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三亚二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872
颗粒名称: 情系三亚二河
分类号: I267
页数: 5
页码: 075-079
摘要: 《情系三亚二河》是当代作家邢贞乐所作的一篇关于三亚的散文。
关键词: 散文 三亚河 临春河

内容

清粼粼三亚河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三亚谋职。当时的三亚,东面是茫茫的大海,西面是奔流入海的三亚河。崖县县城就建在河西那条狭长的沙带上,从河上唯一的一座桥“三亚大桥”沿着市内唯一的一条水泥路行走约两公里到旧火车站就是小县城的尽头了。河东除了在桥头建有榆亚盐场场部和县委大院两处公用建筑外,三亚河和临春河所包围的十几里半岛散落着港门村、榕根村、月川村等几个小村庄,连接他们的是一片片的盐田、菜地和长满荆棘的荒冢野地。
  据《崖州志》记载,三亚河发源于古崖州城(崖城)东北100余里的长岭,往东南流经抱冲、力罗等黎村,南至落牛潭与半岭大、小水汇成深潭,再往东流经大皞地岭,出槟榔园名“椰根水”,南至三亚与临川水会合,注三亚港入海,约行百余里。千百年来三亚河未改其道,穿行于山岭、田园和村落之间,养育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一路欢歌来到三亚,在入海之前打了一个大转圈,形成一扇小海似的河道(即现在的河西“腾龙开发区”),然后恋恋不舍地流入碧波万顷的南中国海。
  初到三亚的时候,喜欢与同事到河边摸螺、捉蟹,喜欢看河中捕鱼的情景,往往是一只小船两人作业,一人摇船一人撒网,当一网撒下的时候,心里就撒下了收获的喜悦。有船人家的日子是温馨而浪漫的,因为河上无桥,小船成了他们往返两岸的交通工具。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从乐东来,他的大哥就在榆亚盐场榕根工区工作住在河东,就是现在三亚市政府办公大楼所在地。我们脱下鞋袜,卷起裤管,从河西岸踩泥下河,走到深水处,朋友用双手做成喇叭状,向着河东岸大声呼唤:“大哥,大哥……”一连叫了几声后,对面就有了回音:“哎,来了——”不久,就看见朋友的大侄女用两根船桨扛着一张小渔网来到停靠在河边的小船上,大约等了十多分钟,小船就划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爬上小船后,朋友主动划船,而第一次坐上小船的我,十分好奇地站在摇摇晃晃的船头,欣赏着微波连绵的河面,心里有一种清幽明净的感觉。朋友的大侄女却一路撒网,有时捞上几条各色杂鱼,有时捞上几只螃蟹,十几网上来也就装了半竹筐。回到家里,朋友的家人七手八脚忙乎一阵后,鱼、虾、蟹、螺一锅煮叫“打火锅”,再斟上几两米酒,满满一桌人围坐在火锅旁饱餐了一顿,那种鲜美与甜蜜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当时的三亚河就是这样的自然、纯真与质朴。
  1988年,海南建省三亚升格为地级市后,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艰苦奋斗,三亚河那扇小海被填平了,大肚子河道被收窄、挖深、取直了,河上还架起了崭新而且雄伟的月川桥、新风桥,河两岸筑堤设栏,沿岸开出了两条宽畅的大马路,我们也成为从河西迁徙河东的第一批移民。转瞬之间,过去风沙弥漫、荆棘丛生的河东半岛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整个三亚城区也由此而扩大了好几倍。2003年,凭借着中国第一次在三亚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的东风,三亚市政府按照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标准整治三亚河,沿河两岸加种红树林,清除河底淤泥清洁河床,修建亲水栈道、休闲亭台水榭、健身养生小广场,架设钢木结构的跨河步行桥,自此三亚河的水更清,三亚河的天更蓝,三亚河的情更浓了。市政府还打造了“亮丽工程”,沿河两岸高楼全部装上彩灯霓虹,把整条三亚河打扮得流光溢彩,碧丽辉煌。每天早晨,漫步三亚河畔亲水平台,看着绿叶红花遍地妖娆,看着肥壮茂密的红树林,看着一路打拳舞剑晨练的人群,看着两岸风格各异、鳞次栉比的楼宇,看着河边浅滩一双双觅食的白鹭,看着新风桥上的车水马龙……那一幅幅清澈的倒影,让你的心情伴随着蓝天白云、红缨飘带,伴随着既繁华又自然和谐的景色流淌在清凌凌的三亚河里。
  夜晚的景色更加迷人。以步行桥为中心,三亚河两岸路灯璀璨,一幢幢高楼上七色彩虹交替滚动,各类广告灯饰交相辉映,从鹿回头岭顶射来几条彩带似的探照灯光,把整条三亚河映照得如同白昼。河两岸几处小广场上集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伴着河岸音响跳健身舞、练健身操,偶尔也有一些流行歌手在桥头放上单体音箱独唱流行歌曲,围观者不计其数。在西桥头两旁低洼处较宽的木制亲水平台上,一些退休老人自发组队,自带锣鼓、六线琴、二胡、竹箫、长笛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热闹非凡。而步行桥上的行人川流不息,桥两旁的护栏边却是柔情蜜意,一对对情侣或拍照或拥抱或接吻,清纯如镜的三亚河不时浮现一幅幅现代都市的浪漫图景,偶尔有一对晚归的白鹭从头顶飞过宛若游戏河中,给桥上发生的爱情故事增添纯洁的意境,在清凌凌的三亚河里荡漾……
  青悠悠临春河
  我的家住在临春河畔。清晨,拉开窗帘一河碧水泛着涟漪,清凌凌的像一首诗从心中潺潺流过。两岸的红树林胖墩墩绿油油的,那清晰的倒影绿透了半河水,树梢枝头星星点点数也数不清的白鹭,静静地聆听着远方鹧鸪鸟的啼鸣,偶尔有一条小船从河心划过,一路微澜迭起,戴着竹笠的“疍家”妹哼上两句委婉悦耳的渔光曲,更让人如梦似醉。傍晚,坐在高高的阳台上,听着对岸“美丽之冠”传来《浪漫天涯》大型美秀歌舞,宛如一个个故事在心田流淌。
  临春河是三亚河的支流。据传,历史上的三亚叫“三丫”,是因三亚河流经这里的时候,为了彰显这块土地的山水本色而一分为二,一支(东河)沿着狗岭蜿蜒,另一支(西河)沿着南海延伸,主流与支流三条水组成一个“丫”字而得名。两支河流分开奔走五六里后,又相约在鹿回头山底下汇合入海,精心雕凿出这座山、海、河、岛要素俱全的滨海城市。因“丫”与“亚”谐音,后人舍“俗”取“雅”将“三丫”改为“三亚”。2003年,三亚第一次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市政府兴资在风景优美的狗岭脚下、东河东岸修建主会场“美丽之冠”,正挨着黎族村落“临春村”,这样一来“美丽——临春”给人“春”的意境和“诗”的灵感,于是才思敏锐的三亚人将“三亚东河”改成了“临春河”,临春河从此谱写出崭新的篇章!
  20多年前我对临春河是陌生的,当时的三亚只是西河西面狭长地带上不足3平方公里的地方,从那里到临春河直线距离也只有两三公里,但因为河上没有桥,所以对临春河可望而不可及。第一次认识临春河是在1986年,当时三亚市发动全民植树造林大会战,首战就是狗岭山脉。我们单位从河西出发,二十几人带着锄头铁锹站在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绕一个大弯过三亚大桥、潮见桥,走五六公里到榆亚盐场发电厂,再折入狗岭沿着临春村坑坑洼洼的山路,穿竹棚过石堆颠簸七八里走半个钟头才到达目的地虎豹岭,就是现在美丽之冠西面的山头。劳动之余,我坐在石头上欣赏临春河的景色。河水像一条彩练飘落在狗岭山脚下,满岸的芒草长着白絮似的花儿纷纷扬扬,河边稀稀落落长着一些小叶红树,河滩浅水之处有几个光着膀子皮肤黝黑的村民,手中拿着渔叉腰中拴着渔筐,在寻机捕鱼捉蟹。沿岸放牧的童子或吹着口哨,或躺在牛背上晒太阳,一派浓郁的山水田园风光,遗憾的是没有道路阡陌也不见一只鸟儿,如同一首缺少韵律的诗。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三亚的建设者们已经改写了临春河古朴的面貌,浓笔重墨描绘出一幅绿山秀水琼楼玉泉的画卷。一个星期天,我闲暇无事带着怀旧的心情,从临春村爬上虎豹岭半山腰,瞭望临春河景。只见两岸红树林一片葱茏,无数鸟儿在林中栖息,为数最多的要算白鹭了,公园、河滩、湖泊、湿地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成为临春河一幅靓丽的风景线。河面从月川分叉到鹿回头入海口仅三四公里就建起了丰兴隆大桥、临春桥、白鹭公园步行桥,拓宽了潮见桥;修建了宽畅笔直纵横交错的春光路、新风路、临春河路、凤凰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络。三亚河西的居民只需几分钟车程就可过三亚河到临春河,一路饱览“两河”风光。河东岸还依次修造了百花争妍的名花公园、富丽堂皇的美丽之冠、自然和谐的白鹭公园、气势磅礴的鹿回头广场。西岸更是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功能齐全、生活气息浓厚的小区公寓比比皆是,宾馆、酒店、茶坊应运而生,满河的旖旎风光挥洒着两岸的繁华。
  我家就住在临春桥头金鼎公寓,与美丽之冠隔河相望。三亚的重大活动和美丽赛事都在家门口举行,给我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会。每次盛典我都是早早抢占有利位置,亲眼目睹名人风采。在奥运圣火三亚国内首传活动中目睹了奥运健儿杨扬、桑雪、顾俊的英姿;连续三年在世界小姐总决赛的现场见证了香港名嘴周英琦主持,世界小姐组织机构主席莫莉夫人给获得53、54、5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冠军的爱尔兰小姐罗珊娜、秘鲁小姐玛丽娅、冰岛小姐安纽尔戴上美丽桂冠的动人时刻;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大会上见到了国际巨星成龙和自小就打心里喜欢的中国著名电影明星唐国强、葛存壮、秦怡、金雅琴……心里有多少说不出的亲切和感动!

知识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分散文、散文诗、诗歌、小说四辑,收进60位作者共125篇(首、章)作品。反映了三亚文学的基本风貌: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学创作活跃,体裁多样并都已取得一定成绩;初显三亚地域文学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邢贞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