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道婆与崖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的三亚解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142
颗粒名称:
黄道婆与崖州
分类号:
K826.16
页数:
6
页码:
146-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道婆传播纺织技术,使华亭县成为中国纺织品织造和贸易中心的历史,探讨了崖州作为纺织品织造和贸易中心的历史背景和对于中国纺织业的重要性,提出了对崖州古织造遗存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黄道婆
传播
纺织技术
内容
黄道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乌泥泾的贫穷落后局面,使华亭县升为松江府,继而使上海成为省、京师直隶的纺织中心。松江人民为了报答黄道婆传播纺织技术,为其立祠祭奠。黄道婆所传授的是她从崖州学到并革新的纺织技术,她是崖州纺织技术的传播者和革新家。
一、“崖州被”使黄道婆青史留名
对于黄道婆的历史记载,仅见于王逢《梧溪集》和陶宗仪的《辍耕录》。以后关于黄道婆的描述均出于此。
张所望《建黄道婆祠记》:“念昔物壤浇瘠,民困无聊,生养至今,伊谁之赐?且输贡尚方,衣被寰宇,明德远矣,食报谓何?……盖衣食之源,妪实开之。恩斯勤斯,等于育我,是所谓众人之母也。而以母道事之,谁曰不然!”
包世臣《新建黄道婆专祠碑记》:“黄婆诞降,至正之初,自崖州附舶至乌泥泾,教民纺织,棉始为布。化行若神,法流松、太。近世秦、陇、幽、并,转传治法.悉产棉布。
然松、太所产,卒为天下甲,而吾沪所产,又甲于松、太。山海梯航,贸迁南北……而今数百年来,士与民仍得各安生业,称东南乐土。其以宦游者,又皆挈驾齿肥,以长育子孙,凡所取给,悉出机杼,以此程黄婆之功。”
从以上史料可以清晰地看出,黄道婆自崖州来,本织“崖州被”自用,因将“崖州被”的纺织技术传授乡亲邻里,而使“乌泾被”替代了“崖州被”,逐步成为中国的纺织中心,使华亭县由穷乡僻壤成为富甲天下的纺织品织造和贸易中心。“崖州被”不是黎锦,黎锦仅限于自用,而“崖州被”是符合儒家习惯的汉用纺织品贸易品。
二、崖州曾为中国的织造基地
汉武帝时期,海南岛的广幅布得朝廷青睐,《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而到了宋代,国用军需加上向北方辽、金等朝赠送,需大量纺织品。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宋朝纺织业生产已发展到全国103个州了。海南岛由于纺织技术领先,便成为重要的织造基地。《宋史·崔与之传》云:“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遗老,民尤苦之。与之皆为榜免。”所以明唐胄《正德琼台志》云:汉“未及祸起广幅布,东都复县伏波功。”宋“女苦吉贝男苦簦,停车榜免崔相公。”
对于海南岛纺织品的描述有如下记载:
宋方勺《泊宅编》云:“今所货木棉特紧者,当以花多为胜,横数之得一百二十花,此最上品。海南蛮人织为巾,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布。”
宋赵汝适《诸蕃志》云:“岛之中有黎母山,诸蛮环居四旁,号黎人……女工纺织,得中国绮彩,拆取色丝,加木棉挑织为单幕。又纯织木棉吉贝为布,与省民博易。”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云:“雷、化、廉州及海南黎峒富有(木棉)以代丝苎。雷、化、廉州有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抉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有绝细而轻软洁白服之且耐久者。海南所织则多品矣。”
因为海南岛的纺织品的品质,海南岛特别是崖州成为纺织品的织造和贸易中心。
明唐胄《正德琼台志·风俗》引《旧志》云:“民皆服布,专务农工,少事商贾。妇女少事蚕桑、文绣,专织吉贝、绩麻,织布被、花缦、手帕,以为贸易之资。”“疍俗疍人各州县皆有,居海滨沙洲。……其在崖者,或种山园置产。自相婚娶。养女耕种,妇女织纺布被为业。”又云:集市“崖州城中市,每日晨发。”和集市“在城东二里三汊河边。”
由此可见,崖州在宋代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品织造和贸易基地。
三、崖州与江浙闽粤的交往
根据史料记载,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为骆越人,《汉书·贾捐之传》贾捐之议罢弃珠崖云:“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根据专家考证,骆越人属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广东雷州半岛及海南岛,至越南东北部。部落首领称“骆侯”、“骆将”。骆越人精于纺织,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述的“雷、化、廉州及海南黎峒”恰为骆越人所居之处。而后来海南岛的住民多来自大陆。
宋苏轼《伏波庙记》云:“扬雄有言,珠崖之弃,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此言施于当时,可也。自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居于此,今衣冠礼乐班班然矣,其可复言弃乎?”康熙《崖州志·黎情》云:“熟黎旧传本南、恩、滕、梧、高、化人,多王、符二姓,言语皆六处乡音……初皆闽商荡赀亡命及本省土人。”《正德琼台志·风俗》云:“语有数种。州城惟正语。村落乡音有数种:一曰东语,又名客语,似闽音。一曰西江黎语,即广西梧浔等处音。一曰土军语。一曰地黎语,乃本土音也。其儋、崖及生黎与疍、峱番等人语,又各不同。”唐胄《正德琼台志·风俗》引《方舆志》云:“赵宋以来,闽越江广之人,仕商流寓于此者,子孙多能收家谱是征。至元戍守之士,又多中原人。”称海南岛住民为黎人源自海南岛中部的黎婺山,后讹传为黎母山。按分布分为生黎、熟黎和半熟黎。生黎主要为骆越人,而崖州主要为熟黎,大部分为移居的中原人。
宋代崖州为纺织品的织造和贸易中心,与江、闽、广、粤、浙有着贸易来往。而此时正是金、元蚕食宋朝的重要阶段。黄道婆居于相对稳定的崖州,又因纺织对女工的需要,从而成为“崖州被”的织女,所以对“崖州被”的织造技术了如指掌。
四、对织造遗存进行有效保护
三亚的崖城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应对目前已濒临灭绝的古迹和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以用事实向世人证明“崖州”曾经的历史。特别是流散于民间收藏家中的纺织机具、“崖州被”(龙被)、黎锦进行征集和有效保护。用宋元时期崖州纺织技术的“活化石”——“崖州被”来向世人展示古崖州曾经的辉煌。
乐东袁金华收藏了很多民间收集的纺织机具和宋元明时期的龙被织品和黎锦。他希望这些崖州的收藏品可以留在三亚作为历史的印迹。三亚应借助黄道婆来宣传古崖州的历史文化传承,首先应对散落在民间的崖州织造文物进行征集和有效保护。
“乌泾被”闻名天下,是因为黄道婆对“崖州被”技术进行了传播,而基础是“崖州被”的工艺技术。如果说黄道婆成就了中国纺织业,那么崖州就是中国纺织业的奠基地。
我们应该让曾经辉煌的崖州纺织技术重现在世人面前。
宋爱军,男,辽宁省营口市人,1964年4月出生,吉林化工学院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工程师,现为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曾参与策划和运作2000、2001、2002年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万人晨练、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2008北京奥运火炬三亚天涯海角传递等大型节庆活动。论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收录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2年);曾发表《“海判南天”与<皇舆全览图>》(《中国国家天文》2007年第六期)、《美丽三亚,浪漫天涯》(《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第三期)、《“海判南天”与康熙天文历法》(《中国国家天文》2009年第七、八期)、《元明清三代的北京皇家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2010年第四期)等文章。编辑《名家笔下的天涯海角》诗文集由长征出版社出版。
知识出处
《黄道婆的三亚解读》
出版者:学林出版社
本书介绍黄道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级古代女科学家,推动了宋元时期的纺织业发展,对其历史活动和功绩作了全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爱军
责任者
黄道婆
相关人物
宋爱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