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蕉飘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102
颗粒名称: 绿蕉飘香
分类号: I267.1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孟允云在蕉叶下避雨,静听雨打蕉叶的音响。芭蕉是乡下人种植的常见植物,用途广泛,包括果蔬、茎皮编织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乡人聪明地种植了大量的芭蕉,带来经济效益和环境美化。我沉浸在蕉雨蕉绿蕉香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关键词: 三亚市 散文 芭蕉

内容

我在蕉叶下避雨。静听,雨打蕉叶的音响,点点滴滴,断断续续。呵,我醉了,醉在蕉雨蕉绿蕉香里了!
  春风,春雨,春雷,春的气息是对大自然的总动员令,使每寸土地,每个空间,到处充满生机。
  不是么,前些年,在北风呼呼的冬天里,乡下人种了西瓜、青瓜,打进了北国市场,拉回了一台台电视机、电冰箱。现在喜讯又传到城里来了,说是乡下人又在广袤的旷野上,齐刷刷地种植了芭蕉,今年绿蕉飘香了……
  我记得,过去乡下人家种植芭蕉,都在房前屋后或靠窗近墙的地方,一来易于看管,二来装点门庭。我家东墙一隅也种几棵芭蕉树,人卧室内,“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芭蕉用途可多了。它的果可食;蕉花剥去紫红苞片,中间乳白色的心,脆嫩,宜当蔬菜;把它的茎皮剥下来,晒干,撕成一条条绳子,用来捆绑端阳节的棕子,编织葫芦瓜棚网架;剩下的嫩心,切碎煮熟,那是喂猪的上乘饲料。村子里的年轻人提亲结婚,蕉果是少不了的礼品。逢年过节祭神的时候,母亲总爱采撷一二梳蕉果敬摆在祖宗灵牌的案台上。
  那天,我踏在乡路上,只见一片片、一园园的绿蕉,在村前村后,在荒园坡地,甚至在农家人的庭院里。蕉绿,成了故乡的主色调;蕉绿,成了故乡的风情美;蕉绿,成了故乡的普罗米修斯!一路上,绿蕉接连不断,欲断又续,将小村的野性怂恿得更加大胆和热烈,衬托得更加美丽和俊逸!
  令我最为难以忘怀的是腊草村的那一片蕉林。绿的像“海”,方圆几百亩连成一片,这是乡人经过几个冬春才开垦出来的“金银园”。过去那里生长着一些低矮的小灌木,是有名的蛮荒贫瘠的旱坡地。每年春天,农人趁着牛毛小雨,在坡地上撒上几把扁豆仁,靠着风调雨顺,收成一斗几升的扁豆仁,酿制黑黝黝的“识字”酱……
  乡人喜悦地告诉我,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故里,人变得聪明了。他们砍斩燃烧了荆棘,挖掉树根,平整土地,修出沟渠,撒上禽畜粪便,种上了高产“试管蕉苗”。种蕉,离不开水,他们手中有钱,买来了小型抽水机,装套上几百米的橡胶管,凌空铺架进了蕉园。抽水机发动了,河床里的清水吸上,喷灌到蕉园里来。蕉苗有了水,有了肥,水灵灵地生长起来了……
  我游赏在蕉园的人行道上,只见一行行一排排的蕉株,被蒺藜围起块块的方阵。由于植期与管理不同,蕉株的生长显有差异,或浓绿,或深翠,或淡碧,或浅青。南风吹过来,蕉叶摇曳,姿态媚人。有长长的蕉叶伸展出了篱笆,行人得不时的拨开;农家人的小楼阁,蕉叶轻吻着向阳的窗,像一朵水洗过的绿云。
  步入蕉园,浓密的蕉叶如一把把大绿伞,将整个大地遮盖严严实实,就连那悠闲不住的调皮阳光,也得使好大的劲儿才能从叶缝间挤下一丝儿的光线来。细瞧,一个个花蕾绽着紫红蕉苞,露出了一梳梳青青的果实。那饱满的梳果,少的十几颗,多的三十余颗,一串就有几百斤重。农人害怕沉甸的果实把蕉株压斜倒地,便用一支支木材杈住,为蕉株助一臂之力。熟透的蕉果黄澄澄,逸出缕缕清香,我那颗心顿时变得酥酥的软软的野野的……
  突见蕉林密处,闪出村姑村嫂来。她们衣衫洁美,秀发飘飞,肩上挑着一担担蕉果,健步如飞地从我的眼前走过,扁担吱吱响,弯弯如新月。我心里默默地思索,回去后一定要为播种蕉绿、耕耘蕉绿、收获蕉绿的家乡人写点赞美的文字,以表达我这个家乡人的一点怀土心情。
  这时,秋风送来霏霏细雨,雨点打在我身上,也打在蕉叶上,雨点触处,如柔指轻弹,奏出了“雨打芭蕉”的音律:忽儿纤细,如情人的私语;忽儿粗犷,如跳涧的飞瀑;忽儿欢悦,如林梢的鸟鸣……
  我在蕉叶下避雨。静听,雨打蕉叶的音响,点点滴滴,断断续续。呵,我醉了,醉在蕉雨蕉绿蕉香里了!

知识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三亚旅游散文集》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孟允云近50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三亚旅游散文集》,书中既有旖旎的旅游景观,迷人的风姿神韵,也有三亚升格地级市以来的鹿城春风今又是的变化,还有周边市县景点的描摹,无不令读者梦思神往。作者为了赋予该书的创意、新颖,把三亚的美丽划分为13个景区,且以景区设章,撰写了简介,点缀了篇前语,同时又配插了景区素描图,增添了图文并茂之美。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