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市实验中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70
颗粒名称: 关于在市实验中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分类号: G633.5
页数: 4
页码: 214-217
摘要: 本文建议在三亚市实验中学开展高中阶段教育,认为该校具备发展高中教育的条件,包括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同时指出,在该校办高中可以增加更多高中学位,满足三亚子女读普通高中的需求,突破教育发展瓶颈,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作者呼吁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在市实验中学开展高中阶段教育这一重要举措来解决三亚市高中瓶颈问题,并实现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三亚市 市实验中学 高中阶段教育

内容

2005年8月,三亚市实验中学挂牌开学,2007年就获评“海南省规范学校”。这所新成立的初级中学的崛起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了提高我市高中入学率和高中教育质量,根据该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实际,郑重提出在该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建议。
  首先,市实验中学具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所需条件。其一,师资力量雄厚。该校专任教师208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3%,具有高中教师资格的教师占80%。其中,高级教师29人,一级教师67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省级、市级骨干教师26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海南省高中课改项目组专家成员、省高中课改学科中心组成员5人;在原市一中长期担任高中教学的教师50多人,其中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的骨干教师30多人。其二,教学设施设备完善。该校现有两栋教学大楼1.5万平方米,共有教室72间、教师办公室15间,目前全校有初中教学班66个,闲置教室12间(含科技馆教室6间)。现有一栋科技馆5600多平方米,原市一中获评为海南省一级学校达标的高中教学设施设备都留在这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等充足的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全部闲置。现有一栋图书馆3300多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5万多册、电子图书8万册。现有3栋学生公寓楼,共有学生床位1120张,新建的学生食堂可容纳1500多名学生用餐。标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这原本就是一所标准的完全中学的框架,市一中在这里经营了半个世纪之久,现仅在这里办初级中学而不办完全中学,诚然可惜!
  其次,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可增加更多高中学位,满足更多三亚子女读普通高中的需求,突破高中发展瓶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学有所教”“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精神。全市现有市属普通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各两所,部队、企业、民办完中5所,除市一中外,各校规模都不算大,有的发展空间还极为有限。2007年,全市初中毕业生8285人,高一新生包括市属中学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部队、企业、民办中学的三亚学生一共4170人,高中入学率为50.33%,这还不是教育部要求的“毛入学率”。2007年,全市在校中学生39757人,其中初中在校生31341人,平均每个年级1万多人;高中在校生8416人,平均每个年级不足3000人。高中阶段入学率偏低,成了制约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教育整体的均衡发展。解决我市高中瓶颈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实现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在条件具备的市实验中学办高中是一大重要举措。
  第三,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可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满足广大学生对优质高中的需求。海口市的优质高中比比皆是,如海中、侨中、垦中、国兴中学、海师附中、海口市一中、海口市实验中学、琼山中学等。我市称得上“优质”的仅有市一中,不少学生家长慨叹:如今孩子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上优质高中更难!把市实验中学按“实验中学”的定位办成实验性、示范性的较高水准的完全中学,不断扩大我市优质高中资源,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是我市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同时有利于打造我市的“双子学校”,让市实验中学和市一中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双方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四,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则充分地利用该校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否则,一方面为数之巨的孩子们被拒于高中校门之外,另一方面市实验中学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特别是优秀高中教师资源又在浪费,我省、我市高中教师紧缺,这种浪费令人心酸,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望上高中、上优质高中的眼睛,不能不说:我们浪费不起!
  并且,如下认识,有必要加以廓清。
  一是认为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会影响市一中的办学质量。呵护市一中这一品牌,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市一中作为全市重点中学、海南省一级学校、中国名校,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设施设备先进,教师团队强大,文化积淀深厚,市实验中学新办高中办成优质高中也不可能与市一中同一个档次,录取学生也不会同一个批次,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顾虑,至少市实验中学在一定时间段内超越不了市一中,相反则会促进市一中教育教学质量的再行提高。
  二是初中毕业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可以去读技工学校。读技工学校会是其中一部分学生的选择,但是就多数人来说,还是希望能读高中,然后读大学,中国大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特别是市区的初中毕业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读技校。要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家长对子女读技校的信心,那是另一个问题。
  三是认为再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也实现不了我市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何必呢。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当然不能一步实现我市普及高中目标,却是向这一目标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目标是一步一步来实现的,在具备条件的初级中学基础上办高中既节省地财资源又方便实施的事如果不做,复杂的难度大的事又怎能期待去做呢?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条件具备了它就要发展,这也是事物内在的规律和历史的潮流,我们要顺应规律乘势发展而不要阻止发展。否则,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小学生、初中生队伍,我们拿什么来落实十七大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呢?
  四是增加更多的高中学位未必就要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比如再办一所完全中学或高级中学不是更好吗?增加高中学位的途径应该是很多的,能再办一所学校是最好不过,这就涉及全市中学布局、选址、资金以及该校规模、定位、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比较之下,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则是举手之劳,而且会办得比较好,这是广大市民、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
  我市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起来了,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共有在校生12907人,义务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夹在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之间的高中阶段教育却成了凹地。解决我市高中发展瓶颈问题,缓解我市子女需求量大的普通高中学位尤其是优质高中学位紧缺状况是当务之急,人民政府义不容辞。把市一中搬迁新址,拓宽了市一中发展空间,使市一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又腾出空间创办了市实验中学。搬迁前的市一中在校生3000人规模,如今市一中已有70个教学班3800名在校生,市实验中学已有66个教学班3545名在校生,一项决策带来两间学校的发展,好得很!希望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继续坚持发展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市实验中学发展高中教育,支持市一中也支持市实验中学继续发展,带动全市教育加快发展步伐,尽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8年三亚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提案。2011年秋,还以《关于在市实验中学办高中的再次建议》为案由,第三次提出在市实中办高中的建议,于2012年春三亚市“两会”前夕提交。2013年2月,三亚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所作关于六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称:本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已决定从2012年9月起在市实验中学设立高中部。”
  建立综合性城市博物馆提高三亚城市文化品位
  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城市博物馆开始的。城市博物馆是该城市的一部立体“百科全书”、一扇文化前沿“窗口”、一部浓缩了的发展史,它以自己直观的教育、启迪、审美功能,物博史久的知识蕴藏,让人们从中获得知识的真趣,品尝到探究历史的香甜,从而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文化三亚”不能不建立我们的城市博物馆。
  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仅在市区内就有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陈列馆53家,仅以博物馆命名的如“哈尔滨市博物馆”、“北大荒博物馆”、“满族民俗博物馆”就有17家。如果说,哈市是大都市的话,那么,人口与三亚一样多,而面积却比三亚小的澳门,就有“澳门博物馆”、“葡萄酒博物馆”等8家。三亚市区却没有博物馆。
  博物馆无非几种类型:历史类、艺术类、科技类、综合类,我市要建立的首先应该是综合类城市博物馆,其主要职能和任务是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有关三亚历史、民族、文艺、科技、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文物、标本、资料,并开展有关教育、学术、文化活动,从而成为我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这一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可分为七个部分:
  一是领袖视察部分。几代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郭沫若、陈毅、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胡锦涛、江泽民、胡耀邦、吴邦国、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均南来视察三亚,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对三亚的亲切关怀和珍贵的文化遗存,极其难能可贵,成为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另外,一些国家的元首、政要,世界名流也都到过三亚,留下许多佳话。这一部分是三亚的光荣与骄傲!
  二是历史(古代近代史)部分。以展品(实物、照片、雕塑、画图等,以下同)反映自落笔洞人——秦汉设珠崖郡——唐、宋——清末民初的三亚概况。突出历史人物——黄道婆、冼夫人、鉴真等翘楚,钟芳、林瓒统等乡贤,李德裕、赵鼎、胡铨等贬臣,程哲、毛奎、范云梯等名宦。说明三亚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三是革命斗争(现代史)部分。以展品反映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市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突出我们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如梅山革命根据地、仲田岭革命根据地等,展示三亚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作用、所做贡献、重大牺牲。
  四是黎族部分。新石器遗物证明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固定下来沿用至今。中国黎族只在海南,我市是黎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具有代表性。黄道婆就居住水南37年向黎族同胞学习棉纺技术。据蔡明康先生考证,黎家竹竿舞就发源于我市。以展品反映我市黎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颇具独特性,不可多得。
  五是科技文艺部分。主要反映汉族、回族、苗族的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如《崖州志》、崖州民歌、回民的宗教文化、苗族的歌谣舞蹈和我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这是一道道迷人的彩虹,多姿多彩,鲜艳夺目。
  六是“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当代)部分。反映我市从海南岛解放至今各阶段的概况,介绍我市的旅游及其他产业,重点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的辉煌成就和我市未来发展规划、美好幸福前景。
  七是专题部分。灵活设置、适时推出不同内容的专题和不同艺术式样的展览,以丰富该馆的文化活动。
  这样一家博物馆务必精心设计、施工,打造成三亚新的城市形象。可以是庭院园林式,也可以是组合楼房式;可以是民族古典建筑风格,也可以是现代建筑风格。设计时还应考虑作为整个建筑体系必需的学术、教育、文化活动场所。不管是那一种式样和风格,该博物馆都必须建成三亚市的标志性建筑。并且要认真选址,把该博物馆建筑放在突出位置。陕西博物馆仿唐建筑风格的设计,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象征着陕西文化源远流长,文明盛世再兴;山西博物馆建筑,核心部分采用了应县木塔造型,其丰富的意象融入了山西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地位,表达了山西奋发图强的“晋魂”力量;上海博物馆位于市人民广场一侧,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呼应相对,其建筑造型犹如青铜古鼎,象征着上海博物馆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重任。这些建筑物已成为它们所在城市的永久性的标志,为城市文化增添了靓丽的光彩。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城市博物馆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博物馆建筑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表;博物馆已成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博物馆承担着弘扬城市文化精神的重任。
  ——于2009年2月在三亚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的重点发言,得到时任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勇的批示,转为提案后被评为2009年度三亚市政协优秀提案。2009年2月25日《海南日报》第7版报道《委员罗灯光建议:建立综合性城市博物馆》。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