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52
颗粒名称: 全力推进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
其他题名: 谈三亚的城市定位
分类号: F590.75
页数: 6
页码: 149-154
摘要: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三亚市将原来作为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的定位升级为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新定位。作者认为这个新定位是对原定位的肯定和坚持,同时也是对原定位的发展和提升。文章指出,新定位强调“精品”和“国际化”,是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新举措,要求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建设国际化的三亚,对三亚的旅游要素和旅游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国际化改造。新定位是原定位的升级版,体现了三亚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科学、精细、长远的谋划。
关键词: 旅游城市 热带 滨海旅游

内容

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这是三亚关于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提法、新目标,令人振奋,鼓舞人心。对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切实领会,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更好地去抓落实。
  第一,新定位是对原定位的肯定和坚持。三亚原城市定位是国际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设市后提出来,升格为地级市后进一步明确,现在提出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新定位,不是改弦易辙,另起炉灶,而恰恰是对原定位的坚持。新定位与原定位强调的城市性质都是“旅游”,对这一旅游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地理特征的认识与表述,还是“国际”、“热带”、“滨海”。如此定位,三亚设市30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年尽管一产在GDP中所占比例远远大于三产,三亚没有动摇过建设旅游城市的信念和决心。曾经一段时间,出于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三亚提出上大工业项目,也仍然没有改变过建设旅游城市的航向。城市定位准确是全市之福、国家之幸。三亚市升格当年财政收入仅区区数千万元,2014年财政收入达到77.8亿元,并且三产在GDP中占比超过一产二产的总和,三次产业结构为13.5∶20.3∶66.2。凤凰机场通航当年,客流量不足百万人次,如今突破1300万人次,跻身全球最佳机场行列。一条解放路支撑整个市区的格局早晒成老照片,主城建成区已达47.4平方公里。以南山景区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声望日盛,以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为标志的商贸业愈益兴旺,以301分院为龙头的医疗事业引人注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等五所高校撑起本省南部学术重镇,人居环境生态化、诗意化。30年的坚守成了三亚的光荣与骄傲。所不同的是,新定位把原定位的“国际性”推敲为“国际化”,突出了关键词“精品”!可见,新定位是在历届市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打下良好工作基础之上,在30年建设旅游城市经验之上提出来的,既顺理成章又一以贯之,既是对原定位的坚持,又是与时俱进的。
  第二,新定位是对原定位的发展和提升。这许多年来,三亚旅游城市建设不断扩充其内容,如生态示范、休闲度假等,也曾提过建设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呈现了阶段性的认识和实践特征。如今继往开来,从理论层面说,不能墨守成规,而要有新的开拓和超越;从实际情形说,随着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与增长,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不再沿用。为了更好地将“热带”的“滨海”的自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三亚更加科学、精细、长远地谋划城市的未来,以“精品”为灵魂的新定位适时诞生,它已不是对原定位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原定位的发展、丰富和提升,“精品”乃深思熟虑的发展策略选择、高瞻远瞩的发展目标设置、规格严厉的城市建设标准。至于“国际化”与“国际性”,一字之别,其实它的内涵,城市的发展方向、要求、品质、形态都差不离,同样要求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建设国际化的三亚,对三亚的旅游要素和旅游设施进行全方位的国际化改造。参照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说法,我认为“国际性”或“国际化”旅游城市是旅游城市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国际旅游城市是旅游城市国际化的中级阶段,而世界城市是旅游城市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三亚在循序渐进。可以说,新定位是原定位的升级版。
  第三,三亚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各类矛盾、留下的缺憾和无奈需要诞生新定位来引领弥补。如今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启的时间节点上续建国际化旅游城市,必然要把三亚做强、做优、做美,做成“精品”,前头的成功的经验要吸纳,遗留的疏忽以及力不从心的缺憾更要补偿。比如硬件,城市形态风貌缺乏统一和协调,市区街道狭窄,交通拥堵,建筑物缺乏美感与应有风格。对于建筑我们往往仅考虑它的使用功能,忽略了作为旅游城市所要求的审美功能。比如湿地,一些池塘被填埋了,一些稻田农转非了,一些河流明显萎缩,一些红树林湿地人为消失,许多是环保意识不强监管无力导致的,许多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造成的。又比如旅游业,2014年三亚入境游客接待量为38.86万人次,同比下降19.34%,入境游客占游客总接待量的比例仅为2.87%。旅游产品略显单一,创新性不足,多元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有待形成、推出。大型游乐项目、夜间娱乐旅游产品诸多缺乏。海洋深度游、低空飞行游、森林生态游、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游等有竞争优势的特色旅游产品还需开发、培育供应。旅游出行难,运力跟不上运量需求的矛盾尚待化解。国际标准的旅游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仍在期待。尤其是,城与乡、滨海与腹地、度假区与老城区发展不均衡。这些都要求通过新的城市发展定位策略来加以解决。
  应该说,定位是灯塔,是号角,是动力。三亚必须按照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这一定位不懈奋进,而且要全面提速,加快转型,加快发展。
  这是一部宏伟的多声部的交响乐,我们要站在“一带一路”、南海开发、建设国际旅游岛等国家战略的思维高地,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依法治市、文化兴市”为支撑,唱响“精品”主旋律。
  其一,打造渗透“精品”意识的旅游城市总规
  按照新定位的要求,加之撤镇设区带来的新变化,三亚原有的城市总规应予重新修编,“十三五”规划也将编制,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也将启动或重启。这是一个贯彻“精品”发展定位的很好的机遇和时间节点,当以总规指导常规专规,以常规专规服从总规,互相衔接,互相融合,相得益彰。修编时应处理好几大关系: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关系,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提升城市品质的关系,人居城市候鸟养老与创业城市青春活力的关系,自然生态的修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中外游客度假天堂与三亚人民幸福家园的关系等。修编的过程是一个实现否定之否定的突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而总规一旦确定,就必须坚决执行,不能动摇,全市的建设当在总规的框架内与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其二,打造旅游精品城市硬环境
  逐步推出精品建筑、精品街道、精品社区、精品公园、精品广场、精品乡村、精品旅游度假区,形成精品效应,树立样板,做好示范,引领全面推进精品建设。尤其建筑是组成街道乃至城市的基本要素,其风格我们应予把准,市区就曾做过倡导南洋风格那样的探索与实践。三亚的建筑应与三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和谐统一,在中国元素的氛围中,突出热带的海滨的时代的元素,从形制、格局、色调、材料、气韵等方面,去构建三亚建筑的鲜明风格,当然可以从保亭等市县一些建筑运用黎苗元素成功打造的案例中得到启发,也可以借鉴巴厘岛、夏威夷、马尔代夫等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建筑特色。必须打破常规,敢于摸索创新。新建的建筑物,要体现、突出三亚风格,在风景线上的建筑群,也可按三亚风格来进行立面改造。力争大单位成大景点,小单位成小景点。公共建筑更应建成城市的亮点。适时推出三亚和三亚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认真研究、规划建设精品乡村。三亚农村人口、土地占比均大,通过建精品乡村来引导、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应坚持突出村庄的个性和特色,既不模仿城市,又避免众村一面。对村庄进行有机更新时,应充分尊重乡风民俗,尽量保护天然优美植被、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保存并维护好那些蕴含着丰富农耕文化元素的庭院与建筑物,还应注意培育、引导、形成村庄的特色产业。良田沃野,茂林修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流淌的小河,百年的大树,崭新的别墅,古老的宅院,相映成趣,绚丽多姿,仍然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乡村图景和田园牧歌!
  其三,打造旅游精品城市软环境
  建设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法治型政府。把全市工作推进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法律和制度管人管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开创人人知法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良好局面。以铁的手腕和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乱建乱搭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整治、强力监管交通乱象、治安乱象、经营乱象。重拳整治、净化旅游市场,严惩黑导、黑车、黑社,坚持宰客排档一次性死亡机制。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应在现有市图书馆、艺术馆基础上,再建市博物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并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与其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乘势而上,扩大创建千古情成功经验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应提高全体市民的文明意识和旅游城市主人翁意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本土传统美德习俗规范言行。特别赞成马宪泉先生首倡的“五和文化”: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人和合。相信经宣传推广,“五和文化”必将为游客、移民和市民共同认可、共同践行,为建设国际化精品旅游城市注入灵魂与动力。
  其四,打造旅游精品城市生态环境
  2013年春天,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希望海南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因此,三亚现有河流水系,应尽量保护、疏浚,确保活水长流。湖泊池塘可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辟建文化、休闲、健身场所。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措施应落实到位,严禁砍伐开发,一些能恢复的红树林应想方设法予以恢复。饮用水水库周边环境应严加保护,退果还林势在必行。把植树绿化作为硬指标列入新建小区建设。对被破坏的山体进行绿化美化。严禁糟蹋沙滩污染海湾。保护好三亚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三亚旅游的风景线、生命线,就是保护好三亚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下半年以来,三亚开展的“双修”“双城”工作,实属打造精品城市的重要抓手,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应注重生态文明理念的引入,注重各项目的涵养和精雕细琢,期待它的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其五,更大地提高国际化程度
  合理开发使用三亚国际级旅游资源,构建国际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体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按国际标准改造、提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网络。旅游系统一定要灌输、消化、运用国际先进旅游理念。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实施对外策略:一是增加国际航线拓展客源市场。至2015年4月,三亚运营的境外航班仅有三亚—俄罗斯、首尔、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台北等航线7个定期航班。这一空中“瓶颈”必须突破。可寻求国际航班补贴奖励机制等路径,激发航空公司加大对三亚国际航班投放的积极性,开通更多国际航线航班,切实提高国际游客接待量。二是可适度开放旅游就业。一方面让三亚市民更多地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探索适当放开三亚旅游企业引进外籍人员的限制,鼓励三亚旅游企业聘用国际型管理人员和基层劳务人员,促进旅游管理和服务的国际化。三是加大国际开放交流程度。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鼓励、吸引跨国公司、外国金融机构、国际旅游机构等落户三亚。创造条件多举办国际性旅游、文体、养生、时尚、选美、论坛、节庆和会展活动,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四是拓宽对外促销渠道。增强与主要客源地所驻我国相关机构的沟通联系,与主要客源地主流媒体和旅行商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的推介促销活动,传递三亚旅游信息,提高三亚旅游的国际认知度。
  城市定位蕴含着城市未来的蓝图,引领着城市发展的航向,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的建成,指日可待。
  ——2015年1月三亚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整理,参加2015年度中共三亚市委理论研讨会,被选入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编《中共三亚市委2015年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又,本书交付出版社之际,获悉两大喜讯:一是三亚将第6次与美丽重聚,举办第6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总决赛晚会于2015年12月19日举行;二是三亚在2015年新增4条国际航线航班的基础上,11月再次获批国际或地区航线11条,共计16个航班时刻,12月有望开通新增国际航班5个。特此记之。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