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街社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吉阳乡愁》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207
颗粒名称: 商品街社区
分类号: K296.6;I267
页数: 4
页码: 086-0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三亚市吉阳区商品街社区文化情况。其中包括文章商品街,烟火气中的俗世江湖等。
关键词: 吉阳区 商品街社区 文化

内容

商品街,烟火气中的俗世江湖
  王娜
  “三亚这个城市很小,生活在这里很骄傲……住在这的人们知道,商品街不错很热闹。总有夜深人不静的排档……从商品街一巷一直走到十三巷,大概只需要十五分钟不到那样,许多故事却发生在这个地方……不知不觉不慌不忙走到十三巷……许多回忆藏匿在这条路上……”
  这是一位名叫夏天Alex的本土歌手创作的歌曲《商品街十三巷》,用一首歌来描述一条街,这一定是对他来说有着深厚感情的地方。
  商品街,这是个乍一看并不会带给人太多遐想的名字。商品二字,简单直白,放在此处,却有着浓重的时代烙印。为社区取下这个名字的决定,一定蕴含着那个年代人们的普遍渴望和向往。
  从前,人们将这两个字视为洪水猛兽,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风潮一路越过海峡而来,“商品”摇身一变,成为潮流生活的象征。随之而来的,是经商热、下海热,是人们改变自己生活品质的迫切心情。
  远在天涯的三亚也席卷其中,商品街更是进行了最早的试水。最初,没有商品街,这边是榕根村,那边是港门村。榕根村的一部分划了出来,港门村的一部分划了出来,合成了一个新的社区。1988年海南建省的时候,最早的一批原住民搬了过来,现在于商品街社区工作的陈泰璋家,就是当时从榕根搬迁而来。“到处都是菜地和荒滩”,他这样讲述那时的情景。
  很快,在建省之后的房地产大潮中,商品街的十三条巷子由1985年成立的三亚房地产管理公司开发,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三亚最早统一规划出售商品房的地方,因此,得名商品街。当时购买了这批商品房的人们,曾经一说出“我家住在商品街”,就会引来诸多羡慕的目光。
  1993年,商品街社区正式成立,同时也拉开了这充斥着无限烟火气息,发生了无数街巷故事的南国浮世绘的序幕。
  《光明日报》1987年10月3日的头版头条:海南向全国招贤纳士。接着,就是“十万人才过海峡”。三十多年云烟已过,许多曾经的闯海人回忆起自己来三亚的第一个落脚点,仍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商品街”这三个难忘的字眼。他们走出汽车站,在人们的指引下,辗转来到这片社区,和房东讨价还价后,租下一间小屋。这里就是他们日后在这海边小城奔走来回的栖息地。
  商品街中巷通宵达旦的宵夜也开始兴起。中巷最初只是住在商品街的人家屋后寂静的花坛。后来,花坛消失,改为露天经营场所。那是红火的小摊年代,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在一个挨着一个的小摊上得到满足,居民纷纷朝中巷开了门,做起了生意或是租出了铺面。这里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从此,一段繁华时光开启。
  五湖四海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来着。东北话的铿锵、四川话的安逸、湖南话的火辣、海南话的婉转,都各自以放松的姿态,糅合在歌中所唱的十五分钟能走完的街道上,碰撞出独特的商品街味道。对一些人来说,这里是他们人生中的某一站,当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就搬到了城中新开发的小区居住,而未能寻得事业突破的人们则带着行李和失落的心离开了这条街,离开了小城。对另一些人来说,这里成了他们漂泊之后就此扎根的地方,他们开起了饭店、饮品店、公寓、服装店、理发店等,其中不乏有开了十年二十年甚至近三十年的老店,这里是他们远离故土后新的家园。
  整晚的宵夜、来去的人们、穿梭的摩的、拥挤的街道……这样繁盛的景象,却也给居民带来了许多烦恼。一位多年前曾住在商品街的人在网上留言:“怀念睡在商品街房顶上数星星的日子”,因为后来已经很少有如此的宁静。频频遭到投诉的夜半烧烤噪音,饭店24小时不停的油烟,清晨街道一地的狼藉,因日久而老旧的基础设施,还有常常见诸媒体的社会事件——那因情义冲动伤人的少年、因争抢生意彼此扭打的中年男人……
  五湖四海汇聚于此,让这里也成了人性淋漓尽致体现的小小江湖。
  大概十年前,政府开始对商品街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之后,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过程中,露天小摊消失,过往夜间街道里摩肩接踵的热闹不再,而商品街并未走向萧条。它依然是人们放下心防,走入凡俗生活的绝佳去处。吃饭逛街娱乐休闲,炒货撸串奶茶火锅,摩的汽车电动车,满满的人间烟火,缭绕不绝。只是,在以往的庞杂中更多了几分整饬和让人安心的感觉。
  一个80后这样回忆他印象中的商品街:90年代,念高中时的课余时间,班里的几个电子游戏迷悄悄翻过学校的围墙,逃到商品街的游戏厅里玩“街头争霸”。电子游戏厅,是他最清楚的记忆。
  一位后来颇有成就的闯海人清楚地记得她在商品街五巷租住过四年的避风港,陈设简单的房间里,有一张房东大哥大姐结婚时的老式木板床,自己住进去时买的一张十元钱的草席,还有那个陪她东奔西走的行李箱。
  而当人们走过街巷,很少会注意到端坐在路边小楼旁的老人们。老人们深邃的目光沉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可有人知道他们的过往?
  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老革命老干部。住在当时属于较好社区的这里的他们,是离退休之后政府的安排。他们中有一路从东北南下打到海南岛的老红军,一连一百多人打过来只剩了十几人;他们中有20世纪60年代就考上名牌大学的老干部,一直在为三亚的建设而努力,见证了从小渔村到国际旅游城市的飞跃……
  他们渐渐老去,只是在这街巷中看着世情百态,看着他们开创下的盛世人间。经历了人生的极致沧桑,又置身于这世间的无尽繁华,将在商品街终老的他们的故事,无疑是隐藏于喧闹当中的商品街,最真的精髓。

知识出处

吉阳乡愁

《吉阳乡愁》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这是一本反映吉阳村落文化的书籍。翻幵书页,一股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爽朗!靠着葱葱绿绿的群山,临着清清粼粼的河水,还有一片片的田野坡地,一座座依山而建、临水而居的村落,在蒙蒙烟雨中,留存着三亚城市久远的历史,记录着三亚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将见证着三亚一座座现代新城的崛起。本书写法新颖,风格独特,图文并茂,史料翔实,既有对历史的深入挖掘和考证,对传说故事、典型人物的褒奖与歌吟,也有亲临其境的走访、参观和体验,内容真实可信,文字感人至深。相信一卷在手,读者定会受益匪浅。

阅读

相关地名

吉阳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