来的资本去尝试。政府虽然没有投入多少资金,但取得的效果却很不错。总之,政府主要是定政策、给指导。
  因为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博后村的村民和外来的投资者们信心十足。我们看到,沿着入村的公路,有几家民居正在装修改造。有的是农户兄弟姐妹自己集资入股建设,有的是村民和外来的投资者一起合建,也有的是出租房屋。村民将自家的房屋及住宅周边的土地出租,租金也很可观的。当然,房屋出租之后,他们也可以在旅馆打工,当服务员、保洁员、保安等。这样,村民无论是自己经营、或出租房屋、或打工,都能获得长久的、可靠的收入。
  我们所看到的民宿旅馆,都设计得美观而有特色。据介绍,为了把民宿搞得有档次、有品味,很多家民宿旅馆都是请专业设计师精心设计的。
  在博后村,给我们介绍民宿产业发展情况的是一个叫苏洪武的年轻人。小苏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土生土长。早几年,曾携妻去深圳打工。他们最先是做烧烤,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正好赶上了家乡民宿业开发的好时机,村里的乡亲们希望他回来发展。小苏回来之后,利用自身优势,与外来的投资者合作,建起村里的民宿合作社,带头成立了民宿协会,通过民间协会的管理和指导,防止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他们还把民宿村打造成旅游集散点、康养点。有了这些设施,对游客就更有了吸引力。
  有能人的示范效应,村民们也愿意加入民宿合作社。在他们的带动下,一些富裕了的村民还集资搞起了景观果树种植合作社和海产捕捞合作社。午宴时,“博厚人家”农家乐的蒋老板热情地款待我们作协一干人等的,几乎都是海鲜菜。数了一下,居然有十二种之多。据他们说,因为合作社有打鱼船只,宴席中的一部分海鲜还是他们合作社的鱼船出海打的。对博后村的村民来说,前景是美好的。我们也由衷地替他们高兴。
  扶贫,是本世纪中国的一项伟大的造福工程。因为没有一个模式是可以套用所有地区的,每个地区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之处,只能一村一策。
  博后带头村民搞特色民宿,看来应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吧!
  在黄昏,守望亚龙湾
  梦阳
  沿着昏黄的黄昏,在文字的指引里我来到了三亚。在夕晖里,一转身,便与绝美的亚龙湾撞了个满怀。
  于是,面对着亚龙湾这部别致的线装书,我就从这里满怀虔诚地打开了扉页。轻轻抚摸着第一行象形文字,我便发现:
  那是游进海南的一滴美人泪,无声地滑过朝阳的脸庞。于是,在古典的岸边,便开始了一轮别致的美的聚会。
  你从三面青山的脚下迈着有韵的莲步,一步平一步仄地走过曲折的峰峦,又仿佛姜白石的小令,婉约地绕过阳光、海水、沙滩,轻轻地牵手过奇石、怪滩、田园,顺着锦母角、亚龙角的眺望,在很柔美的地段,走出了月牙形的风姿,以另一种姿态凸显美的内涵,在绝美的三亚高高地竖起一面不朽的大旗。
  从此,你便牵手海岛的烟霞,在这一汪纯澈的青翠中,无声地解开了万千文人墨客的心结。
  此刻,穿越满目的青翠遥望,我们分明望见这样一幅王维的诗一样的水墨:
  在黄昏,一只无约的鹤倏地飞临亚龙湾的岸边,那一刻,所有的草都肃立。含烟的水草上也闪烁着波澜的光芒。那被风梳理过的白羽,无意间完成了美的布道。瞬息,整个海岛的浮躁远去,禅意氤氲。人们仰望的目光也纯澈无比。柔和的阳光也一寸寸地薄了下去,轻盈得仿佛透明的蝉翼。那只鹤,就那样站在一小片橘红色的水域里,一如沉睡千年的卵石,任由黄昏不动声色地轻轻撩拨。隔着柔波,我们对望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拈花微笑只是随时的事,水流醒着抑或睡着都已无关紧要……
  那一刻,我才明白:只需一瞬,你就可以在诗人的内心幸福地舞蹈。而你放飞的心灵,直让大地也为你的秀美而激动得战栗不已。只需掬一小捧你的灵光,就可以让人复活一座青山,汪洋一条大河,照亮一片黑暗,煨热一个季节。就这样,让人在你的流动中,无限地逼近生命的内核,与历史无限地接近,在你芳香的倒影里目睹今生与来世。
  于是,我顿悟:静对无言的亚龙湾,其实就是和无情无义的时间较量。那么,从此便也无需再为时光的流逝而惶恐不已,因为这纯澈的水流会让那时间的羽毛静止。
  就这样,在与你的对望中,霎时,我便也化成了亚龙湾中的一滴……
  亚龙湾路口的潮汕村
  萧烟
  这个村落如此的不起眼,以至于人们走过路过,也只当作新移民占地乱建而拼凑起来的聚落,没有年代感。在三亚,这样的聚落其实不少。历史上的三亚往往也是这样,不经意就在哪个当道的地方拼凑起一个个这样的村庄。
  新红村,我以前确实没怎么听人说起过,但这个村庄的存在也确实超过了半个世纪。在三亚市吉阳区,传统村落以黎村为主,新红村是吉阳区仅有的两三个纯汉族村落之一,见证了又一拨移民来到三亚荒郊,在筚路蓝缕中建造家园的历史。
  1966年,亚龙湾内外人口密度小,传统农业相对落后。为了附近城镇和驻军的蔬菜供应,广东潮汕一些农民过来种植蔬菜,新红村的老一辈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有的是年轻人独自过来闯荡,有的是全家一起过来安居,他们都来自当时的广东省潮阳县司马浦公社和两英公社。初来乍到,也有人不安心,回迁了两三户,但大多村民恋上了这里。前党支部书记钟耀周说:既来之则安之,大家有了新的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毕竟老家那边人多地少,迁过来,老家的宅基地还在自己名下。
  刚过来时,政府帮忙建好了房子,是那种先打好梁柱撑架,然后用黄泥巴糊墙、茅草遮顶的房子。当时一共盖了三栋,都是平房结构,一栋九间,排列整齐,跟农场的连队差不多。一切都是全新的,村民的心也是红的。在那个政治为上的年代,就有了“新红村”这么一个绝对时髦的名字。
  刚来时,整村不到300人,但房子更少,每个家庭只能分到一间房,即使一家有五六口人也如此。在当时的荒野,大家居住起来肯定也是相当挤迫。于是,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盖房子。这荒郊野坡不缺宅基地,大家上山砍来木料、割来茅草,依葫芦画瓢,房子就开建了。盖房子是家庭大事,他们又都是外乡人,都在异地讨生活,所以大家都会互帮互助,何况以前就是乡邻。这样,潮汕人的传统,又在异地得以传承。
  当时新红村只有一个大队,分成三个生产队,大家都分到了土地。但这里都是坡地,没有水田,只能种菜,不产粮。大家虽然都属农村户口,粮食却由国家供应,一个成年人每月口粮是33斤。当时地里所产蔬菜,都由收购站统购统销,价格由政府制定。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土地逐步包产到户,才基本走上了市场化道路。
  我采访的钟耀周,当年是年方15岁的青涩少年,现在已经是67岁的老者。那时他正读中学,由潮汕老家转学到崖县中学,在校寄宿,日子也过得清苦。当时村里的小学生都要跑去田独公社上学,后来有了村办小学,到三四年级就可以在村里上学。但村里人少,一个年级也就十来个学生。那时的田独公社,就在东面山脚下的颂和水库旁,即现在的田独村三队。但那时也不是很热闹,只有一个公社委员会,一个供销社,大家有时也会去那边玩一玩。大约1970年,田独公社辖区内的新村因为处在交通要道,人口慢慢密集起来,公社办公点就搬去那边了,现在已成为吉阳区的核心地带。
  在那以革命为纲的年代,大家的干劲都很高涨,都是集体化生产。村里种出来的蔬菜,供应到了亚龙湾、榆林、安游等基地,也供应到三亚镇。随着人员的发展,后来又分出一批人去了通什镇,另一批人去了罗蓬村,都是依傍部队或者部队医院而生。
  如今,新红村在以前生产队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村小组。经济自由了,村民也很少种蔬菜了,但还会种上果树,或者经济作物。大多的农地已经转租,很多村民从传统土地中解放出来,投身到一些小买卖中去,继承了潮汕人经商的传统。村民的生意做得不是很大,但也比较扎实,整村经济水平没有落下来。看村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民居,就可见一斑。只是这些建筑缺少规划,过于密集,颜色也是灰头土脸,很难跟什么“乡愁”挂上钩。或许都是外乡人,经济骤然有了转机,便最大化地利用空间。当然,三亚其他乡村在告别茅草屋改建楼房时,也都面临这样的尴尬。
  潮汕人的神祇崇拜,在新红村也得到了延续。大家在供奉祖先的同时,也敬奉土地公。村中改造了一个土地庙,前廊后殿为简陋混凝土构造,三面围合,一面开敞,大殿两侧配有对联。六根贴满瓷砖的水泥柱支撑廊顶,顶上覆有琉璃瓦,比黎家各宅院前的小土地公神位要气派得多。殿外一个简陋的混凝土台子,竟然是敬奉天地父母的神坛。旁边还设有招财神位,端坐着笑容可掬的财神爷,大小跟黎家那尺余见方的小土地公神位差不多,可真委曲了这位给村民带来财运的神仙。
  新红村还兴起了八仙崇拜,建有八仙庙,并且日渐兴盛,连带活跃在三亚的潮汕商人也跟着信奉,纷纷捐款建庙。关于八仙庙的由来,新庙的功德榜上有记载:庚申年金秋八月,乡民吴公永盛,某日饭后,静坐养神,但觉金光一闪,见一老者,仙风道骨,手执拂尘,背插宝剑,飘然而至,忽而惊醒,却是南柯一梦。此后常见其口念咒语,手舞足蹈。经数月,有信士求问吉凶诸事,皆教之趋吉避凶,常甚灵验。经由高贤占卜,乃定八仙吕祖显灵……
  可见八仙崇拜的兴起也是八十年代初,源出偶然。八仙庙最初为三间房,后来影响越来越大,求神问卦者越来越多,据说有求必应,在潮汕人中颇有影响。去年,在以潮汕商人为主体的踊跃捐款后,全新的八仙庙硬是推开了民房的挤压,金灿灿地建造了起来。主殿100多平方米,外面三间厢房,还有一个八角亭。主殿端坐着八仙塑像,神仙多了,体量只有往小处建。八角亭中的彩绘,多有八仙事迹图。庙中一般每月初一或十五有人上香,每年的三月二十九日集体祭拜,但没有固定的仪式。每年八月二十八这天的祭拜要相对隆重一些,据说这一天是八仙的诞辰,也不知是八仙中的哪一仙。八仙庙没有固定的人员管理,但成立了理事会,钟耀周就是其成员。站在庙前,他就更显出了村中长者的敦厚气度。他说,几个上了年纪的人经常在这里聚一聚,八仙庙相当于村里一个文化活动场地。时不时,就会有人来此拜祭,献上供品。祭完之后,供品仍旧会带走——典型的东方式民间实用主义智慧。当然,都是乡邻,在此祭拜也不兴捐功德钱,神仙是服务公众的。连带庙务管理,大家也都是义务参与。
  虽然新红村的八仙崇拜兴起的时间短,却日益超脱这个移民小村落的范围,成为一种群体的公共信仰,发展成了民俗。我考究过好些地方的神祇崇拜,其兴起也多源自偶然,慢慢就产生了影响,在一个地方形成了公俗。
  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即使年轻村庄,也都有独特历史,都有民俗积累。尤其三亚市,这个移民和族群最为丰富的地区,每一个村庄都值得打造一部属于自己的乡村志。
  红光村,繁华簇拥下的古韵乡村
  林德武
  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说起三亚的亚龙湾,大家忘不了亚龙湾的蓝天碧海、细软沙滩,也忘不了亚龙湾的鳞栉酒店、豪奢服务,更忘不了森林公园、烟雨青山。“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三亚的亚龙湾充满了一片繁华之美。
  可是,在繁华美丽的亚龙湾旅游区,也有一处在繁华簇拥下的古韵乡村,它叫红光村。
  红光村,临近博后村,背靠六道岭,面对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有微5路公交车途经村落,如果自己驱车前往,则途经亚龙湾路、糖丰路、博后村、红旗村。红光村临近的博后村,正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而红光村,这个在繁华簇拥下的古韵乡村,仍然保持着它原汁原味的古韵乡村的自然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阡陌交通,四五黄牛,一池鱼塘,三两水鸭。在红光村蜿蜒的乡道上行走,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海南农村景象,农田交错,黄牛成群,或是在耕田,或是在栖息。偶尔遇见一个池塘,三两水鸭,在池塘里嬉戏鸣叫,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淳朴的自然,构成了和谐的村落,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显得格外古韵盎然。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乡村的美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想:红光村也犹如《桃花源记》中的乡村,充满了未经开发的晨耕暮息的自然之美。如果你流连于都市繁华许久,那么偶尔回归一下淳朴乡村的古韵,那也是一种别样的自然美。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陈旧沟渠,潺潺流水,蜿蜒乡道,单车小孩。驻足红光村,记起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在28字的曲中,尽显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美。红光村的陈旧沟渠,潺潺流水,构筑了一幅中国传统的乡村水墨画。我去过苏州,见过苏州的小桥流水,那是一种精致的美丽,而三亚的红光村的小桥流水,却是一种朴素的美丽。
  驻足红光村,在蜿蜒乡道上等候,有时会遇见一两个小孩子,骑着单车欢快地擦肩而过。望着单车小孩远去,我的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缕乡愁。30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单车不仅仅是我上学的交通工具,更是我的童年快乐。骑单车在乡间小道上的童年时光,仿佛就在昨日。而现在的三亚,现在的亚龙湾,甚至是现在的三亚乡村,小车和电动车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单车几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红光村的蜿蜒乡道、单车小孩,勾起了我这样一个在繁华都市工作生活的人的乡愁,因为红光村给人一种乡愁美。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树底汽车,乡村公交,乡村超市,旅租商行。随着区政府对亚龙湾旅游区里各个乡村的政策支持和财力帮助,亚龙湾旅游区里的博后村,正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休闲步道、乡村民宿、乡味饭店……红光村临近博后村,虽然目前红光村还没有创建美丽乡村,但是驻足流连于红光村,也让游人感到红光村的喜人变化。红光村处处可见两层的楼房,楼房边的大树底下时常停着各种各样的汽车。我走读过海南的许多乡村,除了一些依靠政策发展富裕起来的乡村外,很多海南乡村还保留着青石瓦房,保留着坑洼土路,保留着摩托坐骑,甚至还保留着破旧单车。因此,村民能拥有汽车,可见该村的富裕程度。红光村虽然比不上博后村,但也正在大踏步地跟随博后村的富裕步伐。
  我喜欢繁华豪奢,但更喜欢古韵自然。这几年,我去过一些乡村,比如琼中的什寒村,进村的山路十八弯,村四围是烟雨青山,青石瓦房,晨雾缭绕,阡陌交通,潺潺流水。由于什寒村是琼中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所以在古韵自然中夹杂着现代气息。再者比如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椰林、成片的良田、蜿蜒的绿道、锦簇的繁花……好一派田园风光!再如三亚的中廖村,行走在宽阔的乡间马路上,呼吸着乡间清爽的空气,虫鸣鸟叫不绝于耳,令人心旷神怡。还有规模庞大的定安县的百里百村,景色怡人的慢骑乡道,健康养生的久温塘冷泉,亚洲最大的翰林榕树王,以及本地特色乡味美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为广大农民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也为全体中国人描绘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图景。这些年来,海南省政府也以“多规合一”蓝图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目前,海南已完成全省95%村镇规划编制,75%村镇规划批准实施,到2019年底海南将初步建成1000个“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在一幅幅村镇规划的新画卷上,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社会文明的美丽乡村正展现在三亚市民的面前。
  红光村应该抓住机会,利用自身的自然环境,开发建设成自我特色的美丽乡村。我们会等着你,充满古韵的红光村。你变成美丽乡村时,我们再相约!
  亚龙天地大,南海日月新
  程水亮
  “琊琅湾,在榆林港东五十里。”有一块美丽的海滩自古以来就沉睡在三亚东郊,像一本尘封已久的古书,等待着人们细细地翻阅;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等待着心上人含情的目光;像一抹皎洁如水的月光,等待着诗人静静地吟赏。它的名字叫亚龙湾,在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号角声中苏醒,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来的召唤声中强大,一湾、一园、一谷、一村……无不见证着它的沧桑巨变。未来可期,亚龙湾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带领下继续前进。
  1992年,亚龙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过去的“琊琅湾”正式更名为“亚龙湾”,“琊”和“琅”都来自本地黎语,意为洁白、白玉,用来形容海湾的沙洁白如玉。名称的更替不仅仅因为“亚龙”与“琊琅”谐音,更来源于如今的亚龙湾在改革开放和海南崛起的大背景下迅速成长的事实。巨龙飞天,亚龙湾早已不是过去的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僻海滩,它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走在前列,有人这样赞美道:“三亚归来不看海,亚龙归来不看湾。”它是“东方夏威夷”,更是“天下第一湾”!
  漫步在葱郁浓密的树林中,徜徉在细浪翻滚的海滩上,攀登着千姿百态的岩石,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暂别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生活,让身心与大自然更加靠近……亚龙湾总是能给游客愉快的旅行体验。
  总规于2003年完成、2007年修编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2018年8月又开放了一个绝佳的朋友圈打卡胜地—大佛石全海景玻璃栈道。远方是海天一色,脚下是热带森林,彩色的阶梯又增添了一丝游乐园的梦幻与活泼,自然美景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让人仿佛置身人间天堂,这种感觉只有亚龙湾能带给我们。亚龙湾爱立方滨海乐园则以“爱”为设计灵魂,是为一家三口、一家三代量身打造的海边度假综合体,集旅游度假、观光游览、海上娱乐、海底探奇、婚纱摄影、特色美食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游客的娱乐需求,让游客真正体会到“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这一“爱的三段论”。
  亚龙湾作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与之配套的顶级奢华度假酒店必不可少。亚龙湾瑞吉度假酒店紧邻高尔夫球会及红树林环保区,曾获“亚洲最受欢迎的度假酒店”称号,其中龙溪29号坐拥亚龙湾海景及红树林保护区等特色景致,是中国顶级的滨海度假之地。还有凯莱仙人掌度假酒店,曾荣获“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指定接待酒店”称号。这些酒店占据得天独厚的位置,装修精致大气,室内室外设施齐全,应有尽有,让游客畅享休闲娱乐,真正体验贵族生活。
  亚龙湾不仅有城市的霓虹,也有乡村的月光。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这样的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不是城市,而是农村,也是古代中国人基本的生活理想。近现代的中国乡村却沉寂、没落了,鲁迅笔下的乡村是封建、落后的,《故乡》里成年后的闰土叫的那一声“老爷”表现的不仅是一种隔阂,更是近代以来乡村人民的麻木、愚昧,以及乡村成为民族生命力的扼杀者的残酷现实。沈从文的《边城》讴歌人性最本真的善与美,也是一幕向旧日乡村告别的挽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吉阳区积极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分阶段、有步骤地对亚龙湾区内的村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六盘村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六盘村原本只是一个靠近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黎族村庄,村民们要么外出打工,要么靠养猪、养鸡和种田为生,收入很低。但背靠亚龙湾的绝佳地理位置注定了六盘村不会甘于平凡。商机来源于需求,亚龙湾旅游业的火热和租金的提高解决了六盘村大多数村民的就业问题,让村民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村民们也在努力建设精品民宿吸引游客,反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六盘村本身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集“山、水、田、林”自然资源于一身,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着“海绵村庄”的美称。六盘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走出了一条既与亚龙湾景区产业互补,又与旅游紧密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真正享受到了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带来的福利。精品民宿的建成更吸引了外出打工的本地村民返乡建设自己的家园。鲁迅笔下的“归乡”模式是“离去—归来—再离去”,而如今,六盘村村民看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相信他们归来后便不会再离去。六盘村的成功改造也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三亚的成功实施。
  六盘村的成功让我们看到祖国乡村的希望,这同时说明,亚龙湾不仅是风景优美、高端大气的旅游区,更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湾区+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它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的浪潮中、在海南经济腾飞30年来的道路上奋勇向前,成为三亚乃至全国、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海南的腾飞指日可待!亚龙湾将继续把握发展先机,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向新的辉煌!

知识出处

大美亚龍湾

《大美亚龍湾》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吉阳杯大美亚龙湾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参评作品形式多样,有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参赛作品的主题围绕吉阳区展开,同时聚焦美丽乡村、人文风情,作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诠释吉阳的新风貌、新气象。本次赛事以文字为载体,全面展示近年来吉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人民幸福生活的崭新面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