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蜈支洲岛采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091
颗粒名称: 去蜈支洲岛采风
分类号: I267.1
页数: 4
页码: 117-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蜈支洲岛是一个生态环境与休闲度假相融合的海上乐园。作者描述了岛上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设施,如别墅、游泳池、观日台等,感受到了岛上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静。
关键词: 三亚市 散文 蜈支洲岛

内容

去蜈支洲岛采风,我们见到了一个生态环境与休闲度假相融合的风姿绰约的海上乐园。
  去蜈支洲岛采风
  三亚的近海域,有东岛、西岛、野猪岛、蜈支洲岛……解放后,这些岛屿都是部队的营区,可望不可及。1993年,蜈支洲岛退出了禁地后,它以休闲度假与生态环境为主题而进行了开发建设,变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海上乐园。
  那天,我随三亚作家采风之旅去登岛踏访。岛的西北部山脚下,开阔舒展,绿草坪连着绿草坪。其间铺设忽高忽低、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数百株高挺的椰子树,占据了蓝天和大地两个世界。簇簇丛丛的野菠萝树,展示了它的野性风骨。双叶榕、高山榕、酸豆、琵琶、菠萝蜜等热带树木郁郁葱葱。高大的刺桐树上,橘红色的花朵以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开得火烈烈的,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却很美。
  近眺,一幢幢的竹舍别墅依山傍海地坐落在椰林间。它以竹为墙,以草当瓦。那门、窗、地板全是竹制品。房间里摆设着山藤编织的卧床、坐椅、茶几。这山居茅舍,舒心凉爽,住进去可以枕着海浪琴音入眠。
  椰林间,高撑起两个白帐篷,如帆如塔地昂起了海岛的气势。还有那些形同蘑菇状的酒屋、吧台,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白天,游客依栏歇息,读海纳百川的胸襟,读海吞天日的气魄。晚上,游客光顾酒吧,慢斟浅酌,享受海岛之夜的温馨。
  蜈支洲岛的营房,经过改造装饰,成了和式、欧式的海景客房以及美容美发中心、桑拿中心、海韵歌舞厅、接待大堂等。这些建筑物凸在山墩,凹在坳谷,傍在山崖,依山取势,顺其自然。我们下榻和式客房,浴后穿上和式衣裳,感受异国情调的浪漫。
  凡是星级宾馆,其旅游设施总少不了要有上档次的游泳池。蜈支洲岛乐园也不例外地在海滩上辟出了一个1600平方米的浴池,池中水盈晶莹。四周铺上透雕的绿色胶板,置放着卧椅、遮阳伞、秋千。当晚,我兴致勃勃地下池畅游,不仅洗濯了一身汗渍,而且温故了童稚的水性。
  有人说,这个海岛乐园既有阳刚之美,也有阴柔之静。下午起床后,在导游小姐的引导下,我们循着海马路拾级登山。登上半山腰,林间鸟儿一点也不含糊,远鸣近应,清脆悦耳。这片刻,我的耳鼓里没了都市的嘈杂,却有了鸟音的静谧。
  我们在山路中跋涉时,只见两旁的热带灌木浓绿,眼睛无法望穿。来时,一身热气,但行不多时,山岚洗洁了五脏六腑。虽然路陡盘旋,但我们游兴倍增,斜阳时分,登临山巅哨所。纵观岛之貌,山峦东高西低,迤逦延伸。葱蔚的树林孕育了昨天与今天、时间与空间交汇处的峥嵘。此时此刻,同志们立即寻找佳位拍照立存,不枉此行。
  返回时,导游又带我们去了观日台。穿行山涧窄道,满眼是原始植被衍生,热带雨林茂密,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烟雨。鹊肾树、聚花海桐树、紫金牛树、乌墨树,林林总总,刀斧不伤。那些龙血树,凭着那发达的根系,搂抱磊石,巍然挺立,生机旺盛。还有峡谷沟壑中的青树翠蔓,缠绕交织,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来到岛东观日台,这“台”,实为“石”。站在石上,俯瞰浩瀚的南海,水天一色,渔帆点点。眼下,几百米的壁崖深谷,巨浪排空,惊涛裂岸。细细凝眸,只见皱透奇崛的磊磊礁石择水而立,依崖而栖,凸现出了“金龟探海”、“青蛙瞻月”、“仙佛沐浴”的自然景观。
  我想,这一方的礁石融汇着入世与出世的沉思,不久的将来,将会画龙点睛地注上生命的神圣,自白的神圣。

知识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三亚旅游散文集》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孟允云近50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三亚旅游散文集》,书中既有旖旎的旅游景观,迷人的风姿神韵,也有三亚升格地级市以来的鹿城春风今又是的变化,还有周边市县景点的描摹,无不令读者梦思神往。作者为了赋予该书的创意、新颖,把三亚的美丽划分为13个景区,且以景区设章,撰写了简介,点缀了篇前语,同时又配插了景区素描图,增添了图文并茂之美。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