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打击 堵源截流 全员收戒:坚决遏制毒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66
颗粒名称: 联合打击 堵源截流 全员收戒:坚决遏制毒害
其他题名: 我市禁毒工作的成就、问题与建议
分类号: D922.294
页数: 5
页码: 202-2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市禁毒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在2007年国际禁毒日前夕对我市禁毒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了成绩和创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公安机关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禁吸戒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我市禁毒四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其中缉毒方面,多警种联合打击毒品犯罪,破获罪案件数较多,并缴获海洛因等粉剂毒品以及摇头丸等片剂毒品。戒毒方面,实行全员收戒,强戒劳教,依托市戒毒康复农场和三亚劳教所进行戒毒康复工作,开设了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然而,文章也指出存在的问题:禁毒意识普及不够、毒品种类愈演愈烈、走私毒品抽检工作落后等。为此,文章呼吁通力合作,不断扩大禁毒工作战果。
关键词: 三亚市 禁毒工作 毒品犯罪

内容

毒品的危害已是无争的事实。我市要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把禁毒工作做好。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在2007年国际禁毒日前夕,对我市的禁毒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的看法是:成绩确实显著,存在问题不少,建议通力合作,不断扩大战果。
  一、成绩与创新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在各区镇、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公安机关不辱使命,坚决打击毒品犯罪,加强禁吸戒毒工作,减少治安祸患,不断取得新的成绩。2006年,我市禁毒四项指标即破获毒品犯罪案件数、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员数、强制吸毒人员数、劳动教养复吸人员数均排名全省第二,获得省禁毒委的表彰和重奖。
  (一)缉毒。多警种联合打击毒品犯罪取得重大成效。2004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12起,其中特大、重大案件68起,抓获毒品犯罪人员和嫌疑人495人,共缴获海洛因等粉剂毒品4339克、摇头丸等片剂毒品3450粒、精神麻醉药品3613克。
  (二)戒毒。实行全员收戒,强戒劳教,戒毒康复。2004年以来,全市每年强戒1000人,劳教350人以上,强戒、劳教率均超过90%。收戒收教主要依托市戒毒康复农场和三亚劳教所。戒毒康复农场自2004年7月建成以来,先后收戒4100人次,平均月收戒110人以上。根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海南省工作组的说法,美沙酮能挽救瘾君子,我市于2006年11月在市河东卫生院开设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已有175名吸毒人员主动报名参加门诊治疗。
  (三)创办戒毒康复农场。我市敢为人先,提出了“戒毒康复、劳动就业、健康回归”的戒毒新理念并努力实践,创建戒毒康复农场,探索出了一条戒毒的新路子,市政府先后投入1500多万元、省批拨300万元投入建设。目前已建成生猪养殖场、手工来料加工厂、兰花种植大棚等项目;在建一栋可容纳100名留场人员居住的宿舍楼,将建500亩兰花基地、300亩热带水果基地和扩建4000平方米手工来料加工厂,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同时容纳500多名戒毒学员留场就业。现有93名戒毒出所人员留场或返场就业,其中有一对男女学员已登记结婚。
  “创办戒毒农场,实行劳动康复”的戒毒康复模式,得到了中央及公安部和省领导的肯定。2007年1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家禁毒委呈报的《关于海南三亚市戒毒康复工作进展的情况报告》上批示:“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温家宝同志圈阅了这份报告。卫留成、汪啸风、钟文、于迅、江泽林同志等,多次亲临戒毒康复农场视察。市戒毒康复农场被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确定为全国戒毒康复农场建设示范点。
  二、问题与不足
  (一)吸毒人员为数尚多,且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新滋生吸毒人员,禁毒形势仍然严峻。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884人,其中常住人口2754人,外来暂住人口130人。除去已戒毒3年以上、下落不明4年以上、返回原籍和被判刑3年以上的1266人外,现有吸毒人员161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11%,高于全国0.8%和全省3.08%的水平。新滋生吸毒人员,2004年146人,2005年68人,2006年39人,虽说逐年减少,但并未遏制住。我市抓获的“两抢一盗”作案成员中,吸毒人员所占比例2003年为67.8%,2004年为36%,2005年为22.2%,2006年为11.3%,虽说逐年下降,但仍令人触目惊心。
  (二)公检法部门还须加强通力合作共同依法打击毒品犯罪。2004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12起,其中特大、重大案件68起,抓获毒品犯罪人员和嫌疑人495人,判处死刑的却仅有2个人,这与“特大、重大案件”极不相称。各司法职能部门如何达成共识,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毒品犯罪,形成对毒贩的威慑,是我市务必突破的课题,人民群众盼望着严惩一批大毒贩,通过严惩遏制毒品犯罪。
  (三)对病残特别是患有严重传染病的吸毒人员未能及时收戒,必然造成社会危害。目前我市有因患各种传染病和严重疾病不能收戒或因条件限制无法收戒的吸毒人员计156人,其中感染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就有53人,存在较大的隐患和影响。
  (四)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因缺乏较好协作机制,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没有形成合力,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三、意见与建议
  (一)禁毒队伍,加强建设。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是我市缉毒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编制人数23人,却缺编10人,如此警力,年均破案200多起,令人敬佩。市局属下四个分局都没有禁毒大队。并且,专业人才缺乏。市局仅有毒品检验人员一名、尿检人员一名,按规定毒品检验和尿检都必须有两个人做结论,一个人的结论不能成立,每次破案均派员上省公安厅做有关检验,既加大经费开支,又不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其实做毒检尿检,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就可以胜任。有关方面应想方设法配齐禁毒支队干警及专业人员。
  (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各级公安机关要继续发挥拳头作用,充分利用公开和秘密相结合的检查手段,力争多破案、破大案,尤其是破跨省市的网络大案。要加强与海关、机场、铁路、港口、边防、安全、邮政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强化协作机制,堵住从各个渠道流入我市的毒品通道,堵源截流。市两级检察院、人民法院要统一执法标准,快捕快审快判,从重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分子。要加大对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药品的监管力度,工商、商务等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强化对生产、经销、使用单位的检查监督,坚决防止流入非法渠道。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坚决执行对引诱、纵容、放任他人贩吸毒的娱乐场所“一次性死亡”措施,坚决遏制贩吸新型毒品的蔓延态势。
  (三)加大投入,提供保障。禁毒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随着财政收入的好转,我市应增拨经费:一是用于办案,特别是破大案要案、跨省区办案,非有足够的经费不可;二是用于嘉奖办案有功单位、人员和举报人员,在保证执行《三亚市公安局关于对举报毒品犯罪有功人员的奖励办法》和《三亚市公安局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的前提下,对有些条款规定的奖金可适当增加,如原定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奖励300元、强戒一名吸毒人员奖励200元的数额就过少;三是用于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场方向,尽快完善戒毒康复农场基础设施特别是留场就业人员住宿、医疗、生活、生产设施建设,争取完成既定计划尽早安排200人参加就业劳动。
  (四)及时收戒,消除隐患。要严格执行“两个一律”,对吸毒人员一律实行强制戒毒或劝其自愿戒毒,强戒后复吸的一律劳动教养戒毒。有一类吸毒人员却没有收戒,不仅影响“全员收戒”的实现,而且造成社会危害。这类吸毒人员就是上面提到的患有严重传染病的吸毒人员,其中感染艾滋病的有53人,均为男性,年龄为17岁至38岁,有的已娶妻生子,他们多不在家,流入社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后患无穷。在此特别呼吁,卫生部门要行动起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多少人从感染到发病了,他们的家庭和本村其他人家是否受到传染等,并且在公安等部门的配合下对他们实施监控。事不宜迟,不可坐等恶性传播、群体性感染的爆发。市政府要拨出专款,把这些感染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全数收容,集中治疗,或者送海南省有关医院长期戒治。总之,不能放任自流,让其危害社会,否则,不出数年我们势必面对恶性传播的苦果,这不是危言耸听!
  (五)向“禁毒优秀市”目标迈进。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现把我市建成全省“禁毒优秀市”的目标,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区、镇、农场,禁毒委各成员要严格按照创建“禁毒优秀市”的标准要求,认真对照,强化措施,一项一项抓落实。要在继续巩固立才、南岛、南新三个“无毒社区”的基础上,使全市“无毒社区”、“禁毒优秀社区”的比例达到60%以上,“无毒村、作业区”占全市村(居)委会、作业区的50%以上,为实现全省“禁毒优秀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调研并撰写于2007年国际禁毒日前夕,原载中共三亚市委政策研究室编、海南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论文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亚统筹城乡发展》。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