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中的鳌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865
颗粒名称: 神话传说中的鳌山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047-049
摘要: 《神话传说中的鳌山》是当代作家邢福泽所作的关于三亚的散文。
关键词: 散文 三亚 鳌山

内容

鳌山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崖城镇境内,是三亚市著名的旅游胜地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中的一座大山。鳌山为崖州屏障,是琼南名山,高峙500米,山上终年祥云缭绕,气象万千。
  1962年春,郭沫若先生在崖县(今三亚市)度假。这年2月3日,他兴致勃勃游鳌山,游罢吟写长诗《游崖县鳌山》。诗中有四句:“深讶钓鳌者,钓缗三线悬。钓得六鳌来,鳌骨堆成山。”郭老的感慨,多少道出神话传说中“鳌山”的来由。
  “钓鳌”的故事来自清朝曼陀罗室主人撰写的《观世音传》。后来,在由紫图改编的《观音菩萨的故事》第四十回“回归南海”中也谈及。
  古传,鳌是南海一巨形怪物,似鱼非鱼,似龟非龟。头生得像龙,却没有龙须;身上披着一层坚厚的甲壳,与龟相似,身体的长度却比龟长两倍;头颈完全似龟,尾巴却像大鱼;长着四脚,趾间有厚皮相连,用于划水;通体深褐色,略现金色的光彩;躯体很长,一丈六七尺,形状极为恐怖。此怪物常匿于水底,觅食时浮出水面,如同一只小船,而且行动极快,力大无比,海船遇见它,无论船身有多大,只要它用那副锋利的牙齿一咬,用那副坚厚的甲壳一掀,就会撞出个大窟窿来,直叫你船沉人亡。它暴食无度,海中生物都难逃厄运。据说,这怪物本来很少上岸,但因为听说渔民要联手捕捉它而被惹火了,便经常上岸吞食百姓的猪羊牛犬,有时甚至深夜撞破农家墙垣,到屋里捉人充饥。这怪物,商家视为畏途,渔民绝了生计,都纷纷迁至内地居住。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从西域(印度)的普陀洛伽山化为33座宝相,赤脚游至中国的西藏,南下中原,一路度一切苦厄,为民歼除虎患虫毒,平魔唤雨。到了南海,观音菩萨听说海中有怪物扰害百姓,便决意住下来,才知道此怪物原来是南海龙王多次求她平度的“金鳌”。金鳌出身于显耀的龙门世家,是龙王的第九子,却不听龙王管教,一味行凶作恶。后生五子,六鳌搅得南海不得安宁。郭沫若先生诗中有“钓得六鳌来”,就为此说。
  观音菩萨将情况摸清楚后,在南海岸边找到一间房子(有一说为“小洞天”),藏身其间。她找来十万八千根天蚕丝,编成一条羁索,又取出佛祖赠送给她的护身符玉瓶中的杨柳枝削成九个刺钩,缠在羁索的一头,并从海滩上取来泥沙捏个人形,把刺钩藏于其间,然后坐上“钓台”,把羁索抛入深海之中。金鳌见“人”掉入海中,便一口吞进肚子里。观音菩萨把羁索轻轻一拉,恶鳌冒出一身金光,一道水柱犹如游龙冲上沙滩,水花四溅,如同下起一阵倾盆大雨,溅得围观的百姓浑身湿透。此时,菩萨慈祥地念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鳌一动不动地蛰伏在沙滩上。不一会,鳌的五子也乖乖地从海中游来,登岸下跪求饶。菩萨说:“你等孽畜在人间时日已久,不知道残害了多少生灵,照理应受天诛地灭,如今,.我本着慈悲的意旨,度你等去修行,你等愿不愿意?”六鳌毕竟通灵,猛点头谢恩。菩萨说着便跳上金鳌背上,只见那金鳌奋开四足,转身入海,载着菩萨行度。回到南海普陀洛伽山,菩萨先把六鳌放入白莲池中,教它们悔过修身,后来又求佛祖让她“常居南海”。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广传佛度,普度众生,还同当地儒教、道教结缘,平添了许多法力,成为种种化身的中国观音。为了让佛、儒、道教徒有个修炼的道场,让南海百姓有个膜拜的圣地,她令六鳌化身为一座浮在南海海面的大山,取名为“鳌山”。从此,鳌山便成为一座名山、龙山、圣山。时至南宋,相继有两位谙道之人(周〓、毛奎)到吉阳军(崖州)任知军。据说观音托梦让他们开辟鳌山为旅游修道点,普度众生。如今“小洞天”福地有一尊“古钓台”,临海石壁上悬挂着羁索,清晰可见,很形象,令人“深讶”,自然回想起观音菩萨钓鳌训鳌的故事来。
  至于郭沫若先生《游崖县鳌山》诗中有句“钓得六鳌来,鳌骨堆成山”,说鳌山是“鳌骨”堆成的,似乎不在情理之中。按照佛教经典《观世音传》记载,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绝不会诛戮生灵,导致“鳌骨堆成山”。毕竟鳌是龙的家庭,是通灵之物,经菩萨点化,定会改恶从善。因此,不敢苟同郭老的提法,还是说鳌神化成山较形象、较合逻辑些。

知识出处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在三角梅盛放的热土上》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分散文、散文诗、诗歌、小说四辑,收进60位作者共125篇(首、章)作品。反映了三亚文学的基本风貌: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创作队伍;文学创作活跃,体裁多样并都已取得一定成绩;初显三亚地域文学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邢福泽
责任者