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溟奇甸小洞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3072
颗粒名称: 南溟奇甸小洞天
分类号: I267.1
页数: 14
页码: 50-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以西43公里处的南山脚下。宋元明清被推崇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地。大小洞天有神奇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和洞景,有碧海、白沙、椰林,有鉴真《登岸》雕像。1962年郭沫若游览大小洞天时,称之为“南溟奇甸”。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大小洞天时,在景区椰林下题写“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佳句。
关键词: 三亚市 散文 小洞天

内容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简介
  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以西43公里处的南山脚下。宋元明清被推崇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地。
  大小洞天有神奇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和洞景,有碧海、白沙、椰林,有鉴真《登岸》雕像。1962年郭沫若游览大小洞天时,称之为“南溟奇甸”。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大小洞天时,在景区椰林下题写“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佳句。
  主要景观:
  口小洞天口钓台 口海山奇观口仙梯 口石船口仙人足口试剑峰口鉴真《登岸》雕像 口江泽民题句口龙血树 口南山“寿”字碑
  踏鳌山之滨的小洞天,跳石摩崖,缘藤觅径,摸索七百多年前的石勒……
  小洞天游记
  以石景和海景取奇的小洞天,位于三亚鹿城西南约43公里的崖州湾。早在宋代以来,这里游者相继,诗文满山,被推崇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地,也赢得了“海山奇观”的美称。现在,三亚人把它视之为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窗口”。
  昔日的崖州湾,这里的人日子普遍过得苦。在他们的眼里,小洞天只不过是几块灰漠漠黑黝黝的石头而已。记得,年老的渔民有几句哀怨的歌谣:小洞天,崖州湾,烧香拜石泪斑斑……
  歌中唱的,当然是过去的过去了。
  “小洞天到了!”车上不知谁喊了一声。我走下车子,环顾四周,只见位于东面的鳌山,势如巨鳌,以磅礴的气势巍然屹立于海滨。山迤逦苍郁,山下贯于海沿,与海浪相激。山上浮云逐晓风,横谷穿峡的飞动,似野马般奔涌,一头撞在峰巅上,又顺着峰壁似瀑布般倾泻而下,向山谷间缥缈弥漫,如白绢般轻飘,似棉絮般洁白。这时的“白云鳌山”,凝立起一个空濛濛的梦,一个扑朔迷离的梦。
  山脚下,一片木棉花似商量好一般,一下子骄红万点的绽开了,把海风苍石打扮得绚丽多彩。那崖州湾,弧弦数里,沙滩莹莹,碧波万顷。在海与山之间,小洞天、石船、钓台、蛤蟆石、岩瞻等古迹散落其间,挺然翘然的各呈奇姿……
  我们沿着仙人掌、野菠萝树、九里香掩映的羊肠小道穿行。忽见灰褐色的巨石斜卧在海岸的拐弯处,它由众多的大小不一的礁石相聚而成。最大的一块足有两丈多高,面山的一头凌空翘起,使石体与沙滩的夹角间形成一个深达两丈有余的喇叭形凹洞。洞门呈半圆形,直径二米许。喇叭口的上方平整如壁,石上镌刻着“小洞天”三个字,字径三尺。同行的小兰告诉我,涨潮时,洞里海水半淹,波浪冲击岩壁,声如洪钟。此刻已退潮,洞里残留一层湿漉漉的白沙。我弯腰钻进去,愈往里走,愈觉黢黑,愈难辨人。洞中虽有石级可上,但我还是退了出来。
  相传小洞天有一个传说,港门村人陈继尧在鳌山脚下放牛,见两位老翁在洞穴里席地下棋。他一旁观看,并吃了他们的残果。一局完后两位仙翁突然不见了。他下山寻牛,却只剩下一堆牛骨。归家时他发现已过去三年光阴,从未发病,活到九十余岁方安祥去世。
  我怀疑地问旁边的小兰原委,她回答不上。我说,他的牛可能让南山上的野兽吞噬了,他活到近百岁,可能是观棋时吃了长寿果吧!我这么一说,大家拊掌大笑。
  在小洞天的右侧,有一块石头斜楞楞地向上翘着,人称“蛤蟆石”。我远远瞄,形似一只青蛙趴在水中仰头望天,似乎它从小洞天的洞口里跳出来,向大海跃去之势……
  我好奇地爬上它的背脊,竟见到小洞天西面的岩石上凸出一块如乒乓球桌般的平台。我和大家蹑足而上,只见平台的一石壁上刻着两尺见方的大字——“钓台”。右刻“郡守毛奎经始”,左刻“谆祜丁未年秋”。我屈指一算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在钓台左侧处立着一块长横幅碑刻:
  南溟有奇甸,珠崖占华先。临得钓台古,台北小洞天。宋人所经始,谆祜丁未年。七百十五载,我未登其巅。……
  这是郭沫若一九六二年到此一游而写下的诗行。
  这时,我盘坐平台上观海,只见大小礁石半淹在海浪中,犹如群鱼戏水。这“钓台”两字,便唤起多少奇妙的遐想,多少别有的情趣!我想起清雍正年间任崖州学正尹之逵的《钓台》诗:钓台高傍海之湄,台上偏宜理钓丝。双眼静看消长处,一竿宁计利名时?
  从平台上下来,攀爬过那狭窄的石隙时,忽见南滨海岸处的礁石不经意地撒了一地。海石默默布局,静静结构,择水而居,依山而栖。或驯伏,或崛起,各穷其志。我仔细地阅读了这奇幻的石头,觉得它似乎有了生命,有了灵魂,刻石的罗丹也黯然失色。
  据《崖州志》记载,从小洞天往东南方向寻觅,会见到以青山、绿树、山花簇拥的“大洞天”、“天梯”和“试剑石”。然而,只闻其名,不知其位。我想,也许代远年湮,陵谷迁变,这些古迹被埋没了吧!要不,待再次登其巅时才踏破铁鞋了。
  这时,日上鳌山顶,烈日灼人。我倦了,卧在一石头上,让海风吹拂。顿时,耳鼓里的喧嚣声没有了,心中的烦忧没有了,心里一静到底,静得怡然。我想,这小洞天景区有这样多的自然景观,有这样多的动人情趣,它是不会沉默的呢。不久的将来,聪慧的三亚人会给这一方的奇水奇山奇石梳妆打扮,注入更美的灵魂,更美的生命!
  山迴路转,我们终于登临了“试剑峰”巅,领略古人试剑断石之举。
  踏访试剑峰
  1992年,《散文百家》转载了我的作品《小洞天游记》。记得文中我遗憾的是未见到“海山奇观”、“天梯”、“大洞天”和“试剑峰”。如今,这些奇山奇石被梳妆打扮出来了,我高兴地约友去踏访。
  到南山脚下,正是午牌时分。大家沿着石头铺砌的山沟石甬行进。一路走来,只见曲弯瘦长的路旁,小灌木茂密,间卧磊石相迎。来时一身热气,但行不多时,凉风习习,使人爽身惬意。
  走完了山涧荫道,大家攀登那陡峭、盘旋的曲径石路。登几步,喘一气,攀一程,歇半晌,同游的女同志提出就此止步。这时,我游兴正增,总是在前头助劲鼓噪。我说,路总是坎坷泥泞,山总是崎岖峻险,既然艰难之路都走过来了,今日何不攀上峰顶呢!她们听我此言,不甘落伍的尾追男人攀登“海山奇观”景点。
  这“海山奇观”深藏于半山腰上,由几块硕大石头,或卧、或蹲,相挨相靠的结构出大洞穴。那石壁上“海山奇观”四个大字,仿宋毛奎手迹凿刻。字一尺五寸,涂着红漆,赫然醒目。毛奎,字子文,广西富川人,宋理宗年间任吉阳军(今三亚市)知军。他能文善诗,通晓天文、律历、卜巫。他一生酷爱山水,是古代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主要开发者。这“海山奇观”巨石壁刻有《大小洞天记》二百三十一字,那是当年他率僚属前往游览时的游记石刻。
  大家席地坐凉涤暑。我仔细吟味那些字迹,不由地忆起了清顺治年间任崖州训导卢轺的一首《游大洞天》五言诗:
  岧岧大洞天,疑是神仙宅。
  习习岩下风,磊磊岩里石。
  石上扫莓苔,岩间容布席。
  坐久不知还,赏心随所适。
  悬崖登渐穷,天路与尘隔。
  遥指大海东,奇峰当树隙。
  青青乍有无,可望不可即。
  悔逐中区缘,羁思日委积。
  愿假双芒鞋,远逐凌风翮。
  实际上,我们寻觅的芳躅,又何止这些足迹?自古以来“海山奇观”中的八景:石船、钓台、岩瞻、灵应泉、试剑峰、大洞天、小洞天、仙梯,乃景中景,画中画。如今随着三亚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又在这里建造鉴真《登岸》群雕,南山“寿”字碑等景,为“海山奇观”游览区增添了光彩。
  此时,我驻足于“海山奇观”巨石旁,林树阴阴,天风飕飕。曾任崖州知州、曾修旧《崖州志》的张擢士的《游大洞天》末尾四句诗“……奥折共疑天有穴,澹忘浑似海无音。当年公事犹多暇,探得桃源静里心”的意境,依然涌上了我的心头。
  小憩片刻,已是斜阳,大家继续兼程。在,“海山奇观”的南石磴上发现毛奎亲笔题的“仙梯”。这“仙梯”特点有二:一是陡;二是磴,突出了一个“高”字,让人瞥目惊心。登“天梯”时,我们屏息凝气,全神贯注地屈尊匍匐着的蹑足而上。我踏着岁月叠岁月的仙梯,怦然心颤起来了。我把脚步放轻放轻,注视着脚下石阶。这时的我宛若腾云驾雾似的,有飘飘欲仙之感
  登完了“仙梯”,山迴路转,我们终于见到了“试剑峰”。此处奇木美石,云峰倚天。西面石壁上竖刻的“试剑峰”三个大字,在斜阳映照下,闪烁着红光。
  此时此刻,大家雀跃似的选择佳位拍照。我呢?伫立在左边栏杆旁,认真地品味着这大自然的杰作。只见巨石顶端横缝断裂,形若剑劈。相传是古代周〓和许源两游士练武时劈的,至今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我想,古人以试剑断石之举,赢得了剑之锋利,力之千钧,而今人应该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在事业的开拓上有所成就才是。
  从鉴真东渡登岸到林毓豪雕塑鉴真《登岸》,时隔了一千二百四十年,历史的那头牵动了历史的这头……
  站在鉴真雕像前
  走入大小洞天,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花岗岩石鉴真《登岸》群雕像。它是林毓豪继创作《鹿回头》雕像之后,献给美丽三亚的一份真诚。
  鉴真《登岸》群雕像,全高9米,宽12米,背靠苍郁鳌山,面朝浩瀚南海。鉴真雕像左右两侧是日本学僧荣睿、普照和弟子祥彦、思托。他们昂着头颅,形态凝重。整体而言,呈现了中、日两国僧徒“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崇高意境。
  站在鉴真雕像前,人们会记忆起当年鉴真登岸那一幕。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七月,鉴真和尚率领日本遗唐学僧及弟子水手等35人,第五次东渡日本传教,海途上遇到台风,航船飘篷转到海南岛振州(唐时称崖州为振州)海面,幸而遇上四位汉族商人引导,改航去宁远河口的大疍港。
  大疍港,是古代海南岛南端崖州湾的一个大海港,位处于海南岛第四大河流——宁远河流入南海的出口,也是古崖州重要的海防门户。当鉴真他们沐着潇潇暮雨登岸之际,振州别驾冯崇德带领四百兵丁出城相迎。谁能想到,一个孤悬海外,在最南的终端的振州地域,在他们苦涩的眼光中竟然是山水秀明,水网如织的美景。他在这里写了《东征记》。
  沉思中,我听到有人发出感慨:倘若没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的壮举,何来有这鉴真《登岸》雕像的面世?是的,鉴真高僧,他是扬州江阴县人。虽然他和他的弟子一次又一次的东渡失败,但他们毫不气馁,终于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获得了第六次赴日东渡的成功,成了日本律宗的创始者。
  时代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事业呈现可喜流向。为了纪念鉴真为海南佛教文化作出的贡献,市政府迎合南山人文景观的开发建设,恳请著名雕塑家林毓豪返琼,以高僧漂船登岸振州为主题,创作鉴真《登岸》群雕像。
  在南山,林毓豪一个电话打到我家里,说他已经为《天涯梦》散文集设计好封面封底。我兴冲冲地赶到南山,只见他穿着一件棕色猎装,抗春寒吹袭;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有点儿困倦。雕塑尚未竣工,但已初见形貌。我惊叹他那高超的艺术构思,更佩服他对鉴真登岸历史的谙熟。可以想象,那该是一幅气壮山河、憾人心弦的历史画卷啊!
  林毓豪说,三亚是他的故乡,虽然阔别30多年,但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总有一种没完没了的眷恋,所以对家乡旅游文化,创造欲强烈,生命力旺盛。是的,十几年来,他踏遍了海南山山水水,在万宁东山岭,他创作了花岗石像《李纲》,在文昌侨乡,他雕塑了花岗石像《张云逸》,在鹿回头宾馆,他留下了《神鹿的传说》……
  今天有了这尊鉴真《登岸》雕像的耸立,一定会把游人的审美视野,引向自然、诗意与禅味共融的境地。

知识出处

三亚旅游散文集

《三亚旅游散文集》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孟允云近50篇作品汇集成了这本《三亚旅游散文集》,书中既有旖旎的旅游景观,迷人的风姿神韵,也有三亚升格地级市以来的鹿城春风今又是的变化,还有周边市县景点的描摹,无不令读者梦思神往。作者为了赋予该书的创意、新颖,把三亚的美丽划分为13个景区,且以景区设章,撰写了简介,点缀了篇前语,同时又配插了景区素描图,增添了图文并茂之美。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