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监督与自我监督并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50
颗粒名称: 接受监督与自我监督并举
其他题名: 学习两个《条例》的体会
分类号: D267
页数: 5
页码: 133-13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领导干部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树立平和的心态,修身养性,切实提升综合素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创造政绩。最后提醒领导干部不能忽视甚至蔑视监督,权力若不加约束就像脱缰的野马。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监督 纪律处分

内容

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又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之后的今天,站在决胜新世纪的制高点上,认真总结自身并借鉴各国政党的经验和教训,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表明一个大党应有的风范和气魄,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并完善自身,以饱满的精神、创新的品格和奋进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两部党内法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反映了全党的意愿,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转化为具体规定,其颁布实施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党的每一名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作为重点监督对象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两个《条例》的重要性,全面地准确地把握两个《条例》的精神实质,在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实施两个《条例》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这就不管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民主监督还是舆论监督,群体监督还是个体监督,自上而下监督还是自下而上监督,都必须真诚欢迎,主动接受,做出表率,树立榜样,形成风气,遵守党纪国法不动摇,执行党的纪律和依法行政不走样。在这里,作为“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关键的是要树立平和的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监督,修身养性,切实提升综合素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创造新的政绩。
  态度改变命运,思想决定态度。不能认为领导干部大权在握,大刀阔斧干大事业,成败得失系于一身,就可以忽视甚至蔑视监督,正因为领导干部地位的显赫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更应该接受监督,不加约束的权力就像脱缰的野马,很难保证能在正确的道路上驰骋。不能认为领导干部责任重于泰山,公务繁忙,日理万机,偶有疏忽,在所难免,鸡毛蒜皮,不足挂齿,就可以让监督网开一面,其实领导干部勤政奉献,人民群众有口皆碑,但既有疏忽,必有追究,理解和执法是两回事,原则问题不容通融,国计民生没有小事。也不能认为实施监督会使领导干部多有顾虑,碍手碍脚,不利于开拓创新,有道是艺高胆大,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本事大者心明眼亮,成竹在胸,监督只有使他思维更加严密,为人更加成熟,办事更加负责任,如果领导干部因顾虑监督而打不开工作局面,变敢说敢干为缩手缩脚,变果断凌厉为优柔寡断,也就可见他对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心中无数,对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束手无策,对运用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这些法宝一筹莫展。更不能认为,实施监督会有损领导干部的脸面,有时区区小事纠缠不清也会影响领导干部的形象。我们的权力为人民所赋予,我们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即使山崩在前也脸不改色心不跳,把党的事业办好了,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了,也就塑造了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但是,如果工作一塌糊涂,物欲熏心,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自然会体面威风,扫地以尽。一个人的是非曲直、功过荣辱,人民和历史自有公论。同时还应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会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至于个别的偏差或污蔑,那就归属“不屑”,让他说去吧,走自己的路!领导干部实在应该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克己奉公,秉公办事,欢迎监督,愉快接受,自有很高的威望,一呼百应、得心应手当然不是神话了。
  对于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接受来自身外的监督远远不够,还要进行自我监督,“他律”还须“自律”,双管齐下,互相映衬。而相对身外的监督来说,自我监督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能否于“无人见处”自我监督,全赖于在“自觉”二字上的功夫。有没有落实两个《条例》、执行党的纪律的高度自觉性,也是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做到清正廉洁、拒腐防变的试金石。这里特别呼吁,领导干部增强接受监督意识,还要树立并逐渐增强自我监督意识,为此提倡一种以高度的自觉性为前提的自我监督和道德修养的方法:“慎独”。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遵守道德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在无人监督甚至不会被人发现的情况下,仍然能按党纪国法和道德原则行事,一样不做违法乱纪、伤风败俗的事情。这样的自我监督和道德修养是人生崇高的精神境界,我们就应该追求这样的境界。
  一级英模余玉全是三亚这块热土培育的又一先进典型。他在生命中最后的23天,面对负责侦破“12·7”、“12·9”、“12·11”三桩重案的任务,不推不却,不讨价还价,毅然接受,在完全自觉、主动的情况下,夜以继日,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风餐露宿,查找线索,分析案情,抓捕案犯,突击审讯,体力精力极大消耗,其实并没有人在监督他要他非这样拼命不可,他是用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警察的责任感鼓励自己、鞭策自己,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再看玉全同志的另一种“独处”。1999年7月,昌源水晶厂20万元被盗,玉全同志负责此案,厂老板为了尽快追回巨款,拿出一沓钱悄悄塞给余玉全,这件事并无第三者知情,且为私企老板主动,并非索取,但玉全同志那根法制和道德的弦拉得紧紧的,坚决拒绝了该老板的“好意”。玉全同志的模范行为达到了“慎独”的崇高境界,给予我们深刻的教益。
  一个人在公开场合下道貌岸然并不难,而在独处的时候也方寸不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用坚强的意志控制邪念,把心的列车始终置于党纪国法的钢轨上,使思想的飞船沿着正确轨道运行,表里如一,心口如一,人前是这样,人后也是这样,就不是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了。一些人在担任领导期间,政绩不差,尔后放松了主观世界的继续改造,忽视了监督尤其是自我监督,面对贿赂等诱惑,以为无人知晓,天下太平,权力的野马脱缰了,欲望的列车出轨了,结果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罚。党要管党,人要管心,尤在“无人见处”要把自己的心管住,把自己的非分之想刹住,警钟长鸣,自强不息。提倡“慎独”,就是要强调最隐蔽的事情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最能显示人的灵魂,因此,不做坏事而按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办事不是出于勉强,而是出于内心的愿望和要求,这里自觉性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一文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四自”就是这种自觉性的体现。一个人做到了“慎独”,就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里,不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够按党纪国法和道德规范行事,不做任何有损于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
  做到“慎独”,并非“神来之笔,偶然得之”,而是一个人加强了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结果,这种锻炼和修养既是自觉的,又是长期的,不可能期待一朝之功,要成就于“无人见处”的功夫,务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问题办事情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这就必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观察事情的科学方法,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这还必须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改造过程中,以自己的扎实的行为,为党、为人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做出贡献,促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于“无人见处”方显精神。
  来自身外的监督是硬性监督,带有强制性的因素,自我监督则是内心的约束和要求,我们要软硬兼施,内外并举。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欢迎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善于自己对自己进行监督,增强自制力,在“无人见处”下功夫,这样才能把两个《条例》的精神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亚市的干部队伍建设,经过几届市领导班子的努力、全体干部的用功和改革开放的洗礼,已是今非昔比,焕然一新。尽管如此,在新世纪新阶段,这支队伍还须淬火锤打,百炼成钢,因此应通过集中与分散等多种形式,结合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等,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习两个《条例》的活动,严格执行和遵守两个《条例》,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增强接受监督和自我监督两个意识,把党的事情、三亚市的事情办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就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在中共三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于2004年举办的三亚市学习“两个条例”征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载于《三亚党建》杂志2004年第3期总第53期。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