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珠张家界风景画:灵性之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27
颗粒名称: 陈庆珠张家界风景画:灵性之美
分类号: J212.2
页数: 3
页码: 27-29
摘要: 本篇文章记述了陈庆珠是一位画家兼广西大学教授,他深深地爱上了张家界这座城市,对它的山山水水情有独钟。他认为,张家界的山不仅有华山的峻峭、泰山的巍峨、桂林山的挺拔,更重要的是有灵性。他将人类与动物的特征融入大自然的创造之中,并通过线条和色彩的挥洒将灵性之美演绎了出来。此次展览中,他的45幅水彩水粉画作品,生动地再现了张家界的生态美和自然美,更多地表现了张家界的灵性之美。例如,《翡翠玉屏》这幅画作,通过古朴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勾勒出张家界玉屏峰的灵性之美,给人带来了如临其境之感。
关键词: 陈庆珠 张家界 画展

内容

“他用情与爱画出了大山的灵性之美。”三亚市美术爱好者在参观陈庆珠张家界水彩水粉画展时由衷地如是评说。
  陈庆珠系广西大学教授、画家,出于教学与创作的需要,他游历祖国诸多名山大川,阅历不算浅了,而对张家界却情有独钟,一经谋面就久久不能释怀,为它的鬼斧神工所折服,踏勘观察,写生临摹,挥汗创作,进而发现,华山的峻峭,泰山的巍峨,桂林山的挺拔,张家界莽莽苍苍的群山都兼而有之,但华山、泰山、桂林的山,却缺乏它的灵性。他揣摩,品味,觉得造物主在创造这瀚海一样的大山时,已经把人类与动物的诸多特征融进去了。帝王的霸气,山民的憨厚;耕耘的艰辛,婚嫁的欢乐;挑灯看剑的英气,虎帐谈兵的豪情;引车卖浆的无奈,梳妆凝眸的悠闲;金榜题名的春风得意,窈窕淑女的脉脉含情;以及狮之威风,虎之英武,狼之凶狠,马之驰骋,猴之顽皮,羊之温顺,全都浸泡在这片浓绿和云雾营造的神奇之中,或显或隐,惟妙惟肖。陈庆珠希望通过线条和色彩的挥洒,把他的所感所悟演绎和诠释出来。此次应三亚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邀请,前来展出的45幅水彩水粉画作品,就是他近年来多次深入张家界抒发胸臆的丰硕成果。
  《翡翠玉屏》是展览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是以张家界玉屏峰实景为参照形象创作出来的。像用玉石雕成的玉屏峰坐落画面中心,两侧陡峭的峰林一字排开,一缕晨光从右侧斜射下来,构成前景的轮廓光,拉开了空间距离。远山像罩上一层薄薄的晨雾,朦胧而深邃,显得那样真实、丰富而神秘,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陈庆珠作品以深厚的表现力和细腻的笔调,生动地再现了张家界的生态美、自然美,更多的则是巧妙地表现了张家界的十足的灵性和灵性之美,这就是他的艺术眼力和绘画功力的独到之处。
  《任重道远》着意营造这样一个意境:在如刀似剑的峰林中,一名登攀者正背着沉重的包袱向着艰难险阻奋然前行,使人油然想起马克思的名言: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以风景画的形式诉说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又不失为风景画自身,我认为这是一种创造。
  凡到过张家界的人都不会忘记“千里相会”这个景点,《情相依依》就是以“千里相会”为背景创作的。陈庆珠既忠实于自然原型,又不为自然原型所局限,不论是画面的构图、情人形象的塑造,还是颜色的调和、光影的运用,都大大超脱于自然景观。我们看这幅画时,全然没有像在金鞭溪道上所看到的“千里相会”那样急促,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好像是站在碧空下的制高点上来观赏“千里相会”,在开阔、幽远、阳光灿烂中感受两情相惜的深沉。
  《高瞻远瞩》是一幅水彩水粉画技法的结合体,远景用明丽的水彩色来刻画,近景则用不透明水粉颜料来绘制,水彩和水粉画技法的巧妙结合,是陈教授风景画的一大特点。画面视觉中心有一座细长的危峰,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巨石,活像身穿呢子军大衣的“将军”,在“他”的胸前横长着一些树枝,恰似“将军”正在运筹帷幄,指挥作战,所表现的是张家界的知名景点“将军岩”,取名“高瞻远瞩”,意在拓宽画面的意境,它像一座城市雕塑,象征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紧追不舍》是近似水墨画的水彩画,墨色素雅,构图单纯,然而画面却很富于情趣和幽默感。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画面所表现的那座山,山脊上有两只互相追逐的“动物”,跑在前面是小“马鹿”,在后面追赶的庞然大物是“秃鹰”?是“天鹅”?或者是别的什么动物。再看整座山,又像一头急于奔跑的“公牛”。陈教授构图时巧妙地把“牛头”的前端安排于画外,几个“生灵”都朝着一个方向奔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欣赏如此精美的张家界风景画,给我很多启迪,最突出的一点是陈教授画笔下的山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并且充满灵性,极富人情味,人们从这些风景画中可以找到许多人世间鲜活的影子,使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令人神往。
  记得画作展出当晚,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往陈教授下榻的宾馆拜访了他。我说:“这些山石画得玲珑剔透,呼之欲出,似乎能传情说话,如果没有长期在山区生活的基础,没有对大山赤诚的爱,没有对石头的结构和纹理的深切理解,是很难把山石画得如此活灵活现的。”陈教授直率地说:“我是大山的儿子,我要讴歌大山。我要把我所知道的绚丽多姿的祖国山河艺术地告诉观众,告诉美术爱好者,激发起共同的自豪感。”落地有声的铿锵话语道出了陈教授对祖国、对大山无限深厚的感情。
  ——原载2000年8月4日《三亚晨报》画刊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庆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