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记忆 无悔的人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22
颗粒名称: 厚重的记忆 无悔的人生
其他题名: 读高秋华纪实作品集《天涯寻梦》
分类号: G40-055
页数: 5
页码: 13-17
摘要: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讲述了教育家高秋华先生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贡献和影响。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曾经是高秋华先生的学生的经历,描述了高秋华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他对海南的贡献。高秋华先生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来到海南,把青春和才学投入到海南的基础教育和语言文学的教育事业中,深受当地群众的尊重和敬佩。他所倡导的五华人文精神,引领着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教育风气。作者认为,与苏东坡一样,高秋华先生作为一名来自外乡的文化传播者,对海南的文化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影响会永远留存。
关键词: 高秋华 海南 文化教育

内容

面对电脑,魁伟壮硕的海棠树,密密匝匝的碧绿的叶子,像灯笼一样悬吊着的青涩的果实,学生和教师一起在板报前的忙碌,穿白色衣服、身材挺拔的高秋华先生……并未发黄的影像纷纷破茧而出,挥之不去。
  新中国建立之初,高秋华,这位广东五华客家子弟,背着行囊,背着青春,背着学识和抱负,一路南下。于他,梦就在海的那头、岛的南端。
  于是,他像一介农夫,躬耕于乡村基础教育的田野,抛洒汗水,播撒智慧,收获着年少的梦想和人生的价值。
  于是,他高举文明的火把,带着一茬又一茬农民的儿女,浩浩荡荡,尽情跋涉,领略着祖国语言文学的美丽风景。
  对他,当年我们九所学子极为仰慕,都以做他的学生为荣,听过他的课也会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谁的作文要是得到他打下的70分就会引为自豪,时至今日还有人保存着他批改过的作文本。时间这只大手,把许多人物事物都抹掉了,却把他的影响留了下来,乐东县九所地区咬文嚼字、舞文弄墨颇成风气,父老乡亲、为人师者总会无时谈论起高秋华这诗意的名字。
  追梦路上,高秋华先生浑身是劲,也时有疲惫;高歌奋进,也时遇坎坷。风把现实吹得东倒西斜时,他仍然紧攥着五华人文精神独具的山水浸泡出来的信仰和韧性。彩虹美着美着又不见时,他仍然拥抱那份夙愿、那份希望,坚信雨过天晴的景象一定会呈现。最终迎来了新时期灿烂的霞光,他朽木逢春般生机勃发,不断创造高山俊朗、溪瀑柔美的佳景。
  时光之河把先生的人生延展得何其开阔、大气。
  拨动键盘,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苏东坡。高秋华与苏东坡同为外来户,尽管才学与声望不能同日而语,但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作为海南文化开拓者的苏东坡,与作为海南尤其是乐东文化传播者的高秋华,在艰难困苦中都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民风淳朴、人心向善均感同心受,皆在灵魂深处称海南为故乡,这一层面何等相似。2012年教师节前夕,先生携师母告别海南,回广东中山颐养天年,又一次深情地吟咏苏东坡的《别海南黎民表》:“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借苏诗表达对海南这块他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热土的无限眷恋之情。“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海南不只是他的第二故乡,而且是他心灵的故乡、精神的故乡。
  如今,先生在走向耄耋之年时推出他的自传体纪实作品集《人生》的姐妹篇《天涯寻梦》,再次叙写他的不凡经历与所折射出来的国家教育情况、改革开放前后的一些逸事以及对相关背景的一些思考,字里行间跳动着尚属年轻的诗心和激情。
  我缓缓地敲打着键盘,敲打着经年的记忆,敲打着流水般的情思。
  先生的教学真传本人是否学到可不好说,而本人的先生“嫡系门生”身份则毋庸置疑。作家蔡葩曾回忆称:我在九所中学读书时,虽然未曾做上高老师的学生,但高老师的得意门生罗灯光成为我的语文教师,他对高老师的才华与为人充满敬意,他会在上课时情不自禁地说起高老师如何的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听他讲课犹如进入一种精神交融的忘情世界。罗老师说,就连他的教学方法和讲课时充满的激情,也缘于高老师骨子里的影响,他的喜欢文学,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性格也是高老师的人格力量在默默中滋养。基于此,我一直想动手总结先生的教学真经,而这些本书均予涵盖,正好可以梳理。
  细细品读本书,可感知先生的人生分三个时期:进入教师队伍前;从事教师工作;告别教坛至今。第二个时期分四个阶段,一是崖县崖城中学阶段,初出茅庐,身染疟疾,小试锋芒,抱憾离校;二是乐东县九所中学阶段,被错划为右派,爱上红颜知己,艰辛而乐观,痛苦而快活,教学功底得以打牢,教育思想与人格魅力初步形成;三是乐东县乐东中学阶段,作为学科和团队的带头人,他全面舒展拳脚,硕果累累;四是海南省国兴中学阶段,他的教育教学成果得以推广、拓展、延伸。显而易见,第二个时期第二、第三个阶段为内容主体。
  纵观全书,窃以为其价值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作用”。
  第一,认识作用。本书以客观冷静的叙述为主,辅以有分寸的议论和发自肺腑的抒情,摈弃了风花雪月类的描写,过去场景与人生表情的再现鲜活到位。朴素自然的本色叙写所表现的内容,均是以先生为中心的特定时期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这些本真自然的记录,形成了本书的关于我国南疆乡村教育的纪实风格。并且,表达个性极为鲜明,坚持独立见解,实事求是,不掩饰,不矫揉造作,颗粒饱满的文字没有媚态,尽显骨气,掷地有声,彰显先生耿直、刚强、高洁的性格特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尽管记性超群,偶遇很多不曾谋面的学生一下子叫出名字来,但其追述既靠脑记更靠笔记,他有写笔记记录亲身经历的良好习惯,这成为写作本书的素材和依据,所以他开篇就郑重宣称:“我写的《天涯寻梦》虽然不是历史教科书,但我所写的都是客观事实。”本书正是美国教授马利·贝思·诺顿说的“货真价实”。书中所叙客家习俗、较早时期乡村小学教育、广东师训班、“文革”命案冤案、五六十年代的九所风貌、九所中学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前后的乐东教育等,坚实厚重,不可多得,使本书有别于一般的散文作品集,使读者更容易触摸到特定阶段原有的肌理与质感,具有史料的意义和价值。先生用文字把这些过去的记忆加以保存,加以传递,也就避免了失忆,方便了人们对这些记忆的寻找、认识和使用。本书的厚重由这些坚实的记忆累计叠加而形成。
  第二,参考作用。先生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教书育人。从1956年教到2005年,一教就是半个世纪,期间,1996年办理退休后受聘再行执教竟达十个春秋,可谓“从一而终”,专心致志,无私奉献。因此他总在琢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中学语文教学流派、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和规律,却从不摆谱,更不保守,与时俱进,勇于改革,敢于创新。针对当时流行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他倡导启发式教学,身体力行“精讲多练”,打破传统教法的程式化,依据课文实际调度多样化,进而践行、推广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形成了活(教法灵活多样)、实(实实在在抓基础)、导(着重启发疏导)、练(调动学生多思勤练)的教学风格。他还提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高尚的师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还要有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名篇诗文。这“四个一”,一时成为乐东语文教师提高业务素养的标准、原则和动力之一。2012年12月,先生回访九所中学,应邀挥笔写下题词:“爱之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法”,便是他多年教育教学经验、体会的总结、概括,教育教学思想高品位的结晶。先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为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
  当年有过议论,认为高老师教学属教坛看好的“情感派”。我就听他说过:既是又不是。先生授课的确注重情感的传达,激情澎湃,豪情满怀,以情感人,但他同样汲取其他教学流派的精华,譬如“得得派”“格格法”强调获取知识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等,如今回过头来看,假如一定要给先生划“派”的话,先生应为“美学派”。先生的课总以形象诗意的语言、细致深入的品析、准确漂亮的板书、恰到好处的手势、内涵丰富的眼神,创设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心性和悟性皆获得美的升华。
  第三,激励作用。对于教师应具备的品格、精神、德行、基本功,书中都有诸多阐述,可激励新一代教师爱国家、爱学生、爱教育事业。
  首先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本书诸多篇幅叙写高秋华先生在教书生涯中虽遭逢劫难,历尽艰辛,仍矢志不渝,忠于职守,表达出他对祖国、对学生、对亲朋的拳拳之心。不管是深陷九所中学阶段的艰难,还是改革开放后某学院的调用,或者是在深圳的叔叔邀请他去特区工作,他都方寸不乱,甘做一名基础教育的守望者和耕耘者。老一辈教师的优秀品质和坚定信念,当成为新一代教师的标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次是敬业与认真。作为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地摸爬滚打的老教师,许多课文已教过多遍,而每次重教,他都要认真备课,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段段落实,甚至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他都要动手做一遍,绝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当一名普通教师,他是如此尽心尽责;担任县中副校长,获评特级教师,当上省人大代表、自治州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他也一如既往;国兴执教,花甲之年,他还是痴心不改。结合教学,他开展科研,孜孜以求。20世纪80年代初期,写出《提高黎族学生语文水平的浅见》,参加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比赛获得三等奖,乃广东省仅获的两个奖项之一,由上海《语文学习》杂志刊发,乐东县教育局时任局长吴令智称“开创了我县教师教学论文在全国规模的比赛上获奖的新纪录”;论文《必须根据黎族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获全州一等奖。州教育局教研室、州中学语文教研会认为,此两文对黎族学生的语文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若能按所提措施狠抓落实,我州黎族学生的语文水平必将有极大的提高。
  最后是扎实的基本功。先生过硬的基本功给他的教学和人格增添魅力。朗读、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参加全州工会演讲比赛就获得一等奖。书写,与学生见面最多的粉笔字,批改作文的毛笔字、钢笔字,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学生竞相模仿。作文,带头下水。记得他与唐冠雄老师把鸭乡九所公社四所村的素材写成琼剧《放鸭》,乐东县文工团予以采用并在广东省文艺会演中获奖。作为教练他带九所中学足球队代表自治州参加广东省中学生足球赛,站在绿茵场上,现场写下每一场比赛的报道,球队获奖回校,编出专题板报,挥洒在方格稿纸里漂亮的钢笔字句句扣人心弦。板字更绝,板出关键词,画龙点睛,运用图形法讲解,简直出神入化,对课文的分析如庖丁解牛,明白到位。肢体语言,手势、眼神、脸部表情,增强表现力,有时讲着讲着戛然而止,突然使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人皆心领神会,回味无穷。
  天涯寻梦五十载,先生应是梦圆天涯了。
  ——本文原为高秋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的《天涯寻梦》一书所写的序言,标题系编入本书时所加。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人物

高秋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