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113
颗粒名称: 塔吊
分类号: I267.1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孟允云在三亚街头看到高耸的钢铁骨架塔吊,感叹它把美丽的鹿城拔高起来了。作者通过回忆1988年三亚的落后状况,对比现在的发展,表达了对塔吊的崇敬之情。塔吊撑起了三亚的风骨,为三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三亚市 散文 塔吊

内容

走上三亚街头,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总忘不了要打量一下高高站立的钢铁骨架塔吊!因为,它把美丽的鹿城拔高起来了……
  走上三亚街头,汇入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总忘不了要打量一下高高站立的钢铁骨架塔吊!每次,我心里都禁不住感叹:塔吊,你像一只巨手,把美丽的鹿城拔高起来了。
  记得1988年,我从五指山来到南部天涯。想不到,这座太阳城里没水没电,你可以想象是怎样的情景?白天,炎炎烈日烤得人汗珠如雨;晚上,水龙头拧不出水来,人们只好涌向大海;夜间,借着昏暗的烛光驱赶蚊子;电话,挂不进来打不出去,人说,天涯就是遥远。河埠处,“盛产”着低低矮矮的高脚屋;荒漠的沙滩上拥挤着窄小、破旧、简陋的平房、简易楼;十里长的解放街,坑坑洼洼,凸凹不平,给人留下一条长长的遗憾!
  据说,那时有人到三亚办事,预订住房最高级的是鹿回头招待所,中等的是三亚宾馆了。这话,现在听了先是一笑,继而心中便有了多多少少的心酸。当时人们的想象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高楼几乎成了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合理联想。
  匆匆五年,市委、市府一班子人,为了寻觅这座滨海旅游城的最佳座标,立即召开了一个个研讨会,请专家、学者坐上首席,畅所欲言;同时,还举办一个个“新闻发布会”,扩大三亚的知名度;举行了一个个招商洽谈会,引进资金,引进人材。几度春秋,终于绘出“四廊三园”的蓝图,端出了“十路四桥”的沙盘。从此,三亚的建设如火如荼起来了……
  终于有那么一天,号称三亚第一城的高二十三层的创业大厦在新风桥桥西奠基了。那天,我见到高高站立起的钢铁骨架的塔吊。三亚从来没有竖起过这么高的身架,人们心头好一阵的高兴。
  面对着耸入云霄的塔吊,谁能不崇仰呢!采集风景的人们到哪里去了,竟把这塔吊独留给我。这也好,在冥坐中,我才摄得两眼高大的身躯,两眼巍巍的庄严!不管人们如何对待它,以惊诧,以震骇,以赞美,以崇拜,或者以彩色缤纷的言语,但塔吊却什么都不管。塔吊默默无声的拔地而起,与建筑楼群为伍。可以说,塔吊撑起了三亚的风骨,三亚的骄傲!
  塔吊,以高昂的姿态,迎来了南中国海一片迷人的晨曦。虽然塔吊高离尘俗,但它不寂寞,它不孤独。蓝蓝的天和它亲切的接吻,朵朵白云缭绕它的长臂,圆圆月亮镶嵌在它的顶端。
  塔吊,巍然屹立,绝不动摇。当黑夜降临,当风暴袭来,它以坚强的姿态,傲然兀立地把沙石、水泥、钢筋、红砖……吊起!吊起!
  面对耸入云霄的塔吊,不能以多样的表情来暴露自己的浅薄、渺小或者是鄙吝。如果以凡俗的眼光去看塔吊,或是以冥顽心灵去窥探它的高耸,焉得不眩惑?焉得不沉迷?焉得不负过多的疑虑?塔吊,屹立于大地上,潇洒于天空里,以勤劳去成就了高层建筑的恢宏,去表现了罗马的古典、莫伦的高贵,去装饰了德国的马赛克和美国的玻璃帷幕以及北欧瑞士的铜件!
  坐对塔吊,我的心灵彻底放开了。说也奇,为什么有些人却媚惑于一潭明艳,而不瞥这高耸入云的塔吊呢?是因为塔吊过于拙朴?还是因为人心多窍?
  我爱塔吊,爱她的平凡。她,不装饰自己,不渲染自己,也不沉醉于鞭炮声中和喝彩声中。她,随大楼而立,为三亚鹿城的长高而“真抓实干”!
  面对塔吊,我静静地想着:它,不仅耸立在三亚建设的篇章里,而且耸立于仙鹿回头的明眸中!

知识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三亚旅游散文集》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孟允云近50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三亚旅游散文集》,书中既有旖旎的旅游景观,迷人的风姿神韵,也有三亚升格地级市以来的鹿城春风今又是的变化,还有周边市县景点的描摹,无不令读者梦思神往。作者为了赋予该书的创意、新颖,把三亚的美丽划分为13个景区,且以景区设章,撰写了简介,点缀了篇前语,同时又配插了景区素描图,增添了图文并茂之美。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