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47
颗粒名称: 全面把握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其他题名: 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分类号: A231;D611.2
页数: 9
页码: 116-124
摘要: 本文论述了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战略决策以及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文章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学习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作者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因此,学习科学发展观成为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战略决策 思想认识

内容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为学习实践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总体目标要求有四点:“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第一点“提高思想认识”是后三点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就是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为什么要学习科学发展观?
  其一,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只有学习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小平同志。到了十七大,十七大报告进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的论断,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和与时俱进的。
  既然“第二次飞跃”来自于“第一次飞跃”,我们就从毛泽东思想讲起。
  毛泽东思想有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谁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呢?这个人是王稼祥同志。1943年7月,他在为纪念党诞生22周年而写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1945年4月,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在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大召开13年后的九大上,毛泽东思想再次写入党章;在1975年召开的四届人大上,毛泽东思想首次被写入了宪法。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小平同志许多重要的思想就来源于毛泽东同志,比如实事求是、四个现代化、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等等,就是对外开放的思想也是从毛泽东同志那里来的。毛泽东同志不仅提出对外开放的思想,而且亲自实践了这一光辉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两次到莫斯科。第一次去要武器,抗美援朝;第二次去要资金,中朝军队把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之后,我们得着重考虑新中国的建设。用今天的术语来说,毛泽东同志是向苏联开放,向苏联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搞了156个大项目。那时候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们搞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我们只能向苏联开放。毛泽东同志很有战略眼光,不仅引进来,而且还派出去,先后选派六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到苏联深造,这当中就有江泽民同志、李鹏同志、李岚清同志。可以说,党的第三代领导人,是毛泽东同志培养的,小平同志发现和使用的。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对外开放的思想,他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到了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同样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和十七大报告,都强调要坚决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动力,是关键抉择,是必由之路。这就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实践无止境,理论发展就无止境。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全局,在实践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的成就有目共睹。当前,我们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是因为,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面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必须做出回答,提出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看到,五年来,胡总书记以政治和理论创新的勇气科学回答了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党的理论发展到了科学发展观的阶段,保持了党的理论之树常青,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崭新局面。科学发展观这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事实是,毛泽东思想使中国站起来,邓小平理论使中国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强起来,我们深信,科学发展观必将使中国壮大起来。
  其二,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理论,只有学习并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发展观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提出来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世纪50年代,我们站在国民党遗弃的废墟上,豪迈地宣称自己所从事的是前人没有经历过的宏伟事业,于是就响亮地提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新中国还在摇篮里就试图一夜之间吃成个大胖子,工业上全民大炼钢铁,农业上大放卫星,称15年赶上英国,50年超过美国。这是最初的发展观,可称之为浪漫发展观。这一发展观导致浮夸风甚嚣尘上,危机四伏,紧随着吃饭不要钱的人民公社食堂的倒闭,三年困难接踵而来。到了六七十年代,所提出的发展观,可称之为荒唐发展观,代表性的言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反对唯生产力论,割资本主义尾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退的边缘。当我们从“文革”的噩梦中醒过来时,满眼是陌生的世界,这才发现自己落后了,被进步的潮流抛弃了,要急起直追啊!这就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并且进一步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赶紧发展经济。这都没有错,这样的发展思想非常深入人心,问题在执行中、在实践中,急着要发展经济,急着要脱贫致富,其他相关的很多因素就顾不及了,有的阶段、有的地方甚至到了不顾一切地发展经济的地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付出了破坏环境资源、败坏社会风气等诸多代价。这个时期所实践的发展观,可称之为片面发展观。在上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十六届三中全会这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当前我国既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又处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较大、面临困难和挑战较多的时期。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重视节能环保,努力关注民生,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美好幸福生活更为广阔的前景。
  其三,行动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坚定,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念,毫不动摇,这就必须学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还不深;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我们就会丧失难得的发展机遇,就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党所面对的新挑战,就难以肩负起继续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崇高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应对挑战、解决矛盾、统一思想的重大契机,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把学习的思想认识成效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其四,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三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必须学好科学发展观
  三亚升格为地级市20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GDP144.3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生产总值30572元,同比增长14.6%;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61.4%;接待过夜游客突破600万人次,旅游收入91.1亿元。三亚主城区扩大了两倍多,旅游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拥有旅游景点23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4A级景区3个。拥有旅游酒店170多家,五星级和按五星级标准建的有17家,是全国高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三亚接待国际豪华邮轮132航次,邮轮接待量跃居全国内地首位;凤凰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居全国内地机场第19位。所以,市委江泽林书记讲,三亚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亚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城乡群众的收入不均衡,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三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什么?
  这就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对此,十七大报告做了高度的概括,四句话: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那又怎样理解呢?
  首先说“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一把火烧毁了历经百年精心建造的圆明园,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而英法联军仅区区两万人马,就把我泱泱中华欺负到头!圆明园余烬未熄,清政府在沙俄公使的“调停”下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沙俄因“调停”有功,竟然霸占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血淋淋的教训国人还记忆犹新。国力不强,不发展同样挨打!1999年,美国人用威力巨大的导弹炸我驻南使馆这份心痛的记忆,同样挥之不去。面对如此挑战,需要我们把经济和科技搞上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好,我们强大了,不是我们怕谁,而是谁怕我们。所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第一要义,我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了。但对这个“发展”要正确把握。第一,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一开始强调的是要加速发展,接着提出要又快又好发展,2006年后做出了战略性调整,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个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其他。第二,又好又快,就是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再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在不仅仅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毫无疑问,“以人为本”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又称为又好又快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为此,就要着力解决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这样的一些问题。
  其次说“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个“以人为本”怎样理解呢?以人为本的“人”是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本源,是根本,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著名哲学家张奎良指出,在近代西方,人是一个类概念,从中发展出自由、平等等抽象价值。中国自古以来没有与西方相应的人的概念,而只有民的概念,民与官处于对立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人与民两个概念结合起来,推出了人民的概念。而人民一直是跟对敌人的专政和镇压联系在一起的。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存在了,作为对立面的人民这个概念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于是人作为类概念也就浮出水面了。那么,为什么不提“以人民为本”呢?虽然我们还在使用人民这个概念,但这时的人民概念已经和人的概念重合,人民即人,人即人民。剥削阶级已经消失,提以人民为本就无的放矢,我们要确立一个本,那就只能是以人为本。因此,张奎良做出概括,本有三重含义:第一,人为世界之本;第二,人为人之本;第三,人为价值之本。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人更尊贵的了。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为此,就要始终坚持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置于“本”的位置上。
  再次说“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从横向上看。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这就不能光有经济的发展,还要有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工业、农业,还要发展其他产业,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顾此失彼。我市有个阶段强调了旅游和农业的发展,却忽略了工业的发展,为了改变工业的“短腿”状况,市里已在大力创建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创新创意产业。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也很明显,贫富反差还大。前一段,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老百姓就说,讲三个代表要联系电表、水表、煤气表三个小表。老百姓还讲,过去党推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非常伟大,今天我们头上又压着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党再带领我们推翻这新的“三座大山”那就更伟大了。全面的协调的发展,人心所向啊!往届中央在这一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做得有声有色,创办经济特区,然后是开发大西部,接着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出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中部加快了发展步伐。所以讲发展要讲全面的协调的均衡的发展。从纵向上看,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后代粮,而要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这就要节约能源资源,这就要保护好环境,这就要讲生态文明,这就要讲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此,就要着力解决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这些问题,尤其要解决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视调整经济结构,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节能减排,甚至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的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最后说“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科学的理论内含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支撑科学的理论。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五个统筹”,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切入点和重要现实途径。在这些方面的统筹当中,对于我市来说最为紧要的莫过于统筹城乡发展。又比如我市的规划建设,搞高层,遮山挡海;搞低层,浪费土地,所以要统筹兼顾,靠山靠水搞低层,中间搞高层。
  为此,就要着力解决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通问题,尤其要解决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三、怎样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一,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中央制定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正确把握的关键是:要高举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一个总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突出一个主题:“科学发展上水平”,这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抓住一个重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第二,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是: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据此,市委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一是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二是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三是在推动三亚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效,四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五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进展。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
  第三,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则。中央提出的主要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据此,市委提出六条原则:突出实践特色,正面教育为主,贯彻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带头,坚持分类指导,坚持统筹推进。
  第四,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坚持边学边改,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建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在于取得实效。
  第五,正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步骤方法。三个阶段(学习调研、检查分析、整改落实)11个环节,在3月24日全市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江书记已经作了部署和安排,讲得很明白了,就按市委说的办。
  ——于2009年夏在三亚市某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会上所作报告,此处有删节。又,本书选编之时,正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又一次彰显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