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与说法切莫等闲视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论剑》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921
颗粒名称: 地名与说法切莫等闲视之
分类号: P281
页数: 6
页码: 7-12
摘要: 本篇文章讲述了三亚市西岛码头附近的一个港池的名字问题。该港池以“肖旗港”命名,但历史上它的名字是“烧旗港”。文中探讨了“肖旗”这个地名的来由,认为使用该名字是不准确的,因为它与地名要素的形、音、义不符,使得人们对港池的历史和文脉产生困惑。文章还介绍了“烧旗港”的来由,包括抗清英雄王熀的故事和他烧毁印信旗帜的行为,以及地图和文献资料对此的确认。本文提出,对于发展三亚旅游业,应当使用准确的地名,以保留历史和文脉,避免出现似是而非的说法和地名。
关键词: 旅游业 地理环境 地名

内容

三亚因其地理环境、开发建设、气质特色而备受关注,可谓镜头下的三亚,瞳孔里的三亚,舌头上的三亚。宣介三亚的说法就应讲究、严谨;发展三亚旅游业,使用地名就应准确,以不割断历史与文脉为上策。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又流传开来的说法和地名应加以廓清。
  一、是“肖旗港”还是“烧旗港”
  连着进出西岛码头的港池,如今竟名“肖旗港”,流入港池的河流竟叫“肖旗沟”,令老三亚颇感困惑与惋惜。
  在该港池建设码头,系开发西岛旅游景区的配套工程之一。2004年3月28日码头设计方案竞标,人民网海南视窗进行报道,就使用“肖旗港码头”这一概念。同年12月29日码头建成启用,海南日报报道也称“肖旗港码头”的建成使用,“标志着三亚西岛旅游景区进入全面有序开发的新阶段”云云。
  港以“肖旗”为名,值得质疑。众所周知,地名有五个要素,我们从核心要素形、音、义加以考察。“肖”字,音xiao,读第一声,姓氏之义,名词;读第四声,是相似之意,副词。它又非形容词、动词,与“旗”这个名词难以构成一个词或词组。“肖旗”是什么意思,表意不明,颇为费解。其实历史上此港实有其名,乃“烧旗”也,非“肖旗”也。这还须从今天涯海角风景区边上自北向南流来的一脉溪流说起。
  顺治四年,清军南下,崖州“沦陷”,统治者强令州民剃发梳辫,顺从满俗,崖城王应桃等十二士民,宁死不从,惨遭杀害。王应桃之子、明朝崇祯年间生员王熀,义愤填膺,联络当地志士举义抗清,后于顺治六年渡海北上,投奔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以一篇反映“崖州十二君子”为明殉节的泣血疏文受到赏识,跟随朱由榔转战粤桂,战功显赫,升任总兵要职,后因党争牵连,权奸排斥,被降为副总兵。顺治十六年,明军在云南被清军围歼,朱由榔逃往缅甸,王熀带着永历政权副总兵的印信和军队旗帜回到崖州,组织武装队伍继续抗清,在大过岭与官军激战,《崖州志》《关隘》篇称“熀以步军五百覆灭”。王熀逃回下马岭一带,深感永历政权大势已去,回天无力,就在今大兵村南的田坑中,与亲随心腹把所有印信旗帜焚烧殆尽,然后隐居深山,拒绝招抚,至死不作清朝顺民。后人因慕其名节,将流经这个田坑的小溪流称为“烧旗沟”,将“烧旗沟”的出口港“禁港”改名为“烧旗港”。对此,《崖州志》《舆地志二》这样记载:“烧旗沟,城东八十里。发源于过岭峒,注于禁港,入于海。明季王熀烧旗于此,故名。”又载:“禁港,城东八十里。受烧旗沟水,入海,开塞无常。”不同条款,所叙一致。《崖州志》还专门画了附图,标上“烧旗港”的位置和名称,毫不含糊,明确无误。这便是“烧旗港”得名的缘由。
  这些年来,“烧旗港”成了“肖旗港”,原因何在呢?这是“肖”音xiao与“烧”音shao韵母相同,且声调都读第一声,造成谐音相错。使用这错写的地名,岂不遗憾。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地名绝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它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按照冯骥才的说法,这地方如果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地名烧旗港、烧旗沟便是这历史与命运的“容器”。当然,“肖旗港”久用之下,人们也会“习惯成自然”,但是“肖”与“烧”一字之差,也就走出原地名了,它就不再属于这独特的“容器”了。
  在大开发、大建设的今天,使用地名务必准确,改名易名须谨慎,像烧旗港、烧旗沟这样蕴含着独特的历史人文信息的地名更不可等闲视之。笔者建议各有关单位把“肖旗港”改回“烧旗港”,以正视听,以延续本土历史文脉,守住这个至关重要的历史文化“容器”。
  二、是“焦岭”还是“角岭”
  随着亚运南端点火25周年的到来,那场隆重、庄严、近乎神圣的活动,使诸多目光再次投向天涯海角风景区海拔105.8米的一座小山,投向建在小山之巅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南端点火台,这座小山的名字“焦岭”跟随点火台的名字再次在多家媒体亮相。只可惜这是一个被误传的地名,而竟然被误传了25年!
  如果不是因为北京亚运会,如果不是因为建了点火台,这座小山也许至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正是它先前并无特别之处,《崖州志》才没有开列它的条款。而从山形、所处位置和本土文化氛围考察,当地称之为“角岭”,应该没有形容词烧焦的焦,或名词焦炭的焦、姓焦的焦的意思,而是说这是像尖硬的角那样的岭。三亚市地志办专家周德光曾解释说,之所以叫角岭,是因为它的形象类似牛羊头上刚长出的角,且横在路边,故名。若称焦岭则不知作何解释。地名越是土气的、通俗的、简朴的,就越是原来的。
  南端点火活动过去一年多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天涯海角风景区总体规划》,以及后来北京研究员、建筑师王世仁主持编制的《保护、开发天涯海角风景区可行性报告(纲要)》,写到点火台位置时,全都用“角岭”而非“焦岭”。
  追究起来,为什么会出错?这与“烧旗港”错为“肖旗港”一样,都是读音惹的祸。“焦”音jiao,第一声,“角”音jiao,第三声,声母韵母一样,只是声调有别而已。
  读到2015年10月5日《三亚日报》刊登的《天涯“烽火”》:记者在天涯海角风景区文史研究人员宋爱军的带领下,“沿着角岭上这条蜿蜒上山的老公路去寻觅这座建筑的遗迹。既有中国古代烽火台的雄姿,又有当代建筑的艺术风格,在当时的三亚来说是较为新颖和气派的一大标志性建筑。”心头就有了温暖的感觉,不仅因为本市权威媒体再次评价肯定了点火台建筑,而且准确地使用了地名“角岭”,在“焦岭”和“角岭”两个版本并存的状况下,也算是给这座小山正名了。
  自这把圣火点燃以来,许多有识之士坦诚建言辟建“圣火景区”,突出纪念性,将点火台辟为体育运动史实陈列馆。另有支招称,“圣火景区”可由角岭、点火台和西侧可规划命名为“情侣山”的山地及缓坡地构成,主题是艺术与史迹欣赏,还可登台眺望,植树寄情。如果有那么一天,天涯海角风景区着手辟建“圣火景区”,希望能保持“角岭”地名,它已经成为亚运南端点火这件盛事的文化代码。
  三、“最南端”说
  这些年来,人们宣介三亚总想强调三亚的地理特征,动辄就说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或者说三亚在中国的最南端。似乎不使用“最南端”之说,表达就有不到位、缺失文采韵味之歉。
  “最南端”一说,笔者见到出现比较早的是《诗刊》1958年第5期发表的《祖国最南端(四首)》,“早醒的海南岛远了那榆林港……哦,原来我是站在祖国最南端”。较有影响的系北京某大报1990年4月23日刊登的新闻《海南军民共建亚运点火台》,称:“海军海南某部和八一中学师生共150人来到祖国最南端,天涯海角北林山上,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第一座点火台的施工义务劳动。”时至今日,这一说法还在流行。如:三亚,中国最南端的祈福之地;三亚,中国最南端亚运点火台等。新华网2014年11月15日推出的《探访中国最南端的穆斯林村落——三亚回族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新网海南频道2015年转载,均持这一说法。这就有厘清的必要了。
  窃以为南端的端,是头的意思,不是常用动词端着的端,那是平举着拿的意思。南端即南边、南头,表示方位,加了副词“最”,只是表示程度与强调而已,最南端其实也就是最南边、最南头罢了。三亚是海南岛最南端的城市,没有疑问,但说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那就不准确,欠缺思量。第一,三亚的位置不可能是祖国的最南端,祖国的最南端在哪里?常识告诉我们,三亚之南有南海这片广袤的蓝色国土,总不能说海洋不是国土,就算此说不指海洋只指陆域,南海也有众多岛屿。2012年6月,三沙市成立,下辖西、中、南沙群岛及海域,涉及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也有13平方公里。在如此浩瀚的海洋中,南沙群岛曾母暗沙西南约15海里,位于北纬3度51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9秒的立地暗沙,就是我们祖国的最南端,那里离三亚尚有1900多公里。第二,三沙市政府驻在西沙永兴岛,该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略小于西瑁洲岛而大于蜈支洲岛,距三亚市区330公里,如果非要说祖国最南端的城市,那也非与三亚市同属海南省的三沙市莫属。
  既然如此,最南端说为啥还有市场?一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信手拈来,不假思索。二是惯性使然,习惯这样表达了,不再追究,刹不住惯性。
  究其事实,最南端说牵涉到国家的领土,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位置的说法问题,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建议诸位宣介三亚的特点,可使用:遐迩闻名的中国热带海滨城市三亚,最美的中国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三亚,如此说法审美意味更浓,更有时代特点——而勿再使用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这一说法。
  四、“小渔村”说
  作为海南建省伊始就设立的两个地级市之一,三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今非昔比,引人瞩目,如此说法,无时在媒体上出现:三亚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国际旅游城市。于是大家都如是说,讲变化必亮“小渔村”说,仿佛不持这一说法就不足以表达三亚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样。
  如今三亚是否算国际旅游城市暂且勿论,仅说这城市由一个小渔村演变而来就欠缺妥当。
  首先,两个概念不对等。所谓国际旅游城市至少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依托海岸的小渔村哪来大空间衍生出这样的城市?小渔村与较大城市在空间规模上难以对称。从逻辑学上看,三亚是市的概念,渔村是村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并不平行,不并列,不对等,属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大概念包含小概念,小概念仅是大概念中的一部分。三亚的陆地面积1919.6平方公里,有过1919.6平方公里的小渔村么,如果拥有1919.6平方公里,那也不是小渔村了。
  其次,三亚从崖县乃至崖州演变而来。三亚的前身是崖县,而崖县要比今三亚市范围大,它20世纪50年代才把九所、黄流地区划归乐东县。崖县的前身叫崖州,崖州的地域更大。1906年,崖州为直隶州,管辖感恩、昌化、陵水、万县四县。1912年,崖州改名为崖县。1935年,白沙、保亭、乐安三县设立,崖县原所辖的部分村峒被分别划归三县。1984年,撤销崖县成立三亚市,1987年三亚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拥有1919.6平方公里土地和3500平方公里海域,乃当之无愧、气魄宏大的热带滨海城市!
  再次,小渔村变成的旅游城当指市区。市区或称主城区,过去确系渔村,东西两河南端、三亚港两岸主要是以打鱼为业的旦民聚居,又因有港口水运之便,解放前这里就已经成为岛南的物资集散地和水上交通枢纽,商贸业比较时兴,解放后设立过三亚镇,设市后设立过河东、河西区,从1954年起,一直是崖县县委县政府、三亚市委市政府驻地。但三亚上面述及指市,旅游城市就是三亚市,其旅游设施、旅游要素遍布整个市域。广阔的市域范围内,不仅有渔村,更多的是农村和城镇。在中央和省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历届班子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发生重大变化的何止市区,广大的农村及城镇一样日新月异,尽管市区的成就最为突出,称“一个小渔村”变化而成的旅游城,只能指市区也就是主城区,绝非三亚全市。至于演变而来的小渔村的数量“一个”,当可理解是一个虚数而非实数。市是一个概念,市区是另一个概念,混淆不得,混淆了就把认识搞乱,表达的混乱和不准确也由此而来。因此,该说法应变通为:昔日的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三亚国际旅游城的主城区。
  要表述三亚的变化,其实精彩的表述语有多个选项,比如:三亚,从一个灰姑娘变成一个国际大美人;三亚,从一个丑小鸭变成一个白雪公主!
  ——于2011年10月21日在三亚市政协五届二十七次常委会上的发言,2015年11月重改,载于2015年12月20日《三亚日报》《城市读本》《地理》版。

知识出处

天涯论剑

《天涯论剑》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思考与调研、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建设、旅游建设、人才与教育、思想理论建设、发展与整治、调研报告、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